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綜合管理有五個要點,有“五駕馬車”之稱,分別是糖尿病教育、飲食控製、運動治療、血糖監測和藥物治療。而對糖尿病患者來說,飲食控製要貫穿於糖尿病治療的始終,為什麽?

咱們前麵講過,血糖的三大來源包括飲食、肝髒釋放糖原和糖異生,後麵這兩項是人體自主完成的,我們主觀上不好控製,隻有第一條我們自己能牢牢把握住,所以“管住嘴”就成了控製血糖的重中之重。

那如何“管住嘴”呢?

關注食物的升糖指數

血糖指數(Glycemic Index,GI)指的是攝入50克碳水化合物類食物後2小時內引起體內血糖升高的程度,與吃50克純葡萄糖2小時後所引起的血糖升高程度的比值,測的是這種食物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

大家注意一下會發現,這裏特指的是碳水化合物,千萬別把脂肪和蛋白質類食物混淆進來。那怎麽確定不同食物升糖能力的高低呢?以葡萄糖為參照,把葡萄糖升血糖的能力定為100,升糖能力大於70的是高升糖指數食物,低於55的是低升糖指數食物,介於55~70的為中升糖指數的食物。

具體食物的情況,我舉幾個例子大家看看。

通過表20我們會發現,低GI值的碳水化合物類食物裏有很多水果。就像前麵介紹的,水果裏含有大量的果糖,雖然甜,對血糖的影響卻不大,而且水果水分含量很高,相對來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會低很多,所以糖尿病患者不是不能吃水果,關鍵是看怎樣吃。

表20 常見食物的升糖指數

表20(續)

(資料來源:《中國食物成分表》(第2版),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編著,主編楊月欣、王光亞、潘興昌)

對於高GI值的食物,也不是說糖尿病患者就絕對不能吃,而是要注意一次攝入量。

比如說蜂蜜。蜂蜜的GI值是73.0,富強粉饅頭的GI值是88.1,看來饅頭比蜂蜜更容易升血糖。再者,你可能一次吃50~100克饅頭,而蜂蜜一次最多也就吃一勺(大概10克),所以用蜂蜜調調味,未嚐不可。

還有蔗糖,江浙一帶的人做菜時喜歡加點白糖提味,結果有很多人說菜裏不能放糖,會增加血糖。真的嗎?從表20大家可以看到,蔗糖的GI值是65,而米飯的GI值是83.2,所以用點蔗糖提味是可以的。

每一種食物的升糖指數和怎麽吃,一下子說清不太現實。我來簡單介紹一下影響食物GI值的幾個因素。

第一,一頓飯中碳水化合物的數量。

第二,食物的類型。比如,成熟程度比較高的水果比成熟度低的同類水果,GI值會更高。

第三,加工程度。烹飪時間越長,做得越軟爛,GI值越高。因為烹飪讓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更容易被人體吸收,所以糖尿病患者的膳食有“吃幹不吃稀,吃硬不吃軟”的原則。

第四,食物相互作用。同時吃其他食物也會影響人體對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從而影響GI值。比如單獨吃100克白米飯的升糖能力一定會高於同時吃一些炒菜和肉類的混合餐,這是因為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延緩了胃排空,所以升血糖的速度也會減慢。

掌握了以上四個要素,如何吃能降低升糖指數是不是心中有數了?

關注血糖負荷

在閱讀血糖指數表時我們會發現,有些食物,如西瓜,它的升血糖指數是72,但是每100克西瓜僅含有5克碳水化合物,其他大部分都是水分。

用升糖指數×100克該食物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血糖負荷,血糖負荷>20的為高血糖負荷食物,血糖負荷在10~20的為中血糖負荷食物,血糖負荷<10的為低血糖負荷食物。

由此算來,西瓜的血糖指數是72,但是100克西瓜中僅含有5克碳水化合物,所以血糖負荷<4,屬於低血糖負荷食物。

隻有把血糖負荷和升糖指數綜合看待,才會對飲食與糖尿病的關係有正確認知。動不動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虧的是自己的身體,而且血糖控製也難以達到滿意效果。

前麵說了糖尿病患者吃飯要“挑”,挑升糖指數低、血糖負荷低的食物,也說到了“不挑”——平衡膳食,什麽都吃,因為保證身體健康才是我們製定營養方案所要追求的最終目標。

正常人也好,糖尿病患者也好,都需要合理的營養素供應,飲食攝入都要以營養平衡為前提。蛋白質、維生素……這些我們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一定要吃得足夠,才能保證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是健康的。如果隻顧著維持血糖而不管其他,即使血糖正常了,身體各處的細胞也會病懨懨不能好好工作,那不是和我們追求的健康目標背道而馳嗎?

