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九大仙草”中,能用來減肥的那一個是茯苓。我們都知道中藥大多是草藥,但為什麽同樣是草,在中國人的用藥曆史上,茯苓這一味最平民化、最便宜的草藥會被列為“九大仙草”之一呢?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茯苓是“四季聖藥”,一年四季任何時候吃它都沒有寒涼上火的問題,而且它可以解決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現的脾虛、生濕問題。還有一點對現代人來說很重要,那就是茯苓能夠減肥。
為什麽說茯苓可以減肥?
之所以說茯苓可以減肥,是因為茯苓除了可以利濕、去“濕胖”,還富含膳食纖維素,其自身的80%都是膳食纖維素,不僅熱量低,吃進去不會使人長肉,而且飽腹感強,不會使人因為過食而長胖。
我國的醫學經典著作《本草綱目》中關於茯苓的記載是:“茯苓氣味淡而滲,其性上行,生津液,開腠理,滋水之源而下降,利小便。”意思是,茯苓性味很平和,屬於“佛係”中藥,尤其適合脾虛導致水液代謝失調的人吃。
茯苓可幫助濕胖的人減肥
什麽情況下就是水液代謝失調了呢?最常見的就是喝水不解渴,或是喝了就要去小便,而且麵部、身體很容易胖胖腫腫的,但去醫院檢查腎功能,又沒有任何異常。這些情況,按照中醫理論分析,就是脾虛不能運化水液導致的,而這種胖就是我們常說的“濕胖”。
單味藥的茯苓,就非常適合用來調理此種情況。治療脾虛、浮腫的中成藥參苓白術丸、五苓散,也能幫助濕胖人減肥,因為在這兩種藥的藥物組成中,茯苓都是主藥。
著名中醫沈紹功教授,曾經是我的老師,他為病人開方時,就常會用到茯苓,特別是開給糖尿病人的方子,茯苓可能用到30克,甚至50克。不過,茯苓的用量雖然多,但用法卻有講究。一般他會囑咐病人,把茯苓用紗布包起來,和其他藥一起煎煮,喝完藥湯後,把吸足了藥汁的茯苓代替一部分主食吃掉。
這裏可能有朋友會問,為什麽要這樣做呢?因為這樣吃茯苓,既有助於減少每日攝入的熱量,又能將茯苓中的藥汁全部吸收。
為什麽茯苓遠比我們代餐的麥片、蓧麵等粗糧雜糧更有價值?
很多自己買過茯苓的朋友都知道,超市裏、藥店裏賣的茯苓都是大片或者小塊的,用手掰的時候很有韌性,打粉的時候也很難粉碎得非常細,吃的時候會有難嚼碎的顆粒感。因為茯苓就類似於我們吃的杏鮑菇,纖維素的韌性很大,即便曬幹了也很難打成粉。
而這正是茯苓可以用來減肥的原因。纖維素無法被腸道吸收,我們把金針菇叫作“see you tomorrow”(明天見),就是因為纖維素怎麽吃進去,就會怎麽排出來。前麵我們說過,茯苓自身的80%都是膳食纖維素,也就是說,你吃了100克的茯苓,就會像吃了100克的饅頭、米飯那樣解餓,但是體內留下的隻有20克的茯苓產生的熱量。這對減肥的人來說,是再劃算不過的事了。
從這個意義上說,茯苓遠比我們代餐的麥片、蓧麵等粗糧雜糧更有價值。一來,茯苓的纖維素比雜糧還要多,就像杏鮑菇比麥片的澱粉含量還要少一樣;二來,麥片等雜糧可沒有茯苓的健脾化濕之力,如果吃得不對,還可能生濕。
膳食纖維素多的雜糧,很多難以消化,而消化不了就容易生濕,很多人吃粗糧雜糧之後胃不舒服,原因就在這裏。而茯苓雖然纖維素多,但它的健脾作用可以幫助它自身的消化,用它代餐,減肥的同時,脾胃的負擔還被分擔了。
既然茯苓這麽好,我們該怎麽吃呢?
其實,沈教授的那種吃茯苓的方法在日常飲食中也可以用。比如,在熬煮祛濕的紅豆薏米粥或者冬瓜湯時,直接放進幾片茯苓,用吸足了湯水、美味的茯苓代替一餐主食,健脾、祛濕、減肥,一舉三得。
你如果是個平時不怎麽做飯的人,可以將茯苓打成粉,每天取30~50克,加入牛奶或豆漿中攪勻後,在微波爐裏加熱2~3分鍾。這種吃法很像我們平時吃麥片,但這碗茯苓牛奶糊,或茯苓豆漿糊,既能健脾利濕,又能做代餐減肥。
不過,也有很多人擔心買不到好的茯苓,或是根本就不做飯,那麽為了方便日常養護,大家可以直接買一款配比好的“茯苓山藥葛根粉”,裏麵除了有茯苓,還特別添加了葛根、山藥,並用紅棗和木糖醇調味,其中紅棗健脾養血,中和調味,木糖醇在這裏代替白糖,無蔗糖添加,即使是糖尿病人,吃起來也放心。
食用方法非常簡單,都是獨立包裝,取一包直接用開水衝泡就能喝了。平時可以喝它代替早晚餐,也可以當日常零食,溫和食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