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經典不許婦人與聞國政。其顯著之例如尚書牧誓雲:
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偽孔傳雲:
雌代雄鳴則家盡;婦奪夫政則國亡。
詩大雅瞻卬雲:
如賈三倍。君子是識。婦無公事。休其蠶織。
毛傳雲:
婦人無與外政,雖王後猶以蠶織為事。
鄭箋雲:
賈物而有三倍之利者,小人所宜知也。君子反知之,非其宜也。今婦人休其蠶桑織??之職,而與朝庭之事,其非宜亦猶是也。
觀此即知武曌以女身而為帝王,開中國政治上未有之創局。如欲證明其特殊地位之合理,決不能於儒家經典求之。此武曌革唐為周,所以不得不假托佛教符讖之故也。考佛陀原始教義,本亦輕賤女身。如大愛道比尼經下所列舉女人之八十四態,即是其例。後來演變,漸易初旨。末流至於大乘急進派之經典,其中乃有以女身受記為轉輪聖王成佛之教義。此誠所謂非常異義可怪之論也。武曌頒行天下以為受命符讖之大雲經,即屬於此大乘急進派之經典。其原本實出自天竺,非支那所偽造也。
近歲敦煌石室發見大雲經疏殘卷。王國維氏為之跋尾,考證甚確。(並見沙州文錄補。)茲節錄其文與本篇主旨有關者於後,並略附以詮釋。凡王氏跋中所已詳者,皆不重論。但佛典原文王跋未及備載,茲亦補錄其有關者,以資參校,而便說明。
大雲經疏王氏跋雲:
卷中所引經曰及經記雲雲,均見後涼曇無讖所譯大方等無想經。此經又有竺法念譯本,名大雲無想經。曇公譯本中亦屢見「大雲」字,故知此為大雲經疏也。(寅恪案,竺法念應作竺佛念,蓋王氏偶爾筆誤。至曇無讖所譯,僅高麗藏本作大方等無想經,其餘宋元明等藏及日本宮內省所藏諸本俱作大方等大雲經也。)案舊唐書則天皇後本紀:「載初元年,有沙門十人偽撰大雲經,表上之,盛言神皇受命之事。製頒於天下,令諸州各置大雲寺,總度僧千人。」又薛懷義傳:「懷義與法明等造大雲經,陳符命,言則天是彌勒下生,作閻浮提主,唐氏合微。故則天革命稱周。其偽大雲經頒於天下,寺各藏一本,令升高座講說。」新唐書後妃傳所紀略同。宋次道長安誌記大雲寺經亦雲:「武太後初,光明寺沙門進大雲經,經中有女主之符,因改為大雲寺。」皆以此經為武後時偽造。然後涼譯本之末,固詳說黑河女主之事,故讚寧僧史略謂「此經晉代已譯,舊本便曰女王,於時豈有天後」雲雲,頗以唐書之說為非。誌磐佛祖統紀從之,故於武後載初元年書「勅沙門法朗九人重譯大雲經」,不雲偽造。今觀此卷所引經文,皆與涼譯無甚差池。豈符命之說皆在疏中,經文但稍加緣飾,不盡偽托歟?又此疏之成,蓋與偽經同頒天下。故敦煌寺中尚藏此殘卷。
寅恪案,武曌之頒行大雲經於全國,與新莽之「遣五威將軍王奇等十二人班符命四十二篇於天下」(見漢書玖玖中王莽傳)正同一政治作用。蓋革命開國之初,對於民眾宣傳及證明其新取得地位之合理也。今檢曇無讖譯大方等大雲經肆大雲初分如來涅槃健度第叁陸略雲:
佛告浄光天女言:汝於彼佛暫一聞大涅槃經。以是因緣,今得天身。值我出世,複聞深義。舍是天形,即以女身當王國土,得轉輪王所統領處四分之一。(寅恪案,此武曌所以稱金輪皇帝之故。)汝於爾時實為菩薩。為化眾生,現受女身。
又同經陸大雲初分增長健度第叁柒之餘略雲:
我涅槃已七百年後,是南天竺有一小國,名曰無明。彼國有河,名曰黑暗。南岸有城,名曰穀熟。其城有王,名曰等乘。其王夫人產育一女,名曰增長。其王未免忽然崩亡。爾時諸臣即奉此女以繼王嗣。女既承正,威伏天下。閻浮提中所有國土悉來承奉,無拒違者。
寅恪案,觀曇無讖譯大方等大雲經之原文,則知不獨史籍如舊唐書等之偽造說為誣枉,即僧徒如誌磐輩之重譯說,亦非事實。今取敦煌殘本,即當時頒行天下以為受命符讖之原本,與今佛藏傳本參校,幾全部符合。間有一二字句差池之處,而意義亦無不同。此古來書冊傳寫所習見者,殊不能據此以為有歧異之二譯本也。又因此可知薛懷義等當時即取舊譯之本,附以新疏,巧為傅會。其於曇本原文,則全部襲用,絕無改易。既不偽造,亦非重譯。然則王跋以為「經文但稍加緣飾,不盡偽托」,又雲:「此疏之成,蓋與偽經同頒天下。」則尚有未諦也。蓋武曌政治上特殊之地位,既不能於儒家經典中得一合理之證明,自不得不轉求之於佛教經典。而此佛教經典若為新譯或偽造,則必假托譯主,或別撰經文。其事既不甚易作,其書更難取信於人。仍不如即取前代舊譯之原本,曲為比附,較之偽造或重譯者,猶為事半而功倍。由此觀之,近世學者往往以新莽篡漢之故,輒謂古文諸經及太史公書等悉為劉歆所偽造或竄改者,其說殆不盡然。寅恪不敢觀三代兩漢之書,固不足以判決其是非。而其事亦軼出本篇範圍之外,尤不必涉及。但武曌之頒行大雲經與王莽之班符命四十二篇,其事正複相類,自可取與竝論。至若李思順解釋大雲經以為唐興之符命一案,則又「劉秀當為天子」之類也。(見通典壹陸玖刑典柒守正門。)此類政治與符讖關係,前人治史,多不知其重要,故特辨之如此。佛教在李唐初期為道教所壓抑之後,所以能至武周革命而恢複其楊隋時所享之地位者,其原因固甚複雜,而其經典教義可供女主符命附會之利用,要為一主因。茲迻錄唐大詔令集壹壹叁所載武周天授二年三月釋教在道教之上製以為證明。
朕先蒙金口之記,又承寶偈之文。曆教表於當今,本願標於曩劫。大雲闡奧,明王國之禎符,方寺(寅恪案,「寺」當作「等」,即指大方等大雲經而言。)發揚,顯自在之丕業。馭一境而敦化,弘五戒以訓人。爰開革命之階,方啟維新之命。宜協隨時之義,以申自我之規。雖實際如如,理忘於先後,而翹心懇懇,思展於勤誠。自今以後,釋教宜在道法之上,緇服處黃冠之前,庶得道有識以歸依,極群生於回向。布告遐邇,知聯意焉。
觀此製文,凡武曌在政治上新取得之地位,悉與佛典之教義為證明,則知佛教符讖與武周革命之關係,其深切有如是者。此本篇所討論問題之第二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