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缺少的是理義和道義,而多餘的是虛妄和苟且。人們內心所珍視的是那些不足的東西,而輕視那些多餘的東西。因此,那些穿著布衣、身為臣子的人,如果他們的品行高潔清廉,符合道義,那麽他們即使處境艱難,也會更加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榮耀。即使他們死了,天下人也會更加推崇他們,因為他們所代表的是那些不足但卻珍貴的品質。

然而,如果用理義來要求所有人,那麽即使是神農、黃帝這樣的聖人,也難免會有不足之處。更何況是舜、湯這樣的君主呢?就像飛兔、要褭這樣的古代駿馬,雖然它們都是優秀的馬匹,但也難免會有不足之處。因此,如果隻用墨線來取木材,那麽就無法建造出宮殿來。

舜曾想讓位給他的朋友石戶之農,但石戶之農卻認為舜的德行還不夠高尚,於是他帶著妻子兒女隱居海邊,終身沒有再回來。舜又想讓位給他的朋友北人無擇,但北人無擇也認為舜的為人不夠高尚,他選擇自投蒼領之淵而死。同樣地,當湯想伐桀的時候,他找卞隨和務光商量,但兩人都認為這不是他們應該參與的事情。最終,湯和伊尹一起謀劃,成功地討伐了桀。但當湯想讓位給卞隨和務光時,兩人都拒絕了,他們認為這樣做不符合道義和廉恥。最終,卞隨自投潁水而死,務光則背著石頭沉入了募水。

像石戶之農、北人無擇、卞隨、務光這樣的人,他們把天下看得像六合之外一樣遙遠,對於人間的富貴利祿並不感興趣。他們追求的是高尚的節操和堅定的行為,隻願意享受自己內心的快樂,而不被外界的物質所幹擾。他們不會被利益和權勢所**,也不願意生活在汙濁的世界中。隻有這四個人才能夠被稱為真正的士人。

相比之下,舜和湯這樣的君主則是為了愛利百姓、以萬民為義而行動的。他們像釣魚者一樣,根據魚的大小和餌料的適宜程度來選擇不同的釣法。同樣地,君主也應該根據時代的變化和百姓的需要來製定不同的政策。

在齊國和晉國的戰爭中,有一個平阿的餘子丟失了戟卻撿到了一支矛。他心裏不舒服,問路人是否可以回家。路人告訴他戟和矛都是兵器,丟了戟撿到矛並沒有什麽不可以回家的。但餘子還是心裏不舒服,遇到了高唐的孤叔無孫。孤叔無孫告訴他矛和戟是不同的兵器,丟了戟撿到矛並不應該感到滿足。餘子聽了之後恍然大悟,返回去參加戰鬥,最終戰死沙場。孤叔無孫也認為君子應該幫助別人解除患難,於是他也趕去參戰,最終也戰死沙場。如果讓這樣的人來帶領軍隊,一定不會打敗仗;如果讓他們來輔佐君主,一定會為義而死。雖然他們現在死了,但並沒有立下什麽大功,這是因為他們的職位太低的緣故。職位低的人往往無法了解大局,但誰又能保證天下沒有像餘子和孤叔無孫這樣的人呢?所以君主想要得到廉士,就必須努力尋找。

在齊莊公的時代,有一個士人叫賓卑聚。他夢見一個壯士戴著白綢子帽子、穿著紅色的麻布衣服、嶄新的白色鞋子,腰間掛著黑色的劍鞘,對他大聲嗬斥並吐唾沫在他的臉上。他驚醒後發現這隻是一個夢,但心裏非常不痛快。第二天他召集朋友告訴他們這個夢,並說自己從小就好勇鬥狠,六十年來從未受過挫折和侮辱。但昨晚在夢中受到侮辱,他一定要找到那個人報仇雪恨。於是他每天和朋友們站在路口等待,但三天過去了還是沒有找到那個人。最終他回家自殺了。雖然他的行為有些過激,但他內心不願意受辱的精神卻是值得我們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