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別山裏栗花香

王雅萍

人間五月芳菲盡,大山深處栗花開。孟夏時節,地處大別山腹地的“全國板栗第一縣”——羅田,千樹萬樹的栗花,正開得爛漫、恣肆、汪洋,在田野、山崗、溪邊、路旁,處處彌漫著栗花馥鬱濃厚的芳香。

栗花,像大山裏的羅田人一樣,樸實無華。說它是“花”,似乎略有些牽強。它的外形有別於春天的百花,顏色相對單一,甚至分不出花瓣和花蕊,一朵花就是一條細長的粉條兒,象一簇長長的“毛毛蟲”,初開時淡綠,慢慢又變成極淺的黃白色。但栗花開了,就是滿滿一樹,盡情地綻放著對豐收與幸福的憧憬。

五月的羅田,是一片綠海,而栗花,是綠海中卷起的層層雪浪。那“浪花”,漫山遍野,鋪天蓋地,在群山的環抱之中,在閑靜的田畈之旁,它們無處不在,無處不是。這時候,倘若你不遠千裏尋大別山而來,不管是探雄奇險峻,還是求清幽涼靜,不管是坐在通往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旅遊車上,還是漫步在清新的田園小徑,你的目光不能不被它所牽動和吸引,那連成片、排成廊、匯成海的栗花,足以讓你眼花繚亂而意醉神迷。

茂密的栗花,是羅田所獨有的風景。在枝繁葉茂、高大蒼勁的栗樹林中,數不清的綠葉和栗花在陽光中萌動,鳥兒在不遠的青山中啾鳴。最多的是蜜蜂,樹叢裏,花叢中,它們小小的身影穿梭著,舞動著,嗡嗡嚶嚶,不畏艱辛助風兒一起甘當“授粉精靈”。這個時候,倘若你在這香韻飄飄的栗花林中漫步,我敢肯定,你的腦海裏絕不會閃現出炫目的櫻花、桃花、杏花以及淡雅的梨花或者梅花,因為,你無法拒絕這撲麵而來的鄉土氣息,無法拒絕栗花芬芳對你的親吻。那是怎樣一種香味兒啊,如蜜似酒,卻甜而不膩,香而不熏,沁人心脾。聽老人們說,在栗花林中呆久了,是會醉人的。難怪每年栗花開放時,總會吸引眾多的外地養蜂人來這裏放蜂,那醇厚香甜的栗花蜜,也是眾多花蜜之中最叫人鍾情的了。

栗花開了,離碩果盈枝的時節就不遠了。羅田板栗營養豐富,素有“千果之王”的美譽。當地板栗的種植,曆史悠久,久享盛名。據縣誌記載,春秋戰國時期,羅田板栗就開始了人工載培,唐代即已盛產,清朝前期就遠銷南洋。從很早的時候起,羅田當地就流傳著一首讚詠糖炒栗子的佳句:“堆盤栗子炒深黃,客到長談索酒嚐。寒火三更燈半灺,門前高喊‘灌香糖’”。 2014年新年的第一天,湖北首富、卓爾集團董事長閻誌在異國他鄉看到羅田板栗熱賣,他難掩心中的激動,立即發微博曬圖,感歎道:“在紐約第五大道看到有羅田板栗在賣,依然是糖炒的,依然是家鄉的味道。問那位開小店的外國小夥,知道這東西來自哪裏嗎?對方居然說出LuoTian,作為羅田人,我驕傲啊!”

栗花飄香風輕揚,栗果成就第一鄉。板栗是“蠶吐絲,蜂釀蜜,樹結油,山產栗”的羅田四寶之一。多年來,勤勞純樸的羅田人不斷地精心培育,羅田板栗以品種優良和產量全國第一,贏得了“羅田板栗甲天下”和“板栗之鄉”的美譽,吸引了無數的外商來這裏投資建廠。如今,板栗更成了60多萬羅田人民的 “致富果”、“搖錢樹”,全縣板栗種植麵積已達100萬畝,年產量達6萬噸,係列產值10多億,成為生態羅田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

羅田板栗和栗花,讓無數熱愛自然、鍾情鄉土人情、崇尚返璞歸真、向往大別山風光的遊人,從四麵八方紛至遝來,夏賞栗花,秋打栗果,優遊在靈山秀水之間,沉醉於這一山板栗一山歌——

板栗長廊長又長,栗林一片好風光。栗花迎風舞碧浪,栗果笑得露胸膛……

走吧!在這個迷人的五月,讓我們循著蜜蜂飛行的路徑,循著花香,去羅田,奔向那開滿栗花的美麗山鄉。

跨越時空的約會

王雅萍

常聽人在耳邊描繪起羅田河鋪鎮大別山冰臼群,常看到攝友們在冰臼群拍回的精彩圖片,總覺得那片神奇的地方,似乎與我心靈有約,不停地在我意識裏召喚,相期一會!

在終於按捺不住的這一天,匆匆從羅田縣城驅車兩小時趕來這裏,卻意外地,頓感時空穿越——

巴水源頭的天堂河穀,隻一步,就從嘈雜喧囂的現實世界,跨入了一個星外的魔幻宇宙。高天闊地之間,映入眼簾的,隻有悠悠頭際天、青青原上草、磊磊澗中石,而人,刹那間被縮小成一粒遊**在時空裏的塵埃,一切,都顯得那樣的如夢似幻,仿若隔世……

靜坐天堂溪畔,感受著眼前的壯觀,我好不容易才按捺住激動的心,努力保持著鎮靜,終於拿起手機,百度了一下“羅田冰臼”。卻原來,這塊起源於二三百萬年前第四紀冰川時代的廣闊地域,直到兩三年前才被人們重新認識和發現,卻震憾了眾地質專家和學者的心靈,又早已留下了無數驢友和遊客的足跡。

據中國地質大學的專家論證,羅田的這個“大別山冰臼群”,位列全國第四,其規模、形態和地理學價值,僅次於內蒙古大青山、北京延慶和江西遂川冰臼群。整個冰臼群沿金盆地河穀呈帶狀分布,東起關家山村,西至牌形地橋頭,長約三公裏,又主要集中在百丈崖、打網河和跳魚潭等三處。

跳魚潭,是一個很好聽的名字,更是冰臼群中風景最佳處。在長約500米,寬約150米河穀,滿地都是民間傳說中天兵天將們留下的“石鍋石灶”、“鍋碗瓢盆”。據粗略統計,共有深淺各異、大小不一的冰臼千餘個。其形千姿百態,有的如澡盆,美女可以坐浴;有的如碗缽,僧尼可以盛粥;有的狀若七鬥,曲成調羹一彎;有的酷似托盤,可置瓜果幾許;有的恰似水缸,盛滿了千年的“沙米”。那些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冰臼,空則四壁若凝脂,盈則碧水靜悠悠。

一行人從震撼裏,終於清醒了過來,走下河中細看。一下河,便有一塊高約十餘米的巨型“山羊”立在河邊。我笑著對朋友說,“這是古羊飲水吧?”朋友訝問何意,我說,附近不是有個頗有名氣的古羊山嗎,那原是天神的羊,它貪此青草,戀此碧水,故爾留在這裏了。友咯咯直笑,不置可否。造物之神奇處,正在於一切均可想象。我拿出相機,隨意一拍,便從回放中看到了許多動物的形象,最讓我驚歎的,竟然有一塊巨石像恐龍。我的心跳不由得加快,眼前見到的仿佛不是冰臼,而是億萬年前的動物化石。

