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自到許都,操待之甚厚: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美女十人,使侍關公。關公盡送入內門,令伏侍二嫂。卻又三日一次於內門外躬身施禮,動問二嫂安否。二夫人回問皇叔之事畢,曰“叔叔自便”,關公方敢退回。操聞之,又歎服關公不已。
——引自《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
張遼應諾,拜別關公下山,回報曹操。曹操大喜,果率三軍禮迎關羽下山,並肩入城,並送還劉備兩位夫人,糜芳也在家眷之屬。曹操即平定徐州,遂班師兵還許都,專撥一座府第與關公居住。來日引關公朝見獻帝,獻帝早知關羽來曆,心中暗喜,即詔命關羽為偏將軍,與張繡一起護衛禁宮。關公謝恩,曹操更是得意非凡,次日便設大宴,會集一眾謀臣武士,以客禮待關公,自此宴請不斷,更贈金銀珠寶無數。關羽將珠寶都送到後宅,請二位嫂嫂收存。曹操見關公不愛財帛,又送美女十人到府。關羽心中慍怒,正欲正言相拒,那為首的女子卻抬頭笑道:“關將軍,果然一點情麵不講麽?”
卻說關公聽得聲音耳熟,急抬頭看時,見那女子正是貂蟬,隻是做了侍女打扮,混在十人隊伍之中,故此沒有認得出來。關羽心中驚疑,問道:“你不是隨左師叔去了麽,卻怎生在此?”貂蟬豎起右手食指,壓在自己唇上,施禮道:“妾身等敬奉司空大人差派,前來侍奉將軍,還望將軍收留。”關羽猛悟,遂令人引那九名女子到後院拜見二位嫂嫂,並在後院伺候夫人起居,沒有召喚不得出入前院。單單留下貂蟬在前廳問話——眼見貂蟬美目流轉,自己心中卻不知是喜是憂,頗有些五味雜陳。
貂蟬見廳中隻剩下自己與關公二人,這才展顏一笑,輕啟朱唇問道:“師兄,小妹今奉左師叔之命,潛回許都,替換了侍女前來,隻有一句話相問:你此次降曹,是出於真心,還是假意?”關公聽了此話,一張臉愈加赤紅如血,急道:“關某此心,天日可鑒。若非為了保護二位嫂嫂周全,且留此有用之軀,等待與兄長重會,豈肯投降曹操?況且關某做的是朝廷之官,卻不是曹府幕僚。兄長而今不知下落,若一旦得了信息,關某死活也要保了二位夫人前去尋找,赴湯蹈火,萬死不辭。”貂蟬聽了,正色施禮道:“師兄忠義,天下盡知,小妹也是奉了師叔之命多此一問,冒犯休怪。即如此,容小妹將此番來意具實相告。劉皇叔此次失了徐州敗走,師叔斷定他隻有兩處可去,一是河北袁紹處,二是荊州劉表處。師叔已命師弟趙子龍下山,前去冀州打探,他老人家親自去了襄陽,若有一處尋到,定會護得皇叔周全,並助其成就大事。小妹奉命前來許都,卻是為了探知關師兄真實心意,並代師傳藝。”
關公大喜,深施一禮。貂蟬急道:“師兄不可。小妹怎敢受你如此大禮?”關公道:“師妹即是代師傳藝,當然要代師受拜——你說的師尊,可是驪山老母?”貂蟬道:“正是。我師言道,關師兄稟賦異於常人,自習得兵家門刀法後愈加英勇,可謂萬人之敵。但即便如此,天下英雄盡多,關師兄身負興複漢室大任,若他日一旦陷入重圍以一敵眾,卻也難保必勝。因此我師父受左師叔之托,這才命小妹前來,將本門絕技相贈,望師兄休執門戶之見,不揣冒昧。”關公笑道:“尊師見愛,師父嚴命,關某豈敢自大不從?正如賢妹所說,天下英雄盡多,關某也不敢自詡萬人敵之譽。休說五湖四海藏龍臥虎,不可盡識,即是尊夫呂布,關某就打他不過。”
貂蟬俏臉一紅,慍道:“隻道關師兄是個正人君子,卻也這麽不實誠。小妹本是奉了師命,又受義父王允所托,這才以身施計離間董賊和呂布二人。小妹本是道家弟子,豈肯失身於賊?還望師兄以後給小妹留一薄麵,尊夫二字休再提起。”關公被貂蟬一番話駁得麵紅耳赤,奇道:“怎麽……賢妹此話何意?”貂蟬也覺得剛才一番話重了,緩和了口氣,微笑道:“我與義父定計之時,已拋卻身後之名,不惜自汙清白,難顧世人恥笑。但我等各門派弟子,卻不可輕視了小妹——我是仗了師門秘傳攝魂術,這才將董卓呂布之輩玩弄於股掌,令其神魂顛倒,卻不能玷汙我身。”
關公大悟,繼而大喜:“關某無知,賢妹真乃神人也。仗仙家道術,救漢室於傾危,有如此大功於社稷,卻不顧世人誤解,也真巾幗之中烈烈大丈夫也,我等須眉不及。即如此,賢妹當日隨呂布家眷前來許都,莫非也是要以此術**曹操?”貂蟬臉色微變,歎息道:“那曹操絕非常人,師兄今後與之朝夕相對,勿必小心在意。小妹此術乃本門數百年秘傳,施之於人,無有不中之理。那曹操也是色中惡鬼,他的心思小妹豈有不知?但我對其施以攝魂之術,他竟然能夠抵住,不致惑亂。不過他也被我道術鎮懾,不敢再招惹於我,並心生殺機。多虧左師叔夜入司空府中,將小妹乘夜救出,這才有了上次,與你三兄弟許田相見。”關公聽罷,暗道原來如此。繼而問道:“賢妹此來,莫非要以這攝魂之術傳予關某?”
