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懷此數者,恨恨而不能自安,謹昧冒萬死,重違詔旨,伏請複上尊號,以如前表。伏惟皇帝陛下思聿修無忝之言,(《詩》:無忝爾祖,聿修厥德。)顧屈己從人之義,再膺大典,俯徇群心,因來月謁太清宮太廟,郊祀上帝,(貞元六年十月,百僚請複尊號,上曰:“春夏亢旱,宿麥不登。朕精誠祈禱,獲降甘雨。既致豐穰,告謝郊廟。倘因禋祀而受尊號,是有為為之。勿煩固請。”十一月庚午,祀南郊。)遂以告祠,實臣等之至誠,實臣等之厚幸。不勝惶懼懇迫之至。謹複詣朝堂,奉表固請以聞。

及大會議戶部尚書班宏又請改所上尊號加奉道字故其文如後表(宏,衛州汲人。貞元五年二月,自戶部侍郎遷本部尚書。)

伏以睿智之周物而靡不通,不可以不稱夫聖也;妙算之無方而莫能測,不可以不稱夫神也;行仁義,修典法,歌詩頌,考文章,不可以不稱夫文也;攘卻戎夷,戡翦暴逆,邊兵以整,禁衛以嚴,不可以不稱夫武也,而合於唐堯乃聖乃神乃武乃文之德。博施不息,而萬物以生;推功不宰,而萬化以成,合於《書》之“奉若天道”之義。臣等謹稽之乾符,葉於古典,侔德澤之廣,配功業之崇,昧冒萬死,伏請上尊號曰聖神文武奉道皇帝。(此是改第三表。)

及大會議國子祭酒韓洄請曆數近日征應祥瑞故又改其文如後表(貞元七年,以韓洄為國子祭酒。)

又伏見陛下以今年四月以來,方當雩祭之修,而有旱備之請。才愆期而未害於物,深軫念而將恤其人,氣潛通而交感以和,澤旋流而滂霈思遠。(“思”,本作“斯”。)由是風雨時而霜雹不降,稼穡茂而蝗螟不生,農功以成,年穀大熟。休祥數見,福應屢臻。仁木連理而垂陰,嘉禾同穎而挺秀。壽星舒景炎之盛,芝草布葩英之重。白獐凝彩而雪暉,蒼烏取象於天色。將遍於郡國,相繼於歲時。右具如表。

為崔中丞賀平李懷光表(懷光謀反,貞元元年為其部將牛名俊斬首以獻,則公之表,當是時作也。然公時年十三,不應有此文。中丞者,不詳其人矣。文又闕不全雲。)

臣某言:伏奉某月日敕,逆賊李懷光輿台末人,(《方言》:南楚凡罵庸賤曰台。)奚虜遺醜。(懷光,渤海靺韍人,醜類也。)備聞凶險之行,頗有殘暴之名。陛下略其細微,假以符節,盡委朔方之地,(建中元年七月,以懷光為朔方節度使。)猶分禁衛之兵。(二年五月,詔懷光率神策及朔方軍討李惟嶽。)不感殊私,乃懷異望。間者饋貢不入,王師問罪。尋令舉軍赴敵,而乃終歲無功。(時馬燧、李抱真同討魏城未拔,朱滔、王武俊連兵救田悅。詔懷光統朔方兵一萬三千同討悅。懷光勇而無謀,為滔等所敗。)洎駕幸近郊,(建中四年十月丁末,車駕至鹹陽。戊申,幸奉天。)敕還舊鎮,將掃猾夏之盜,因解奉天之圍,(十一月,懷光引兵敗朱泚兵於醴泉。泚聞之,懼,引兵歸長安,由是奉天之圍解。)豈伊人謀,蓋是天意。陛下但嘉其排難,不省其由,列為上公,命作元帥,及躡寇滑沬,頓軍鹹陽。(闕。)