聽說“冰臼”之名,在學界一直多有爭議。認可“冰臼”一說的專家認為,其成因是冰川“水滴石穿”的結果;稱其為“石臼”的學者則認為,這是普通岩石河床經流水億萬斯年衝磨而成深穴。當然這些對我們而言,則無關緊要了,隻需要去靜靜地感受它、感受它蘊涵著的時空歲月、以及冥冥中的某種昭示,也就夠了。輕輕地撫摸著被日月風霜打磨、被清風河水衝涮得如絲綢般光滑的冰臼,忽然想起作家劉醒龍描繪天堂美景時的感歎:“莫笑話一塊石頭愚笨,世人尚為石頭,它已成智者。別鄙視一塊石頭醜陋,眾生還是石頭,它已開過花!”一刹時,我似乎聽到冰臼老人在訴說:是“冰臼”還是“石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有億萬斯年的記憶,又還將思考億萬斯年……

沉思在冰臼群中,我看到了遠古的冰川時代,那時的此地,遍野白雪,寒冰成峰,冰川一過,氣候變暖,原本長期廝守在此處的山峰之雪、懸崖之冰、大地之霜,在滴著淚痕的消融裏,或嵌或鑿著山岩的冥頑,或鑽或抱著山體的寬容,以水滴石穿勢不可擋的堅韌,將一切的有形與無形固化在了歲月的經緯之中。

置身於這遠隔喧囂的幽靜河穀,看到這幅鬼斧神工長軸畫卷,不禁對大自然充滿了莫名的感懷。這種穿越時空,帶著歲月滄桑、樸實無華,渾然天成的美,才是我心中的大美。而我,也似乎在這裏印證與讀懂了莊子《知北遊》裏的那句話——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定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

冰臼群是地質學家和驢友、攝友的最愛,人間稀有的大別山冰臼群,更是大自然留給家鄉羅田的寶貴遺產,不應該永遠養在深閨。這“遠古的呼喚”更應該成為所有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人必到之處,成為願相守千年之人的朝聖之地。因為,美麗的自然需要人類去反哺,古老的冰臼能夠為愛情作證,山盟海誓可以在這裏見證地老天荒。

想到這,耳畔恍若響起一首歌:“如果有一天,世界已改變,當滄海都已成桑田,你還會不會,在我的身邊,訴說昨日的纏綿。”我想,今日這場約會一點也不遲。因為,那時年輕的我若早早走近,怕隻不過是匆匆一瞥,隻當是一縷新奇,過目即忘;而今,曆經了歲月的磨礪與沉澱,才真的有所明白!我與它,跨越了時空,是在最正確的時間裏,相遇!

河鋪梯田美如詩

王 雅 萍

在廣袤的八百裏大別山中,羅田河鋪,可謂是一片鍾靈毓秀的神奇土地。

這裏,不僅有雞鳴尖、大別山冰臼、唐家山天然岩洞等自然風景,更有天完皇帝徐壽輝祖墓、吳家河孝子祠等人文風光。而近些年,因政府對金盆地旅遊的整體開發,爐火灣村一大片兼有自然與人文之美的梯田,“撞”到了人們麵前。

美的風景,總能召喚和吸引來愛美的人!仲夏時節,正趕上芒種,受河鋪鎮的殷切相邀,隨同黃岡各地五十多名影友堆裏,爬山涉嶺,感受了這一片風光秀美的大地微雕。

盡管生長在鄉村,盡管有過無數次的想象,但站在層層疊疊的梯田之顛,豔陽當頭、蔥蘢滿目、清風拂袖,我耳邊還是禁不住響起了那支傳唱多年的歌——

“一座座青山緊相連,一朵朵白雲繞山間,一片片梯田一層層綠,一陣陣歌聲隨風傳……”

河鋪梯田哪,美如詩!

“梯田一望宛如龍,道道層層繞碧峰;疑是疊帛堆翠錦,恍同天路落千重”,這是同行者隨口吟出的句子。梯田拾級直上雲端,精妙地勾畫出世代相傳的智慧年輪。驕陽下,男人們吆喝著自家的水牛,日出而作,日落而歸,耙犁平田,沿千級階梯,一犁一雙腳印,拾級而上,將萬畝梯田勾勒出一幅幅彎彎的美景,給天地欣賞;女人們站在雲端, 如天女散花,將一把把秧苗撒向穀底,一苗一苗地植入男人犁過的梯田,將一灣灣碧波織成一幅幅綠油油的地毯將青山點綴成一派鬱鬱蔥蔥天然景象,讓自己歡悅。鄉人在梯田的耕耘中欣賞辛勤,在梯田的栽插中享受生活。梯田連綿不斷,層層疊疊、大氣磅礴,與天地渾然一體;美倫美煥,如詩如畫。此時遠山不語,靜謐的藍天白雲下,你可以細致地冥想一種生命的清澈與時光印痕!田壟是縱橫於歲月掌心的紋,而田畦裏蓄滿了時光的秘密!

“誰把深山細畫描,一鞭曙色湧春潮。天梯搭起農家夢,借助清風上碧霄”,是本地詩人肖碧源的句子。走近梯田,走進一首悠遠的田園詩。詩人,是祖祖輩輩的鄉親。多少年人與自然的抗爭,他們用勤勞和智慧,為大地留下了這一首首浪漫而沉凝、輕盈而莊重的**氣回腸的傑作。

但我想,這如此美妙的梯田,又何尚不是一首歡快的農耕歌呢?每一處田埂都是一個五線譜,禾鋤,犁耙,黃牛……都是跳動的音符,人在做,山在聽,水在唱,風在舞,春種,夏長,秋收……梯田裏的勞作,是叮叮咚咚、咿咿呀呀的大合奏。

這梯田,說它是一幅優美的鄉村畫,應該也不能算錯吧!群山間勾勒,天地間渲染,春夏秋冬,四季變幻。春是精心雅致的工筆,夏是綠意融融的寫意,秋是色彩斑斕的油彩,冬是淡雅詩意的水墨。你來畫裏,即是畫中人!

走近梯田,千萬不要在田埂上秀身材,它隨便一扭,就是最曼妙的身姿,最動人的曲線……

走近梯田,千萬不要過分相信自己的眼,你遠遠的看到一棵高大挺拔的烏桕樹,以為很近,卻不知道要繞幾圈才能走到跟前………

梯田裏的泉水,是一壇怎麽也倒不完的香醇甜酒,自高高的山澗溢出,從最高的梯田穿梭而下,變幻成千萬個小瀑布,分布至每一塊梯田,將幸福,綿延流遠……

梯田裏的香稻,是一群高天厚土中受寵的孩子,一出世,就茁壯在清清的水、款款的風、淡淡的霧、朦朦的雨、暖暖的日頭裏,享用著真正的沒有汙染的原生態,坦然地豐饒、飽滿……

日落西去時,太陽將赤、橙、黃、綠、青、藍、紫從天際的雲端透下,將梯田染成一幅色彩斑斕,神采飛揚的重彩油畫,引得一眾攝影家駐足長留,等待梯田的神奇再現,築就藝術靈感的輝煌。

梯田是人類麵對自然環境表現出來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典範。如果說廣西桂林龍脊梯田是一首舒事長詩,那麽這裏就是一精短的詩歌小品;如果說雲南元陽哈尼梯田是一闕長詞,這裏就是一首清新的小令,貴州黔東南加榜梯田是律詩,這是就是精短的絕句了。一條條曲線、一道道橫縑、一片片綠茵,垂於天際,繞在山間——河鋪梯田,是世世代代的鄉親,層層疊疊的希望和夢想。

梯田,是鄉人憑著對天地的崇敬,用智慧留給青山最美的印象,是人民可以為了自己的辛勤和智慧而自豪的傳世經典。魅力河鋪,秀美梯田,期待著更多的愛美的人、愛美的心靈和愛美的眼,去尋訪,去體驗!

