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的治療方案主要包括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兩種,用降脂藥的方法屬於藥物治療,但國際上越來越強調,生活方式的幹預對血脂的調節非常重要。一些輕度或低危的血脂異常患者,經有效生活方式幹預可將其血脂參數控製在理想範圍;即便必須應用藥物治療者,積極有效的生活方式管理,也有助於減少用藥劑量和緩解疾病的發展。

生活方式幹預包括營養治療、體力運動和體重控製,三者之間聯係密切,不可孤立存在。根據運動和體重控製的需求,要不斷地調整營養。所以,生活方式幹預高脂血症牽涉的範圍很廣,不是低脂、低鹽、低糖,多運動這麽簡單,更不可能有一個專門的治療高脂血症的固定食譜。

在營養治療上,我有一些建議提供給大家。

營養治療的八項注意

第一,總熱量。

熱量攝入量應與體力活動消耗量相一致。

第二,脂肪。

每日脂肪攝入量應占總熱量的30%左右,多增加一些多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魚油類的脂肪,對調節血脂有幫助。對於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隻要是天然的來源,沒有必要特別控製,而必須控製的是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主要存在於咖啡伴侶、奶茶、餅幹、甜點等加工類食品當中。

第三,膽固醇。

關於膽固醇的攝入量到底應該控製在多少,這些年有個天翻地覆的改變,以前要求一天不要超過200毫克,現在美國已經解除此禁令。那到底應該吃多少呢?我的經驗是掌握好平衡關係,隻要滿足人體的需求即可。一般來講每天攝入300~500毫克,一個普通大小的雞蛋裏麵大概有250毫克膽固醇,100克瘦肉裏麵大概有70毫克膽固醇。也就是說,一天吃1~2個雞蛋,再加上一些肉類比較合適。如果運動量大或者正在長身體的孩子,或者身體虛弱需要增補營養的人可以多攝入一些含膽固醇高的食物。

第四,碳水化合物。

膳食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占總熱量的40%比較合適,但是這也要看運動量,運動少的人可以比這個數值低一些。建議大家平時盡量吃天然的食物,少吃精米、精麵和各種甜食。

第五,蛋白質。

蛋白質攝入量應占總熱量的15%~20%,這點也與正常人一致。

第六,酒精攝入。

過多飲酒可使能量攝入超標,酒精還可促進內源性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合成,因此應限製飲酒,酒精攝入量男性<25克/日,女性<15克/日。

到底該怎麽計算呢?舉個例子,五糧液度數有很多種,有38度、39度、45度、48度、49度、50度、52度、56度、68度。這裏的度數表示酒中含乙醇的體積百分比,比如,50度的酒,表示在100毫升的酒中,含有乙醇50毫升(溫度是20攝氏度)。教大家一個計算公式:規定的酒精克數÷度數的百分比,比如,規定不能超過25克,你要喝的酒是38度白酒,那麽,用25÷0.38=66毫升。如果你喝的五糧液是50度的,男士是25÷0.5=50毫升,女士是15÷0.5=30毫升。大家現在都有手機,以後在喝酒之前最好給自己算一下。

第七,膳食纖維。

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鼓勵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糧。

第八,維生素和礦物質。

增加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量,不僅從植物類食物中,還要從動物類食物中盡量多地攝取營養素,要保證餐桌上的食物種類多樣,還要保證不挑食。

甘油三酯高?先控製碳水化合物

甘油三酯是移動的脂肪,它在血液“移動”中被抽出來檢驗。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這個脂肪就是食物中的脂肪,體檢後見到甘油三酯增高,就先把含有脂肪的食物戒掉或隻吃很少一點。

這樣做大錯特錯。

血脂中的甘油三酯是肝髒合成的,與吃進去的脂肪不是一回事。肝髒可以把攝入的碳水化合物快速地轉化為脂肪,比如,吃主食、水果、高果糖漿、酒精,都可以轉化為肝髒脂肪,肝髒儲存脂肪多了,就形成了脂肪肝。

