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所有資本都注定是要用以維持生產性勞動的,但同等數量所能調動的勞動量卻是極其不同的,由於它們用途的不同而極其不同。因而資本的不同用途對國家的土地和勞動年產物所增加的價值也同樣極不相同。資本所推動的勞動和所增加的價值,因資本的用途不同而異。
資本有四種不同用途。第一,用於購買每年社會必需的生產材料;第二,用於加工生產這些天然物,滿足人們的直接使用和消費;第三,用於運輸原材料或產品,將這些從富餘的地方運往短缺的地方;第四,將製造品分成小份,以滿足人們的臨時需要。第一種用法是用以改良農場主、礦業家、漁業家和開發人的資本;第二種用法使用的是開發商的用法;第三種用法是所有批發商人的用法;第四種用法是零售商人的用法。這四種用法,已經包括了所有投資的方法,沒有什麽其他的資本使用方法不在這四種裏的了。資本有四種用途。
上述四種資本使用方法中的每一種基本上對於其他三種的用途的生存或發展,或者對社會大眾的方便都是必需的。
第一,如果沒有資本用來生產一定數量的原材料,製造業和商業都不能存在。第二,原材料往往要做大量準備才能成為適合使用和消費的天然物。假如沒有資本投在製造業中,天然產物不被生產出來,就不會有任何交換價值,所以也不能增加財富。第三,原材料及產品要從多餘的地方運往短缺的地方。如果沒有資本投在運輸業中,就隻能在當地使用,不會生產更多,若投入到運輸業就能推動產業發展並使各地都可享用此產品。第四,若資本家沒有將天然產物或製成品分成小份,那麽,人們對於所需的貨品都不得不大批買進來。就像社會上如果沒有屠戶這一行業,我們就非得每次都買整頭牛或一頭羊不可。這對富人也一定不方便,更不要說貧民了。一個窮人如果要勉強一次買一個月或半年的糧食,那他的錢很大部分都將用在此處。本來錢可以用來賺取更多的錢,但現在不行了。所以最方便的辦法,是要什麽東西的時候,能隨時購買。這樣他就能將幾乎全部資金用作資本。因此他的工作可以得到更大的價值所能提供的工作了。
有些政論家對商店老板抱有成見是完全沒有根據的。零售商的增多雖會增大競爭,造成彼此的傷害,但對社會無害。所以,用不著向他們征稅,也用不著限製他們的人數。因為市場需求限製著零售業的資本投入,在這種情形下,多個零售商之間的競爭,抬高價格的機會就變小。
把資本投在這四種用途上的人,本身一定是生產性勞動者。他們的勞動實現在勞動對象或可賣的物品上。即便不能完全實現,至少也可以把基本生存消費的價值加在上麵。農場主、製造商、批發商、零售商的利潤,都來自生產或者售出貨品的價格。可是,每種用途中使用的等量資產直接推動的生產性勞動量卻不相同,所以,增加的價值的比例也完全不同。這類資本的使用人是生產性勞動者。
零售商的資本向批發商購買貨物,這補償並提供了批發商的資本及他的利潤,使得批發商能繼續營運。零售商用自己的資本隻直接雇用了他自己,他就是唯一的生產性勞動者。使用這種資本,對社會的土地和勞動的年產物所增加的價值,這些增值的隻是他自己的利潤。零售商的資本隻雇用了他自己。
批發商的資本向農場主或製造商購買產品和製造品。批發商的資本提供了農場主和製造商的資本及其利潤。這就是批發商間接對支持社會勞動和增加社會年產值做出貢獻的主要方法。他的資本,還雇用了運輸貨物的工人。在這些商品的價格上增加的價值,不僅是自己的利潤,還包括運輸工人工資的價值。在這兩方麵,批發商的資本比零售商所起的作用就要大得多。批發商的資本雇用了運輸工人。