薄刀峰曆險記

2008年8月2日淩晨五點半,我與“中國大別山攝影網”的一幫攝友,又一次聚集在薄刀峰景區大弧坪處,準備開始登山采風。

此時的薄刀峰,空氣潮濕,滿眼都是濃得化不開的白霧。我在T恤外麵套了一件睡衣,還是覺得冷。

好心的林場副場長,也是我們的老攝友——“周愚”先生,給我們每人派發了一隻塑料袋。說是保護相機不受潮的。

我怔怔地接過袋子,心裏有點擔憂。高山不足懼,烈日不可怕,就是冰天雪地人跡稀罕的時候,我也曾經登臨過這山崗,可是,我最怕的,就是淋雨。

剛剛走進林中小道,就覺得有細細的水滴穿過樹葉落在臉上。我故作驚訝大聲說道:下雨了!

可攝友們都說,那是風吹的露水。

我一再昂臉證實:不像啊。

心裏直想打退堂鼓。可是,眾人沒有絲毫退回的意思。想想,怕吃苦也不是我的風格。於是,隻得硬著頭皮跟上大部隊。

出了一身細汗,終於行走在山崗上了。所幸的是,雨滴似乎沒有了。

夏日早晨的薄刀峰果真是別有一番韻味,那些草葉,鬆針,清一色地披著雨露,越發顯得蔥鬱。

到了豁然開朗的地方,才知道,山上的霧更濃。天色一會兒亮,一會兒暗,風挾著霧,飄忽不定,恍若仙境。

過“金蟾戲鳳”、“天池”,我們很快就來到了薄刀峰標誌性景點——臥龍鬆前。鮮紅的“大別山攝影網”旗幟在大石坪上迎風招展,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向西。惹得同行的浠水在線老總“曾欣”先生還吟起了徐誌摩的詩:我不知道風——是在哪個方向吹……

眾攝友紛紛開機,扛旗亮相。正當大家準備就在霧中來一張大合影時,雨點突然來了。

這雨,來得就像風一樣快。眾人趕緊將機子套上塑料袋,各自準備撤退。

“陽光使者”帶著幾個人衝向前方找石洞,“山水”大師帶著徒兒一行打道回府;我師傅“冷雨夜”和“風之影”忙不迭地掀開兩張薄薄的桌布。看來,他們倆人倒是有備而來。顧不得想更多了,隻有“夢駝鈴”一人帶了傘,我毫不猶豫地擠到了他的傘下,和他一起站在臥龍鬆前。

這個時候,還心存僥幸,以為這雨隻是一陣風吹來的。或許,就像城中的太陽雨,一會兒就沒了。可是,雨點越來越大,天空越來越暗,根本就沒有要停的意思。

我和夢駝鈴商量,幹脆往前走一段。可是,走了不到十米,夢駝鈴的傘下開始噴起了雨花,地上濺起的雨滴已經濕到了膝蓋。隻得原地不動。

怎麽辦?前進不能,後退也不行,窄窄的山崗,何處有避雨之地呢。

正思索著要不要也去“陽光使者”他們那裏,看看“天子彎腰”下麵的石洞裏是否能避雨,卻看到他們一行已成落湯雞,抱著腦袋衝了回來。

再看我師傅和“風之影”,披著一層薄薄的塑料桌布,背上已被扯破幾個洞。師傅看見前方有一塊稍稍凸出的石頭,貓著腰將頭伸到了下麵。“風之影”將桌布的一方搭在一塊大石頭上,蹲在地上,暫時撐起一個薄如蟬翼的雨棚。

看著他們倆人的滑稽模樣,我有心偷笑,又沒得心思。這會兒自身難保,隻得在傘下祈禱:雨啊,雨啊,快快停下吧。

可是,此時此刻的天公卻似有意考驗我們,不單是大雨滂沱,更有狂風肆虐,雷電交加,一聲聲巨響,驚得我雙腿打顫。

此時此刻,我和夢駝鈴在傘下,僅有上半身有一點點是幹的。正當我們一籌莫展之時,救星來了!原來,是大弧坪的林場工人上山送雨衣了。我喜不自勝,這可是真正的“雪中送炭”啊。

趕緊接過一件。可是,大雨不停,根本沒法穿上雨衣,縱是速度再快,也仍然被淋了個透濕。連眼睛都難得睜開了。

雨衣很薄,是那種一次性的。好歹還能遮一下相機包,擋一下頭頂。大家商量著,趕緊撤離。要知道,這海拔一千多米的山頂,四處都有被雷辟過的樹,很是危險。可是,我師傅還倦縮在石頭裏,不肯離去。他說,雨衣沒法換。我們屢勸不動,隻得先行一步。

才走了一小段,就遇上回來找我們的“周愚”。我知道,最擔心我們安全的就是他。他不顧一切往前走,說要把我師傅拽出來。

大雨一刻不停地打在我們的臉上,狂風呼嘯,一旁的樹木似乎要被掀起來。雨水拚命地湧進眼眶,薄刀峰山道本就行道難,如今更是難上加難!已經有陣陣冰涼沁入我的肌骨。我的風濕,我不禁暗暗叫苦。可是,這個時候,就是想哭,也分不清哪是淚水了。

天池前的石脊上,一陣狂風從西邊卷來,我一不小心打了一個踉蹌,差一點就歪了。

真的不敢走了。找了一塊大石頭,我們幾人紛紛蹲下身子,依著大石塊,抵擋一下後背,巴望這風雨能小點,小一點點也好啊。

很快,“周愚”和我師傅跟了上來,他大叫:危險!大石頭和大樹一樣危險!我們得趕緊下山!

不敢不聽了。幸得攝友們照顧我,一前一後,一直把我放在最中間。就這樣,風蕭蕭,雨寒寒,攝友亦步亦趨齊下山。

憶不清是怎麽樣平安到達大弧坪的。看到林場工人的房子,我激動得一下子撞到了晾衣繩上,差一點把眼睛都勒傷了。

摔掉雨衣,這才看到,“山水”大師一行早已圍著火爐邊烘衣鞋。看來,三十六計,的確是走為上計。早一點下山,也許就不會這麽慘了。

攝友相繼聚攏,看著大家均作“落湯雞”樣,我們忍俊不禁,相視大笑起來。

我怕風濕犯了,趕緊向戶主討要了一條他女兒的褲子換上。然而,惶恐並沒有就此結束。才在火爐邊坐了一會兒,突然,大門處一陣電光閃過,驚起一聲霹靂。

起初,我還以為是有鞭炮不小心落到火爐裏了,女主人卻告訴我們:是雷電。

想小時候家裏房子也破,老是漏雨,可是從來沒有見過有雷電進屋啊。這,這不傷人嗎?

女主人笑著說,我們習慣了,有時候晚上睡覺,腳都打麻了。

正說著,攝友“獨尊山”揉著腳跑過來說,剛才濕著腳踏地,已被打了一回。吃飯的時候,仍不時有陣陣雷電閃爍進屋。

吃著吃著,“周愚”又撩起褲角,活生生地從小腿上扯下一條正在吸血的山螞蝗來。嚇得我把腳狠狠地檢查了幾遍,又不敢大蹦,生怕一不小心就被雷花挨上了。

不用說,這是一次遺憾的采風之旅。因為淋雨,我的風濕病被誘發,那天晚上,痛得無法入睡。次日清晨不敢起床,錯過了攝友們的再向薄刀行。可是,我絲毫不曾後悔。

一首老歌唱道,不經曆風雨,怎麽見彩虹。我知道,現實之中,很難見到彩虹。可是,人生之中,卻必然要經曆一些風雨。

更有,攝影本來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因為遺憾,所以,追求完美,永不放棄——美麗的薄刀峰,我一定還會再去的!