很多人一發現血糖高了,就不管不顧地先降血糖。其實把血糖降下來很容易,藥物上做些調整就可以了,加大劑量或者幾種藥物齊上陣,一定能把血糖降下來。我們在醫院的ICU搶救患者時經常會用到靜脈滴注胰島素的方式,或者用輸注泵把胰島素緩慢地推注到血管的方式,讓患者的血糖快速平穩。但這隻是應急,用藥降血糖不能解決細胞營養問題,照樣會出現並發症。

要從源頭上控製血糖問題很難,需要許多知識,還要和自己的習慣做鬥爭,要有意識地改掉一些壞習慣。

有一次我遇到一個女患者,62歲,體重正常,患糖尿病已有10年了,沒有高血壓。這個患者有段時間手麻,很擔心這是腦血栓的前兆,就來神經內科看病。

我就問她:“是兩隻手麻還是半身都麻?”

患者回答:“兩隻手麻,尤其是手指尖。”

我用叩診錘敲一敲她的腱反射,發現腱反射消失,可以定性了:“是周圍神經炎,不是腦血栓的前兆。”

除了腦血栓,周圍神經炎也是糖尿病常見的並發症,主要症狀為四肢遠端有麻木感,嚴重時會影響運動能力,最常見的有力證據是查體時腱反射消失。而腦血栓引發的麻木大多是半身麻木,多伴有半身肢體癱瘓。

周圍神經炎的發生和人體缺乏維生素關係十分密切,尤其是缺乏維生素B1、維生素B6、維生素B12。也就是說,這位患者身上的維生素攝入明顯不足。

我趕緊問她:“您平時是怎麽吃飯的?”

患者回答:“早上一碗粥加一個雞蛋,中午二兩米飯加一盤豆腐,晚上半個饅頭加一些蔬菜和湯。”

顯然,精米精麵吃得太多,米麵屬於精細糧食,是高升糖指數的食物,而且缺乏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

我再問:“一天吃多少蔬菜?吃什麽?”

患者說:“我可喜歡吃菜了,黃瓜、蘿卜、土豆、南瓜、西紅柿,我常吃,每天能吃半斤。”

這裏麵有好幾種食物都含碳水化合物,比如,土豆、南瓜。雖然她說她很喜歡吃蔬菜,但實際上並沒有達到正常人需要的水平,而具體到糖尿病患者,每天最好吃500克蔬菜,也就是1斤。

我再問:“您愛吃鹹菜嗎?”

“愛吃呀,鹹菜配米粥吃起來非常舒服。”

大家看出來沒有,這個患者的食譜上食材種類非常少,而且把鹹菜、土豆、南瓜與蔬菜相提並論,長此以往,自然會造成體內維生素的不足和碳水化合物的增多。

少吃多餐

最近,一個因為失眠和記憶力下降的患者來找我看病。她是個64歲的知識分子,有高血壓6年了,兩年前發現空腹血糖6.7毫摩爾/升,她很緊張,決定好好控製飲食,很多食物不敢吃,比如脂肪,不管是植物脂肪還是動物脂肪都不敢沾,見到含膽固醇的食物都嚴格控製,每次吃飯隻吃一點點。這樣一來,雖然她的血糖正常了,但是整體健康狀態越來越差,後來又添了慢性支氣管炎、膽結石等病,同時,睡眠質量變得很差,記憶力也明顯下降。

這個患者的錯誤,是對於“少吃”這個詞的理解有問題。

正確的做法是:根據一天需要輸出的能量把一天需要的食物總量計算出來,然後分成多次完成攝入。采用每一餐數量少但多餐的方法,穩定血糖,防止饑餓。

我建議這類患者一般吃4餐。如果條件允許,一天吃6餐,把一天需要的所有營養目標均分到6餐當中去。

後來這個患者按照我給的營養處方去做,整體狀態恢複得很好。

混合食物降低升糖指數

對糖尿病患者來說,一頓飯裏麵的食物如何搭配非常重要,這會影響餐後血糖,單獨吃米飯一定會比米飯+蔬菜+肉類容易升血糖,因此特別提倡吃混合餐,每一頓都要注意食物多樣化。

