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陛下,臣一開始也以為其中可能有詐。於是,臣便威脅耶律金光,如果不說實話,我朝便不出兵。耶律金光無奈,隻得實話實說。”

蕭慶皺眉道,“到底是怎麽回事?”

秦書良回答道,“原因是現在遼國局勢急轉直下,情況十分危急。如果我朝遲遲不出兵的話,遼國恐怕有亡國之禍。”

“有這麽凶險嗎?朕記得那個耶律胡上次來的時候,不是還耀武揚威,趾氣高揚,一副不怕打仗的架勢嗎?才過了多久,怎麽會變成這樣呢?”

“回陛下,此事千真萬確。據耶律金光說,原本以他們的實力,是可以鎮壓大真人的反抗的。但是,他的皇叔意圖謀朝篡位,勾結大真人,裏應外合,夾擊遼軍。所以,遼軍節節敗退,情勢危急。”

蕭慶聽到這話,頓時火冒三丈。

遼國有皇叔謀朝篡位,大魏不是也有嗎?

平北王蕭百順,按照輩分,那就是蕭慶的皇叔。

這個人也是手握重兵,野心勃勃。

這真是何其相似。

隻不過,現在蕭百順還沒有理由造反。

但如果大真人滅了遼國,揮兵南下,蕭百順有可能會做同樣的事情。

到那個時候,蕭慶的壓力就大了。

為了杜絕這種事情發生,他隻能派兵北上,說道,“秦書良,朕如果現在下旨出兵,你們從大梁城出發,調集平寇軍和太平軍北上,大概需要多久的時間?”

“臣仔細估算過,至少要一個半月。”

“這麽久?”

秦書良無奈道,“陛下,十萬大軍要北上,即便行動迅速,至少也要三五天才能拔營出發。而且,十萬大軍不可能全都是騎兵,步兵的行進速度本就不快。一個半月,已經是很趕了。”

這也是事實。

畢竟大魏沒有車子,步兵隻能靠兩條腿。

蕭慶問道,“遼國人能撐得住一個半月吧?”

“耶律金光說,遼帝自從派遣他們南下求援後,就已經采取了固守城池,等待救援的策略。所以,隻要他們不主動進攻,嚴防死守,不出意外的話至少可以支撐半年。”

“沒想到遼國竟然遭到如此橫禍。”蕭慶歎了口氣,旋即看向了鍾富,問道,“糧草方麵準備得怎麽樣了?”

鍾富回答道,“自從陛下讓臣準備錢糧醫藥,戶部就已經在抓緊時間籌措了。錢糧方麵好說,有現成的,派人搬運就是了。隻是醫藥方麵,還需要一些時間。”

國庫現在有幾千萬兩銀子,派人搬運就是。

至於糧食,之前兩大倉都裝滿了,有的是。

但醫生、藥品,就不是說有,就能有的,需要時間。

蕭慶點頭道,“你繼續加緊準備吧。”

“臣遵旨。”

這時,上官昊說道,“既然陛下已經下定決心,要出兵助遼,臣有一個建議。”

“講。”

“雖然出兵大局已定,但想得到滿朝文武的一致讚同,恐怕還需要一些時間。陛下不妨先下一道旨意,讓人前往平寇軍和太平軍,令這兩軍的主將做好拔營的準備。等陛下說服滿朝文武,再明發聖旨,這兩軍便可立即北上。如此,可以節省一些時間。”

秦書良突然打斷道,“陛下,這個辦法雖然可以節省時間,但和朝廷的製度不符合。”

“製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我們不能被製度所束縛,應該因時製宜,懂得變通。”上官昊說道。

秦書良搖頭道,“之所以設立製度,那就是讓人遵守,讓萬事萬物都有秩序。如果設立了製度而不遵守,那要製度做什麽?有了這一次,就有下一次。如果別人也這麽做,怎麽辦?是依法治罪,還是放任不管?”

“可現在情況不一樣。”

“都別吵了。”蕭慶趕緊出麵勸阻。

好家夥。

這兩個人說著說著就急眼了。

他看了一眼這倆人,說道,“秦愛卿的話,不無道理。如果朕這次開了先例,別人也有樣學樣,怎麽辦?治罪嗎?那別人反問朕,那該怎麽回答?所以,這件事不能破壞製度。”

“陛下聖明。此外,若是那兩軍主將得知朝廷其實並沒有明確的態度,反而會對聖旨的真實性生出懷疑,這會削弱陛下的權威。”

蕭慶點頭道,“你說的有道理。”

上官昊說,“陛下,臣還有一個建議。”

“講。”

“走陸路太耽擱時間,而且還會損耗大量的糧食,何不走海路?”

蕭慶突然眼前一亮。

他之前設立海運使,其實也有這個目的。

上官昊說道,“臣觀察過平寇軍和太平軍駐地的地圖,發現這兩支部隊都離河不遠,頂多一天就能到。若是派大船,將他們從內河接走,出海北上,最多七天就可以到達燕山最東邊的燕州。”

“陛下,這個辦法臣也考慮過,但是恐怕行不通。”秦書良勸阻道。

“為什麽行不通?”蕭慶都想同意了。

“回陛下,平寇軍和太平軍的將士,多數為北方人,不熟悉水性,而且也很少坐大船。如果用大船接他們北上,臣擔心他們可能會水土不服,多生疾病。”

蕭慶愣住了。

這確實是個問題。

他在穿越過來之前,也是個旱鴨子,不習水性。

一次,他和同學乘坐腳蹬的小船去遊湖。結果不小心和別人的船裝在了一起,當時就翻了。

蕭慶掉到水裏後,用力撲騰,心裏極度恐懼,差點嚇死了。

從那以後,他別說湖了,遊泳池都不敢下。

這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實際上,那湖水深不過四米,尚且把他嚇成這樣。

若是讓那些將士坐大船,肯定會出事的。

看到蕭慶愁眉不展,上官昊問道,“是否可以考慮調集南方的駐軍?”

“不行的。”蕭慶毫不猶豫就擺了擺手,“南方的軍隊到了北方,不習慣北方的氣候,一樣容易水土不服。”

秦書良點頭道,“陛下說的是。”

“算了,明日早朝,你們二人提出這件事,先看看大臣們怎麽說吧。”

“遵旨。”

蕭慶擺了擺手,三個人都退下了。

他對大魏這交通落後、信息落後感到很頭疼。

雖然他知道現代車輛的大概構造,但大魏沒有生產那些零件的技藝,知道結構也沒有。

大魏連石油都沒有。

如果騎兵多,那還好說。問題是,大魏缺少戰馬。

賀陽正是為了培育大量戰馬,才去西秦的。

思來想去,他還是覺得應該把董襲叫來。

畢竟董襲在平寇軍待了那麽久,最熟悉平寇軍的情況,應該聽聽他的意見。

另外,方國忠是海運使,負責大船征集,對海運很了解,也必須把他找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