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1866—1925),名文,號逸仙,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

武昌起義發生後,作為大清國高級軍官,黎元洪當然不會聽信義軍首領幾句忽悠就轉身革命、背叛朝廷。如果那樣的話,黎元洪在政治史上的地位一定大為遜色。他的堅持不動搖是對的,這是一個政治家的基本信仰,也是做人底線。

不過,形勢發展遠遠出乎人們預料,誰也想不到武昌城裏的星星之火竟然燎原。當義軍1911年10月10日晚向黎元洪指揮部發動進攻時,他已隱約感到這場嘩變今非昔比,不同尋常。這不是一般的士兵嘩變,這些士兵和下層軍官不是為加薪加餉,而是為政治理想。這是最難辦的。

鐵腕鎮壓這些朝夕相處的患難弟兄,既不為湖北提督張彪所認同,當然也不會為黎元洪所采納。誰也不知道事情會走到哪一步,留有餘地,是一切政治家的正當選擇。於是,黎元洪選擇一走了之,他在隨員陪同下躲進了一個部下的家裏。

黎元洪是武昌城的大人物,他的藏身處也並非那麽保密。所以當胡瑞霖、湯化龍向義軍代表提出另請具有新思想的軍事將領出來領導革命時,義軍代表立即明白這個人就是黎元洪。

義軍很快弄清了黎元洪的藏身處,遂派員來請。黎元洪出來問話,明白表示,兄弟黎某帶兵這麽多年,待各位並不刻薄。各位弟兄要革命,要共和,要推翻朝廷,黎某能做的就是視而不見,各位兄弟何必如此與我為難,窮追不舍?

聽了黎元洪這番話,義軍代表解釋說:我等來此沒有一點兒惡意,我們隻是想請老長官黎大人出山主持,並不是要加害於黎大人。

黎元洪說,據黎某所知,革命黨人才濟濟,我黎某又能做什麽呢?各位眾口一詞表示,黎大人平時帶兵最得人心。現在武昌城裏的革命黨都是軍人,如果沒有眾望所孚如黎公者,誰能領導一切,誰能保證不再發生意外呢?

革命黨的誠懇態度深刻影響了黎元洪,軍人職責和多年帶兵經曆使黎元洪不能放棄責任。他肯定想到,參與此次嘩變的都是湖北新軍,不論這些新軍士兵是不是自己的部屬,如果沒有一個有力量的軍官予以領導、管理和約束,那麽什麽事情都可能發生。職業軍人責任心使黎元洪無法退卻,他坦然問道,那麽到什麽地方,向什麽人接洽呢?來人答,到楚望台,與吳兆麟接洽。黎元洪立馬表示,吳兆麟乃我黎某的學生,富有軍事經驗,也有領導能力,今天的事情有他一人足夠了,黎某可以不去了。

來人以為黎元洪仍然沒有參與革命的誠意,於是強調,黎大人今天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其實,黎元洪的意思應該是,今天的事情並沒有鬧到無法收拾,吳兆麟完全有能力將這個事情處理好。作為吳兆麟的老師,黎元洪相信自己的學生沒有錯,隻是他的表達在那種氣氛中被誤解了。於是各位士兵簇擁著黎元洪前往楚望台。

黎元洪一行還沒有抵達楚望台,吳兆麟已派人舉槍吹號列隊歡迎。尚未在思想上發生根本轉變的黎元洪見到吳兆麟不免一番指責,說你吳兆麟已到而立之年,也老大不小了,為什麽做事還這樣毛毛躁躁?我們是大清國正規軍,是國家柱石,昌言革命組織造反,就是犯了殺頭之罪,甚至要株連全家。你吳兆麟學問不錯,資格也深,怎麽能糊裏糊塗就這樣被煽動造反了呢?黎元洪讓吳兆麟下令解散這些鬧革命的軍人,讓各位兄弟趕快返回各自駐地,不要把事情鬧大了,以免不可收拾。