為裴令公舉裴冕表(大曆四年十二月戊戌,裴冕卒。八年,公始生,當無此表。裴令公,蓋裴遵慶也。按《冕傳》雲:大曆中,郭子儀言於代宗曰:“冕首佐先帝,驅馳靈武,有社稷勳。程元振忌其賢,遂加誣罔,海內冤之。”與此表合。然此表當為郭令公作,其雲為裴令公,非也。又傳雲:時元載秉政,冕早所甄引,載德之。又貪其衰瘵,且下己,遂拜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不逾月卒。據元載之誅,在大曆十二年,而柳生於大曆八年,是時方五歲,而此表文當在載未誅之前,時公未生。或謂公集《先侍禦府君神道表》雲,“汾陽王居朔方,備禮延望”,恐此表乃其先人之作。然亦不可得而考。此絕非公之文也明矣。)

臣某言:聞忠邪不可以並立,善惡不可以同道。吳任宰嚭而伍胥誅夷,(吳王夫差元年,以大夫伯嚭為太宰,嚐以報越為誌。二年,悉精兵以伐越,敗越之夫椒。越王勾踐使大夫種因太宰而行成。吳王將許之,伍子胥諫,不聽,遂自殺,吳王以鴟夷盛其屍,投之於江。嚭,普鄙切。)楚任靳尚而屈平放逐,(屈原,名平,事楚懷王為三閭大夫。同列上官靳尚共毀譖之,王乃疏原,原既放逐,遂投於汨羅江而死。)遠惟前事,孰不痛心!伏見澧州刺史裴冕忠肅,(一作“忠肅明允”,一作“明允忠肅”。)道高德厚,匪躬無忌,有蹇諤之風。(《易》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道佐先帝,(道,一作首。)驅馳靈武,讚雲雷之業,成社稷之勳。(至德元載,玄宗幸蜀,至益昌,遙詔太子充天下兵馬元帥,以冕為禦史中丞兼左庶子,為之副。是時冕為河西行軍司馬,授禦史中丞,詔赴朝廷,遇太子於平涼,具陳事勢,勸之朔方。七月,太子入靈武,冕與杜鴻漸、崔漪等勸進。甲子,以定策功,以冕為中書侍郎平章事。)程元振忌其直方,遂加誣構,投謫荒裔,天下稱冤。(寶應元年四月,肅宗崩,以冕為山陵使,冕以倖臣李輔國權盛,將附之,乃表輔國親昵術士中書舍人劉烜充山陵判官。烜坐法免,冕亦以議事與程元振相違,貶施州刺史,移澧州刺史。)空懷醜正之悲,莫雪增嫌之恥。今奸邪屏退,聖政大明。(廣德元年十一月,削元振官爵,放歸田裏。)百度惟貞,(諸本作“大度”,誤。)四門以穆。寰海之內,元元之人,莫不延首德音,思聞至化。願特令追冕列在天朝,俾之端揆庶寮,平章百姓。處詢謀之任,當燮理之權,必能協和萬邦,致君堯舜。臣位兼將相,職忝股肱,思進賢傑,共熙帝載。(二年二月,以冕為右仆射兼禦史大夫,充東都、河南、江南、淮南諸路轉運使。)臣無任懇願之至。

為武中丞謝賜新茶表(武元衡,字伯蒼,貞元二十年遷禦史中丞。公時為監察禦史,乃其屬也。正集有為《武中丞謝賜櫻桃表》,此當次其後。)

臣某言:中使竇某至,奉宣旨,賜臣新茶一斤者。天瞔忽臨,時珍俯及,捧戴驚?,以喜以惶。臣以無能,謬司邦憲。大明首出,(貞元二十一年正月,德宗崩,順宗即位,《易》:首出庶物,萬國鹹寧。)得親仰於雲霄;渥澤遂行,忽先沾於草木。況茲靈味,成自遐方,照臨而甲拆惟新,煦嫗而芬芳可襲,調六氣而成美,扶萬壽以效珍。豈可賤微,膺此殊錫?銜恩敢同於嚐酒,滌慮方切於飲冰。(《莊子》曰: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歟?)撫事循涯,隕越無地。臣不任感戴欣?之至。

