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之新樂府雖無此題,但樂天此篇誚邊將之旨,必有取於其西涼伎縛戎人二篇之意,自不待言,惟此篇:
美聖謨而誚邊將也。
之全部主旨,及詩中「鹽州未城天子憂」「德宗按圖自定計,非關將略與廟謀」「翻作歌詞聞至尊」諸句,則不獨造意悉承自杜工部諸將第貳首「獨使至尊憂社稷,諸君何以答升平」之結論,即其遣詞亦多用浣花原語。他如此篇「韓公創築受降城」一句,乃諸將第貳首起句「韓公本意築三城」之改寫,亦其證也。夫樂天於貞元之時,既未嚐曆職清要,自不得預聞朝廷之大計。其崇美君主之英明獨斷,全遠資少陵於代宗時所作之詩為模楷,此所以未見有當於當日之情事也。(詳見下論。)至於譏誚邊將之養寇自重,則近和微之在鳳翔時親見親聞之原意,故不為泛泛之詞也。由是觀之,讀樂天此篇者,必應取少陵諸將第貳首參互比較,始能得其真解,又可知矣。此篇小序下注雲:
貞元壬申歲,特詔城之。
寅恪案:壬申歲,貞元八年也。考舊唐書壹叁德宗紀下雲:
貞元九年二月辛酉,詔複築鹽州城。貞元三年,城為吐蕃所毀。自是塞外無堡障,犬戎入寇。既城之後,邊患息焉。
同書壹肆肆杜希全傳楊朝晟傳及壹玖陸下吐蕃傳下亦均係是役於貞元九年,獨通鑒貳叁肆唐紀德宗紀貞元九年二月辛酉條考異略雲:
邠誌,八年詔追張公(獻甫)議築鹽夏二城雲雲。白居易樂府鹽州注亦雲,貞元壬申歲特詔城之。而實錄在九年二月,蓋去歲詔使城之。今年因命杜彥光等而言之。
君實作史,采及此注,足征雖細不遺。通鑒之為傑作,於此可見矣。茲略迻錄舊唐書杜希全傳(參新唐書壹伍陸杜希全傳。)紀載當日築城之經過於下,以備讀樂天此詩者之參證焉。
希全以鹽州地當要害,自貞元三年西蕃劫盟之後,州城陷虜,自是塞外無保障,靈武勢隔,西通鄜坊,甚為邊患。(新傳此下有請複城鹽州五字。)朝議是之。九年,詔曰,設險守國,易象垂文,有備無患,先王令典。況修複舊製,安固疆裏,偃甲息人,必在於此。鹽州地當衝要,遠介朔陲,東達銀夏,西援靈武,密邇延慶,保扞王畿。乃者城池失守,製備無據,千裏庭障,燧燧不接,三隅要害,役戍其勤。若非興集師徒,繕修壁壘,設攻守之具,務耕戰之方,則封內多虞,諸華屢警,由中及外,皆靡寧居。深惟永圖,豈忘終食。顧以薄德,至化未孚。既不能複前古之治,致四夷之守,與其臨事而重擾,豈若先備而即安。是用弘久遠之謀,修五原之壘,使邊城有守,中夏克寧,不有暫勞,安能永逸。宜令渾瑊杜希全張獻甫邢君牙韓潭王棲耀範希朝,各於所部簡練將士,令三萬五千人同赴鹽州,神策將軍張昌宜權知鹽州事,應板築雜役,取六千人充。其鹽州防秋將士率三年滿更代,仍委杜彥先(光?)具名奏聞,悉與改轉。朕情非己欲,誌在靖人,谘爾將相之臣,忠良之士,輸誠奉命,陳力忘憂,勉茂功勳,永安疆埸,必集兵事,實惟眾心,各相率勵,以副朕誌。凡役六千人,二旬而畢。時將板築,仍詔涇原劍南山南諸軍深討吐蕃以牽製之。由是板築之時,虜不及犯塞。城畢,中外稱賀。由是靈武銀夏河西稍安,虜不敢深入。
詩雲:
城在五原原上頭。
寅恪案:元和郡縣圖誌肆靈武節度使鹽州五原縣條略雲:
鹽州[治]五原縣。五原謂龍遊原,乞地幹原,青領原,可嵐貞原,橫槽原也。
則五原為鹽州治所及五原縣之得名,可據知也。
詩雲:
蕃東節度缽闡布。
寅恪案:新唐書貳壹陸下吐蕃傳下雲:
[元和]五年,以祠部郎中徐複往使,並賜缽闡布書。虜浮屠豫國事者也,亦曰缽掣逋。
又白氏長慶集叁玖有與吐蕃宰相缽闡布勅書,乃樂天在翰林時所草。蓋城鹽州時,缽闡布尚未為吐蕃宰相也。
詩雲:
金鳥飛傳讚普聞。建牙傳箭集群臣。
寅恪案:舊唐書壹玖陸下雲:
適有飛鳥使至,飛鳥猶中國驛騎也。
新唐書貳壹陸上吐蕃傳上雲:
其舉兵以七寸金箭為契,百裏一驛。有急兵,驛人臆前加銀鶻。甚急,鶻益多。
趙璘因話錄肆角部之次(參唐語林捌補遺。)雲:
蕃法刻木為印,每有急事,則使人馳馬赴讚府牙帳。日行數百裏,使者上馬如飛,號為鳥使。
知此乃吐蕃之製度也。
詩雲:
君臣赭麵有憂色。
寅恪案:舊唐書壹玖陸上吐蕃傳上(新唐書貳壹陸上吐蕃傳上同。)雲:
[文成]公主惡其人赭麵,[棄宗]弄讚令國中權且罷之。
敦煌寫本法成譯如來像法滅盡之記中有赤麵國,乃藏文(Kha-dmar)之對譯,即指吐蕃而言。蓋以吐蕃有赭麵之俗故也。
詩雲:
長安藥肆黃蓍賤。
寅恪案:本草綱目壹壹引唐蘇恭本草雲:
黃蓍今出原州者最良。
蓋秦原暗通,故黃蓍價賤也。
詩雲:
韓公創築受降城。
寅恪案:張仁亶築三受降城事,世所習知,亦唐人所盛稱者。如杜子美之詩,呂和叔之銘,皆其例證也。
詩雲:
德宗按圖自定計,非關將略與廟謀。
寅恪案:樂天此語,意謂城鹽州之舉,全出德宗之旨,非關將相謀略,不知有何依據。考上引舊唐書杜希全傳之紀載,則城鹽州之議,本由希全發之,而貞元八九年間,陸宣公正為宰相,甚得君心,事關軍國大計,德宗似無不與商議之理,故此句所詠,疑與當時情勢有所未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