製造商的資本其中有一部分被用作固定資本,投在生產所需的工具上。這一部分為他從其購買工具的某些其他工匠提供資本和利潤。其餘的部分是流動資金。他用一部分來購買材料,大部分用以補償他從其購買原料的農民和礦主。所以他的資本包括加工材料的增值、工人工資以及生產工具上使用的所有資本的利潤。所以,他的資本所直接推動的生產性勞動量比批發商(包括的等量資本)所直接推動的生產性勞動量大多了,對於社會土地和勞動年產量所增加的價值,也大多了。製造商的資本雇用了工人。
農場主資本沒有其他等量資本所能推動的生產性勞動量大。他的生產性勞動者包括他的勞動雇工,還有牲畜。農業的最重要的任務,是增加大自然的生產力,使其生產對於人類最有利的植物。一塊長滿蓬蒿荊棘的田地,與耕作最好的葡萄園或穀田一樣,它也能生產出大量的植物。在人類勞動之後,其實大部分工作還是留給大自然去完成的。農業中使用的工人與牲畜,不僅像製造業工人一樣,再生產出來的產品就等於他們消費掉的價值或相當於雇傭他們的價值,以及資本所有者的利潤。除了農民自身的資本外,他們還通常要再生產地主的地租。這種地租就是地主借給農場主使用的自然力的產物。地租大小取決於自然力大小的猜測。換句話來說,就是取決於想象上的土地的自然生產力或土地的改進的自然生產力的大小。在除去了所有人的勞作之後,剩下的便是大自然的工作成果。在全部生產物中,自然產物很少占1/4以下,通常都是1/3以上。用在製造業上的任何等量的生產性勞動,不可能有如此大的再生產。大自然在製造業上起不到什麽作用,是工人做所有的工作;再生產與同時起作用的生產力的大小成比例。所以,與投在製造業上的等量資本比較,投在農業上的資本,能推動較大的生產性勞動量,使得國家增長的價值額度也加大了,在國內居民的真實財富與收入上增加更大的價值。在所有能夠使用資本的方法中,農業投資是對社會最有利的。農場主的資本使用他的雇工和牲畜,在年產物上增加的價值比其他資本大得多。
投在農業上和零售業上的資本,總是留在本社會內的。這些資本的使用都局限於一個固定的地方,比如說農業是農場;零售業是商店。而且,它們的所有者大多是本社會內的居民。批發商人的資本沒有留在一個固定地方的必要,他可以四處遊走,取決於如何買賣。
製造商的資本必須停留在一個固定的場所。但究竟要在什麽地方製造,也沒有特別的要求。它也可以遠離原材料地或消費區。
投資於運輸事業的人,是哪個國家的並不重要。運輸商雖有國籍上的差別,但以資本輸出國剩餘生產物來交換國內需要的物品,那就無論是外國人或是本國人的資本,對剩餘生產物所給予的價值都是一樣的。批發商人也一樣。國籍並不能決定他的資本,同樣有效地使資本得以償還,同樣有效地使生產者繼續為自己經營下去支持本國生產性勞動,增加本國的土地和勞動品就是批發商資本的主要貢獻。
比較引人注目的是,製造商的資本應當留在國內。這樣它就能大量推動生產性勞動的數量,增加社會土地和勞動年產品了。但如果流到其他國家,也有可能會對本國非常有利。
國家往往和人一樣,時常沒有足夠資本同時改良與耕作,同時投資於農業、製造業與運輸業,往往不能兼顧。例如,英國許多地區的人們沒有足夠的資本同時改良和耕種他們的所有土地。蘇格蘭南部的羊毛沒有足夠的資本進行加工。所以,有限的資本投在農業上最劃算。這一部分越大,推動的國內生產性勞動量也越大,同時,對社會土地和勞動年產物所增加的價值也越大。除了農業,投入製造業的資本所能推動的生產性勞動量最大。投在出口貿易上的資本在三者中屬效果最小的。某些國家常常沒有足夠的資本用於耕種、製造和運輸。