黃金周:我和大別山有個約會

這個“五一”長假,先是參加旅遊局組織的“黃金周”采風活動,後又下山帶著爸媽和兒子重遊,結結實實在大別山轉了四天。

四天裏,輾轉在天堂寨和薄刀峰兩個景區,雖是累得夠嗆,卻是感受頗多。回想起八年前的“五一”,第一次登大別山,那時的薄刀峰上還沒有建成一步台階,天堂寨更是沒有開發。全縣唯一的“導遊”是後來的縣旅遊局長方華國同誌,“黃金周”唯一的遊客就是我們一幫登山人。

沒想到,八年之後,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已被評定為“勝景”等級,薄刀峰已經成為國家三A級景區,整個“黃金周”,天堂寨和薄刀峰所有的旅館都爆滿,遊客朋友們隻在小華山上大歎:到處伸不進腳!

第一次看到山裏來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這麽多人,真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心中的激動和喜悅。快門一直“哢嚓哢嚓”,記錄的都是一群群活潑的身影,一張張歡笑的臉龐。我看到,遊客中,除了來自武漢、黃石周邊城市,還有一大批來自上海、廣東、北京的客人。除了戴帽的大團隊,大多都是一家三口自駕遊,還有一批騎摩托車、自行車來體驗野外生活,或是背著大背包進山探險的大學生們。他們在山的懷抱中一路歡歌,卿卿我我,好不愜意。甚至,在神仙穀還碰到了一個拄著拐杖來欣賞大別山風光的年輕人。

我被他們對大別山的深情和熱愛所感動,也忍不住好奇,一有機會,就上前詢問:你們是怎麽知道大別山的?

得到的答案,除了旅行社的推介,大多數都與羅田朋友的推介有關。我不禁感慨:誰說普通人就不能為旅遊出力,隻要有心,每個人都可以為家鄉的旅遊事業作出一份貢獻!

於是,帶著爸媽遊玩的時候,我和他們隻關注風景截然不同,他們欣賞的是山山水水,而我更多的時候是去“捕捉”遊客們遊山玩水的歡樂表情。

在薄刀峰那片幽靜的鬆柏林裏,喜歡聽到他們對大山的讚美:這裏的空氣真好啊!在流水潺潺的神仙穀,喜歡看到他們欣喜的眼神:好一條清溪!在氣喘籲籲登上小華山時,喜歡聽到他們感歎:豁然開朗!在摘星峰上回望,祈禱繚繞的薄霧能快些升起,好讓他們感覺:恍入仙境!

唯有對杜鵑是兩種心情,因為氣候和海拔的差異,希望薄刀峰上的紅杜鵑快快開放,希望天堂寨的雲錦杜鵑遲些凋零!

清晨,也和那些外地的遊客一樣,早早地起來,漫步在景區。遠處黛山都籠罩在薄霧之中,近處滿眼皆是嫩綠,微風撫麵,溪水歡唱,鳥兒啾鳴,真是說不出的悠然,說不出的舒暢。

一些勤勞的農婦站在路旁向我們招手。湊過去,饒有興致地盯著她們的竹籃:山茶、野菜、南瓜子、柿片、紅薯幹、春筍、草藥……

往往,一抬頭,便能碰上一張熱情純樸的臉。她們的眸子裏溢滿了感激和幸福。山裏的雞蛋比城裏的還值錢啊。不是旅遊,她們哪來今天的好日子。

帶著無法忘懷的喜悅和興奮回家,夫望著我風塵仆仆的樣子,直問我:你真的不累嗎?

我笑著點點頭。迫不及待一屁股坐在電腦前,回放著我記錄下的五彩畫麵。看著,想著,念著,如數家珍。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家鄉的山山水水就這樣融入了我的生命。也許,沒有人能理解這份心情,不經意之間,親近山水,關注旅遊。失意的時候,便會想起大山的胸懷與氣魄;得意的時候,便有了秀水的淡泊與寧靜。

想著羅田旅遊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從無到有的旅遊事業,鍥而不舍的旅遊創業精神深深地感動著我,激勵著我,世上無難事,隻要肯攀登。

雖然這裏的旅遊還有著許多的不完善,但是,車子駛出薄刀峰風景區的時候,我看到有一條標語在風中招展,那是所有羅田人民的心聲——我們一直在努力,相信明天會更好!

活著·寫著·拍著

一個偶然,一份好奇,一不小心讓我有了兩個愛好——寫作與攝影。

什麽也不為,就是想寫。寫著就不饑餓了,寫著就不幹渴了。什麽也不說,就是想拍。拍著就美麗了,拍著就明亮了。

這個世界上,隻有母親,最懂我的執著,我的癡情。

單說攝影,在我每一次外出采風之前,是母親,一次一次伸出溫暖的手,牽走兒子,免去我的後顧之憂。

有一次,她種的洋薑起土,不懂攝影的她突然也有了審美意識:你快回來,我家的生薑長得太有趣了!

夜晚,我的“薑娃、薑翁、薑心、薑拳……”等等生動形象的《“薑”就一樂》貼上論壇,看到的人,無不一樂。

我在屏前看到大家的回貼,笑成了月芽兒。能讓別人分享快樂,一直是我最大的快樂啊。

有一幫人,我永遠感恩。他們是以“冷雨夜”為首的鳳城茶館的一批老網友,我現實生活中的良師益友。當初,是他們真誠的鼓勵將我拉進了文學的殿堂。後來,我又發現,他們中有很多人會攝影,哢嚓哢嚓的聲音很讓我羨慕。

後來,我的好朋友“蘭兒”忍不住**,率先買了一部數碼相機。那一次,在“冷雨夜”家的陽台上,對著幾朵桅子花,我第一次有了按快門的勇氣。那一天,憨厚善良樂於助人而又默默無聞的“冷雨夜”,將我領進了攝影之門。

第一次回老家試鏡,我將十幾張《我愛我家》的圖片首發在鳳城茶館上。“冷雨夜”第一個回貼:第一次捏相機,相片很清晰,名片很有趣,不錯!

就這樣,我扯著“冷雨夜”開始叫師傅,我的靈感之弦被撥動了。

不久之後,我有了一次去九寨溝的機會。我開口便將師傅的“愛姬”一借半月。

那一次,剛剛學會開關機的我,在九寨溝拍了幾百張圖片。走馬觀花的旅遊,我時常掉隊,屢挨導遊批評。回家以後,迫不及待地在電腦中回放圖片,看著自己親手拍攝的那些五彩繽紛的畫麵,我興奮無比,原來,網上那些萬紫千紅,我也可以擁有。

從此,羅田攝影圈子中多了一抹顏色。雖然我沒有任何攝影技能,不懂得如何調配光圈快門,不知道如何構圖用光,甚至,一開始,連自己的相機都沒有,可是,我的朋友們從來沒有嘲笑我,他們把我當女兒、當妹妹一般看待。采風的時候,我樂山樂水,歡快無比。

常常,我會以女性獨特的眼光,另辟蹊徑。他們拍古民居,我便拍民居裏的娃娃,娃娃們的《眼神》成為我的代表之作並讓我在省裏獲獎了。他們拍田園風光,我卻盯著地上的一根小枯枝。枯枝上生長著一個小蘑菇,頑強的《生命》讓我心生愛憐。在聖人堂,一張迷漫著薄霧而又充滿生機的《“青”晨》,還被我們單位選用上了明信片。

漸漸地,我開始被劃入了攝影人的行列。直至得到市攝影家協會前輩們的抬愛,推薦加入了省攝影家協會。但我自知,我的攝影水平依然停留在初級階段。除了同種品牌的相機,我不會操作別人的,攝友們一談論各種器材,我聽著是一頭霧水。不過,攝影之路漫漫,我一定會上下而求索,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

攝友“夢駝鈴”有一個性簽名:想攝就攝,攝得漂亮。他這幾年一直在豐收,一張張精彩的《瞬間》日新月異地妝點著財政局的一樓大廳。我知道,他為此付出了不少。除了一些偶得,更多的是不停地“發現”和“追尋”。不說別的,單是除夕之夜守在河邊拍的那張煙花綻放鳳城生輝的《除夕之夜》,試想,有幾個人能有那份幹勁?!

