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由交流環節,李飛和劉浩主動走向其他國家的參與者,嚐試用英語交流。

雖然有時需要手勢輔助,甚至求助翻譯App,但他們的熱情贏得了大家的友誼。

“你們的環保飛行器項目很有意思,”

一位來自毛國的小女孩說,“我們的團隊也在研究空氣質量監測,也許我們可以合作?”

李飛興奮地點頭:“太好了!我們可以分享技術和數據,一起做得更好!”

中午,主辦方安排了一場特別的文化交流自助餐。

各國代表都帶來了本國特色食物和小禮品。

李四一家帶來的龍國茶和手工折紙受到了廣泛歡迎,許多外國孩子圍著李飛請教怎麽折紙飛機。

李飛耐心地教導著,時不時看向父母,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這一刻,他不僅是一個科技小創客,更是龍國文化的小小傳播者。

下午的歡迎會上,每個團隊都有一分鍾的時間簡短介紹自己的項目。

李飛和劉浩的名字被叫到時,他們自信地走上台前。

“大家好,我們是來自龍國的‘小創客聯盟’,”

李飛用略帶口音但清晰的英語說道,“我們的項目是一種多功能環保飛行器,它不僅是一個科學玩具,更是一個空氣質量監測裝置。”

劉浩補充道:“我們使用可降解材料和太陽能技術,希望通過這個項目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同時為空氣質量研究提供更多數據支持。”

簡短的介紹贏得了熱烈的掌聲,許多評委和參與者表示對他們的項目非常感興趣,期待明天的詳細展示。

回酒店的路上,李四問李飛感覺如何。

“爸爸,我從來沒想過科技創新可以有這麽多種可能性,”

李飛興奮地說,“今天看到的項目有幫助殘障人士的智能設備,有解決水資源問題的淨化係統,還有改善教育方式的互動工具……”

趙美琪問道:“那你最大的收獲是什麽?”

李飛認真思考了一下:“這讓我明白,科技創新不僅僅是為了競賽和榮譽,更是為了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李四和趙美琪對視一眼,這正是他們希望李飛能夠領悟的精神——用創新改變世界,用知識服務人類。

晚上,李四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當天的見聞和感受,配上一些精彩照片。

他特別提到了交流會的開放氛圍和孩子們跨越語言障礙進行交流的感人場景。

“今天最打動我的,是看到來自不同國家的孩子們,帶著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改變世界的夢想,在這個過程中,文化差異不是障礙,而是互相學習和啟發的源泉。”

這條動態迅速獲得了大量點讚和轉發,許多粉絲表示被這種跨文化交流的畫麵感動,也為龍國孩子在國際舞台上的表現感到驕傲。

接下來的幾天,交流會進入了更深入的階段。

李飛和劉浩的環保飛行器項目受到了普遍關注,尤其是其中結合了傳統紙飛機與現代環保科技的創意,被評委們稱讚為“融合東西方思維的典範”。

“你們的項目很好地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理念,”

一位環保領域的專家評價道,“特別是通過簡單易行的方式讓普通人參與環境數據收集的思路,具有很高的推廣價值。”

另一位教育專家則指出:“這個項目的教育意義也很突出,它可以讓孩子們在玩耍中學習環保知識,培養科學觀察力和數據分析能力。”

與其他團隊的深入交流也給李飛和劉浩帶來了新的靈感和改進方向。

比如,來自以色列的團隊提出了優化數據傳輸係統的建議;

島國團隊分享了他們在材料輕量化方麵的經驗;

毛國團隊則提出了合作收集和比對不同國家的空氣質量數據的想法。

“這才是真正的國際合作啊,”

李四感歎道,“不同背景、不同專長的人共同為解決全球性問題貢獻智慧。”

趙美琪點點頭:“看到孩子們這麽自然地融入國際環境,我真的很欣慰。這種經曆對他們的成長太寶貴了。”

在專業交流之外,主辦方還安排了豐富的文化體驗活動,包括參觀波士頓曆史遺跡、哈佛大學校園、新英格蘭水族館等。

一天下午,主辦方特意為參與者們組織了一場特別的文化盛宴——各國青少年展示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和藝術。

李飛和劉浩準備了一段簡短的太極拳表演,還教大家折紙和寫毛筆字。

來自其他國家的孩子們則帶來了傳統舞蹈、樂器演奏、童謠演唱等節目。

“看到沒有,”

李四對兒子說,“這就是文化的魅力。即使不完全理解對方的語言,我們也能通過藝術和表演感受到彼此的情感和傳統。”

李飛認真地點點頭:“爸爸,我想以後多學一些龍國傳統文化,這樣在國際交流時,我能更好地向外國朋友介紹我們的國家。”

交流會的最後一天,主辦方舉行了盛大的閉幕式和頒獎儀式。

李飛和劉浩的環保飛行器項目獲得了“最具環保創新獎”和“最佳跨文化融合獎”兩個重要獎項。

閉幕式後,是告別派對,孩子們互相交換禮物和聯係方式,承諾繼續保持聯係並開展跨國合作項目。

“爸爸,我交到了好多國際朋友,”

李飛興奮地說,“毛國的艾瑪、島國的健太、以色列的艾倫……我們建立了一個國際小創客聯盟的社交群組,打算一起做一個全球環境監測網絡。”

李四微笑著點頭:“這很棒,在這個信息時代,國際合作從來沒有如此便捷。你們可以共享數據、交流想法,一起做出更有意義的項目。”

離開Mit的那天,張教授特意送來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一本收集了世界各地青少年創新項目的畫冊,李飛和劉浩的項目被收錄其中,成為龍國青少年創新的代表作品之一。

“希望你們繼續保持好奇心和創新精神,”

張教授真誠地說,“也歡迎你們將來考慮到Mit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