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明的君主最看重的就是士人。他們之所以重視士人,是因為士人能直言不諱。直言能讓君主看到事物的真相。但君主常有的困擾是,他們想聽到真相,卻又不喜歡直言的刺耳。這就像堵住了水源卻希望水能夠流出,水又從哪裏來呢?這就像輕視自己真正想要的,卻重視自己所厭惡的,那麽真正想要的又怎麽會得到呢?
有一個叫能意的人去見齊宣王。宣王問他:“我聽說你喜歡直言,是真的嗎?”能意回答說:“我怎能直言呢?我隻知道那些真正喜歡直言的士人,他們不會生活在混亂的國家,也不會去見那些品行不端的君主。但我現在卻見到了你,生活在齊國,我又怎能直言呢?”宣王聽了很生氣,認為能意是個不懂事的鄉下人,想要懲罰他。但能意並不害怕,他說:“我從小就喜歡學習,長大後也一直這樣做。你為什麽不能容忍一個鄉下人的直言呢?這樣不是更能彰顯你的寬容嗎?”宣王聽了,覺得有道理,就放了他。能意這樣的人,即使在君主身邊,也會堅持自己的原則,不會阿諛奉承。這樣的士人,正是賢明君主所追求的,而昏庸的君主卻厭惡他們。
狐援是齊國的忠臣,他曾對齊湣王說:“殷朝的寶鼎被放在了周朝的朝廷上,他們的神社被蓋在了周朝的屏風後,他們的音樂在人們的遊樂場所中響起。這些都是亡國的象征,不能被帶到自己的廟堂之中。大王你一定要努力振興齊國,不要讓齊國的寶鼎、神社和音樂也成為別人的戰利品。”但齊王並沒有接受他的忠告。狐援非常痛心,他出宮後哭了三天三夜,為齊國的未來感到擔憂。他看到齊國的百姓們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去哪裏。齊王問官吏應該怎麽處罰狐援,官吏說應該砍頭。但齊王並不想殺他,隻是想讓他離開齊國。狐援聽到這個消息後,主動去找齊王,他說:“我不是怕死,我隻是為齊國的社稷和百姓感到悲哀。我已經老了,但我不希望看到我的國家走向衰敗。”他的話並不是為了自己辯解,而是為了拯救齊國。
趙簡子攻打衛國時,他親自帶兵上陣。但當他擊鼓命令士兵衝鋒時,士兵們卻一動不動。趙簡子很生氣,扔下鼓槌歎息道:“士兵們怎麽這麽快就疲憊了呢?”這時,一個名叫燭過的行人(古代官職)脫下頭盔,橫拿戈矛走上前說:“這是因為君主不能正確使用士兵,而不是士兵疲憊。”趙簡子聽了大怒,認為燭過在挑釁他。但燭過解釋說:“以前我們的先君獻公在位時,兼並了十九個國家,就是用了這些士兵。惠公在位時雖然荒**無道,但在秦人襲擊我們時也能用這些士兵退敵。文公在位時更是用勇氣激勵士兵們在城濮之戰中五次打敗楚軍包圍衛國奪取了曹國都城並拔除了石社(衛國神社)確定了天子的地位使趙國名揚天下。這些都是因為君主能正確使用士兵而不是士兵本身有什麽問題。”趙簡子聽了覺得有道理就接受了燭過的建議親自站在箭石能及的地方擊鼓命令士兵衝鋒。結果士兵們一鼓作氣很快就攻下了敵陣。趙簡子感歎道:“與其讓我得到一千輛兵車還不如讓我聽到行人燭過的一句話啊!”燭過可以說是一個能夠直言進諫的忠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