為裴中丞賀破東平表(元和十二年二月,李師道誅,東平盡平。時禦史中丞裴行立為桂管觀察使。)

臣某言:月日得進奏官狀報,逆賊李師道以某月日克就梟戮,率土臣子慶?無涯。臣聞負恩幹紀者,鬼得而誅;(《莊子》:為不善乎幽暗之中者,鬼得而誅之。)犯順窮凶者,天奪其魄。(《左傳》:襄公二十九年,鄭伯有使公孫黑如楚,辭曰:楚、鄭方惡,而使餘往,是殺餘也。伯有強使之,子晳怒,將伐伯有氏,大夫和之。十二月,鄭大夫盟於伯有氏,裨諶曰:“善之代不善,天命也,其焉辟?子產舉不逾等,則位班也;擇善而舉,則世隆也;天又除之,奪伯有魄。”)不自妖孽,曷彰聖功?

伏唯陛下先天不違,與神合契,掩周宣中興之業,陋漢光再造之勳。靈旗四臨,氛?皆散,凡在臣庶,盡睹升平。伏以師道席父祖以作威,(大曆中,以李正己為平盧、淄青節度使。傳其子納。師古,納次子。)苞海嶽而專祿,恃東秦十二之險,(漢高帝六年,田肯賀上曰:“秦形勝之國也,帶河阻山,縣隔千裏,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齊地方二千裏,持戟百萬,縣隔千裏之外,齊得十二焉。此東、西秦也。”百二者,謂秦地險固,二萬人足以當諸侯百萬人。十二者,謂二十萬人,足當諸侯百萬人。言齊雖固,不如秦二萬乃當百萬人。)誘臨淄三七之兵,(《史記》:蘇秦說齊宣王曰:臨淄之中七萬戶,不下戶三男子,三七二十一萬,不待發於遠縣,而臨淄之卒,固已二十一萬矣。)竊據一方,歲逾五紀。朝宗之地,曠若外區;(《禹貢》:海岱為青州。青州東北據海,西南距岱也。又雲:海岱及淮為徐州。東至海,北至岱,南至淮也。以其淮海之所在,故曰朝宗。此言東海為師道所據也。)封祀之山,隔成異域。(謂東封泰山也。在兗州。)累聖垂德,曾未悛心。(《書》:惟受罔有悛心。悛,改也。)餘孽滔天,果聞折首。(《易》:有嘉折首,獲匪其醜。)遂使雲亭有主,知玉牒之將封;(《封禪書》:炎帝封秦山,禪雲雲。黃帝封泰山,禪亭亭。《後漢·誌》曰:雲雲、亭亭,皆泰山下小山也。《風俗通》曰:封泰山,封廣二丈,高九尺,下有玉牒書。)遼海無虞,見石砮之已至。(《國語》:武王克商,通道於九夷八蠻,使各以其方賄來貢,使無忘職業。於是肅慎氏貢楛矢石砮,長尺有咫。砮,矢鏃也,以石為之。砮,音奴。)此是陛下神籌獨得,(“籌”,一作“算”。)廟略無遺,授任推盡力之威,縱舍有感心之化。金石可貫,龜筮必從,克成不戰之功,遂洽無為之理。臣謬司戎旅,遠守方隅,愧無橫草之功,(漢終軍當發使匈奴,軍自請曰:“軍無橫草之功。”師古曰:言行草中,使草偃臥,故曰橫草也。)坐見覆盂之泰。(東方朔《客難》:連四海之外以為帶,安於覆盂。)?蹈歡慶,倍萬恒情。

賀赦表(此謂順宗時。蓋當公之世,人主嗣位肆赦,惟順宗一人耳。又雲,“謬當任用,職在藩維”,此必代桂、廣帥臣作。)