因此,我時常被攝友們的敬業精神所感動,也盡可能地跟上他們的腳步。為了拍出最美的片子,外出采風,起早貪黑,夏天不怕曬,冬天不怕冷,忍饑挨渴,從不叫苦叫累。有一次,為了拍薄刀峰上的雲霧,我們被一場大雨淋成了落湯雞,回來之後,我的風濕痛了半夜,可是,我無怨無悔。為了拍薄刀峰雪景,大雪封路,我們摸黑從半路走到林場。第二天臥龍崗上的行走,更是步履維艱,攝友們大歎,這麽冰天雪地敢上薄刀峰的女子,隻有你一個!

我大笑,這算什麽!孰不知,為了拍天堂寨索道全景,我跟著眾攝友們一起坐上施工用的敞開的索道吊籃,身係安全帶懸空爬上了支撐索道的最高支架。那過程才叫驚心動魄,可是,我卻暗自竊喜,因為我是一個喜歡冒險的女子。

比起我們的前輩,這還不算什麽。我們的攝協主席華仁幾十年如一日,足跡踏遍了羅田的山山水水,他的許多精彩圖片都成為了羅田的標誌象征。可是,他從沒停下過跋涉的腳步,為了拍天堂雪景,可謂十年磨一劍,年年都向雪山行,硬是在2006年等來了一場最美的雪。

那一次采風回來,大獲豐收的他,笑得嘴都合不攏。而與他同行的我,那一場難忘的《追雪天堂寨》,至今想起來仍為之沉醉。如此的經曆,還有很多,三月白蓮梨花笑,四月古羊田園俏,五月天堂杜鵑紅,七月大崎尋芙蓉,九月鏨子拍甜柿,十月鳩鶿賞紅葉……我最愛拍的還是家鄉羅田的風光,無論是哪個地方,百去不厭,每一次都會有新的發現。以自己的鏡頭展示家鄉之美,以自己的文字謳歌家鄉的變化,一直是我最大的心願。

我隻是一個平凡的女子,有著簡單的夢想,文字和圖片就是我最大的追求和財富。我情願,就這樣活著、寫著、拍著……一輩子擁有它們,讓生活更充實,讓人生更精彩。

看秋去了

聞名遐邇的九資河鎮,春秋戰國時期的楚東鳩鶿國,古有“亭台千座、樓榭萬幢,車流如水,美女如雲”之譽。而今,滄海桑田,星移鬥轉,山縈水繞,紅葉飄飄,以古國遺風的田園風光吸引著眾多遊客和攝影愛好者紛至遝來。

作為一名羅田人,一直沒能親睹一回烏桕紅於二月花的風采,心中總不免遺憾。這次,托“中國最美的田園風光”采風活動之福,這個願望終於得以實現。

沐著晚秋的晨曦,我們一路趕往那裏時,風兒漸暖,陽光正好。海拔1300多米的筆架山,雄峻而又溫婉地挺立在連綿的群山之中,似古時一個天然的大筆架,又似是一位沉睡的美人,定格成一簾絕美的背景。豐收的景象已經過去,隻留下一片片待耕或已耕過的帶著深深犁溝的田地。這無垠的空曠給那些盡染秋紅的烏桕樹足以施展風情的空間。它們千姿百態亭亭玉立在田埂上,仿佛在期待著我們的到來。不時有嫋嫋的煙霧從遠處的田畈中升起,牽著黃牛的鄉親從畫中掠過…

我穿著一件翠綠的上衣,配著高高的馬靴,跟著,趕著,歡呼著,迫不及待地想要為這幅天然的田園風光畫中添上一抹。樹葉在風中婆娑,我的靴子與稻穀樁子磨擦著,發出動聽的聲音。

找準地方,立在鬆軟的稻田之中,深深的呼吸,然後舉起我的相機。左拍、右拍,前拍、後拍,沒有哪一個地方不是美景,沒有哪一個角度不能入畫,遠的近的,大的小的,田野,樹木,柵欄,野花,蘆葦,甚至石頭……我簡直要醉了——同那遍野的天堂紅葉一起!

這是大別山多麽神奇的一種樹啊。每一棵仿佛生來就是入畫的。它的杆枝或高大蒼勁,或蜿蜒彎曲,或小巧玲瓏,深黑的底色,蒼老的樹皮,茂密而敦厚的心形樹葉兒。那樹,春夏是青幽幽的綠,初冬是密麻麻的果,如一朵朵小巧的白梅花綻放在枝頭。最美的便是這深秋了,那些葉子,或黃綠相間,或透亮亮的紅,抬頭看它時,隻覺片片紅霞在風中飛舞,直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遇上一棵紅透了的,那滿樹的紅葉便不是葉,是朵朵怒放的紅花,讓人忍不住想飛上枝頭化為一朵,旁若無人地,咧嘴就笑,笑得煩惱跑開,笑得時光回流。

憶不起為紅葉按下了多少次快門。穿梭在深秋的田園之中,沐著秋日溫暖的陽光,聽飛翔的秋鳥在空中啾鳴,看淡雅的秋菊在田邊怒放,引得一群戀秋的彩蝶在一旁翩躚。輕輕過去,摘一枝秋菊,那清幽的香味兒哦,直入心脾!

踱到不遠的民俗村,站在紅牆綠瓦的民居前,再一次凝望著眼前的風景,那山,那田,那地,那樹,那屋,此景隻應天堂有吧?入了鏡頭一看,卻又恍若走進了一個歐式的風情園。驀然想起,這聖人堂的名字來曆便是因為中國第一聖人孔子周遊列國時,從吳國到楚國路過此處,住了一宿,後人為了紀念,便在此處修了一座廟,稱聖人堂。不知道二千多年前的聖人堂又是怎樣一番境地,若不是風光無限,孔子大概也不會在此駐足吧?

中午,吃過大別山獨具特色的吊鍋菜後,我們又沿路向山澗、溝壑裏尋找紅楓的蹤跡。無數次被紅楓和不知名的紅葉留住了腳步。從聖人堂到楊家坳又過河西畈,不知不覺已是晚霞落盡的時候,一天愉快的采風活動就告結束了。

這不,到現在,我還沉浸在那片紅色之中無法自拔。甚至,這片片紅葉情引得久違的詩情在胸中湧動。想作詩卻又恐不能達意。他們都說,境是由心生的。想起了羅蘭的名言,生活中並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感謝這個讓人沉醉的秋天,讓我再一次發現了無處不在的美。不敢說,我所愛的一切都有了,卻想說,這個秋天裏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我所愛的。

(采風照)

蓮蓄印象

這是一個關於水的夢想,這是一個關於電的傳說。

站在鄂東的白蓮河水庫大壩上,不得不感歎白蓮河的青山綠水。是這裏的山水相依,渾然天成,一方美麗的水土讓世人注目;是這裏的山水有形,天設地造,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引來了 “金鳳凰”——華中地區最大的白蓮河抽水蓄能電站在這裏落戶。

2005年3月28日,我在電視裏麵看到,白蓮河抽水蓄能工程奠基了。紅旗招展,彩絮飄揚,激動人心的時刻,白蓮河的父老鄉親從四麵八方趕來,密密麻麻,擠滿了山崗。

多少個腳跟在踮起,多少雙眼睛在張望,多少顆心靈在激動,那是叫所有人都難以忘懷的畫麵,真真切切——山鄉人民的期盼!