不過在食物多樣化的時候,要注意不要同一類的食物累加。

有一次一個患者給我發過來一張照片,是他自己吃的晚餐,裏麵有一根老玉米、兩塊白薯、一根山藥,炒的菜裏麵還有土豆絲。這樣吃,碳水化合物還是一次吃太多了。

講真話,隻要會配,不必忌口。比如,我有個朋友,50歲,胖胖的。有一天她含著眼淚對我說:“夏醫生,我有糖尿病。我特別愛吃饅頭,知道饅頭的升糖指數很高,一般不敢吃,但是心裏癢癢的。今天我實在忍不住吃了一個,太好吃了,但是,剛才我測了一下餐後兩小時血糖,到了15.5毫摩爾/升,這可怎麽辦?連饅頭都不能吃,活著多沒意思。”

我給她出了個主意:“饅頭再好吃,也不能就吃這一樣,你得把主食和菜、肉混著吃,這樣會降低餐後血糖。你聽我的,明天早晨你吃半個饅頭,加上一個雞蛋,再加上一兩牛肉、半根黃瓜,兩小時之後你再測一次血糖,看看怎麽樣。”

這位朋友一聽可以吃饅頭,高高興興地回去了。

幾天後她來找我,說:“你這方法真靈,我吃了饅頭,餐後血糖值也沒上去。”

所以說,搭配著吃,不見得要忌口。

控製食物分解速度

前麵講碳水化合物的分類和被消化吸收的過程時,大家可以看出,碳水化合物到了空腸才能吸收,隻有吸收了的碳水化合物才能升血糖。如果我們把食物從口腔到空腸的消化過程控製了,升血糖的速度也就被控製了。

如何控製?

第一,細嚼慢咽,將吃飯的過程延長。

很多人吃飯像打仗一樣,喜歡狼吞虎咽。這種人往往較胖,而且血糖容易升高。還有很多人愛用榨汁機把食物打碎了吃,我不太讚成這樣做。食物的咀嚼過程非常重要,一方麵可以鍛煉牙齒,另一方麵可以減緩血糖升高的速度,還能享受食物的味道。

第二,先吃不好消化的食物,最後吃碳水化合物。

有一次,我去美國旅遊,同行的一個中年男性有糖尿病,我發現他吃飯特別快。美國人吃飯都是分餐製,一人一份,而且一份的量特別大。這位先生隻要了一份雞蛋炒米飯,也就是說這頓飯他隻吃這一種,不吃別的飯菜。他拿著勺子準備大口吞咽,我趕緊製止了他,告訴他一個減慢進餐速度的方法。

我說:“你先挑雞蛋吃,然後吃裏麵的青豆,再吃裏麵的火腿腸,最後再吃米粒。這個吃法能降血糖。”

一聽說這種方法能降血糖,他馬上實施。吃了大概一半,他把勺子放下了,說:“吃飽了。這種方法真好,既能吃飽還能吃好,回國後繼續照著做。”

第三,三餐做到“三足鼎立”。

“三足鼎立”的三個“足”是指蔬菜類、蛋白質類和碳水化合物類。蔬菜占總數量的一半,蛋白質類占1/4,碳水化合物類占1/4,最好選擇低碳水化合物的主食。中餐、晚餐可以是主食+蔬菜+肉類,早餐可以是包子+雞蛋+牛奶+蔬菜。

第四,要喜歡油。

大家都知道吃油性的食物不容易餓,比如,吃一個麵包與一個麵包+油煎雞蛋比較,兩者糧食部分都是100克,從能量來講,肯定麵包低,麵包+油煎雞蛋高,但是,吃到肚子裏的反應不一樣,吃麵包+油煎雞蛋不容易餓,而且餐後血糖也會比單獨吃一個麵包穩定,原因是延緩了食物從幽門排出的速度。

所以我經常教我的患者早餐吃油煎雞蛋,中午吃一些紅燒肉,晚上增加堅果類食物的攝入,因為這樣可以通過油脂的作用減緩食物從幽門排空的時間,從而控製食物升血糖的速度。

巧用食物交換份

對於碳水化合物類食物的攝入,糖尿病患者應該靈活掌握食物交換份的方法。交換份也就是以一份90千卡為單位來換算,都是碳水化合物,相互可以置換。我列出幾種典型的食物類型,來看一份90千卡能量的碳水化合物食物有多少克。