臣某伏奉某月日恩製,大赦天下。一人有慶,百度惟新,戴天履土,罔不欣?。某聞天地成功,施雨露而育物;帝王繼統,升日月以垂曜。群品資始,萬方文明。

伏唯陛下嗣守鴻業,光膺駿命,淳化均於四序,大德合於二儀。保寧社稷,光宅區宇,弘孝慈以禦下,崇恭儉以垂休,恩覃溪洞,事冠千古。況乃順時布政,乘春導和,敷作解之澤,宣在宥之典。九族既睦,四門廣辟。而又洗滌幽縶,雷雨之施也;歸還流竄,羅網之釋也;移敘貶黜,覆載之仁也;蠲除逋債,政理之源也;褒寵勳賢,激勸之方也。廢金寶之貢,有以彰儉德;搜遺逸之士,有以表至公。元勳宿將,賞延子孫,庶尹卿士,榮周存歿,廣直言之路,啟進善之門,德超虞、夏,道掩軒、頊。必將平一殊俗,發揮大猷,億萬斯年,永荷天緒。

臣謬當任用,守職藩維,不獲奔赴闕庭,親睹盛禮。感悅歡?,倍萬恒情。

賀皇太子箋(皇太子,乃元和七年所立遂王宥。既立,更名恒,憲宗第三子。)

宗元惶恐言:伏奉六月七日製,元和聖文神武法天應道皇帝光受徽號,(元和十四年七月,群臣上尊號曰元和聖文神武法天應道皇帝。)率土臣子,歡?無涯。

伏惟皇太子殿下麗正居中,輔成昌運,消伏沴孽,讚揚輝光。鴻名允升,大慶周洽,表文武之經緯,著天道之運行。瑞景照臨,示重輪之發耀;(崔豹《古今注》曰:漢明帝為太子,樂人作四歌讚德,其二曰《月重輪》。)恩波下濟,見少海之增瀾。(《山海經》曰:無皋之山,南望幼海。郭璞注曰:即少海也。昔天子比大海,太子為少海。)宗元忝守遐方。(公時在柳州,其年十月,卒於柳。)獲聞盛禮,踴躍之至,倍萬恒情。謹附箋賀。宗元惶恐,死罪死罪。

賀裴桂州啟(裴桂州,即前中丞公行立也。行立為桂管觀察使,在元和十三、四年間,時淮西已平,公前有《為賀淮西平赦表》,此豈赦後有所封贈,故公以啟賀之歟?)

宗元啟:伏承天恩,榮加寵贈,伏惟增感,?慶罔極。某聞揚名以顯,孔聖於是作經;(孔子曰:“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大孝所尊,曾子以之垂訓。(《禮記》,曾子曰:“大孝尊親。”)雨露敷澤,日月垂光,盛德果驗於達人,(《左傳》:昭七年,聖人有明德者,若不當世,其後必有達人。)積善必征於餘慶。(《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天下人子,羨慕無階。某特承恩眷,倍百恒品。恨以守官,不獲奔走拜賀,無任輾轉惶灼之至。

與衛淮南石琴薦啟(衛淮南,次公也。以檢校工部尚書為淮南節度使,在元和十二年淮、蔡平後。傳雲:次公本善琴,方未顯時,京兆尹李齊運使子與之遊,請授之法,次公拒絕,因終身不複鼓琴。而公此文在柳州作,則衛時尚鼓琴也。史傳之載,過乎實矣。一作“狀”,在前集。)

疊石琴薦一。(出當州龍壁灘下。)右件琴薦,躬往采獲,稍以珍奇,特表殊形,自然古色。

伏惟閤下稟夔、旦之至德,蘊牙、曠之玄蹤,人文合宮徵之深,國器專瑚璉之重。(《論語》:子謂子貢:“汝,器也,瑚璉也。”)藝深攫醳,(《史記·田完世家》:鄒忌子曰:“大弦濁以春溫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弦之愉者,政令也。”攫,厥縛切。弦,音釋,舒也。)將成玉燭之調;(《爾雅》:四時和謂之玉燭。)思葉歌謠,足助薰風之化。(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願以頑璞,上奉徽音,增響亮於五弦,應鏗鏘於六律。沉淪雖久,提拂未忘,倘垂不徹之恩,(《禮記》:士無故不徹琴瑟。)敢效彌堅之用。