沒有足夠的資本投入到這三項事業的國家,他的富裕程度還不夠。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社會來說,獲得充足資金的最佳途徑並非用不充足的資金去過早地從事這三種行業。國家與個人相同,要使全部個人資本增加,隻有靠不斷累積,不斷增加收入中的剩餘部分。因此,資本的用途,在能給本國居民提供最大的收入,從而使全體居民都能做最大的積累。但國內全體居民收入的大小必定與他們的土地和勞動的年產品成比例。
美洲殖民地,能迅速走向富強的原因,就是幾乎把所有的資本都投在農業上。這裏隻有一些伴隨農業進步必然產生的製造業,每個家庭的婦女兒童,都能經營這種工作。這裏大部分輸出業和航運業都是由英國商人投資經營的。甚至有些地方,比如弗吉尼亞、馬裏蘭的商人還擁有做零售生意的店鋪和儲藏室。假如美洲居民聯合起來,或用其他暴力手段,阻止歐洲製造品輸入,壟斷製造同種物品的本地製造業,因而使本地大部分資本,轉投到製造業上來,他們的年產值將減少,甚至阻礙國家的富強。同樣,如果他們要設法壟斷全部輸出業,結果也還是一樣。美洲殖民地進步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他們這樣做了。
事實上人類繁榮的過程,似乎很少會堅持那麽久,使得任何一個大的國家,可以獲得充足的資金投入到這三種事業中,除非我們相信關於中國、古埃及、古印度的富裕和農業情況的那些奇異記載。然而,根據記載世界上最富的這三個國家,也隻是主要在農業與製造業上領先於其他國家,他們的進出口貿易並不發達。古埃及人對於海洋,有一種迷信的畏懼心理;印度人也和古埃及人一樣;至於中國的對外貿易向來就不發達。這三個國家的剩餘生產物,似乎大部分都是由外國人出口,它們經常用金銀去換回它們所需要的其他東西。
任何國家的同一資本,所推動的勞動量有大有小,所增加的土地和勞動的年產物價值有大有小,按照它用在農業、工業、批發商業上的比例的不同而不同。同是批發商業,因用在不同種類上其結果也不同。
所有批發貿易都可以分成三種,國內貿易、對外消費貿易和運輸貿易。國內貿易包括內陸貿易和沿海貿易,是在同一個國家不同地區之間的貿易。購買外國物品供本國使用,叫做對外消費貿易。運輸貿易,則是從事各國間剩餘品的貿易。
投資在國內貿易上,每次運送可以補償兩地投在農業或工業上的資本,使這些產業能夠持續經營。運用資本,把一定價值的商品從商人住處運出去,大都可換回至少一個等價值的其他商品。當兩地全是本國產業的產物的時候,它的每次運作當然可以償還這兩種不同的用來維持生產性勞動的資本,使能繼續用來維持生產性勞動。例如,把蘇格蘭製造品運到倫敦,又將英格蘭穀物或製造品帶往愛丁堡來的資本,每往返一次,必然補償了兩個投在英國製造業或農業上的資本。
用本國消費品來購買外國貨品供本國消費時,每往返一次同樣也補償了兩種不同的資本,但其中隻有一種資本是用來維持本國產業的。將英國貨物運至葡萄牙,再把葡萄牙貨物帶回英國的資本,往返一次,隻補償了一次英國資本。另一個所補償的資本卻是葡萄牙的。而且,這種貿易賺回本利的速度一般比國內貿易要慢很多,所以國內貿易對於本國產業的扶持作用要大很多。
然而,這種貿易不像國內貿易資本的回收那樣迅速。國內貿易資本的回收,大都每年可實現一次,甚至一年有三四次。這種貿易,一年回收一次都很難,有時甚至兩三年賺回一次。當對外貿易運作完一次後,國內貿易已經運作了十二次了。假如說兩個資本相同,那麽一種能比另一種給予的鼓勵與扶持多12倍。它的回收不如國內貿易的回收迅速。
