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天熱出汗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是身體調節體溫的一種方式,但有些人動不動就渾身大汗,甚至沒怎麽活動就已經汗流浹背;還有些人即便天氣很熱,也很難出汗。這是怎麽回事呢?
動不動就大汗淋漓,本質是體虛的問題
先說說動不動就大汗淋漓。這種人出汗一般不是因為熱,因為就算天氣很熱,也不至於像他們那樣大量出汗。他們出汗多是心肺功能不好的表現,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情況,如果你也是動不動就出汗的人,不妨看看自己屬於哪種。
一是原本就有心肺疾病;二是雖然沒有確切的疾病,但是長期缺乏運動,心肺功能相對較差;三是肥胖、體重超標,這種人的心髒每日都在超負荷工作,相當於小馬在拉大車。
這三種情況的最終結果都是心髒負荷太重,無法有效供血、供氧,所以身體在原本天熱的基礎上,又因為缺氧而大量出汗。
換句話說,這種出汗的本質是因為虛,而要想止汗不能簡單地用浮小麥、麻黃根這種沒有補虛作用的止汗藥。對此,中醫常會用黃芪或人參,比如,有黃芪的玉屏風散,這種藥針對的是因肺氣虛而動輒汗出,或是很容易感冒的情況,還有有人參的生脈飲,這種藥針對的則是因心氣虛而動輒出汗、心慌、頭暈等症狀。
難以出汗的人,多有脾虛的問題
除了動不動就出汗的人,難以出汗的人也很多。這種人即便天氣很熱,也很難出汗,究其原因,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身體裏沒有出汗的“庫存”,另一種就是我們常說的脾虛。
這裏說到的“庫存”就是人體的氣血。中醫認為,汗是氣血生化的結果,人要想出汗,一要有原料,二要有把原料轉化為氣血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對此,中醫用來治療感冒的名方,比如“桂枝湯”的用法後,經常有“啜熱稀粥”的醫囑,意思是,在吃藥之後要再喝一碗粥。
為什麽會有這樣的醫囑呢?這其中的醫理其實很簡單:粥,相當於我們前麵說到的生汗的原料,而且粥是糧食,可以健脾,能夠間接增強人體將原料轉化為氣血的能力。所以,很多人在感冒後喝了粥就會出汗,而且出汗後感冒也就痊愈了,但如果沒喝粥或者索性是空腹就喝藥,那麽很多時候不僅不會出汗,而且可能沒有效果。
這裏可能有朋友會說了,我喝了粥,也沒空腹,為什麽還是不出汗呢?這種情況的“不出汗”就是脾虛了,也就是身體將原料轉化為氣血的能力不足。這種人不僅平時很少出汗,而且也很少發高燒,之所以會這樣,其實是身體無力與外敵抗衡的結果,所以這種人要想發汗,不是簡單地吃解表藥就能做到的,而是要在健脾的基礎上解表。
對此,李東垣有兩個名為“升陽”的方子,一個叫升陽益胃湯,一個叫升陽散火湯,治療的是因為脾氣虛而陽氣無力生發、升舉的病症。裏麵除了有黃芪、人參、白術這些健脾、補氣的藥物,還有幫助陽氣生發、升舉的升麻、葛根、羌活等,這些雖然不是補氣藥,但對補氣藥有助推和放大療效的效果,可以幫助因為虛弱而不能伸展的陽氣舒展開來,隨著陽氣的舒展,汗也就可以透發了。
無論治病還是養生,都要順應和成全人體的生理活動
出汗是身體的正常生理活動,無論是治病還是養生,最根本的就是要順應和成全人體的生理活動。所以適度出汗,特別是在夏天是很有必要的,而且隻有陽氣充盛、身體健康的人才能做到這點。
反過來說,無論什麽原因,夏天該出汗的時候沒有出汗,那就是對身體機能的違背,也是對陽氣的抑製。具體來說,就是不要在空調房子中久待,更不要滿身大汗的就去吹空調。否則寒涼就會阻塞身體的衛外之氣,往小了說,人會因此感冒;往大了說,這是給正常機能的當頭一棒,長此以往,還會變生其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