答鄭員外賀啟(一作“狀”,在前集。)

李師道三代受恩,(代宗永泰元年七月,以李正己為平盧、淄青節度使。德宗建中二年七月卒,子納領軍務。貞元八年五月卒,子師古領留務。憲宗元和元年閏六月卒,弟師道領留務。是為三代受恩。)四凶負德。(四凶,即謂正己、納、師古、師道。)聖朝含育,務在安人。不知覆載之寬弘,更縱豺狼之奸蠹。王師一發,凶首已來,萬姓稱歡,四方無事。(一本有“伏惟同增慰慶”六字。)

答諸州賀啟(一作“狀”在前集。)

李師道累代負恩,不起悛革,餘孽怙亂,(孽,魚列切。本作“”。)更肆猖狂。王師暫勞,已致梟戮,率土歡?,慶賀難勝。太平之功,自此而畢。(一本有“勞致書問悚息增深”八字。)

外集補遺

萬年縣丞柳君墓誌(並序。《史·表》載:虯,後周中書侍郎美陽孝公,與誌稍戾,豈史誤耶?萬年公,貞元十二年卒,是年葬,誌是時作。)

惟貞元十二年龍集景子(景龍太歲也。)三月日,前萬年縣丞柳君,終於長安升平裏之私第,享年五十。長子弘禮,承家當位,次曰傳禮,幼曰好禮,奉夫人洎仲父之命,考時定製,動合古道,三日而殯,三月而葬。(《禮記·王製》: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殯,三月而葬。)粵五月十九日甲子,克開長安縣高陽原,祔於先塋,禮也。先時撰辰酌禮,(撰,擇也。)稱義備物,外姻畢至,(《左氏傳》雲:士逾月,外姻至。)宗人來會。從弟宗元受族屬之教,泣涕濡翰,書辭紀行。曰:

君諱元方,字某,解人也。係自周、魯,後得柳姓。(《魯世家》:孝公子展之孫,以王父字為諡,至展禽食采於柳下,因為氏。魯為楚滅,柳氏入楚。楚為秦滅,柳氏遷晉之解縣。故柳氏為河東解人。)七代祖虯,後魏中書令,封美陽公。(虯,字仲盤,西魏大統中,為中書侍郎。)四葉至皇考惇,皇朝散大夫,資陽令。祖初,延州司馬。考頤,宣州寧國丞。濟德克紹厥類,藏聰晦明,粹為淑和。少孤,季父建,(頤有三子:長曰元方,季即建。建為金部郎中。)撫字訓道,通《左氏春秋》,貫曆代史,旨畫羅列,接在視聽,嗜為文章,辭富理精。以門蔭出身,調補宣州溧水尉。綱簿貢賦,入於天府,特授同州馮翊尉。改京兆府雲陽主簿,轉長安主簿,遷萬年丞。端靖守貞,處劇不撓。秩滿,居養,素食貧,常好竺乾之道,自搌塵昏之外,(搌,音展,極也。“外”,一作“表”。)泊如也。既而嬰被沉疾,不克永壽。姻戚動懷,朋友道傷,僉曰:“天之報施善人,何如哉!”

君前娶河南獨孤氏,左司郎中緬之女,(緬之子三人:寔、寂、密也。)無子,早世。繼室以裴夫人,諫議大夫虯之女,(虯,河東人。代宗時,擢為諫議大夫。)陰教內則,著於閨闈,有女三人焉。嗚呼,銘誌之來古矣,是不可闕,遂勒玄石,措於陰堂。(陰堂,謂壙中也。)銘曰:

振振吾宗,德之宅耶?惟君之德,至其賾耶?德而不壽,命既厄耶?鬆柏蒼耶?不朽石耶?