從邏輯和倫理層麵說,黎元洪的這一番訓誡合乎其身份,是對新軍弟兄的真誠愛護。隻是他這番說辭引起一些新軍士兵極端不快,一時劍拔弩張。吳兆麟出麵調解,首先勸住各位兄弟不能亂來,緊接著又向黎元洪詳細介紹了武昌城昨天夜裏所發生的情況,刻意強調瑞激就任湖廣總督以來,措置乖張,激起湖北新軍全體革命,足證朝廷在過去幾個月實在太失人心,各位弟兄不為名不為利,首舉義旗,也隻是為國家好。經過昨晚戰鬥,瑞激和張彪等軍政高官差不多都走了,現在隻有黎大人還在武昌。黎大人素愛軍人,甚得軍心,現在事已至此,實屬天意,隻好請老長官黎統領不辭辛苦出山維持。

吳兆麟苦勸黎元洪這樣的情形在中國曆史上並不少見,其場景的典型性類似於趙匡胤陳橋驛兵變黃袍加身。

趙匡胤在陳橋驛黃袍加身後也是一讓再讓,所以我們看到黎元洪也並沒有很爽快地接受革命軍的要求。黎元洪在吳兆麟等人陪同下,於當天(10月11日)下午一點四十分趕到省谘議局。據說剛進門,就有一群人高呼“都督到”。黎元洪對此不置可否,是安然自喜,還是忐忑不安?大概隻有他自己知道。

稍後,谘議局在湯化龍主持下舉行會議,副議長張國溶、夏壽康,議員胡瑞霖、劉賡藻、阮毓崧、沈維周以及義軍各標營隊代表出席會議。湯化龍首先發言,表示自己對革命事業從來沒有反對過,一貫讚成支持。但此時武昌發難,各省均不曉得,必須設法通電各省,請一致響應,以助大功告成。況且湖廣總督瑞激走了,他必然會利用隨身攜帶的電台向朝廷報告,朝廷聞信,必然會派兵南下,與我們為難。湖北、武昌的事業要獲得成功,必然要經曆一個艱難的軍事時代,必須用湖北的力量頂住朝廷的進攻。兄弟湯某隻是一個文弱書生,不懂軍事,不知用兵。關於軍事,還請諸位用心策劃,兄弟湯某必定盡力幫忙。

湯化龍講話後,吳兆麟發言。吳兆麟表示同意湯化龍的意見,並鄭重提請在座各位公舉黎元洪統領為湖北都督,湯化龍為湖北民政總長。吳兆麟說,黎公和湯公均為湖北人望,如果由他們兩位出來主持,號召天下,則各省比較容易起而響應。

對於吳兆麟的提議,與會諸人並沒有不同意見,但黎元洪堅決推辭,以為萬萬不可。與會者拿出一份起草好的湖北軍政府布告,請黎元洪在上麵簽字。黎元洪此時方才醒悟,這一筆下去可就是與大清王朝徹底了斷了,過去的一切都將成為曆史,一切從頭開始。黎元洪內心深處一定進行了激烈掙紮,在表麵上也顯得略有緊張,口中念念有詞,瑟縮不前。最終還是在義軍李翊東的幫助下,代寫一個“黎”字。與會者鼓掌稱善,黎元洪被迫踏出參加首義的第一步,被迫出任湖北軍政府都督。

這是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的第一個文告,標誌著湖北軍政府脫離大清王朝而成立。

湖北軍政府成立之初,黎元洪確實沒有出來主動管事,這應該是黎元洪的真情流露,也是革命黨人所需要的。革命黨人此前已有充分謀劃,各種事情甚至文告都有相當準備,他們隻是需要黎元洪的聲望和影響力,並不真的需要黎元洪指手畫腳或者說礙手礙腳。這實際上是革命黨人另外一種形式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黎元洪被迫加入,僥幸成了“共和元勳”,這是他無論如何都沒有想過的。隨著黎元洪加入,隨著湖北軍政府的第一份文告發布,排滿革命的思想得到迅速傳播,光複漢族,建立民國,成了共識。許多人真誠地以為有了黎元洪這樣的大人物加入,革命一定會成功,事情一定會順利,就連各國領事也對這次嘩變另眼相看。這恰是革命黨人所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