令人激動的是,白蓮河抽水蓄能電站總裝機容量達到了120萬千瓦,整個工程投資35億元,是天堂蓄能電站的十餘倍。

工程開工之後,我曾下鄉到白蓮河鄉葉家衝村。所到之處,皆是一片移民氣氛,一條火紅的標語讓人過目不忘:樹挪死,人挪活,移民走向新生活。陪同的村幹部告訴我,將來,我的腳下就是蓮蓄工程的上水庫,將要變成一片翠湖。於是,我走在羊腸小道上,一步三回頭,用心記錄著那片古老的麵貌。我知道, 離開家園多是無奈,可是,移民工程是絕對的富民工程。

不久之後,再一次走近白蓮河,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路上的移民新村,一幢幢氣派的小洋樓讓城裏人也心生羨慕!聽說,白蓮河抽水蓄能電站工程的移民政策比三峽工程還要好,移民們過上了或許奮鬥幾十年也得不來的好日子,移民新村已經成為羅田縣建設得最好、發展最有後勁的新農村。

今年五月的一天,我有幸走進了蓮蓄公司,實地感受了一番。在公司製作的多媒體上,重睹了前不久的圍堰爆破場景。4000多個爆點同時起爆,36萬立方米的擋水圍堰30秒內沒入水底。公司的工程部主任彭福元向我們介紹,白蓮河的圍堰爆破,工程難度超過三峽,因為圍堰離大壩太近,下遊群眾太多。聽說,當天鄉政府配合疏散群眾數以萬計,關鍵時刻,羅田縣委書記羅剛同誌當機立斷,勇當“總指揮”。一句“相信科學,相信黨”,一聲令下。頓時,一條巨龍在水中翻騰,一朵羅田史上最壯麗的“白蓮花”,在萬眾矚目下傲然綻放!

從公司會議室出來,我們乘車去觀察施工現場。車子駛上了通往上庫的盤山水泥公路,隻見公路兩旁的香樟樹亭亭玉立,青碧可人。“綠色環保”是蓮蓄公司的建設理念,“努力超越,追求卓越”是他們的企業精神。毋庸置疑,這四季長青的香樟僅僅隻是一個開始。

一路上,我反複回味著多媒體中關於壩區旅遊開發的前景介紹,不由得想起了羅田縣的旅遊支柱產業,大別山旅遊的昨天和今天。頓時,眼前仿佛展開了一幅春夏秋冬四季更迭山明水秀的夢幻圖畫。

到了,到了,走到畫中來了。昔日的葉家衝村已經完全變樣了。遼闊的山凹,已經成為經過防滲處理的天然上庫,庫底一泓碧水在明媚的陽光下泛著清波。

“晚涼一片朦朧月,光明原是壩上燈”。站在這氣勢恢宏的大壩上,不由得在腦海裏幻想著一批批曾經在這裏戰鬥過的身影:搞設計,第一關,苦了中南設計院;建水庫,公路通,武警水電建奇功;主廠房,地下建,葛水集團特技獻……“蓮蓄人,鑄電魂”,“壯歌飛揚機器在爭鳴,白蓮河畔處處在奔騰”、“追求卓越,以人為本”、“新時代的新能源,你是山水的精靈,光和熱的靈魂”,“建設節約型社會,造福於人民……”多麽精辟動人鼓舞誌氣的蓮蓄讚歌!我欽佩設計者和建設者們的睿智勇敢、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更感動於他們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新時代愚公精神,他們為了蓮蓄工程立下的汗馬功勞,白蓮河人民當會永遠銘記。

那時那刻,公司黨委書記徐三喜正在壩角“指點江山”,為參觀的朋友們介紹工程建設情況。讓人意外的是,電力係統的文藝比賽中,蓮蓄公司選送的節目屢獲大獎,而那一首首謳歌建設者們的歌曲、快板,作詞者都是他。而身為公司總經理的唐健,更是將這方圓百裏的蓮蓄建設工地上的千軍萬馬指揮得井井有條,兩位文韜武略的大將,沒有宏才大略,談何容易!

那天午飯的時候,幾位攝友還留戀在地下廠房的隧洞裏。就攝影而言,這裏光線暗淡,極具考驗。可是處處都是專心致誌的投入,精益求精的操作。更有,那四處迸射的勞動火花引得我們一次次按下快門。最最讓我難忘的一個鏡頭是,午飯的時候,就在隧洞簡易的長方形辦公桌上,有一個年輕人,一邊往嘴裏送著米飯,一邊還埋頭看著一本厚厚的專業書籍。

我知道,對一個好學向上的年輕人來說,知識和米飯同為不可或缺的“糧食”。無疑,這是蓮蓄公司“強素質,樹形象”的最好縮影。

輕輕的,我走了。我輕輕地招手,作別白蓮河的雲彩。

我知道,這一幕幕“蓮蓄印象”將永遠定格在我的記憶深處,激勵著我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

是的,誰不說俺家鄉好,誰不希望俺家鄉好?!讓我們一起,為“蓮蓄”加油,為“蓮蓄”喝彩,為加快羅田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蓮畜工人)(此文為《蓮蓄印象》征文活動而作)

廬山小憶

(一)

早就想領略一下 “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美景,十一長假裏,因為同學相約,終於得以成行。同學自帶了車,我便得以帶上母親和兒子。

在廬山,陪母親和兒子劃船,坐索道,爬岩梯。一路上,老是看到一道別樣的風景——許多遊人頭頂上那美麗的花環,讓我羨慕不已。

花環是手工編織的,取材是五顏六色的山花。我不覺想起在九寨溝,摘一朵野花是要罰款兩千元的。顯然,這是廬山的特許,好難抵擋這樣美麗的**啊。可是,賣花的呢,在哪裏?

好不容易,終於瞧見了。不過是三元一個,太便宜了!我和同學一人買一頂。

花環一戴上頭頂,頓時便覺得自己靚麗了幾分,拍起照來,笑靨如花。戴著花環,走著走著,就覺出問題來了。一是發現別人戴的花環一個比一個漂亮,有的竟然還編進一大朵大理菊,而我們的花樣太少,不過兩種,且有一種花散發著淡淡的怪味,越戴越不能忍受。

於是,我和同學又四處搜尋賣花的,嚷著要再買一頂更好的。遠遠地終於看見了小商畈手中的五彩花環,同學率先丟掉了老花環,奔商販而去。我摘下花環,正欲丟進林中的垃圾桶,卻被母親一手拉住了。

別,別,給我戴吧。

我還沒有反應過來,卻見母親已將我的花環戴在了頭頂。那天下午,母親就一直戴著那頂花環,走到哪兒都會留下慈祥的笑靨。我細細地觀察,母親戴上花環,腳步輕盈,所有的感覺分明跟我們一模一樣。

我不覺暗暗愧疚起來。一直以為,自己有足夠的細心揣摩母親的心思。可我在買花環的時候,完完全全忽視了,母親也是女人,哪怕她已經六十歲了,也一樣地愛花愛美。

(二)

坐在廬山含鄱口索道上時,發現索道下麵是一整片野栗林。下索道後,又餓又渴。栗林中四處是小商販,賣一些水和副食。每個小販前都生著一個爐子,煮著野生的小板栗和茶葉蛋。我好奇地問攤主,那些小板栗你們是怎麽采摘啊?