如果飯後抽血,可以化驗出食物中的油脂,但是,禁食12小時之後,一般來講,乳糜微粒已經被細胞吸收,空腹抽血查不到攝入的脂肪,隻能查到肝髒合成的脂肪。

所以,甘油三酯到底是吃進去的還是肝髒轉化出來的,要看抽血時間。

如果你的化驗單上顯示甘油三酯高,至少提醒你有些習慣需要調整了,比如,不愛運動,攝入的碳水化合物太多或者喝酒太多,而不是總在吃不吃肥肉上糾結。

因此,甘油三酯高的患者,重點要注意的是限製熱量的攝入,尤其是含碳水化合物類和酒精類的食物,嚴格控製體重,並增加運動量。

在飲食方麵,主要把握以下幾點:

第一,控製碳水化合物的攝入特別重要,包括含蔗糖的飲料和含高果糖、玉米果糖漿的各種加工食品的攝入。

米麵類精細糧食最有可能是罪魁禍首,一定要注意控製。

把米麵類換成玉米、蓧麵、燕麥、白薯、土豆、南瓜等粗糧是個很好的辦法。

第二,要注意補充蛋白質,防止脂肪肝的形成。

第三,在脂肪方麵,主要是控製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量。

第四,多吃新鮮蔬菜及瓜果類食物,保證每天攝入蔬菜400~500克,水果300克。

特別要提醒的是,吃哪些食物降脂這類說法,實際上目前還沒有真正被醫學研究所證明。甘油三酯與膽固醇沒有直接關係。

吃脂肪,記住這三點就好

很多人一看自己血脂高了,還沒有弄清是哪項高,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脂肪類食物給戒了。肥肉一口不沾,遠離油炸食品,就連吃個蔬菜都改成清蒸的了。

近些年來,我們總是被灌輸預防心腦血管病必須少吃油、清淡飲食、遠離飽和脂肪酸的觀念,美國心髒協會(AHA)和中國的心腦血管病專家都建議用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代替飽和脂肪酸。但是幾十年來,心腦血管病患者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越來越年輕化。更打臉的是,AHA主席John Warner 52歲就因冠心病植入了支架。2017年,52歲的他在AHA年會上發表了《關於如何防止老年人心髒病發作》。他說,他們家幾乎沒有老人,所有的人都在60歲左右患上了心髒病,他的父親和祖父在60多歲時因心髒病去世,其他祖輩也都因心髒病去世。發言幾小時後,John Warner突然心髒病發作,被送到了附近的一家當地醫院,在那裏他的心髒被植入了一個支架。

這件事引起醫療界一片嘩然,大家開始質疑,心腦血管病預防指南是不是有問題?

其實,油脂不僅僅是一個健康問題,它還牽涉到許多經濟鏈條。即便是一些所謂的“研究”,也可能因為各種約束條件而得出迥然不同的研究結論。

那麽血脂高的人到底應該怎樣吃呢?

我個人的觀點是:尋找人類進化的腳步,看老祖宗怎麽吃。

人類食用動物油的曆史有幾百萬年了,尤其是從二十萬年前到一萬年前這段時間是人類曆史上的狩獵時代,為了生存,人類的祖先每天在荒野中奔跑著追逐動物。如果打到一隻獵物,大家就圍成一圈,點上火,把獵物烤熟,一邊吃一邊唱歌跳舞。那時,人類能夠從食物身上獲取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大腦也得到了快速發展。

一萬年前,畜牧業開始發展,人類學會了蓄養動物。五千年前,農業興旺起來,人類開始種植各種植物。直到二百年前的工業革命,促使植物油得到大量生產。現在大家炒菜用的都是植物油,這些從植物中壓榨出來的油大多是多不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比如,花生油、菜籽油、亞麻籽油、橄欖油。

