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樹立正確的事業觀、工作觀、政績觀

領導幹部要樹立和堅持正確的事業觀、工作觀、政績觀。這是黨中央根據新的形勢和任務以及領導幹部隊伍的現狀向全黨提出的一個重大課題。

事業觀、工作觀、政績觀是對事業、工作和政績的總的看法,包括對什麽是事業、為誰工作、如何創造政績和怎樣衡量政績等的認識和態度。事業觀、工作觀、政績觀直接反映領導幹部幹事、創業、為政的價值取向,是領導幹部工作、事業、從政的思想基礎。樹立和堅持正確的事業觀、工作觀、政績觀,這是黨中央根據新形勢、新情況、新任務,針對領導幹部隊伍現狀,向各級領導幹部提出的新要求。

當前一些領導幹部責任心和事業心不強,對工作不負責任,作風飄浮,得過且過,敷衍了事,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重;貪圖安逸,奢侈浪費,講排場、比闊氣,甚至沉溺於燈紅酒綠、吃喝玩樂,享樂主義嚴重。一些領導幹部隻重自己“政績”、輕百姓疾苦,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尊重規律,亂上項目、亂鋪攤子,做表麵文章,甚至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和脫離實際的“政績工程”。一些領導幹部個人主義嚴重,幹了一點事就希望得到“回報”,剛剛提拔就琢磨“再上一個新台階”;工作挑肥揀瘦、拈輕怕重,向組織討價還價,利欲熏心、見利忘義,用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為自己和親友謀取私利。這都是領導幹部沒有樹立和堅持正確的事業觀、工作觀、政績觀的具體表現。

事業觀是工作觀和政績觀的先導,引領著工作的方向和政績的導向。事業觀的核心,在於明了“何為事業,為誰幹事”。一個領導幹部的事業觀往往決定著一個地方、一個單位的發展,決定著黨的事業和群眾的切身利益。領導幹部樹立正確的事業觀,就要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要準確把握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和願望,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做到廉潔從政,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經濟上的“清白人”、作

風上的“正派人”。

典型案例

“模範團長”李國安的事業觀

“模範團長”李國安在部隊40年,先後當過騎兵、醫生,挖過煤,種過地,搞過營建,無論在什麽崗位,幹什麽工作,他都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服從組織需要,幹好本職工作。他曾當過10年排職,10年連職,10年營職,從無任何怨言。1990年1月,李國安任給水工程團團長。他刻苦學習專業理論,鑽研水文地理知識,成為打井找水的行家。在工作中,他吃苦在前,率先垂範,為解決邊疆軍民吃水難問題,帶病堅持工作,冒著生命危險,用4個月時間,行程24800多公裏,考察了4000多公裏的邊防水文地質情況,製定了鑽井計劃。他帶領全團官兵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轉戰大漠戈壁,曆盡千辛萬苦,竭盡全力為邊疆軍民開發水源,創造了許多奇跡,先後在巴丹吉林沙漠、騰格裏沙漠等地和邊防線上打井110眼,實現產值2000萬元,在被視為無水的沙漠戈壁找到了水,在礦化度很高的貧水區找到適用於人畜飲用的甜水,為保障邊疆軍民用水,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被邊疆各族人民群眾譽為“草原水神”。李國安說:“我時常想,和平時期講奉獻,不是讓你把性命豁出來,隻是讓你不要用權力去謀私利,讓你多為別人去著想。我作為部隊的基層主官,掌握著上億元的資產,平均每年經手的經費也有幾百萬。多年來,我從未利用手中權力為自己和親屬及身邊人辦過一件違反原則的事。”李國安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了自己的事業觀:“上不愧黨下不愧兵更不愧千千萬萬老百姓”。

工作觀是事業觀和政績觀的基礎,離開了正確的工作觀,事業、政績就流於空談。工作觀的核心,在於明了“何為工作,如何工作”。樹立和堅持正確的工作觀,就是要堅持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弘揚求真務實精神,以為民的工作態度、親民的工作作風、靠民的工作方法,在為群眾謀利益中體現黨的先進性。在工作中,要勤勉幹事,把勤奮的精神、實幹的勁頭、開拓的勇氣、自省的作風、有為的追求貫穿和體現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斷取得新

的成績,讓群眾滿意。要具有高度的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憂患意識和使命意識,把謀事幹事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多為國家創業、多為人民幹事、多為社會貢獻。要讓勤勉幹事成為主流,把樹立正確的事業觀當做一種追求,確立一種敢幹事的用人導向,形成幹事業的良好氛圍和用人機製。

政績觀是事業觀和工作觀的保障,決定著事業和工作的興衰成敗。政績觀的核心,在於明了“何為政績,政績何用”。政績,顧名思義,就是為政之績,即為政的成績、功績、實績,政績的取得必須通過實幹。鄧小平同誌曾經說過,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幹出來的,不幹,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習近平同誌提出:“我們做事情、幹工作,如果做到了上有利於國家、下有利於人民;既符合國家和人民眼前利益的要求,又符合國家和人民長遠利益的要求;既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又能促進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那就做出了黨和人民所需要的真正的政績。”因此,領導幹部的政績內容必須實在,華而不實就不是政績,而是讓人民不滿意的“政疾”。領導幹部必須搞清楚什麽是真正對黨和人民有益的實事,什麽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繡腿。在工作中,有人以為經濟搞上去了就是最大的政績,覺得生態、資源、環境等都無足輕重;有人覺得隻有看得見、摸得著的政績才能增光添彩,於是大搞“麵子工程”“政績工程”;還有的人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對政績的“包裝”上,想方設法“吹”政績。事實證明,這些所謂政績,不僅科學發展無從談起,社會和諧也難以實現,更有甚者,會勞民傷財乃至貽害子孫。因此,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政績觀,就是要大力促進經濟和社會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促進科學發展、實現社會和諧中不斷提高黨的執政水平。

樹立和堅持正確的事業觀、工作觀、政績觀,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目前,領導幹部科學的事業觀、工作觀和政績觀,處於理念向現實轉換的中間環節,必須緊緊抓住這個環節,才能切實按照新發展理念製定和實施各項政策、機製、舉措,將新發展理念轉化為自覺行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