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掌握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工作方法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所謂規矩就是原則。大者為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指令、法律法規,小者到日常生活工作中的管理製度、行為準則、道德規範。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原則,就會失去方向;一個社會如果沒有原則,就會失去秩序;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原則,就會失去效率;一個人如果沒有原則,就會失去自由。

然而,由於地域環境的差別,風俗信仰的迥異,社會形勢的變遷,科學技術的發展,有些政策製度不能完全適合當地的情況、當時的局麵、當下的情勢,就需要因地製宜,因時就勢,靈活變通地落實國家政策,履行相關規章製度。如果還一味地生搬硬套,隻能是“刻舟求劍”,事與願違。這就涉及原則性與靈活性的問題。

對於領導幹部而言,所謂原則性,就是指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必須遵循其精神實質,保證它的統一性、嚴肅性和權威性,嚴格按照其規定的要求去做,全麵地、不折不扣地實現政策目標。所謂靈活性,是指在不違背政策原則精神和保持政策方向的前提下,堅持從實際出發,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因時因地製宜,使政策目標落到實處,取得效果。

典型案例

鄧小平怎樣做到原則性與靈活性的有效結合

1957年11月,毛澤東在莫斯科訪問時,談及接班人問題,對鄧小平有這樣的評價:既有原則的堅定性,又有高度的靈活性,是我們黨內難得的一個領導人才。毛澤東的這個評價是十分精當的,鄧小平同誌在實踐中,很多工作都是完美體現出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典範。

1952年7月,鄧小平同誌調到中央工作,擔任政務院副總理兼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後兼任政務院交通辦公室主任和財政部長。1953年夏季財經

工作會議後,鄧小平覺察到財政部的大多數幹部都比較謹慎,主要是怕犯錯誤。鄧小平就在財政部辦公會議上明確地說:“你們不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今天我同你們約法三章,我到財政部後,決策方麵主要靠你們反映情況,如果你們反映對了,我決策錯了,這個責任由我負;如果你們反映的情況錯了,我根據你們反映的情況作了錯誤的決策,這個責任就要你們負,這叫職責分明。”鄧小平的幾句話,把在決策問題上的職責分得清清楚楚。

鄧小平同誌提出的“一國兩製”的偉大構想,是善於把原則性與靈活性結合的典範。對於維護祖國統一,是原則問題,鄧小平指出:“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 “如果中國在1997年,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8年後還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個中國領導人都不能向中國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著中國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國領導人是李鴻章!”另一方麵,“一國兩製”也體現了照顧曆史實際和現實可能的靈活性,承認社會製度和生活方式的現實,充分照顧到香港、澳門和台灣的利益和現實,使“一國兩製”成為各方都能接受的最佳方案,保證這些地區在祖國和平統一後繁榮和穩定。

堅持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相結合,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條重要原則。縱觀我們黨發展的曆史也不難看出,黨在各個曆史時期的工作更是以極大的勇氣和政治敏銳力,做出了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光輝典範:兩次國共合作、統一戰線、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一國兩製的實現等。

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是辯證的統一。原則性決定靈活性、影響靈活性、限定靈活性的範圍。靈活性為原則性服務,是實現原則性的手段。原則性是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性;離開了靈活性,就沒有真正的原則性。靈活性是在原則基

礎上的靈活性;無原則的靈活,超出原則的讓步和妥協,原則上的模糊與混亂,是錯誤的、不能允許的。原則性是靈活性的標準和尺度。

把原則性與靈活性結合起來首先就要用矛盾的觀點看問題,重點是要把握好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係。一般來說,在基層,由於接觸具體問題多,所以個性和特殊性就多一些。因此,這就要求基層從實際情況出發,有什麽問題就解決什麽問題,把上級的精神落到實處。

把原則性與靈活性結合起來也要用實踐的觀點看問題。上級的文件、講話精神,隻為工作提供原則性指南,真正有效地開展工作、解決問題,還得靠實踐。在必要時,還要敢於拋開本本,突破框框,做到“不唯書、不唯上、隻唯實”。

把原則性與靈活性結合起來還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科技在發展,形勢在變化,不能隻顧眼前利益,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用現代的觀點來詮釋,就是一種隨機應變的處事意識的體現。這些將不是不尊君,而是在遠離君,而君命又不能適應當時戰局的情況下,靈活機動地改變一些戰略戰術。最終因“有所不受”不僅取得了勝利,同時也還願了君命。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般是指地方政府或下級領導為了私利,故意歪曲中央政策和上級指令,鑽政策的空,迷上級的眼。致使政令不通,福祉不達。這樣的靈活,隻能是害了國家,坑了百姓。

作為領導幹部,在重大原則和大是大非問題上要堅定不移、始終如一,不能妥協退讓。但在堅持總原則、大方向的前提下,又要注意策略、方式、方法、措施的多樣性和靈活性。隻有將原則性與靈活性有機結合起來運用,才能真正體現出領導藝術。也隻有將原則性與靈活性有機結合,才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