嚐試觀察曆史上的記載,三王之輔佐,他們的名聲沒有不榮耀的,實際上他們也沒有不安穩的,這是因為他們的功勞很大。而一般君主的輔佐,他們追求名聲和實際的欲望與三王的輔佐是相同的,但他們的名聲沒有不受辱的,實際上他們也沒有不危險的,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功勞。他們都擔心自己在自己的國家裏得不到尊貴,而不擔心自己的君主在天下得不到尊貴,這就是他們想要榮耀卻反而受辱,想要安穩卻反而陷入危險的原因。

孔子說:“燕子在屋簷下爭奪好地方築巢,母燕哺育著小燕,都歡樂自得,認為很安全。灶上的煙囪裂了,火苗竄了出來,燒著了屋梁,但燕子卻安然自若,這是為什麽呢?因為它們不知道災禍將要降臨到自己身上。這不是很愚蠢嗎?作為臣子,能夠避免像燕子那樣見識短淺的人很少啊。作為臣子,隻顧增加自己的爵祿富貴,父子兄弟在一個國家裏結黨營私,歡樂自得,而這樣卻會危害國家的社稷,他們離灶上的煙囪很近了,但卻始終不知道,他們和燕子的見識沒有什麽不同。”所以說,天下大亂,就沒有安定的國家;整個國家都亂了,就沒有安定的家庭;整個家庭都亂了,就沒有安定的個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小範圍的安定一定依賴於大範圍的安定,大範圍的安定一定依賴於小範圍的安定。小和大,賤和貴,都是相互關聯的,然後才能得到各自的安樂。

薄疑用稱霸天下的策略來遊說衛嗣君,衛嗣君回答說:“我所擁有的隻是一個千乘之國,希望用這個來接受你的教導。”薄疑回答說:“烏獲能舉起千鈞的重量,又何況是一斤呢?”杜赫用安定天下的策略來遊說周昭文君,周昭文君對杜赫說:“我願意學習用來安定周朝的策略。”杜赫回答說:“如果我所說的策略不可行,那麽就不能安定周朝;如果我所說的策略可行,那麽周朝自然就能安定了。”這就是所謂的用不安定的策略來達到安定的目的。

鄭國國君問被瞻說:“聽說先生的道義是不為君主殉死,也不因君主亡國而逃亡,確實有這樣的說法嗎?”被瞻回答說:“有。如果君主不聽從勸諫,不采納我的意見,那麽我本來就不會侍奉他。如果我的意見被采納了,那麽君主又怎麽會亡國呢?我又怎麽會殉死呢?”所以被瞻的不殉死、不逃亡,比那些殉死、逃亡的人更高明。

過去舜想臣服海外的人,但卻沒有成功,不過這已經足以讓他成就帝業了。禹也想成就帝業,但卻沒有成功,不過這已經足以讓他統治整個天下了。湯、武想繼承禹的功業,但卻沒有成功,不過這已經足以讓他們成為通達的王了。五霸想繼承湯、武的功業,但卻沒有成功,不過這已經足以讓他們成為諸侯的領袖了。孔子、墨子想在世上推行大道,但卻沒有成功,不過這已經足以讓他們成就顯赫的榮耀了。這些大義雖然沒有成功,但已經有了自己的成就,所以他們都致力於做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