從表21中大家可以看出:

表21 常見碳水化合物能量對照表

25克大米、白麵、小米、糯米與100克土豆的能量相當,與200克蘋果、梨、橙子的能量相當,與300克草莓的能量相當,與500克西瓜的能量相當。

大體上可以概括為:提供同樣多能量,細糧和根莖類、水果的分量比例是1∶4∶8。為了大家更容易記住和應用,我為大家總結了一個簡化版的食物交換份公式。

有了這個公式,大家就可以在日常飲食中靈活地搭配碳水化合物了,比如用薯類或者水果來代替米飯、饅頭。

食譜設計

說了這麽多,那如何製作一個簡便易行的糖尿病食譜呢?

假設一個患者是個腦力勞動者,女性,55歲,從事輕體力勞動,身高160厘米,體重69千克,BMI=26.9,體重算是超重。每天上下班坐公交車,沒有其他特殊的運動方式。現在血糖有點高,餐前空腹血糖7.2毫摩爾/升,餐後兩小時血糖13.5毫摩爾/升,甘油三酯5.2毫摩爾/升,其餘生化檢查均正常。血壓正常。目前沒有吃降糖藥。目前沒有並發症。

診斷:符合2型糖尿病診斷。暫時不用服藥,靠運動和飲食調理。

建議:每天有規律地運動,快走6000步。

飲食習慣調查:患者每天喝粥50克,每天吃米飯2次,每次100克,早晨吃麵包100克,每天吃水果500克、蔬菜200克、肉類50克、雞蛋1個,經常喝咖啡和奶茶。偶爾吃內髒、肥肉、洋快餐。不吃粗糧。不喝牛奶。不喜歡吃海產品。

營養診斷:碳水化合物超量,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不足。

營養建議:停掉粥和麵包,米飯減少,用粗糧代替,增加蔬菜、肉類、牛奶、內髒、堅果。

明確了以上情況後,再分兩步設計食譜。

第一步:計算總能量和三種能量營養素的比例。

·計算標準體重。公式:標準體重=身高/厘米-105,這位女性的情況是160-105=55千克。

·計算一天總能量。總能量=標準體重×30千卡/日,這位女士是55×30=1650千卡/日。

·分配能量。由於患者是腦力勞動者,也沒有額外的運動,因此我把她的每天攝入脂肪定在50%,碳水化合物定在30%,蛋白質定在20%。

蛋白質:1650×20%÷4=82.5克。

碳水化合物:1650×30%÷4≈124克。

脂肪:1650×50%÷9≈92克。

第二步:具體落實為每天的食物。

蛋白質一天攝入量應該是82.5克,優質蛋白質要占一半,也就是41.25克。

這41.25克優質蛋白質從肉、蛋、奶中獲得,肉類的蛋白質含量是17%~20%,一個雞蛋大約含蛋白質6克,而100毫升牛奶含蛋白質3克左右,所以這位身高160厘米的糖尿病患者,每天要吃一個雞蛋、200毫升牛奶和150克肉類(包括雞鴨魚牛羊肉和內髒)。

碳水化合物一天的需求量是124克,如果其中的50克來自水果,按1∶8換算大約是400克蘋果、梨、橙子等;剩下的74克分給升糖指數不太高的根莖類,按1∶4換算,相當於要吃296克根莖類食物。

在這方麵,要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對糖尿病患者來說,要盡量選擇天然的碳水化合物類食物,而不是精細加工的米麵類食物。

因為天然食物除了含有糖類以外,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含量也很高,屬於複合型碳水化合物類食物,而精細加工的食物不僅損失了這些營養成分,還更容易被吸收,升糖指數更高。

從表20中大家可以看到,同樣是100克食物,米麵類的食物都在高GI區域,而那些根莖類多在中GI區域,水果類在低GI區域。

第二,除了注意這些GI值和食物交換份以外,還要注意的是食物的加工程度。

例如,土豆本身是很好的主食,裏麵含澱粉17.2%,如果蒸土豆,GI值是62;如果做成土豆泥,則GI值是73。由此可見,加工得越多,升血糖指數越高。

所以建議糖尿病患者盡量不要吃精細加工的食品,比如,蛋糕、麵包等。很多患者喜歡熬紅薯粥、南瓜粥,這是犯了精細加工的錯誤。

建議糖尿病患者的主食多選擇粗糧、全穀物、根莖類,還可以用水果來代替傳統的主食。

脂肪一天應該攝入92克,其中一半由肉蛋奶提供。肉蛋奶中有多少脂肪不好直接計算,不同動物的肉類脂肪含量不同,同一種動物的不同部位脂肪也不同,我很讚成吃些肥肉,比如,紅燒肉、排骨、魚類、炒豬肝等,對於這些動物脂肪要采取歡迎的態度,動物脂肪與食物一起進入胃中,可以增加飽腹感,降低餐後血糖;植物油占總油脂的一半,總量為46克,可以讓患者每天吃30克堅果和30克植物油(菜籽油或者橄欖油)。