貂蟬道:“非也。攝魂之術乃是女子所用,專門用於對付貪色男子,令其心生迷亂,不能得遂心願而已。關師兄忠義參天,烈烈丈夫,豈能習學此下流之術?此次下山,家師卻令我以奪魄神術轉授,連小妹也不得偷學私練。”說著伸手入懷,掏出一本薄薄絹冊,雙手捧於關公。關羽不敢造次,先是整衣,對著經冊拜了三拜,這才起身接過,見那經冊封麵上用古篆寫著一行字道:《驪山門秘傳奪魄大法》。貂蟬見關公如此鄭重,不由臉色一霽,重新與關公以同門之禮相見,各自落座說話。貂蟬道:“我師有雲,此法雖然難得,但隻要身具無上內功,習學倒也不難。師兄即有兵家門的武功底子,內功一法倒與本門相通。師兄但依書中所傳,掌握運氣法門即可。但有一點需要謹記,此奪魄神術運氣要穴在於印堂,但也是敵人破解此術的唯一罩門。師兄以後上陣對敵,最好以重盔遮住眉心,勿使受創,其餘則皆不足畏了。”
關公點頭稱是,但卻並未放在心上,隻是追問道:“賢妹可知此術怎樣施為?有何神通?”貂蟬笑道:“師兄這樣性急。那書中都寫得明白,師兄練過自知。不過也不妨先告知師兄,此術練成之後,需通過眼神對敵施為:運功之時雙眼圓睜,隻需盯住對手雙目,受術者不論有通天徹地武功,隻要被你的眼神奪了魂魄,就半點也無法施展,便如同泥胎木隅,隻有引頸受戮。不過此術隻能以一敵一,卻不能以一敵眾,是以若非對方武功高絕,師兄亦不可輕施,以免在施術之時無力旁騖,被敵人幫手所乘。”關公得此道家至寶,心中大喜,不由收起非分之思,對貂蟬倍加敬重,留在府中以師待之,以備隨時請教學道時所遇困惑。
按下關公在府中精研苦修驪山門道術不得,再說曹操聞報關公收受了十名美女,也自心安。其後在宴請關公時見其馬瘦,便問其原因。關公笑道:“某賤軀本來頗重,再加上八十二斤寶刀,便有三百餘斤重矣。故一般戰馬為某所乘,不瘦而何?”曹操聽他這樣說,也笑了一回,忽想起一事,即命馬監,牽了赤兔馬過來,當麵贈予關公。列位看官,你道曹操因何如此大方?書中暗表,曹操贈馬,除是為了籠絡關公之心,另有一個緣故,卻是因呂布所乘赤兔馬不服馴養。曹操自己本欲乘之,但隻要是靠近此馬,這赤兔便蹄跳趵號,一如猛虎,更休說是騎乘了。既無法乘騎,這才遂一並做個人情,將赤兔寶馬贈給了關公。可煞奇怪!赤兔一見關公,卻又馴如羔羊——可見天下萬物,自有其主,信不妄也。曹操見此,心中不悅,但也無法可施。
自此,關公一麵每日上朝當值,一麵在貂蟬督導下苦習奪魄大法,卻又讓糜芳化妝成平民模樣,潛出許都,轉道青州到河北地帶,去打聽皇叔下落。且說劉備依附袁紹於冀州,袁紹待之甚厚,時常相聚談論曹操軍備情況,時刻尋機要攻打許都。劉備在冀州停留月餘,當初在徐州打散士卒得知皇叔下落,逐漸陸續尋至,慢慢集結於冀州。前來投奔者竟有謀士簡雍,求見主公劉備,言明糜竺已在南陽胡車兒軍中,說服胡車兒整軍相候皇叔,自己卻是聞訊前來與主公會合,以定脫身之計。
