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提升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

習近平同誌提出,我們的領導幹部要正確判斷形勢,在錯綜複雜的形勢變化麵前保持頭腦清醒,堅定理想信念,科學分析我國發展麵臨的機遇和挑戰,全麵看待前進道路上的主流和支流、出現的矛盾和問題,都離不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離不開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科學判斷形勢,首先要明確什麽是“形勢”。所謂形勢就是現在麵臨的客觀情況和發展態勢,包括世情、國情和黨情。科學判斷形勢就是對客觀世界現狀和發展趨勢的正確把握。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就是正確把握客觀世界現狀和發展趨勢的能力。這對正確製定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關係極大。隻有首先分析形勢,才能把握形勢。在掌握形勢的基礎上,製定正確的政策和行動步驟,利用有利形勢,化解不利因素,始終掌握前進的主動權,使之為領導工作的目標服務。

宋代著名學者蘇洵說:“不先審天下之勢而欲應天下之務,難矣。”不懂得判斷形勢就不能順應潮流,不可能有效地趨利避害,抓住發展自己的機遇;不懂得判斷形勢就不可能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因而也就不可能正確地估計自己,找準發展自己的優勢;不懂得判斷形勢就不能準確預知未來,因而也就很難有科學的發展目標和規劃,實現曆史性的突破和超越。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對於領導幹部意義重大。特別是在當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科技迅猛發展、國際間既相互合作又充滿競爭、天下並不太平的情況下,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就越發顯得重要了。

正確認識和科學判斷形勢,始終是我們黨製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依據,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首要任務。對於領導幹部來說,科學判斷形勢不是新的要求。但是,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麵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建設和改革的任務,麵對黨員幹部隊伍的巨大變化,特別強調和要求領導幹部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就具有十分鮮明的針對性和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領導幹部隻有科學地判斷形勢,敏銳地把握國際國內和本地區本部門形勢發展的趨勢,才能提高自身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

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是領導幹部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需要領導幹部全麵增強自身修養。

第一,要掌握科學的方法。一是要有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即善於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世界,應對錯綜複雜、變化萬千的國際國內形勢,冷靜分析形勢,透過複雜的甚至是相互對立的事物和現象看到其本質,從偶然去揭示必然,從變中把握不變,從全局把握局部,作出科學的判斷。二是要有科學的程序,在充分掌握有關信息的基礎上,精心謀劃,進行方案論證,然後才能下判斷。無謀不斷,先謀後斷,多謀才能善斷。三是要運用科學的技術和方法,如信息學、運籌學、谘詢學、決斷學等許多現代理論與方法。

第二,必須不斷提高理論思維能力。理論是行動的指南,理論思維是執政能力的基礎。所謂理論思維,是指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下,以科學的理論為依據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形式。理論思維能力是理論素質的集中體現,也是衡量一個人綜合素質高

低的重要標誌。馬克思主義哲學所提供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及其基本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是指導我們認識和改造主客觀世界的基本理論。我們黨從建黨之初起,就強調提高全黨的理論素質。理性思考凝聚著思想的精粹,是基於學習的反思和總結。理論思維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經過學習和實踐才能獲得。各級領導幹部隻有勤於學習和思考,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積極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優化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才能形成與其工作職責相適應的理論思維能力,為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貢獻力量。

第三,必須不斷提高戰略思維能力。戰略思維是一種立足全局的思維,它要求從宏觀的視角,高瞻遠矚,對事物發展的全局作出正確的估價和判斷。具體而言,就是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立足現實,著眼未來,從政治上、戰略上思考和認識重大問題,確立科學的政策和策略。既要有曆史的深遠眼光,善於從曆史發展的角度去觀察和審視問題;又要有世界的寬廣眼光,透過國際國內經濟、政治、科技、文化、軍事等方麵的變化來思考本地區本部門的重大問題,善於在普遍聯係中把握發展方向和統籌發展大局,從事物的不斷變化中掌握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

第四,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觀察的方法,就是實事求是。毛澤東同誌說,“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係,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我們要從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內外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即找出周圍事物的內部聯係,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在當今的國內外複雜多變的形勢下,能否實事求是地看問題,關係到黨的執政目標的實現與否。隻有實事求是地看問題,才能根據國情的發展提出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而不至超前或落後於社會的發展,才能真正遵照經濟社會的發展規律,才能真正維護廣大人民的利益,真正做到執政為民。