糖尿病患者的蔬菜攝入量和一般人群要求差不多,每天不少於500克,深色蔬菜要占50%以上,換著花樣吃就可以了。

由於這個患者還在上班,白天加餐不方便,睡前應該加餐一次。

我把這些計劃以一張表格的形式呈現出來,便於大家理解(表22)。

表22 某糖尿病患者飲食方案

這個飲食方案隻是針對這個患者,是在已經確認身高、體重、運動量、診斷結果,沒有任何並發症,沒有吃降糖藥,做了詳細的飲食調查的情況下製定的。如果前提條件變了,後麵製定的營養方案都要有所變化,所以,大家不要照搬照套,學會思路和方法就好。

控製血糖也是一場心理戰

有一位男性患者,65歲,確診糖尿病10年了。有一天,他到我這兒來看病。

因為他不太想吃藥,就自作主張減藥或者停藥。可是每次減藥、停藥後,血糖值就升高了。他知道這樣對身體不好,希望能從我這裏找到解決辦法。

我對他說:“把飲食控製好,血糖就平穩了,這樣藥物就可以少吃一點。”

他說:“我控製飲食了。”說這句話時,我看見他雙眼含淚。

我有一點驚奇,就問他:“你為什麽這麽難過啊?”

他說:“我年輕的時候可窮了,什麽好的都吃不上,現在家裏條件好了,又不讓吃,所以我控製飲食的時候,就覺得心裏特別難受。”

我說:“其實你絕大部分食物都可以吃,隻是有些食物你要控製一下數量,比如米飯、饅頭,還有一些食物要盡量少吃,比如,別喝粥,少吃蛋糕、麵包。”

我剛說到這兒,他眼睛一下瞪得老大,說:“我最愛喝粥了,而且特愛吃蛋糕,小的時候可想吃蛋糕了,但是買不起,現在有錢了,又不讓我吃,我真是很難過。”

我說:“那別喝粥行嗎?”

他說:“我能一個星期喝一次嗎?我覺得粥特別好喝。”

他說話時的樣子,讓人看了都心酸。

這類患者很難控製血糖,因為他在控製飲食的時候會帶著許多情緒,比如,兒時家裏窮,吃不起,現在不讓放開吃,感到很委屈。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作缺陷彌補心理,以前得不到,造成了缺失,一旦能得到了,即便已經足夠了,仍然要拚命去填補。這類患者如果不能正確地意識到自己的心理問題,僅僅靠宣傳教育,很難控製好血糖。

我開導他說:“你現在飲食控製不好是心理問題在作怪,你不能一邊吃東西,一邊想小時候的委屈,通過多吃來獲得心理滿足。再說,你小時候生活在饑餓中,你的胰島素對碳水化合物的調節能力比較有限,你沒有那麽好的胰島素儲備,對糖的耐受力低,如果現在你和別人的吃法一樣,你的血糖肯定會升高。”

“那我該怎麽辦呢?好吃的食物就不能吃了嗎?”患者很認真地聽我說完,還是十分不舍。

“不是不讓你吃,而是讓你千萬別吃多了。粥、蛋糕這些你最喜歡吃的食物,可以吃一口、兩口,滿足一下心理需求,一次別多吃,吃多了,血糖肯定會上去。要做到少吃多餐,食物多樣化。喜歡吃某種食物就貪吃是絕對不可取的,別說你是糖尿病患者,就是健康人這樣做也不好。”

後來他還是改變了很多,整體健康狀態比以前進步不少。

我在臨**經常遇到有類似問題的患者,我的體會是在幫他們調理血糖時,還要注意觀察他們的心理狀態。如果發現患者有類似的心理問題,要理解他們,幫助他們去解決。心裏的某些坎兒過不去,營養方案製定得再好,也是無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