袁紹聞說劉備在冀州收降納故,軍力漸有複振之相,不由心懷疑慮。時間長了,又聽部下挑撥,竟對劉備複起殺心。隻是恐惹天下議論,一時未及動手。轉眼到了建安五年七月,汝南黃巾軍首領劉辟派來使節,到冀州拜見袁紹,說欲脫離南陽守將胡車兒,率眾叛歸。袁紹大喜,遂與部下商議。謀士田豐與劉備向來交好,趁機向袁紹進言,可使劉備南下會合劉辟,順便招集當日徐州離散之關羽、張飛等部將,以撓曹操之後。袁紹聞之大讚,即刻放棄殺掉劉備的心思,召玄德商議,請其率本部兩千餘兵馬,借道青州沿東海向南,前去與劉辟合兵,寇略許都以南,與冀州對許都形成南北夾擊之勢。
劉備早與簡雍共議脫離牢籠之計多日,此時見機會到來,不由大喜。知道是田豐暗助之功,遂欣然領命,告辭袁紹回府,打點兵馬糧草,來日放炮出兵。不消三日,兵馬到達鄴城。劉備在城外安下營寨,自同簡雍進城召見縣令,將出袁紹兵符,催收糧餉。縣令見了主公大令,自然曲意逢迎,趕忙派人連夜備辦。劉備與簡雍當夜即宿在城中館驛。
當夜定更時分,劉備正與簡雍謀劃此去汝南行止,忽驛卒來報,有一年輕雄偉大漢求見皇叔。因不明身份不敢隨意放入,正在門外立候。劉備聽得驛卒描繪來者形容,不由心中一動,忙和簡雍迎出館驛,見門外果然站著一個大漢,一身軟靠戎裝,頭上卻戴了一個鬥笠,遮了大半張麵孔。那大漢身後立著一匹白龍寶駒,渾身上下並無一根雜色毛皮,鳥翅環上掛著一條丈二爛銀槍,在月色之下熠熠生輝,冷豔不可方物。
劉備見了那槍馬,心中大為驚喜,卻又不敢唐突,當下抱拳揖首道:“不才涿州劉備,敢問壯士前來相見,不知有何見教?”那大漢見到劉備,情不能已,卻不回禮,一把扯住劉備手腕,又回身四顧一番,確定無人窺視,即將劉備和身後的白龍馬一並拉進館驛。回身掩上大門,順手摘下鬥笠,納頭便拜,泣不成聲道:“天可憐見!子龍聽從師父之命,在此相候多日,果然得見皇叔。因我在鄴城頗多相識,盡都是袁紹部下,故此遮了臉麵,適才失禮,皇叔休怪。”劉備見果是趙雲,心中酸楚,也不由流下淚來,連忙雙手相攙,泣道:“果是子龍,想煞劉備,幾乎今生不能相見。”
簡雍在旁見了,心中亦喜亦悲,忙道:“子龍來了,那就好了。此處不是講話所在,請到內室說話。”劉、趙二人連聲稱是,劉備叫來驛卒,命將白龍馬牽去後槽飲喂。三人攜手攬腕,進入內室,重新敘禮,分別落座。劉備急切問道:“自上次徐州一別,與子龍七年不見,劉備真是夢裏也想,不料今日於此地相會。我在許都聽聞公孫瓚兵敗身亡,擔心子龍下落,卻無處抓問,真是心急如焚,不可終日。子龍快說,你這是從何而來?”
趙雲見劉備真情流露,心下感念不已,遂欠身答道:“往事一言難盡。某自與皇叔徐州別後,複回到鄴城,隨白馬將軍前後與袁紹數戰,勝敗未分。後雙方言和,適逢家兄不幸病故,某回鄉理喪,又被師父留在山上學藝五載。後來方知,師父早料到白馬將軍必然敗於袁紹,恐我在軍中,徒逞血氣之勇丟了性命,這才以授藝為名,強留我在身側,不使我下山。師父聽聞皇叔與曹操作戰不利,棄了徐州不知下落,這才令某前來鄴城相候,道是在此定能相遇。命我今生相隨皇叔,共扶漢室大業,不料果然得見。皇叔無恙,實乃趙雲之幸!”
