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科學進行公共決策

公共管理是以公共組織為依托,運用公共權力,調配利用公共資源,為有效實現公共利益而進行的管理活動,這種管理活動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公共決策。因此,公共決策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係到公共資源運用是否合理,公共利益能否實現。公共決策科學化越來越成為全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

公共決策是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社會公共組織為實現一定的目標或解決麵臨的問題製定行動方案並加以優化選擇的過程。作為一切行為的先導,公共決策的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事業的發展,其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公共活動的效力。有效利用公共資源,以最少的投入獲取最大的公共利益是公共決策的最高境界。

任何決策都具有預見性、選擇性、主觀性等特征,都是由人的主觀意誌對客觀存在的多種可能進行選擇,且這種選擇立足於現實並麵向未來,具有不可知性。準確地籌劃未來不可知的事情,就要求憑借現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科學的預測。

典型案例

鄧小平關於對外開放的科學決策

20世紀80年代中期,鄧小平考慮對外開放戰略,對國際形勢的判斷成為製定整個政策的中心。

鄧小平看到了國際形勢變化的根本特點:自1972年毛澤東和周恩來打開了中美關係大門以來,國際上逐漸形成了美、蘇、中大三角關係;雖然美蘇爭霸成為世界眾多熱點問題的根源,但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的呼聲日益高漲;戰爭的危險依然存在,製約戰爭的力量也在發展;包括中國在內的第三世界國家迫切希望發展自己,亞洲和太平洋地區開始崛起一些新興工業國家和地區;世界戰略均勢有可能維持較長時間,世界大戰一時打不起來。

鄧小平站在全球戰略的高度,從有利於創造中國長期發展所需要的和平環境出發,對國際形勢作了新的概括:“現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經濟問題或者說是發展問題。和平問題是東西問題,發展問題是南北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東西南北四個字。”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多少政治分析家和觀察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就這麽被鄧小平輕輕一點,用“東西南北”四個字概括了!這一科學決策使我國走上了和平發展的道路。

公共決策與其他決策相比具

有廣泛性、戰略性、複雜性、執行性等特點,其操作難度和影響程度都遠甚於其他決策。公共決策的領域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從政治、法律、經濟、文化到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水價、電價、房價、火車票價等,幾乎無所不包,是最具廣泛性的決策;公共決策雖有對某一問題的具體決策,如北京飲用水問題,但更多的是對全局問題的決策,如社會經濟發展方向、策略、區域功能定位、行業布局等大的戰略問題,不但作用於當前,而且更注重對長遠發展的影響,其戰略意義和長遠性是其他決策無法匹敵的;社會是複雜的,對公共事物所作的決定必然要麵對極為複雜的社會局麵,因此,公共決策具有複雜性;公共決策一旦作出就要在其所調節的範圍內執行,具有普遍適用力。上述四個特點決定了公共決策的影響麵廣,影響時間長,影響力大,因此必須慎之又慎,一旦決策失誤必然影響巨大,破壞能力也最強;特別是重大決策的失誤,其後果更是無法估量的。因此決策成功是最大的成功,決策失誤是最大的失誤。

科學決策是一個係統工程,既有主觀上的因素,也有客觀上的因素,還有決策方法、決策技巧、決策技術、決策心理等多方麵的影響。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決策驗收和評價體製的導向作用。價值前提是影響決策者作出決策的重要因素。就其項目本身的價值判斷是決策者的水平問題,就其對決策者自身的價值則反映了決策者的政治素質。對決策者自身價值影響最大的因素就是決策的驗收和評價體製。

第二,典型經驗的導向作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成功者的經驗往往是其他人模仿的重點,這是仿效心理的一種反映。渴望成功是每個人內心深處的願望,現成的經驗是通向成功的捷徑,典型的帶動作用不容忽視,如果用得好,可以事半功倍;但如果不切實際,亦步亦趨,也會鬧出邯鄲學步的笑話。

第三,決策程序的建立和執行情況。決策程序是指作出一項重要決策的程序和規則,比如對方案的評估必須經過專家團的謹慎論證,行動方案的選擇方式,是集體決策,還是集體參與的決策,還是個人決策,集體決策的表現形式是什麽,是記名投票、無記名投票,還是舉手表決,等等。有沒有這樣的程序,這樣的程序是不是被很好地執行,是影響決策科學性的重要因素。

第四,決

策思維的角度。思維方式是一個很容易被忽視的因素,但它在實際決策中意義十分重大,思路不對結果往往也不對。一項方案,如果隻作可行性分析,而沒有逆向思維,難免失之偏頗,即便程序是合理的、科學的,即便是集體進行的決策也難免會出現決策失誤。

第五,決策者的素質和能力。決策者作為最後鑒別諸項方案的人,其學識水平、認識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氣魄膽量、思想境界等,直接關係到決策的水平。高素質的人,才可能作出更合乎事物本質的判斷。

領導·辭典

什麽是決策?

決策是人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根據對客觀規律及其發揮作用的條件的一定認識,在主觀意誌的參與下進行的選擇目標和行動方案的活動。決策活動是人所特有的主觀能動性的自覺表現。美國科學家赫·阿·西蒙在所著《管理新科學》中提出,在現代化企業中“管理就是決策”。隨著人類社會生產實踐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決策活動由主要的經驗型轉向科學化。為了適應現代複雜多變的大生產、大經濟和領域眾多的社會生活、政治生活的決策要求,不僅要從哲學上對客觀事物進行定性研究,還要用現代科學方法對客觀事物作出定量分析。運籌學、控製論等綜合性學科為科學決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據。現代的決策體係一般由決策係統、智囊係統和信息係統三大部分組成。信息係統在現代決策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信息情報是決策不可缺少的因素。智囊係統是人類決策活動進入新的曆史階段的直接產物,是專門為決策服務的谘詢機構。決策係統是科學化決策體係的核心,一般由若幹決策者組成。決策有不同的分類:按性質可分為規範性決策和非規範性決策;按目標係統可分為單目標決策和多目標決策;按範圍和對象可分為宏觀決策和微觀決策;按製定決策的方式可分為經驗決策和理性決策;按決策所具備的條件可分為確定性決策、非確定性決策和風險性決策;按決策過程的作用可分為突破性決策與追蹤性決策;等等。

近年來,黨和政府采取了一係列舉措,如建立重大問題集體決策製度、專家谘詢論證製度、社會公示製度、社會聽證製度、決策責任製度等,其目的就是通過完善決策機製,實現公共決策的民主化、公開化、程序化、法製化、科學化,從而減少和避免決策失誤,提高政府決策水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