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貞觀十一年(西曆六三七年)正月,(或二月,見乙章。)詔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詔文見乙章)。曆五十四年至天授二年(西曆六九一年)三月,周已革唐命,而有釋教在道法之上之製(製文見丙章)。又曆二十年唐室中興之後,景雲二年(西曆七一一年),複敕僧道齊行並進(敕文見唐大詔令集壹壹叁)。約而論之,凡有三變。若通計自隋煬帝大業之世迄於唐睿宗景雲之初,此一百年間佛教地位之升降,與當時政治之變易,實有關係。而與此百年間政治上三大怪傑即隋煬帝唐太宗及武曌尤多所關涉。故綜合前後政治之因果,依據中西文化之同異,類次舊文,間附臆說,成此短篇,以供研求國史中政治與宗教問題者之參證。
茲有間接與大雲經有關之謝靈運辨宗論中華夷分別一點,略論述之如下。但祇就此端範圍推論,其餘涉及佛教大小乘教義之演變諸問題,則概從省略,以免枝蔓。嚴可均輯全宋文叁貳謝靈運辨宗論雲:
華民易於見理,難於受教,故閉其累學,而開其一極。夷人易於受教,難於見理,故閉其頓了,而開其漸悟。漸悟雖可至,昧頓了之實,一極雖知寄,絕累學之冀。良由華人悟理無漸,而誣道無學,夷人悟理有學,而誣道有漸。是故權實雖同,其用各異。
寅恪案,靈運文中所討論者,在華人主頓夷人主漸一事,專為道生之大涅槃經而發。
慧皎高僧傳柒義解肆竺道生傳略雲:
又六卷泥洹先至京都,生剖析經理,洞入幽微,迺說一闡提人皆得成佛。於時大本未傳,孤明先發,獨見忤眾,於是舊學以為邪說,譏憤滋甚,遂顯大眾擯而遣之。後涅槃大本至於南京,果稱闡提悉有佛性,與前所說合若符契。
今據同書貳曇無讖傳略雲:
(讖)往罽賓齎大涅槃前分十卷。頃之,複進到姑臧,譯寫初分十卷。次譯大集,大雲,悲華,地持,優婆塞戒,金光明,海龍王菩薩戒本等六十餘萬言。讖以涅槃經本品數未足,還外國究尋。後於於闐更得經本中分,複還姑臧譯之。後又遣使於闐尋得後分,於是續譯為三十三卷。
然則一闡提可以成佛之大涅槃經出於於闐,確有證明。
玄奘大唐西域記壹貳瞿薩旦那國:
及北史玖柒西域傳於闐國傳(參魏書壹佰貳西域傳)雲:
自高昌以西,諸國人等,深目高鼻,唯此一國,貌不甚胡,頗類華夏。
可見於闐之地,舊為華夏民族移居之土。大涅槃經既出於闐,又主張頓悟,靈運謂華人主頓悟,殊有根據,未可以想像之空論目之也。
曆代三寶記壹貳新合大集經條略雲:
於闐東南二千餘裏,有遮拘迦國,彼王純信敬重大乘。彼土又稱,此國東南二十餘裏,有山甚險,其內安置大集,華嚴,方等,寶積,楞伽,方廣舍利,弗陀羅尼,華聚陀羅尼,都薩羅藏,摩訶般若,八部般若,大雲經等凡十二部,皆十萬偈。
寅恪按,曆代三寶記所引此文與澄觀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壹伍所錄文字略有出入,遮拘迦作遮拘槃,藏大雲經等十二部作十一部。槃與迦表麵似非同一對音,但王明清揮麈後錄陸雲:
趙正夫[挺之]丞相元祐中與黃太史魯直[庭堅]俱在館閣,魯直以其魯人,意常輕之。每庖吏來問食次,正夫必曰:來日吃蒸餅。一日聚飯行令,魯直雲:欲五字從首至尾各一字,複合成一字。正夫沈吟久之曰,禾女委鬼魏。魯直應聲曰,來力??正整。協正夫之音。闔座大笑。
然則趙挺之讀餅為整,乃其鄉音,可見迦與槃之對音互異,亦由當日地方之土音不同所致也。至於藏經部數,應以十一部為是。夫大雲經雖未明言出於於闐國,但與於闐相鄰近之遮拘迦國有關,確有明證。大唐西域記壹貳斫句迦國條略雲:
周千餘裏,編戶殷盛。臨帶兩河,頗以耕植蒲萄梨柰。文字同瞿薩旦那國,言語有異。此國中大乘經典部數尤多,佛法至處,莫斯為盛也。十萬頌為部者凡有十數,自茲已降,其流寔廣,從此而東,逾嶺越穀,行八百餘裏,至瞿薩旦那國。
冊府元龜玖陸拾外臣部土風貳雲:
(於闐)國人善鑄銅器,其治曰西山城,有屋室市井,菓蓏菜蔬與中國等,尤信佛法。
可知遮拘迦國即大唐西域記中之斫句迦國。曆代三寶記所雲東南一千餘裏當是訛寫,與西域記等所載,此國位置,絕不能有此遼遠之裏程也。此國崇尚大乘,文化雖較於闐為低,但其人仍屬於闐之影響,據言文字與於闐國同。可證此大乘文化,實從於闐而來。寅恪昔年與鋼君和泰比較各種文字之金剛經,始知玄奘所譯之本,源出自於闐文。是以較其他譯本為繁。惜此稿本經已不見,故無從詳加說明也。
綜合言之,大雲經雖不出於闐,但亦出自於闐相近之遮拘迦。據北史玖柒西域傳於闐國傳略雲:
土宜五穀並桑麻。城東有大水北流,號樹枝水。城西十五裏亦有大水名達利水,與樹枝水會,俱北流。
達利河即土耳其語言之,Kara Kachi,Kara,為黑暗之義,與「土宜五穀並桑麻」等語,翊似皆可與大雲經所言「有一小國,名曰無明。彼國有河,名曰黑暗。南岸有城,名曰熟穀」等文相印證。由是言之,武曌所據以女身得為帝王之教義,亦間接出自於闐,與謝靈運辨宗論及遮拘迦之華夏移民實有間接關係也。複曌因中國儒教等經典最重男輕女,不許女身得為帝王,故不得已求之於華夏民族以外之經典,借資宣傳。殊不知女身得為帝王之說,實源出華夏移民所主張,此俗所謂家有祖傳之寶,苟為子孫所忘,而別從他人求乞。斯真為中外學說曆史之一奇事也。今述大雲經教義已畢,聊舉此端,以供好事之博雅通人一笑雲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