有時,國內消費的外國貨物用的是另外一個國家的貨品換購的。但第二外國的貨品,不是由本國產品直接換購的,而是間接由本國產品換購的,除非是在戰爭時期,外國的貨品隻能用本國的產品直接換購。要麽就必須用交換兩三次來的貨物去交換了。由於這種貿易必須依靠兩三次不同的對外貿易,才能收回資本,所以需要的時間較長。如果用弗吉尼亞的煙草去購買裏加的大麻,弗吉尼亞的煙草卻是由英國製造品購得的,若想購買同等數量的英國製造品,必須等兩次不同的對外貿易資本的回收。再比方說弗吉尼亞的煙草是由英國製造品購得的牙買加的食用糖和甜酒買到的,那他就必須等上三次外貿資本回收。如果這是由兩三個不同商人經營的,那麽第二個商人購買了第一個商人的進口產品,第三個商人又購買了第二個商人的進口商品,這樣按每個商人自身資本收回確實加快了。但投在貿易上全部資本的最後收回,卻還是一樣的緩慢。這種貿易中使用的全部資本到底屬於幾個商人,對商人而言,確實有所不同,但對於國家而言是沒有任何區別的。與比較直接的消費品國外貿易比較,這種貿易對於本國的扶持往往要少些。
無論用什麽樣的國外商品去購買供本國消費的外國商品,都不能改變其貿易的性質,不能增減它對本國生產性勞動所能提供的鼓勵與扶持。即使是巴西的金,秘魯的銀,這金銀還是與弗吉尼亞的煙草的購買一樣,是使用本國的勞動產物或由本國勞動產物所購得的商品購買的。無論在利的方麵、在害的方麵、在償還是直接用來維持該生產性勞動的資本的速度方麵,就本國的生產性勞動來說,以金銀為手段的消費品的國外貿易,全部利弊都和其他同樣迂回的對外消費貿易沒有絲毫區別。但相比之下,以金銀為手段的消費品的國外貿易,似乎還有一個好處。金銀本身容積小但它包含的價值大,運輸成本和保險費都小。此外,金銀在運輸途中不容易遭受損壞。與其他外國貨物相比,金銀更加方便,時常可以用較小的本國勞動產物去交換等量外國商品。下麵我們將詳細研究一下,不斷地將金銀對外輸出,是否會導致國家的貧困。用金銀進行的對外貿易和其餘的沒有什麽不同。
任何國家用於運輸貿易的那部分資產,全是從本國抽調出來的。這種資本沒有用來維持本國的生產性勞動,卻轉而支持外國的生產性勞動。雖然每運營一次便可以補償兩個資本,但沒有一樣是屬於本國的。荷蘭商人從波蘭運穀物到葡萄牙,再把葡萄牙的水果、葡萄酒運到波蘭。這個過程的確償還了兩個資本,但都沒有維持荷蘭的生產性勞動。其中,一個是用來維持波蘭的生產性勞動,另一個是用來維持葡萄牙的生產性勞動。荷蘭隻得到了利潤。有了這種貿易,荷蘭土地和勞動的年產物一定增加了,但所增加的也隻是這些。事實上,當一個國家的運輸方式旺盛時,其中用來支付運費的那部分資金便可在生產性勞動者中支配。就是因為這些國家的人民,這種貿易因此而得名,這些國家的人民就成了其他各國的搬運工。但運輸所需要的船舶與水手,不一定為本國所有。例如,一個荷蘭商人經營波蘭與葡萄牙間運輸貿易,他不一定要用荷蘭船舶,也可用英國船舶。就是這個緣故,人們認為,運送貿易特別有利於像英國這樣的國家,它的國防與安全取決於海員與船隻的數目,所以在某些時候他是這樣做了。但是,在等量資本無論是在對外貿易中還是國內貿易中(當其用沿海船隻進行時),都可照樣雇用與運輸貿易相同的船隻與水手。任何特定資本所雇用的海員與船隻是部分地取決於商品的體積與價值的比例兩個港口之間的距離,並非海員與船隻的數量。比方說,紐卡斯爾與倫敦間的煤炭貿易,雖兩海港相距甚近,但所雇用的船舶與水手,比英格蘭全部運送貿易更多。任何國家要想通過特別的獎勵,將比自然流入運輸貿易更大。