劉備讚歎不止,回顧簡雍道:“左慈先生真乃世外高人,又難得子龍如此忠義。劉備得此虎將相助,死而無憾矣!”簡雍道:“皇叔否極泰來,又得豪傑相佐,何愁大業不成。”三人說笑,一夜不眠。次日天明,鄴城縣令已將糧餉備齊,向劉備交割已畢。劉備令簡雍押送糧隊出城,自與趙雲在糧車之後。趙雲低聲道:“主公此次到汝南受那劉辟之降,帶了多少軍馬?”劉備苦笑道:“本初不分我一兵一卒,我隻帶了本部徐州兵兩千餘人。”趙雲搖頭道:“太少。那劉辟本是黃巾出身,心胸必然狹隘,見我兵少,則必輕視於我,恐生他變。請主公先行出城回營,若是信得過趙雲,某在鄴城卻頗有一些相識的舊部勇士,早就不滿袁紹,隻恨不得明主相隨。我且留在城中半日,必引他們出城相隨主公。”
劉備大喜,以手撫趙雲肩背道:“子龍於我患難之時來投,自此以後便是生死相交,休說那信與不信的話語。此處畢竟屬袁本初地盤,子龍此去小心。,招不招來兵勇不妨,你卻定要全身出城,前來與我相會。”趙雲滿口應承,在馬上將手一揮,竟自飛馳去了。
簡雍將糧餉押至大營,令糧官即時分派到每個軍士,隨身背負行軍,以免輜重遲滯行軍速度。分撥軍糧已了,已是日上三竿,劉備令三軍列隊,隻待趙雲歸來即刻開拔。眾軍不知何故不行,亦不知主公在等何人,不免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簡雍即令伍長在陣前立起一根丈二旗杆,並向三軍宣喻道:“巳時三刻乃出征吉時,眾軍稍待,勿許喧嘩。”眾軍聞聽此說,這才止了議論,隻等巳時三刻發兵。
正在此時,卻見南邊塵土飛揚,一騎絕塵而至,望著陣中旗號叫道:“前麵可是大漢皇叔劉玄德公的兵馬?”陣中諸軍都是徐州老兵,有眼尖者早就認出來人,急忙向劉備稟報:“報主公,來者似是糜芳將軍!”劉備驚喜不置,忙迎上前去看時,不是自己舅兄,卻是哪個?那糜芳也早認出姐夫劉備,急忙滾鞍下馬,爬伏上前,雙手抱住劉備大腿而泣。劉備也不由雙目淚下,問道:“你這一向卻在何處,又是怎生尋到這裏來的?我那關張二位賢弟,現在何處?”卻不問二位夫人。
糜芳禮罷起身,將張飛敗走不知去向,關公降了曹操並受偏將軍職印,如今著我來尋訪主公下落的經過說了,言語間對關公頗有譏誚微辭,對關公降漢不降曹之事,卻略過不提。劉備深知關公為人,得知二位兄弟未死,心中自然喜歡,雖然對糜芳的言辭不悅,也就不再追究。糜芳說了以往備細,即問主公因何在此列陣。劉備因糜芳是心腹親眷,也就將密譴趙雲招募本縣兵士之事說了。糜芳思索片刻,忍不住咕噥道:“某在徐州之時,也曾見過這個趙子龍來,卻是主公為了相救徐州之圍,向公孫瓚借來的裨將。他即先從袁本初,又棄之而去隨了公孫瓚,如今見主公兵不過兩千,怎肯回來助你?某料他這是尋個由頭去了,不肯再回矣。我們自去也就是了,何必在此久候於他?”
劉備忍不住怒發,低聲喝道:“休得在此嚼舌,滿口胡說。方才你言語間對我二弟關羽頗有微辭,因你遠來辛苦,我便不言;此番又如此評判子龍,真是婦人見識。且不論我與關張三人有同生共死之約,便是子龍也與我謂患難之交,絕不相負。今後不得再有如此之論,你可知否?”糜芳見劉備發怒,隻得諾諾連聲而退,自去尋找在徐州相熟的將士,打打招呼說說閑話,心中卻是不服。書中暗表,糜竺與糜芳兄弟,本是徐州富商,向從刺史陶謙,後來跟隨劉備。那糜竺雍容大方,敦厚文雅,但不擅長謀略。劉備一直待其以上賓之禮,倍加寵信,無人能比,但從未試過讓他統禦軍隊。糜芳卻與共兄不同,生性跳脫,胸襟狹隘,卻熟習弓馬,善於騎射。 劉備愛其勇猛,且是內親,這才常使其與關羽保護家眷。但關羽素常不喜糜芳為人,是以二人關係始終不睦,故此糜芳對關公常有微辭,也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