這些年來,我們的飲食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但如果今天讓我在動物油和植物油中選一種,我仍然首選人類從狩獵時代就一直吃的動物油。為什麽呢?因為近些年來外部環境變化得非常快,但我們的基因與一萬年前相比卻基本上是一樣的。環境的快速變化與基因的穩定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從而也造成了慢病的流行。

現在家庭常用的花生油、菜籽油、豆油、玉米油、香油、葵花子油等都是食用植物油,這些植物油中的ω-6亞油酸含量很高,它屬於必需脂肪酸,但是什麽都不能過量。人類從早期食用以飽和脂肪酸和ω-3為主的動物油,突然變成現在以ω-6為主的植物油,比例失衡,會使體內產生更多的炎症因子,更容易導致血管損傷。

一般來說,植物油中大多ω-6含量高一些,深海魚中ω-3含量高一些。而植物油中含單不飽和脂肪酸比較多的是橄欖油和茶籽油,動物油中含有ω-3脂肪酸較多的有鮭魚、鯖魚等深海魚,另外某些植物油(芝麻油、亞麻籽油)也含有ω-3脂肪酸,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

其實,脂肪對我們的健康非常重要,尤其是老年人,更提倡他們要多吃一些動物性食品。不管飽和、單不飽和、多不飽和,隻要把握一條準則:適量就好。而且今天吃這種,明天吃那種,輪換著吃最好。

在脂肪的選擇上,我總結了以下三點:

首先,天然的脂肪基本上對身體都是有益的。飽和脂肪就是天然脂肪,大家不用避開它;橄欖油和茶籽油含單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在烹調中使用;市麵上大多數植物油(除了橄欖油、茶籽油、椰子油)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ω-6比較多,大家要適量食用。

其次,多吃一些富含ω-3的深海魚對調節血脂有幫助。

最後,一定不要吃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有奶油蛋糕、咖啡伴侶、起酥麵包、冰淇淋、雪糕、棒冰、巧克力、帶酥皮的點心或零食、薯條、薯片、蛋黃派或草莓派、大部分餅幹、奶茶、泡芙、薄脆餅等等。

吃素降脂?心安理不得

中國人相信食療,願意通過飲食調理來養生保健,比如,民間有木耳降血脂、芹菜降血脂等說法。還有人認為不吃脂肪就能控製好血脂,於是肉也不吃了,炒菜也不放油了,甚至有人幹脆吃起了“全素”。

其實這些說法缺乏科學依據,過於相信某種食物的功效,會危害健康。

其實腹部多出來的脂肪不一定是食物中的脂肪,抽血驗出來的甘油三酯和膽固醇也不是你吃進去的甘油三酯和膽固醇。你會發現,吃得很素的人,反而會出現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更高的現象。為什麽?前麵我們已經解釋過了膽固醇指標和碳水化合物的關係,這裏不贅述了。

服用他汀藥,一定要吃夠這些營養素

血脂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的時候,醫生往往會給患者開他汀類藥物。原理我們在前麵講過了,他汀藥影響的是肝髒合成的膽固醇限速酶(HMG CoA還原酶),達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效果。這類藥都是在睡前服用,在服用期間要經常查肝功能和肌酸磷酸激酶,如果這兩種酶增高明顯,就要暫停服用。

很多人覺得,吃藥比控製生活方式簡單,減肥和運動好麻煩,飲食控製好痛苦,還不如吃片藥,這樣可以依然我行我素。

其實,我們選擇一種治療方法最重要的是考慮這樣的治療到底是治標還是治本。有的時候治標很重要,比如,高熱的時候,用點退熱藥,把體溫降下來;正在大出血的人要立即止血。

但是,對於慢病來講,還是力求治本,根除疾病產生的原因,讓自己身體徹底康複,不發展成嚴重疾患。

目前美國和我們國家的心血管病專家,仍然在用他汀藥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ASCVD),還規定了用藥期間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製的目標值。

