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過於極端就會激怒人,一旦激怒,說話的人就危險了。不是賢明的人,誰願意冒這種危險呢?而且,如果不是賢明的人,他們說話隻是為了謀求利益。追求利益的人,冒這種危險又有什麽好處呢?所以,不賢明的君主身邊沒有賢能的人。沒有賢能的人,君主就聽不到極端的話。聽不到極端的話,奸詐的人就會結黨營私,各種邪惡的事情都會發生。如果這樣,國家就無法生存了。國家的存在,君主的安穩,一定有它的原因。不知道這個原因,即使國家暫時存在也必定會滅亡,即使君主暫時安穩也必定會遭遇危險。所以,這個道理不能不探討。

齊桓公、管仲、鮑叔、寧戚四人一起喝酒。酒喝得正高興時,齊桓公對鮑叔說:“為什麽不起來敬酒祝壽呢?”鮑叔捧起酒杯上前說:“希望您不要忘記當初逃亡到莒國的情景,希望管仲不要忘記當初被捆綁在魯國的情景,希望寧戚不要忘記當初喂牛住在車下的情景。”齊桓公聽後離開座位,向鮑叔拜了兩拜說:“我和各位大夫都不會忘記您的話,這樣齊國的江山就有望不危亡了!”在這個時候,齊桓公可以接受極端的諫言了。能夠接受極端的諫言,所以可以與他一起成就霸業。

楚文王得到一隻名叫茹黃的獵狗和一副名叫宛路的良箭,於是到雲夢澤打獵,三個月不回來。後來,他又得到一位名叫丹的姬妾,對她十分寵愛,整整一年不上朝處理政事。大臣葆申說:“先王曾占卜讓我做太保,結果是吉利的。如今大王得到茹黃的獵狗和宛路的良箭,前去打獵三個月不回來。得到丹的姬妾,對她十分寵愛,整整一年不上朝。大王的罪應該受到鞭笞。”楚文王說:“我從脫離繈褓以來,就和諸侯並列,請你換個方式懲罰我,不要鞭笞。”葆申說:“我奉了先王的命令,不敢廢棄。大王如果不接受鞭笞,就是廢棄了先王的命令。我寧願在大王麵前獲罪,也不願在先王麵前獲罪。”楚文王說:“遵命。”於是拉過席子,楚文王趴在上麵。葆申把五十根細荊條捆在一起,跪在地上,放在楚文王的背上,再拿起來這樣反複做了兩次,對楚文王說:“起來吧!”楚文王說:“既然有了受鞭笞的名義,索性就真打一頓吧!”葆申說:“我聽說對於君子來說,受到鞭笞會感到恥辱,對於小人來說,受到鞭笞會感到疼痛。如果感到恥辱卻仍不改正,那麽讓他感到疼痛又有什麽用呢?”葆申說完就快步走了出去,自己跳到深淵裏請求處死。楚文王說:“這是我的過錯,葆申有什麽罪呢?”於是楚文王改正了過錯,召回了葆申,殺了茹黃狗,折斷了宛路箭,放走了丹的姬妾。後來楚國兼並了三十九個國家。使楚國領土擴展到如此廣大的地步,這是葆申的力量,是極端進諫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