處士段弘古墓誌(並序禦史中丞,崔公能也。時為永州刺史。公元和九年尚在永州,故薦弘古於崔;迨其死,崔猶為經紀其喪,可謂賢矣。公正集有《祭弘古文》,當其喪過永州時作,誌亦作於是時也。)

段處士弘古,讀縱橫書,(《漢·誌》:有縱橫十二家。蓋戰國蘇秦、張儀之書也。)剛峭少合,尤瀋落,(瀋落,大貌。《莊子》作為“瓠落”,意與“瀋落”同。)不事產。人或交之,度非義,輒去,以故年五十,不就祿。嚐以法家言,(《漢·誌》有法家者流之言。)抵禦史大夫何士幹,延以上座,將用之。會士幹死,聞襄陽節度使於頴愛人大言,遂幹以兵畫,一見喜甚。居月餘,視頴終不可與立功,又遁去。(頴之字曰允元。貞元十四年九月,以頴為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隴西李景儉、(景儉之字曰致用。)東平呂溫,(溫之字曰化光。)高氣節,尚道藝,聞其名,求見,大歡。留門下,或一歲,或半歲,與言,不知日出。溫卒,(溫卒於元和六年。)景儉逐,(元和三年十月,景儉貶黜為江陵戶曹參軍。)前右拾遺張宿(一作“道”。)與然諾,南見中山劉禹錫、河東柳宗元,二人者言於禦史中丞崔公。公時降治永州,知其信賢,徼其去。(徼,音邀,通遮也。)又南抵好義容州扶風竇群,(是時元和八年四月,以群為容管經略使。)途過桂,桂守舊知君,拒不為禮。君憤怒,發病,不肯治,曰:“平生見大人,未嚐相下。今窮於此,年加老,接接無所容入也,益困於俗笑,吾安用生為?埋道邊耳!”居六月,死逆旅中。崔公為出涕,命特贈賻,致其喪來永州,哭為祭之。與喪具道裏費,歸葬澧州安鄉縣黃山南麓上。君之死,元和九年八月十六日,後某月日葬。祖某官。父某官,妻彭城劉氏。子知微、知章,皆未冠。銘曰:

廉不貪,直不倚。困者吾之,(困者,蓋謂己及劉禹錫之屬皆窮困也。)通者不以。(以,用也。言通達者則不用也。)不懲其躓,卒以亢死。觀遊非類,有賤非鄙。何以葬之?黃山南趾。

潞州兵馬曹柳君墓誌(誌雲貞元二十一年七月葬,誌當是時作。)

柳氏子某為平陸丞,王父母之喪,寓於外,貞元二十一年,始葬於虢之閿鄉。窆(《說文》:窆,葬下棺也。窆,保驗切。)墨遇食,乃貽書其族尚書禮部員外郎宗元,使為其誌。且曰:“吾之先,自魏已來,為宰相者累世。(慶為魏之侍中。自後四世為宰相,)我高祖諱萬齒,為伊闕令,襲其先河間郡公曾祖諱某,浙州刺史,鹹有懿德。洎於兵曹府君諱某,勤身惠誌,好義能讓而同,故交者固;直而敬,故親者睦。凡舉明經者四,皆獲美仕。初為陸渾主簿,次吳縣尉,次上黨丞,次潞州兵曹參軍。其勾稽摘發,毗讚關決,無不勝職,加朝散大夫。某年月日,終於官次,殯於州若幹裏。會世多難,家又貧窶,故不及夫事。嗚呼!我曾祖、王父葬於潁陽,我伯祖、叔祖洎伯父皆葬閿鄉皇天原望壽裏。潁陽北臨澗,其地陰狹,岸又數壞,大懼不克久安神居。是以從他兆於茲,卜用七月六日甲子,將以具於玄堂之下,固故有望乎爾也。”於是刪其書為文,置於郵中,俾移於石上。

永州司功參軍譚隨亡母毛氏誌文(年月誌皆不載,據題雲永州,公在永時作。)

毛氏夫人,父曰儀禹,豐州別駕。祖弘義,濟州戶曹。夫人歸譚氏,曰損,為鄧州司倉參軍。損父昌,為常州錄事參軍。祖曰元愛,為左羽林大將軍、弘農男。惟譚洎毛氏,於周鹹為諸侯,譚入於莒,毛及魏為後族,千歲複合。

