測過血壓的人都知道,測的時候會把袖帶綁在上臂的位置,這個位置,醫學專業上叫上肢肱動脈處。在這個位置測的血壓具體是指什麽呢?就是動脈中血液對血管壁的側壓力數值。
血壓和心髒功能關聯非常緊密,因為形成血壓的首要因素是心髒這個“泵”能夠泵血,把血液打入大動脈裏。這個“推動”的動作,就是心髒這個肌肉發達的中空器官通過心肌收縮完成的。
血液進入主動脈之後,通過主動脈分化成的較小動脈分流給全身各個器官。小動脈再分化成身體中最小的血管——毛細血管,氣體交換和營養物質交換就在毛細血管構成的微循環中完成。之後毛細血管把細胞代謝回來的廢物送到小靜脈,小靜脈匯集形成大靜脈,最後通過上腔靜脈和下腔靜脈將血液輸送回右心房。這就是心髒每收縮一次,血液在人體全身走過的旅程。
這個過程中,當心髒收縮把血液推入大血管時,會對動脈壁產生側壁壓力,這個壓力就是我們測血壓時測出的收縮壓(高壓);當心肌舒張時大血管中的血液回流,會再次對血管壁產生壓力,這個壓力叫作舒張壓(低壓)。
人體有一套管理血壓的天然機製:既能讓血液在壓力下進行全身循環,又能控製好力量,不至於讓壓力高到對血管造成傷害。
但這套機製常常會受到幹擾,導致血壓值失常,最常見的影響血壓值的有五大因素——血容量、血管壁彈性、周圍血管阻力、神經內分泌調節係統和心髒搏動。除了最後一點,我們來聊聊前四點和日常生活方式的關聯。
鹽攝入過多,會導致血容量值過大
血容量就是指全身血管裏的血液量,它和血壓的關係十分緊密。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在一個封閉的管道係統裏,**越多,側壁受到的壓力就會越大。同理,血容量過大,我們血管側壁受到的壓力加大,測出的血壓值就會變高。
那血容量為什麽會過大呢?從上遊的飲食方麵來說,對血容量影響最大的就是鈉。
人血血清鈉正常範圍為135~145毫摩爾/升,為了保持人體中鈉的濃度穩定,人體會在一定範圍內調節血容量。
人吃得過鹹時,血中的鈉含量升高,就會激活人體的饑渴中樞,人感覺口渴就會喝水,目的是讓血液中的鈉濃度恢複正常。血容量隨之增加,對血管壁的側壓力也會加大。
當然,血容量不可能無限增加,血容量增加的同時,腎髒也會努力工作——排鈉,排水,這樣又加重了腎髒的負擔。
所以,如果我們想給血管和腎髒減負,就得控製鹽的攝入量。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的規定,成年人每天攝入鹽的總量不要超過6克。
很多人已經習慣吃得很鹹,也就是俗稱的“口重”,你告訴他鹽吃太多了,他往往不覺得。但是,有一些小辦法來判斷自己是不是鹽吃多了,比如,吃鹽多的人有一個特別明顯的特點——全身充滿腫脹感,用手壓一下小腿前麵,可能會出現可凹性水腫,或者早上起床的時候眼睛是浮腫的,但是檢查腎功能卻很正常。
缺少優質蛋白質,血管壁彈性變差
血管壁彈性決定了血管壁吸收壓力的能力——血管彈性越好,側壓力被血管壁吸收得越多,測出來的收縮壓就會偏低。
相反,如果血管壁沒有彈性,就會出現收縮壓高、舒張壓低的現象,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脈壓增大。
那一個人的血管壁彈性由什麽決定呢?
血管壁的彈性主要取決於血管壁中層彈性組織。大動脈的中層有40~70層彈性膜。彈性膜呈波浪狀,主要成分是彈性蛋白。不僅如此,彈性膜之間還有平滑肌和一些膠原蛋白。由此可知,血管壁的彈性與蛋白質密切相關。
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血壓與動物蛋白質攝入量呈負相關,也就是說,攝入動物蛋白質比較多的人患高血壓的概率比較低,而很少吃動物蛋白質的人往往脈壓比較大。所以要改善脈壓大的問題,首先要明白蛋白質對血管壁彈性所起的作用,要重視優質蛋白的攝入。
除蛋白質外,維生素C、鈣、鎂、鉀的攝入量對血管壁彈性也有重要影響。
不愛運動,周圍血管阻力大
周圍血管阻力與血管半徑、血液黏度和血管長度有關。影響血管半徑的因素很多,比如,神經內分泌係統是否穩定,動脈是否有粥樣硬化,血液黏稠度問題,周圍組織缺氧程度,等等。有一種情況非常常見——不愛運動。不愛運動會造成組織細胞對氧的需求量減少,毛細血管前小動脈關閉,導致周圍血管阻力加大。
情緒不穩定,血壓忽高忽低
有一天晚上10點多,我的一個老患者給我打電話,說自己血壓升到了180/110毫米汞柱,心髒像是要跳出來。
她的情況我很了解,老伴幾年前去世了,她和兒子一起住。雖說平時愛說愛笑,看著很開朗,實際上每次來看病的時候和我聊起來,提起自己去世多年的老伴,還是會情緒低落。
我問她:“白天血壓怎麽樣?”
她嗓門兒很大地和我說:“白天血壓正常,這幾天晚上都有些高,今天特別明顯。”
我問她:“您兒子在嗎?”
她說:“兒子出差已經一周了。”
家裏隻有老太太一個人,到了晚上,麵對空空的房間,老太太估計控製不好情緒,有些害怕。
老太太可不這麽想,一個勁兒問我:“夏主任,你說我的降壓藥是不是要加點兒量?”我建議老太太可以用一下短效降壓藥,如卡托普利(開博通),然後去睡覺,睡不著就適量吃點兒安眠藥。我安慰她說:“您這是緊張造成的。情緒穩定,血壓自然就會穩定。”
隔了兩天,我打電話問她情況,她說血壓正常了,並且高興地告訴我,兒子回來了,心裏踏實了。
所以,遇到血壓突然升高,要多考慮幾種因素,尤其是晚上血壓高,通常與焦慮情緒關係十分密切。
有一類患者是過於較真類型的,我就曾經見過一個對醫囑特別認真的患者。她52歲,患高血壓8年,一直服藥,來見我的時候已經出現了輕微的腦卒中。我叮囑她認真吃藥,保持血壓正常,注意飲食習慣的調整,而且每天堅持走一萬步。
她堅決執行不走樣,一段時間後身材越來越好,血壓管理得也不錯,我們都挺高興的。但是沒過多久,她的血壓又慢慢上來了。
我仔細地問了飲食和運動情況,發現她做得很好,再一聊,發現她心理壓力特別大,給自己定了很多要求,每天腦子裏想的都是“一定要這樣做”“必須那麽做”。上班緊張,下班也不放鬆,這血壓能不受影響嗎?
當情緒緊張時,腎上腺素分泌會增多,交感神經會興奮,這樣會提高心髒的收縮力,並使外周血管收縮,導致血壓高。
我把這些給她講清楚後,她自己總結出來了:“看來我要學會調整自己的精神狀態和心理壓力,不要天天緊繃著。”
後來她有意緩和自己的情緒,一段時間後血壓回到了正軌。
從醫學上來說,神經係統(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素、腎素-血管緊張素等都會對心髒和周圍血管產生重要影響(表2),所以千萬不要忽略心理因素對血壓的影響。
表2 影響血壓值的常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