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後,人會比夏天的時候更容易感冒,因為此時,人體的氣血都從體表回到了內裏,胃口變好的同時,身體的衛外功能也下降了。感覺到要感冒了怎麽辦?有的人擔心感冒變嚴重,就趕緊吃西藥,甚至吃抗生素;也有人覺得,感冒是小事,不用管它,過幾天就好了。

感冒初起,你該做什麽才能抗過去?

回答是,對症吃中藥。為什麽這麽說?

首先,大部分感冒是因為病毒感染,既然是病毒感染,就更無須吃西藥。一來,沒有針對病毒的特效藥;二來,病毒感染有自限性的特點,一般是一周左右可以自愈。之所以有人最後還是吃消炎藥好了,那是因為病毒感染之後,免疫力不足,合並了細菌感染,消炎藥治好的是細菌感染這部分。換句話說,如果抵抗力好,在病毒感染之初,完全可以不吃西藥。

其次,之所以要吃中藥,是因為中藥不僅能改善症狀,還能把引起感冒的原因消除掉。秋天,最常見的感冒原因就是受了風寒,而中藥能把入侵身體,而且停留在體表的風寒散掉,能及時散掉就不至於入裏。所以,在感冒初起時,散風寒很重要。

中藥治感冒要分風寒、風熱

有人可能會問:感冒是分寒熱的,那我怎麽知道這次感冒是寒是熱?如果搞混了,不就治反了嗎?的確,中藥治感冒要分風寒、風熱,一個很簡單的分辨辦法是:如果在感冒的同時有嗓子疼的問題,就是風熱或者風寒加內熱的感冒;如果嗓子不疼,隻是流清鼻涕,渾身發緊甚至疼痛,這就是典型的受寒,這個時候用散風寒的中藥,把風寒解了,感冒就被控製住了。

感冒藥那麽多,哪種能疏散風寒呢?隻有兩種,一種是感冒清熱顆粒,另一種是通宣理肺丸。它們是治感冒的中藥裏,僅有的兩種常用的溫性藥物,在沒有嗓子疼的時候,用它們可以把寒氣推出去。

中醫食補治感冒有妙方

如果你不想吃藥,感冒情況也不太嚴重,食物也有類似的效果,就是薑湯,加紅糖、可樂都可以。這主要是借助薑的溫性來散寒,趁熱喝下去,稍微出點汗是最好的,一天可以喝兩三次,因為薑畢竟是食物,散寒力量有限,多喝幾次才能有藥的效力。

如果你在感冒的同時嗓子疼,這就意味著風寒中有熱,或者你之前本身有火,又或者你感冒前後吃了太多肉,熱量太高了,導致著涼的同時有內熱。這時,無論是感冒衝劑,還是薑湯,就都不適合了,必須用有些涼性的藥物,如雙黃連、連花清瘟都可以。

至於這種情況下的食療,如果你嗓子疼的同時身上發緊,確實著涼明顯,那就要把薑換成蔥,用大蔥的蔥白切段後開水煮沸,加點香油、鹽之類的調味品,趁熱喝下這個蔥白湯。因為蔥雖然是溫性的,但它是溫潤的,不會上火,不會加重嗓子疼,所以我們很少看到有人吃蔥上火。而薑是溫燥的,雖然散寒能力比蔥強,但對於有內熱的人,喝薑湯無異於火上澆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