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前一周,李四全家和劉浩一家一起參加了行前說明會,詳細了解了交流會的日程安排和注意事項。
交流會為期十天,前五天是在Mit媒體實驗室進行的技術交流和項目展示,後五天則是文化考察和參觀學習。
“孩子們,記住,你們不僅代表自己,還代表我們的學校、城市乃至國家,”
行前說明會上,教育局領導叮囑道,“希望你們能展現出龍國青少年的風采,同時也虛心學習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
李飛和劉浩鄭重地點頭,他們已經不再是那個隻會折紙飛機的小男孩和專注於考試成績的“書呆子”,而是逐漸成長為有夢想、有擔當的少年科技創新者。
終於,出發的日子到來了。
清晨,一家人帶著精心準備的行李來到機場。
李甜雖然不太明白發生了什麽,但也被大家的興奮情緒感染,在嬰兒車裏咯咯笑著,小手不停地揮舞。
在機場,他們與劉浩一家和節目組匯合。
出人意料的是,學校的林老師也來送行,她帶來了全班同學製作的祝福卡。
“我會想你的,李飛,”
班上的小女孩張小雨害羞地說,“希望你能把漂亮國的故事都講給我們聽。”
李飛不好意思地點點頭:“我會的,我還會給大家帶禮物回來。”
登機前,李四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條簡短的動態:“啟程前往漂亮國參加國際青少年科技創新交流會。”
十幾個小時的飛行後,一行人終於抵達了波士頓。
Mit派來了專門的接待人員,一位亞裔教授和兩名龍國留學生。
見到熟悉的麵孔和聽到母語,讓大家感到格外親切。
“歡迎來到Mit,”
亞裔教授微笑著說,“我是媒體實驗室的張教授,這次交流會的協調人。很高興見到‘小創客聯盟’的成員,你們的項目在預選中獲得了評委的高度評價。”
在前往酒店的路上,張教授簡要介紹了Mit的曆史和媒體實驗室的研究方向,還特別提到了實驗室對青少年創新教育的重視。
“我們相信,創新能力的培養應該從小開始,”
張教授說,“而這種能力不僅僅體現在科技領域,還包括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和跨文化合作的能力。”
酒店安頓好後,考慮到時差問題,張教授建議大家先好好休息,明天再正式開始參觀和交流活動。
“明天上午我們會先參觀媒體實驗室的主要設施,下午是歡迎會和項目初步交流,”
張教授說,“正式的項目展示在後天開始,所以你們有充分的時間調整。”
“爸爸,漂亮國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樣,”
李飛看著窗外的波士頓夜景,“這裏的建築沒有我想象的那麽高,但感覺很有曆史感。”
李四笑著說:“波士頓是漂亮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很多曆史建築和文化遺產。這裏和紐約、洛杉磯那樣的大都市氣質完全不同。”
李飛點點頭:“還有,這裏的空氣味道也不一樣,感覺更……清新?”
“確實如此,”
趙美琪接話道,“波士頓靠近海邊,空氣中有一絲鹹味。而且漂亮國的城市規劃和環保標準與我們不同,所以你會感覺到這種差異。”
李甜對新環境似乎也很好奇,雖然已經很晚了,但她仍然精神抖擻地在房間裏爬來爬去,對一切新鮮事物都充滿好奇。
“好了,都該休息了,”
李四看了看表,“明天還有重要的行程,需要保持精力充沛。”
第二天一早,時差問題讓全家人都比預定時間早醒了。
李四利用這段時間幫李飛和劉浩最後檢查了一下他們的項目材料和演示文稿。
“別緊張,”
李四鼓勵兩個小男孩,“你們的項目有創意、有價值,也做了充分準備。最重要的是享受這個交流的過程,學習新知識,結交新朋友。”
趙美琪幫李甜洗漱完畢,小家夥今天穿著一套可愛的中式服裝,看起來既喜慶又有文化特色。
“你們覺得我這樣穿合適嗎?”
李飛有些不確定地指著自己的衣服——一件半正式的西裝外套和休閑褲。
李四和趙美琪點點頭:“非常合適,適合你這個年齡的小紳士。”
早餐後,一行人準時到達了Mit媒體實驗室。
這座充滿未來感的建築令人印象深刻,透明的玻璃牆、開放的空間設計、隨處可見的科技裝置。
張教授親自帶領他們參觀了實驗室的主要區域,包括互動設計區、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教育技術實驗室等。
每到一處,都有專業研究人員詳細介紹他們的最新項目和研究成果。
“這裏的工作原則是‘嚴肅的玩耍’,”
張教授解釋道,“我們相信,真正的創新常常來自於對世界保持好奇心,並敢於像孩子一樣提問和嚐試。”
李飛和劉浩完全被這裏的氛圍吸引了,他們不停地提問,甚至試著用英語和研究人員交流。
雖然表達不夠流利,但研究人員們都很耐心,有時還會用簡單的中文回應,讓孩子們感到備受尊重。
“爸爸,你看這個!”
李飛指著一個互動裝置興奮地叫道,“這是用傳感器和投影技術創造的虛擬沙盤,可以模擬地形變化和水流效果。”
研究人員見李飛感興趣,主動邀請他試一試。
在大家的鼓勵下,李飛走上前,按照指導用手在沙子上創造了山峰和河穀,然後係統即時生成了逼真的地形圖和水流模擬。
“太神奇了!”
李飛讚歎道,“這可以用來研究水土保持和防洪工程!”
研究人員讚許地點點頭:“沒錯,這個係統已經被用於環境教育和城市規劃。你很有洞察力,小朋友。”
參觀結束後,張教授帶領他們來到了交流會的主會場,這裏已經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少年創新團隊,熱鬧非凡。
“歡迎來到第五屆全球青少年科技創新交流會,”
主辦方代表在台上致辭,“這裏匯聚了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個創新項目,代表了全球青少年最前沿的創新思維和技術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