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地位有尊卑之分。如果地位卑下,就不能用小事情去觀察上層的動向;如果地位尊貴,就會放縱自己,放縱自己就會輕視小事情,輕視小事情就會導致上層無法了解下層的情況,下層也無法了解上層的情況。如果上下層之間不能相互了解,上層就會錯誤地對待下層,下層就會怨恨上層。作為臣子,不能為所怨恨的人效力;作為君主,不能愛護所非議的人。這就是上下層之間失去相互了解的原因。因此,賢明的君主會從小事情入手來評判好壞。
如果堤防有巨大的漏洞,就會容納螻蟻,最終導致整個城邑被淹沒,造成人員傷亡。如果煙囪漏火,就會引發火災,燒毀宮殿和積蓄。如果將領下達了一個錯誤的命令,就會導致軍隊潰敗,自身死亡。如果君主說錯了一句話,就會導致國家殘破,名聲受辱,被後人嘲笑。
衛獻公邀請孫林父和寧殖吃飯。但是,當他看到花園裏有一隻大雁時,他就跑去射箭了。孫林父和寧殖一直等到天黑,衛獻公才回來。他回來後沒有摘下皮帽就接見了他們,這讓他們非常不滿。於是,他們驅逐了衛獻公,立了公子黚為君。後來,衛莊公即位,他想驅逐一個叫石圃的人。他登上高台眺望,看到了戎州,於是問身邊的人:“那是什麽地方?”身邊的人回答說:“那是戎州。”衛莊公說:“我是姬姓的後代,戎人怎麽敢居住在我們國家?”於是,他派人奪走了石圃的住宅,並摧毀了戎州。但是,晉國人趁機攻打衛國,戎州人聯合石圃殺死了衛莊公,立了公子起為君。這就是因為衛莊公沒有從小事情入手,認真審查,才導致了這樣的後果。人們常說,不會被高山絆倒,卻可能被小土堆絆倒。
齊桓公即位後,三年內隻說了三句話,但是天下人都稱讚他是賢明的君主,他的臣子們也都很高興。他廢除了用肉來喂養野獸的規定,廢除了用糧食來喂養鳥類的規定,廢除了用絲織品來製作捕獸網的規定。
吳起治理西河地區時,想要向百姓表明自己的誠信。他在夜晚派人在南門外樹立了一根標杆,並在城中發布命令說:“明天如果有人能推倒南門外的標杆,就任命他做長大夫。”到了第二天傍晚,沒有人去推倒標杆。百姓們相互議論說:“這一定是騙人的。”有一個人說:“我去試試推倒標杆,如果沒有得到賞賜,也沒有什麽損失。”於是他去推倒了標杆,然後來拜見吳起。吳起親自接見了他,並任命他為長大夫。夜晚又派人在南門外樹立了一根標杆,並再次發布了同樣的命令。全城的人都爭先恐後地去推倒標杆,標杆被加固了好幾次,但是沒有人得到賞賜。從此以後,百姓們相信了吳起的賞罰是誠信的。如果賞罰能夠取信於民,那麽什麽事情都能夠成功,難道僅限於用兵打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