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朋友說自己總是胃裏反酸,尤其是在吃了甜食,或者黏糯的、發酵的食物之後,症狀會更加明顯。去看西醫門診,醫生會開一些小蘇打,或者抑製胃酸的藥物,吃了的確是有效果的,但隻要停藥,反酸的問題就會繼續發生,為此很苦惱。

為什麽胃反酸會反複發作?

為什麽這些朋友的胃反酸會反複發作?怎麽做才能根治呢?要回答這兩個問題,先要從胃為什麽會反酸說起。

我們生活裏說的反酸,也叫作“胃食管反流”,就是胃裏消化了一半的食物,裹著胃酸,反流到食道或者口腔裏。這時候會有燒心、噯氣、吐酸水的反應,胃和食道甚至有燒灼感。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胃功能失調了。

那麽,胃功能為什麽會失調呢?最常見的原因是吃得不對、吃得不定時或者吃得過量了。這種情況下,解決方法很簡單,就是調整飲食。但是,很多人的胃功能失調,是緣於一個大家通常意識不到的問題,就是精神壓力過大。

胃腸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統觀人體這個整體,精神壓力對消化係統產生的影響僅次於大腦。人一旦壓力過大,消化係統功能就很可能失調,胃酸分泌失常就是失調的結果之一。這一小節中我們講的胃反酸,主要就是這種精神壓力過大導致胃功能紊亂後的反酸。

食物進入胃之後,胃酸開始分泌,胃酸的pH值在2~3之間,屬於強酸,胃黏膜是耐受高酸的,但食道黏膜卻不能。

當胃功能失調導致胃酸泛到食道裏時,原本就很脆弱的食道黏膜就可能被胃酸燒傷。一旦反酸頻繁發生,就很可能導致食道黏膜炎症,而身體頻繁修複炎症,就有癌變的風險。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長時間的、頻繁的胃部反酸是食道癌的幾大常見誘因之一,這也是醫學界越來越重視胃食管反流的原因所在。

要想根治反酸,必須去除肝鬱這個病因

針對胃反酸,醫院一般會開一些抑製胃酸的藥物。但是單純用小蘇打或者抑製胃酸的藥物來緩解反酸的情況,是治標不治本的。你用小蘇打中和了這一波胃酸之後,下一波胃酸照樣還是會來。而你停用胃酸抑製劑後,隻要胃酸異常分泌的誘因還在,那反酸就可能複發。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醫結合多年臨床經驗總結出的一些關於胃食管反流病的中醫辨證方法,更能從根本入手。

從中醫角度理解,胃部反酸是“肝木克脾”的結果。如果你肝鬱時間長了、嚴重了,就會克伐脾土。在中醫五行理論中,木對應肝,土對應脾,並且木是克土的,克伐久了會生內熱,反酸就是胃有內熱的結果。《黃帝內經》裏說的“諸嘔吐酸……皆屬於熱”,正是這個意思。要想根治反酸,必須去除肝鬱這個病因,再在此基礎上清胃熱,降胃火。

當你長期出現胸悶、胸疼、口苦、眼睛發幹發澀、頭痛頭暈等症狀的時候,說明你很有可能肝鬱了。造成肝鬱的原因之一就是精神壓力大,所願未遂。這在職場中很常見,我遇到過很多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大多是公司白領,其中有不少是企業高管,他們既要頂著上司的壓力,還要給下屬撐腰,很多時候,苦水隻能往肚子裏咽,長此以往,就造成了肝鬱。跟他們聊天,會發現他們大多有消化不好的問題,反酸更是非常常見。

有兩種中藥可以疏肝解鬱

對於這種壓力過大造成的反酸,必須先疏肝解鬱,我一般會推薦兩種中成藥,一種是左金丸,另一種是加味左金丸。

左金丸的組方很簡單,隻用了兩味藥,一味是吳茱萸,一味是黃連。其中黃連為君藥,黃連入心經,能清瀉心火,鎮肝開鬱。

從中醫五行的角度講,心是肝之子,清瀉心火對治療肝鬱有釜底抽薪的意義。所謂“實則瀉其子”,心火瀉了,於是肝火清了,不再橫逆侵犯脾胃。同時,黃連還能清胃熱。它的這兩個功效,都可以用來針對胃熱導致的反酸。

左金丸的另一味藥吳茱萸入肝經,能散肝鬱,同時還是溫熱性質的,能佐製黃連的寒。雖然左金丸裏隻用了兩味藥,但卻是辛開苦降,寒熱並用,這充分顯示了中醫的智慧。

加味左金丸,在左金丸所用的黃連和吳茱萸的基礎上,加了更具有疏肝解鬱效果的藥物,疏肝的力量更強。對肝鬱特別嚴重的人來說,加味左金丸更有效。

說到這裏,還是要強調,我們雖然可以通過藥物來治療精神壓力過大導致的胃部反酸,但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飲食,減少飲食誘發胃部反酸的可能性。具體要注意的是:少吃甜食或者黏糯的、發酵的食物,少喝酒,少吃辣,少吃熱性的、刺激性的食物,因為它們會加重胃火。胃火重的人除了胃部反酸的風險會增加,還可能出現便秘和口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