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都有肥胖的風險,因為食物太豐富了,每種食物少吃一點,總熱量也可能超標。更加糟糕的是,有的人總覺得餓,食欲特好,見到什麽都饞,這種人想減肥或者保持體重就難上加難了。

但中醫確實有“胃喜為補”的說法,意思是說,人體樂於接納的食物,正是脾胃所喜歡的,可以起到調補作用。

怎麽判斷你想吃東西時,是餓了還是饞了?

餓難道不是身體所需嗎?並不是,你的餓可能是心理所需,而非身體所需。

饑餓是身體缺乏能量最本能的表現,但是,很多人吃得多,不是因為餓而是因為饞。餓是身體有所需,饞則是心理有所需,特別是當你有非吃什麽不可的衝動時,大多不是身體真的缺少了,而是眼饞了,甚至是焦慮了。

怎麽判斷你想吃東西時,是餓了還是饞了?主要看你想吃的是什麽。一般來說,人饑餓到極致時,最想吃的不是大魚大肉,而是糧食,想吃糧食的念頭和我們戒不掉甜食一樣,是身體最基礎的本能。

因為生命是必須靠能量維護的。食物中的三大營養物質分別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這三大物質在轉化為能量時,碳水化合物是轉化得最快的。我們平時吃的糧食和糖的主要成分就是碳水化合物。

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身體為了最快地獲取能量,進化出了對甜味的鍾愛,這種鍾愛遠遠超過其他味道和食物,因為糖能直接轉化為能量,而糧食的主要成分是多糖,吃進去後會馬上轉為糖。特別是大腦,大腦隻接受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所以,饑餓的時候身體會本能地先選擇糧食。

如果你餓得想吃饅頭了,覺得大米飯特別香,基本上可以判斷你是真的餓了。但如果你是想吃一種味道很重的食物,比如口水蝦或者紅燒肉,那大多不是餓,而是饞,甚至不是身體反應而是心理反應。

心火盛會導致食欲亢奮

疫情期間,我一個同事在家隔離得實在無聊了,有一天,特別想吃稻香村的蒜腸,而且急迫到馬上就要吃,甚至到了不吃就待不下去、渾身不舒服的程度,於是馬上下樓去買,沒到家就吃完了,也就踏實了。

這種情形就是典型的心理所需,甚至是一種焦慮。隻不過別人的焦慮表現為坐立不安,非要馬上知道結果,而她的焦慮表現為非要馬上吃某種食物。這在中醫就是心火盛,而不是胃的問題。治療這種心火盛導致的食欲亢奮,我之前也講過,是要用牛黃清心丸這樣清心火的藥物的,這也是中醫用苦味藥的作用所在。

很多人知道,苦是可以去火的。其實,這也是進化出來的結果。苦味的形成,是先人吃了傷身甚至致命的東西後留下的心理印記,為了避免再次誤食這種有毒食物,身體進化出了苦的味覺。人們對苦是本能抵觸的,通過這種抵觸,最大限度地遠離有毒的東西,借助的就是苦味對欲望的壓製和打擊。苦味能去火也是同樣的原理。

如何控製心火盛帶來的食欲?

有句古語,“食色,性也”。雖然說這話的古人不是醫生,也不是生物學家,但這句話卻高度概括了生物的本能。任何生物在生存的過程中都隻有兩件大事:一件是自己活下去,一件是讓後代活下去。食欲保證了前者,性欲保證了後者。所以,食欲、性欲是最基礎的欲望。

但是,食欲、性欲過高,都會傷身。為了控製它們,中醫就要開出苦味的藥物。比如黃連、竹葉、蓮子心,它們都是苦味的,重在清心火,遏製包括饞在內的過高的食欲;知母、黃檗也是苦味的,重在清瀉腎經虛火,遏製性欲衝動。中成藥“知柏地黃丸”,就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了黃檗、知母兩味藥,同樣有清瀉腎經虛火的效果。

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無論是清心火的牛黃清心丸,還是清腎經虛火的知柏地黃丸,都要見好就收,不能久服。因為欲望是生命之必需,沒有欲望的生命是沒有活力的,隻有過亢的欲望才需要抑製,苦味藥物的作用就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