黨和國家發展的經驗表明,每當我們處在新的重要時刻、麵臨新的曆史使命時,科學地分析和判斷形勢,對於我們從世界和時代的發展坐標上準確認識我們國家的發展方位,製定正確的方針政策,對於團結全黨和全國人民共同奮鬥,都是十分重要的。當今時代,國際環境複雜多變,國內各種社會矛盾和利益衝突呈現複雜化的趨勢,突發事件和難以預料的風險增多,人民內部矛盾也出現許多新特點。因此,各級領導幹部隻有提高判斷形勢,才能在錯綜複雜的形勢和各種挑戰和壓力麵前,認清路,掌好舵。

案例精研

風清氣正方能政通人和

政和,一個地處閩北山區的小縣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由於交通閉塞,經濟發展滯後,成為福建省為數不多的貧困縣。

政和,如何政通人和?2011年6月,廖俊波走馬上任政和縣委書記,通過調研走訪,他深深意識到,要帶領這個山區縣“擺脫貧困”,既要在經濟發展上脫貧,還要在政治生態上“解困”,不光經濟社會要發展,幹部隊伍更要經得起各種考驗,“風清氣正方能政通人和”。

“為了更好地站在台上”

4月23日,政和縣召開鄉(鎮、街道)黨委書記述責述廉會。

“我鄉認真抓好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貫徹落實,取得明顯成效……”一位鄉黨委書記正在述職。

“去

年‘三公’經費多少?”廖俊波突然打斷。

“這個……具體我不是很清楚。”

“黨風廉政建設黨委負主體責任,主體責任都包含什麽內容?”廖俊波的提問讓一些黨委書記如坐針氈,“在座的黨委書記,如果連主體責任的內容都說不清,我看就不合格!”

這一番批評,讓好多鄉鎮黨委書記額頭冒汗,“下不來台”。廖俊波認為,“讓幹部‘下不來台’,恰恰是為了讓他們更好地站在台上。”

過去一年,主持10次縣委常委會專題研究部署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對8件反映領導幹部的重要信訪問題作出批示,12次聽取查處幹部腐敗問題專題情況匯報,每周的書記碰頭會必分析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廖俊波以實際行動,給履行黨委主體責任作出注解。

“事業要上去,隊伍不出事。”這是廖俊波在大小會議上反複“嘮叨”的話。而這句話,也貫穿於政和縣選人用人的始終。在政和縣,幹部要獲得提拔,必須符合能幹事、不出事的標準。2013年以來,政和縣共提任95名幹部,其中70%來自基層一線,群眾認可度高,社會反響良好。

“紀律麵前沒有例外”

在廖俊波看來,對不守紀律和規矩的黨員幹部,必須態度鮮明,該談話的談話,該處理的處理,強化黨員幹部的紅線和底線意識。

2012年3月,時任縣教育局副局長的李某被委以重任,擔任縣計生局局長。李某上任後,工作思路清晰,敢作敢為,政績顯著。2014年7月,政和縣紀委對縣教育局在購買中小學教輔材料中存在的違紀問題進行調查,李某是3名涉案人員之一。

根據李某的違紀性質和錯誤情節,縣紀委提出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行政撤職的處分建議。

“紀律麵前沒有例外!”處理前,廖俊波專門找李某談話,在充分肯定其能力表現的同時,開導他正確認識自己所犯的錯誤,正確對待違紀處理。

“給自己照鏡子”

東山與政和,在福建一南一北;同是縣委書記,穀文昌精神穿越幾十年的時空,深深感染著廖俊波。

“通過學習穀文昌,我一直在思考兩個問題,一是如果把我放在當年東山那麽艱苦的條件下,有沒有毅力堅持14年?二是如果讓我在政和呆14年,幹部群眾還會不會歡迎?”

2014年3月,從東山縣學習回來後,廖俊波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他在心得體會中寫到,“穀文昌廉潔自律,一生清貧,一種對權力的敬畏,一種對崗位的尊重,對事業的忠誠,值得我們幹部去學習。”

廖俊波常教育幹部,要老實做人、幹淨幹事。他堅持以身作則,自覺遵守黨的各項紀律,積極踐行“三嚴三實”要求,謹慎用權,為民親民。

縣委辦的同誌說,廖書記對幹事創業充滿激情。他把“肝膽幹事、幹淨做人”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並以行動無聲地感染著大家。深夜,他辦公室的燈常常亮著;周末,他辦公室的門常是開著。他恪守著“能到現場,就不在會場”的工作理念,對信訪、民生等問題,經常深入一線解決。四年多來,雙休日、節假日他幾乎都在政和度過。

風正好揚帆,政通事業興。2012年縣域經濟發展指數在福建省提升35位,2013年縣域經濟發展首次進入福建省十佳。而且,近四年來,該縣未發生黨員領導幹部嚴重違法犯罪案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