那攤主是個挺健談的人,他說:摘什麽啊,就去林中撿。

不會吧,你們每天要賣那麽多,哪有夠撿的呢。

你不信,你也去撿撿吧。

我還真是不信,側身就走進了身邊的栗樹林。可是,哪裏看到有小板栗啊,這麽多人賣,鬼才信呢。

氣呼呼地跑上來跟他理論。攤主微微一笑,轉身就走進了身後的栗林,不過是離我幾步之遙,回來時,手上真的捧著一捧野栗子。

我不得不信了,不好意思地笑著說:還是你會找。

沒想到,攤主像個哲人般,說了一句讓我久久難忘的話:這個不怪你啊,你去林中時,你是去玩的,你眼睛看到的都是雜物,而我去林中,我的眼中隻有栗啊。

羅田旅遊,我用自己的方式悄悄地愛你

題記:超越夢想,一起飛,你我需要真心麵對,讓生命回味這一刻,讓歲月銘記這一回……

從2005年首屆“惠濤”杯旅遊形象大使比賽的舞台上走下來,已經半個多月了。所幸的是,我的生活漸漸歸於平和,歸於我向往的寧靜。這之間,得到過太多人的祝賀。然而每當別人提及,我卻是極度慚愧,甚至連電視裏的重播都沒有勇氣去看。那天在網上意外地看到一位朋友為我寫的“專訪”,嚇得我趕緊在第一時間以“版主”身份刪了他的貼子。

不是不願意麵對這一切,隻是覺得人生的舞台依舊,我還是原來的我。然而此時,又不得不於這靜夜裏回憶一路走來的心路曆程,既是應組織者之約,也是以一個正確心態來總結和回顧這次難忘的比賽吧。

關注羅田的旅遊事業,緣於去年十月我被縣政府選去為鄂東旅遊省長辦公會擔任講解員。第一次參加講解,接觸旅遊更是第一次,唯一能做的就是多一份努力。也正是在這份努力中,我得以了解了羅田的旅遊並且倍感興趣。

後來,我利用空閑時間把羅田的一些旅遊特色結合“羅勝”和“羅九”兩條旅遊線路用文字串聯起來了,單位來了外地客人,我張口便可以為他們介紹我美麗的家鄉了。每每去外地旅遊回來,便是感觸良多。家鄉雄奇俊美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人文曆史的確不應該“養在深閨人未識”,作為羅田的一份子,非常希望能為它做點什麽。

於是,我經常在電腦上書寫與家鄉旅遊有關的拙劣卻真摯的文字。並且,還有一些文章見諸報端了。在去成都的火車上,我對一位同車廂的十堰朋友介紹美麗的大別山,直說得她向往不已,要去了我的電話號碼,說日後定來大別山尋夢。我在關注羅田旅遊的同時也在不斷得到大別山的回報。我因此與一大批關注羅田旅遊的有誌之士成為朋友,還學會了攝影,在國內一些網站發表自己的文章,我也習慣簽上這樣一個名——我來自大別山……

說到旅遊形象大使比賽,一開始,我並沒想到要參加。我是一個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的人,比較喜歡過沒有壓力的寧靜生活。再說,比賽的舞台也許並不是最適合自己展示的地方。

然而,初賽那天,我在街上遇到了去參賽的一位選手。她也是去年省長辦公會上的解說員,儀容秀美,舉止大方,普通話標準又動聽。她笑著說:幫我當啦啦隊吧。未加思索,我坐上了她的摩托車。

萬沒想到,正是這一步,讓我最終與這場比賽結下了不解之緣。那天,坐在觀眾席上,很快便了解了賽程和規則,初賽是自我介紹,即興提問和才藝展示三項。五分鍾的時間限製。客觀地說,現場有些選手的表現不盡人意,有的竟然有連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有幾個景區都不清楚。然而,也有比較優秀和真摯的,有一位女教師,她說她是外來妹,馬上就要滿三十五歲了,羅田是她的第二故鄉。她熱愛這片熱土,也希望能通過這次活動為自己的青春留下一段美好的記憶。

最後,她深情地朗誦了一首自己創作的歌頌大別山的詩歌。不由自主,我為她鼓起了掌。她的熱情和勇氣深深地感染著我。誰說青春不再?誰說魅力不在?參與便是最大的支持,她尚且有勇氣在展示青春風采的同時表達對大別山的熱愛,我,為何不能?

於是,在電話請示得到單位領導的支持之後,在初賽即將結束的最後瞬間,我以現場報名且是最後一名(第70號)選手的身份走上了舞台。不緊張是假的,然而我是一個相信第六感覺的人。在自我介紹之時,我把自己比喻成曾經讀過的一篇文章裏的《最後一個蘋果》。一位作者無意中在樹上摘到最後的一個蘋果,她發現,最後成熟的蘋果是最不容易腐爛也是最甜的。因為我的名字中剛好有字與“蘋”同音,我笑著對評委說:希望今天最後登場的我也能成為最後一個蘋果,給評委老師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評委給我即興提問:是什麽原因讓你改變了主意?

我說:開始是出於種種顧慮不想參賽,現在是選手們的熱情和勇氣感染了我。因為我覺得,人生在世,該出手時就出手,走自己的路,讓別人打車去吧!

我看到評委老師們望著我笑了,我知道,我過關了。

晚上,接到大賽組委會的通知:有三十名選手進入複賽,將於八天之後進行決賽並決出十佳。此時我卻一點也輕鬆不起來,深知這一次的過關僅僅隻是一個開始。

毋庸置疑,國慶的長假我過得並不輕鬆。都說笨鳥要先飛,我卻已遲飛半月了。我必須在假期的幾天時間內,補上我缺下的幾課——背70道題,準備自我介紹和一篇三分鍾的主題演講,才藝展示。因為工作和生活的紛擾,早已沒有了默念幾遍便能背誦的本事。於是背題幾乎占去了我的一大半時間。連睡覺的時候,小冊子都是握在手上的。

接著開始擔心才藝展示。唱歌不是我的強項,早年得過一次咽喉炎,嗓子一直不好,話說多一點便嘶啞。在準備比賽的那些日子裏,沒有一天不是與開音丸、金嗓子為伴的。要在短短幾天裏跳好一個新舞蹈也不容易,在街上整整找了三天也沒有找到合適的碟子。最後好不容易臨時編了一個,老師建議:你還是把它留到決賽吧。於是我又改變主意,還是來我的詩歌朗誦吧,既是我自己寫的,又是與旅遊有關的,可自己也感覺朗誦遠不如唱歌跳舞感染人,於是,又隻好再加點別的法碼。馬上,在攝友的幫助下,我鬥膽做了一個小攝影習作展牌。第一次看到小展板上那些五彩的畫麵,心裏又有些小小的得意,試想,若不是這個比賽,我怎有機會看到自己被放大的作品?

已經記不清複賽的一些表現,自己都能感覺到拘謹和不自然,畢竟我是第一次登上這樣的舞台,又是小組賽的第一號選手。站在舞台上,刺目的燈光照著自己,很是難受。後來大家聚在一起看電視台的錄播實況,看著自己在舞台上雙手死死抓住話筒像是生怕它掉了似的,不覺捂嘴大笑:天哪,這是我嗎?

原以為才藝展示是弱項,但攝影和詩朗誦的“原創”還是幫了我的忙,我以複賽第三的成績闖入決賽。但從那晚起卻是翻來覆去睡不著,我是為了什麽呢?一不想靠這出名,二不貪圖那些獎品……我知道這個第三讓我有些壓力了。

隻好一遍一遍地對自己說,不要想了,當是一種鍛煉,一種體驗吧。並於那晚打開一本《感悟人生》。我終於如願以償地找到了一句我想看到的話:人生的關鍵在於,隻要你做了,輸和贏,都精彩!