其實這些指南都在不斷地改進,以前說對的,以後不一定對;以前說錯的,以後可能會撥亂反正。

關於他汀藥該不該用,什麽時候用,我的觀點是:他汀藥控製肝髒合成的膽固醇,而動脈粥樣硬化主要與內皮細胞損傷及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關係密切。膽固醇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元素,你控製內源性膽固醇的時候,不應該再限製外源性膽固醇的攝入,否則,身體內的細胞會因為缺乏膽固醇而出現細胞膜被破損以及人體類固醇激素不足的現象。

我的做法是:假如患者正在吃他汀藥,我不幹預,努力從飲食上幫助他調整,讓外源性膽固醇攝入量增多,同時保證蛋白質以及好的脂肪酸攝入量增多,最為關鍵的是把患者在生活方式中犯的主要錯誤找出來,並加以糾正,在飲食上做到平衡和營養豐富。

肝髒之所以拚命製造膽固醇,恰恰是因為身體細胞結構受到損傷,修複細胞時需要大量結構營養素,同時,心理壓力大的人也需要更多的膽固醇成為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原料。如果此時經食物攝入的膽固醇不夠,肝髒的HMG CoA還原酶的活性增高,產生的低密度脂蛋白自然會增多,藥物會把身體表達需求的窗口關上。

前麵講了,吃素解決不了高血脂的問題,其實吃藥隻是在表麵上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從營養學角度來說,找到細胞損傷的原因,去除傷害因素,增加細胞修複的營養物質,才能真正達到降低血脂、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目的。

其實,理解生命本身要比吃藥難多了。

掃描二維碼 回複“夏萌”

了解更多 高脂血症患者 飲食方案

快速看懂高脂血

如何認識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又叫高脂蛋白血症,通俗點說,是指血液中流動的脂類出現了異常。

人體中的脂類有兩種存在形式:固定形式和遊動形式。皮下脂肪屬於固定形式,而我們常說的血脂是在血液中移動的脂類。

脂類屬於油性化合物,難溶於水,如果單獨在血液中移動,很快就會貼在血管壁上。於是人體設計了一個特殊的方式,用載脂蛋白把脂類物質包裹在裏麵,這樣它就可以在血液中流動了,這樣的複合體我們叫作脂蛋白。脂蛋白=載脂蛋白+磷脂+膽固醇+甘油三酯,比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都是這樣的複合體。臨**把高脂血症分為四類:高膽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高脂血症的病因有哪些?

高脂血症的病因分為以下兩類:

●原發性高脂血症:病因不是很清晰,與遺傳及環境因素有關,特別是與後天的生活方式關係密切。這是最常見的類型。

●繼發性高脂血症:此類病症的發生與控製不良的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症、腎病綜合征、腎透析、腎移植、膽道阻塞、口服避孕藥等有關。

膽固醇高是吃出來的嗎?

常用的血脂檢測一般有四項內容,包括: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很多人認為膽固醇高了就是吃出來的,肉、內髒都不敢吃,就連雞蛋這種營養學上的“明星”食物,也因為膽固醇的問題被很多人冷落。

其實,人體的膽固醇有兩個來源:一是外源性膽固醇,是從食物中獲取的;二是內源性膽固醇,是肝髒合成的。空腹抽血時,隻能查到肝髒合成的那部分內源性膽固醇,查不到從食物中獲取的外源性膽固醇。

所以,不要再為一天到底吃一個雞蛋還是吃三個雞蛋糾結,我們的身體會說話,要問問自己能不能吃得下去,能吃下去說明消化能力好,也說明自己身體正需要。

如何理解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高?

影響總膽固醇數值的因素很多,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中所含的膽固醇比較高,因此對總膽固醇的影響大。當看到化驗單上總膽固醇高時,我們要去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旁邊有個向上的箭頭時,我們至少要知道三點:第一,來源於肝髒的膽固醇合成比較多,說明肝髒功能還不錯;第二,身體對於膽固醇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尤其是對血管內皮、動脈壁平滑肌、肌肉組織、腎上腺素等組織器官要多關注;第三,吃進去的膽固醇可能不夠。

常見誤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