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雖然有道德高尚的人(有道之士),但在一個國家裏這樣的人還是很少。如果千裏之內能有一個這樣的人,那已經算是很密集了;幾代人中能出一個聖人,那更是接連不斷。但道德高尚的人和聖人來源都如此稀缺,治理國家卻必須依靠他們,否則國家的治理怎麽可能實現呢?即使有幸遇到這樣的人,君主也未必能識別他們,如果不能識別,那就和有沒有賢人一樣。這就是為什麽治理得好的時代少,而混亂的時代多的原因。因此,能夠長久統治的王者不多,能夠稱霸一時的霸者也不多,而亡國的情況卻接連不斷,被囚禁的君主也一個接一個。如果能夠得到有道之士的輔佐,就可以避免這樣的禍患。以前周朝分封了四百多個諸侯國,八百多個附屬國,但現在都沒有保存下來。即使有些還存在,也都曾經滅亡過。賢明的君主知道這種情況,所以每天都謹慎小心,以維持自己的統治。這就像登山一樣,雖然已經登得很高,但左右看看,還有更高的山在上麵。賢者與比他更賢的人相處,也是這個道理。因此,周公旦說:“不如我的人,我不和他相處,因為他會拖累我;和我差不多的人,我也不和他相處,因為他對我沒什麽幫助。”隻有賢者才一定要和比自己更賢的人相處。要想得到賢者的輔佐,就要以禮相待。如果君主賢明、世道太平,那麽賢者就會在上層;如果君主不肖、世道混亂,那麽賢者就會在下層。現在周朝已經滅亡,天子已經廢棄,沒有比沒有天子更大的禍亂了。沒有天子,那麽強大的就會欺負弱小的,人多的就會暴虐人少的,互相用武力征伐,不得安寧。而諂媚逢迎的人卻會得到進用。現在這個時代就是這樣。所以要想找到有道之士,就要到江河上遊、山穀之中、偏僻幽靜的地方去尋找,這樣或許有幸能夠找到他們。薑太公在滋泉釣魚,遇到了紂王的時代,所以文王得到了他。文王隻是一個千乘之國的小國君主;而紂王卻是天子。天子失去了薑太公這樣的賢才,而千乘之國的小國君主卻得到了他,這就是因為知道和不知道的緣故啊。

晏子到晉國去,在路上看到一個反穿皮衣、背負柴草的人在休息。晏子認為這個人是君子,就派人去問他:“你為什麽弄成這個樣子?”那個人回答說:“我是齊國人,名叫越石父,被人奴役了。”晏子說:“唉!”立刻解下左邊的馬匹來贖他,並把他帶回家。到家後,晏子沒有跟越石父告辭就進了屋。越石父很生氣,要求絕交。晏子派人回應他說:“我晏嬰從來沒有得到過交朋友的機會,現在我救你於患難之中,我對你還不夠好嗎?”越石父說:“我聽說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裏受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裏得到伸展。我因此要求絕交。”晏子於是出來見他,說:“剛才我隻看到了你的容貌而已,現在我看到了你的誌向。我聽說觀察實物的人不留心聲音,觀察行為的人不譏笑言辭。我可以向你道歉而不被拒絕嗎?”越石父說:“您以禮待我,我怎敢不恭敬從命呢?”晏子於是把他當作客人。一般人有了功勞就自以為了不起,自以為了不起就會驕傲。現在晏子救了人於危難之中,卻反而對他表示謙恭,他離世俗的人真是太遠了。這就是他能夠成就功業的原因啊。

列子生活貧困,麵容有饑餓的顏色。有人對鄭國宰相子陽說:“列禦寇是個有道之士,住在您的國家裏卻生活貧困,您難道不喜歡士人嗎?”子陽於是派官吏送給列子幾十秉粟米。列子出門去見使者,再三拜謝後卻拒絕了。使者走後,列子回到家裏,他的妻子望著他捶胸頓足地說:“聽說做有道之士的妻子兒女都能得到安逸快樂。現在我們卻麵有饑色,君王派人來送給你食物,你卻又不接受。這難道不是命中注定的嗎?”列子笑著對她說:“君王並不是自己了解我而送給我粟米,而是聽信了別人的話才送給我粟米。將來他也可能聽信別人的話而加罪於我。這就是我不接受的原因。”後來民眾果然發動暴亂殺死了子陽。接受別人的供養而不為他殉難是不義的;為他殉難又等於為無道的人去死。為無道的人去死是違背天理的。列子避免了不義和違背天理的事情發生,難道不是很有遠見嗎?況且他當初正有饑寒之患時都尚且不苟且取得食物,這就說明他已經預見到了事情的後果啊。能夠預見到事情的後果再采取行動就遠離了死亡的危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