來不及更多的考慮,最後進入決賽的十位選手,被大賽組委會統一安排到天堂寨、薄刀峰、天堂湖景區進行為期五天的賽前培訓。一同上去的還有大賽組委會幾家單位的領導和外景拍攝的工作人員。更難得的是組委會還為我們請來了專業的聲樂、舞蹈及形體訓練老師。

一切的一切都隻為讓選手們展示一回最完美的自己,也讓60萬羅田人民能夠看到一場不讓他們失望的選拔賽,看到被選出來的旅遊形象大使們真正的風采。同時,也為了體現組織方的目的:推出身心健康、品質優秀,能代表羅田旅遊形象的傑出青年,並通過這次活動,通過旅遊形象大使向外界推介羅田的人文曆史、旅遊景點和招商引資政策等,讓我縣對外形象更具人文氣息。

十位朋友真正走到了一起,沒有一個人敢掉以輕心。從準備最精彩的自我介紹到抽簽準備十一個景點導遊詞再加上才藝展示,我們隻有短短的幾天時間。還有外景拍攝工作,每人都要拍攝幾個畫麵的。緊張的培訓從天堂寨開始,那天,飛來的小雨擋住了我們登小華山的腳步,隻好在神仙穀拍外景。聲樂老師在神仙穀開始了對唱歌的幾位朋友的提氣、練聲訓練。於是,每天清晨,我便在選手朋友們的一聲聲“啊……啊……”吊嗓聲中醒來,睜開眼,便是準備自我介紹,試講,寫導遊詞……

從天堂寨到天堂湖再到薄刀峰,清晨至午夜,陽台上,過道裏,小島上,湖水邊……處處都是大家朗朗的“書”聲。坐在車上趕路的時候也是閉目默記。在形體訓練之時更是絲毫不敢怠慢,輔導老師專業又嚴厲,敬業精神令人敬佩。從出場的腳步到雙手擺動的動作,從握話筒的姿式到才藝展示的每一個動作及表情,沒有一樣沒有一個人她不用心示範和指導。大家在他們的教導下飛快地進步和成長著,友誼之花也在溫暖的秋日遍地盛開。一袋金嗓子沒人會獨享;一個字讀錯了,幾個人會幫你糾正;一首歌唱不好,大家會陪著一起唱;一個人吃飯遲到了,好吃的飯菜已經留好……

是的,因為比賽而相識,我們不是對手,是為了大別山旅遊而共同攜手前進的朋友!

2005年10月22日晚八點整,這是一個激動難忘的特殊時刻,數以萬計的觀眾鎖定羅田電視台,期待著十佳們決賽的風采,羅田電視台因此創下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收視率。語言已經很難形容那天決賽現場的具體情景,十位選手超常發揮,在決賽的舞台上充分展現了自己的聰穎智慧和青春時尚,比賽獲得圓滿成功。而我,仍是以“原創”攝影和詩歌的微弱優勢獲得了季軍。來自省、市旅遊局,省、市電視台等方麵的專家對選手們的表現和此次大賽進行了精彩點評和高度評價。

從比賽的現場走出來,我沒有獲獎之後的喜悅和激動。前所未有的輕鬆之中夾雜著太多的感受。我知道,那天晚上,閃亮的並不隻是前三名,進入決賽的十位朋友都是好樣的。決賽一別,選手們很難再相聚。但是我相信,關注羅田旅遊事業的人們永遠不會忘記大家,不會忘記一路走來參與大賽的所有選手朋友們。

一首老歌唱道,“隻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我將這篇文章定下這樣一個題目,是希望所有關注羅田旅遊的人能夠相信:也許,這次選拔出來的十佳旅遊形象大使仍然平凡,但是,他們一定會在各方麵不斷充實完善自己,把握機會,珍惜光陰,在愉悅自己心靈的同時,用最適合的方式關注並參與羅田的旅遊發展。我們更有理由相信,隻要人人都能為羅田的旅遊獻出一點“愛”,羅田旅遊一定會有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

追雪天堂寨

盼了一整個冬天的雪花,終於在2006年正月初六,在江北的鳳城上空,紛紛揚揚地撩人了。

揣著相機等了一個季節的一幫攝友們,顧不得夜幕降臨,如離弦之箭一般衝向了雪景勝地天堂寨風景區。心兒早已如車窗外的雪花一起輕舞飛揚。踏雪采風,夜向天堂——沒有什麽能阻擋得住大家對茫茫雪野的神往!

原以為,山裏的雪會比城裏的大。卻不料,車行至天堂寨風景區,空中已少見雪花的影子,我跳下車:咦,雪呢?同行的攝友都說,別急,還有一整個夜晚呢。

住在一家叫卉苑的農家旅館。店主已將空調打開,我卻坐不住,想起山裏人有句口頭禪:老米酒,篼子火,除了皇帝就是我。拽上二位朋友:我想烘火呢!

在另一家農家旅館裏,我們圍著火塘,一杯山茶,幾捧糖果,談笑之間,不覺已是午夜時分。

趕緊出門。在回旅館的路上,抬頭一看,啊,星星,星星!隨著我的驚叫,同行的兩位朋友也趕緊抬頭,繼而相視大笑:好一個追雪天堂寨,竟追出星星來了。

回到卉苑,想到還有另外兩位朋友窩在房中。我們故意大聲驚叫:哇,好大雪啊!卻未見反應,想必他們早已進入白雪皚皚的美夢中了。

第二天,一早醒來,使勁地揉眼,不禁悵然若失,老天真跟我們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天堂寨沒下雪。

是打道回府,還是繼續尋找其他的景色?

攝友就是攝友,既來之,則安之。既然雪景幻化成風了,不如趁興而遊吧。天堂寨沒有雪,總有冰吧。

一行人直奔山下的神仙穀,那兒的冰掛最美。先期的攝友去了便回,神仙穀沒冰……

大家再商量:上百丈崖!

百丈崖是天堂寨風景區尚在開發的一個景點。聽說,因一峭壁高入雲端,陡如斧壁而得名。平常季節,一股山泉自百丈崖頂飛瀉而下, “日照一匹練,空中萬珠落”,隻是不知今昔是何景。

蕭瑟的冬景裏,我們順溪而上。進了山穀,方知蕭瑟中的美景更美了。山壁上到處掛有“冰簾”,宛若一幅幅動感壁畫。透明的薄冰封住了整麵整麵的石崖,當你走近,當你細聽,泉水在冰層下潺潺流動,低吟淺唱。再細看,那不是山泉,那是山水冰石合成的精靈,冰下流動的泉水,在白冰的懷裏調皮地擠成點點暗影在蠕動,恰似一群溪中的小蝌蚪,黑黑的胖胖的身子,扭動著靈俏的小尾巴,歡快地順壁而下。

再翻過一道山坳,仙景突現。隻見溝壑石洞中,冰塊、冰條、冰花、冰枝、冰葉、冰珠、冰雕……是進了天堂山的“聚寶盆”,還是“水晶宮”?!輕輕地觸摸,那冰晶玉潔的感覺從手心沁透全身,真不知道,不知道到底應該抓起哪樣熠熠生輝的寶貝,是水晶、琥珀、還是瑪瑙?

那千姿百態的玉樹粉枝,透亮的冰葉兒,含苞的春芽兒,還有隱而不露的冰馬,冰人兒……輕瀉的水珠兒濺在青苔上,石塊上,便定格成一顆顆寶石,映射著青苔的翠綠,珠圓玉潤,玉潤珠圓。

我小心翼翼挪動著腳步,舍不得放過每一處小景致,又喜歡自己製造些景致。摘一冰枝,捏在手中,左右挪動,定格!拾一冰塊,透過陽光,讓它變得通體透明,再定格!然後,輕輕捧起冰麵上不知何時留下的一層薄雪,將它們灑在那些冬日頑強的草葉兒身上,立馬便讓它們多了一份雅致和靈氣。最後,還在冰麵的薄雪上畫了一顆心,然後輕輕叩破一個小冰窟,輕輕按動快門,記錄著一顆潔白的“心”在我的鏡頭中潮濕。

正在陶醉之中,朋友們已在前麵喊:快來吧,阿裏巴巴的寶庫到了!

啊,看吧,看吧,百丈崖的冰瀑奇觀!我的目光已經開始繚亂了,這不是黃龍洞的石筍、石柱、石瀑嗎?怎麽到這兒全變成冰的了?遠遠望去,又象是千簇萬簇倒墜的冰花,鑲嵌在萬丈懸崖之上。是的,任何驚歎之類的詞語都無法形容我的心情了。我突然發現,就如世界上最可口的飲料便是一杯透明的白開水,原來,世界上最美麗的顏色就是透明無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