任何國家在國內貿易中使用等量資本來比較,所維持所鼓勵的本國生產性勞動量,一般較大,所增加的本國年生產物價值也較大。但投在消費品國外貿易上的資本與投在運送貿易上的等量資本相比較,在這兩方麵好處都更大。任何一個國家的財富和實力總是和它的年產值和年產值所包含的全部稅收的基金成比例的。所以為了國家利益,與其獎勵消費品國外貿易,不如獎勵國內貿易,與其獎勵運送貿易,不如獎勵消費品國外貿易或國內貿易。因此,國內貿易的資本比對外貿易資本支持更多的生產性勞動,後者又比販運貿易支持更多的生產性勞動。
但三種貿易中沒有一個是受限製的,沒有受到約束,也沒有遭遇壓力,那麽無論其中哪一種,就都是有利而且是必須的、不可避免的。
在特定工業部門的產品超過本國需要的情況下,其剩餘部分就必然被送往國外以交換國內需要的物品。沒有這種輸出,國內生產性勞動就一定有一部分會停頓,因而會減少國內年產物的價值。英國出產的穀物、呢絨、金屬製品,常超過國內市場的需要。因此,剩餘部分必須送往國外,以交換英國需要的物品。沒有這種輸出,這個剩餘部分,將不能獲得充足的價格,來補償生產它時所費的勞動與費用。沿海沿江一帶,之所以宜於舉辦產業,就是因為剩餘產物易於輸出,易於換得本地需要的物品。
若國內生產超過了本國需求,那麽多出的部分便可運送到其他國家購得外國貨品,若不交換,國內的一些生產性勞動便將停止,年產值隨之下降。英國就是以多餘的穀物,呢絨等生產物送往其他國家,來交換國內需求品。所以,最迂回的消費品國外貿易,有時和最直接的消費品國外貿易一樣,也是扶持本國生產勞動、維持本國年產量所必要的手段。這也使得臨海地區以及所有通航河道兩岸處於對產業有力的地位。
用本國剩餘產物交換到的外國商品也不能過多,其剩餘部分必須在此流入運送貿易渠道,供給其他國消費,維持他國的生產性勞動。英國每年用本國剩餘產物向弗吉尼亞和馬裏購大量的煙草。但其實英國的需求量並沒有購買來的數量那麽大。如果剩餘部分不能送往其他國家換取國內更需要的物品,那麽煙草的進口就必須停止。英國居民的生產勞動也將停止。所以,由此可見在某種狀況下,最迂回的對外消費貿易對於支持本國生產性勞動和增加土地和勞動年產量,也和最直接的對外消費貿易相同,都是不不可缺少的。
獲取利潤是決定資本用途的唯一動機。投在什麽行業上要看這一行業的利潤。因此,在農業是最容易得到利潤,以及耕作和改良最易致富的國家,個人的資本必然會以最有利於整個社會的方式去運用。然而在歐洲各地,投資於農業所獲的利潤並不見得比其他行業更有前途。一個世紀以來,用少量資本經營農業而發達的事例,歐洲幾乎沒有出現過。所以在歐洲各大國裏,到現在還仍有許多無人耕作的優良土地。當然,在歐洲的任何一個地方的人們,以耕作或土地改良所得到的最好紀錄令人高興。這些計算結果隻需簡單觀察便可知道一定是錯誤的。我們常常看到一些白手起家的商人和製造業的人們在他們短暫的人生中所創造的巨大財富。但是卻沒有人因為經營農業而發達。然而在歐洲各國,許多良好的土地被荒廢。已有人耕作的土地,也沒有得到充分改良。現在,隨便什麽地方的農業,都還可以容納許多資本。最終原因在於歐洲各國的政策。這些政策使得在城鎮經營產業的利益,遠遠大於在農村經營產業,從而使私人寧願投資於遠方(如亞洲、美洲)的運送貿易,也不願投資靠近自己的最肥沃的土地。關於這些政策我將在下麵的兩篇中詳細說明。農業不能提供足夠的利潤,去吸引它所能吸收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