夫人生丈夫子曰隨。隨謹願好禮。始克於裴、柳為姻。隨娶裴氏,今中書舍人次元之族弟也。女子嫁柳氏,曰從肇,曰餘族兄也。餘早承族兄之教,聞夫人之德,且曰隨之所以能立,洎吾嫂之所以令,皆夫人之訓。則宜有以文其聲詩,刻而措諸墓。夫人諱某,壽若幹,某年月日終,某月日祔於此,誌曰:

周之列國,譚子、毛伯。合是二姓,從其匹敵。夫人有訓,乃策厥族。惟時善良,不享豐福。懿厥子姓,追號憲德。內言不出,孰表貞節。願垂休銘,永誌幽穀。

上宰相啟

宗元啟:自古遭時立功,事或容易;至於今日,尤見其難。

伏惟相公秉鈞見以覺群迷,杓持操以祛眾惑,橫議雷動,執心彌堅。雖石柱之當洪流,燭龍之照朔土,未足以為喻也。自天寶之亂,六十餘年,侯伯多繼代之人,卒伍有要君之誌,累聖含育,未議削平。夙居相位,動逾百數,各務固守,以保安寧。藏疾日滋,稔禍彌長,四海之內,敢望清夷?閣下奮忠勇之誠,挺貞明之誌,以中興為己任,視群寇為私仇。五年之間,六合無事。不圖至是,獲睹太平。

某罪責未明,據守荒服,慶?徒至,稱賀無階。將盡力於縑,冀流芳於遐邇。報效之至,舍此無由。無任感激欣躍之至。

宋乾道本《柳柳州外集》

上裴桂州狀

使持節柳州諸軍事守柳州刺史柳宗元。

右宗元伏事旌棨恭守,條章安清,因酒喧呼,吐於和協,輒敢塵黷,惶懼伏深。伏蒙仁恩,特賜處置下情,不任悚戴屏營之至。限以守官,不獲奔走拜謝,伏增戰越。謹狀。

同上

送元暠師詩

侯門辭必服,忍位取悲增。去魯心猶在,從周力未能。家山餘五柳,人世遍千燈。莫讓金錢施,無生道自弘。

同上

永字八法頌

側不愧臥,勒常患平。努過直而力敗,趯宜峻而勢生。策仰收而暗揭,掠左出而鋒輕。啄倉皇而疾罨,磔以開撐。

《全唐文》卷五八三

揚子新注(五則)(《揚子》,漢揚雄所著《法言》也。序雲:諸子各以其知舛馳,是非頗謬於經,故人時有問雄者,常用聖人之法應之。撰以為十三卷,象《論語》,號曰《法言》。蔣之翹按:《法言》,東晉李軌已為之注,甚略。子厚刪定,雖增釋一二,而亦不能盡補其亡誤。故宋鹹雲:中有義易決者反疏之

理,尚秘者則虛焉,闕文者弗能正,譮字者乃無辨,至於言不詁而事不屬,議失旨而舉失類,則其言無足取也。但以為舊本所存,又果為子厚之筆,姑存之。乃或者謂昌黎舊有《論語筆解》,而集亦弗錄,此注不可以己矣乎?蓋《論語》諸解,大略亦見《韓集·遺文·答侯生書》中,故不贅。弗可例也。)

學行篇

如將複駕其所說,則莫若使諸儒金口而木舌。

注雲:金口木舌,鐸也。使諸儒駕孔子之說如木鐸也。(鐸所以宣教令者也。文事木鐸,武事金鐸。《法言》之意,猶言使諸儒揚宣之爾。)

修身篇

熒魂曠枯,糟莩曠沈。擿埴索塗,冥行而已矣。

注雲:熒,明也。熒魂,司目之用者也。“糟”當為“精”,莩如葭莩之莩,目精之表也。言魂之熒明,曠久則枯;精之輕浮,曠久則沈。不目日月,目之用廢矣,以至於索塗冥行而已矣。(司馬光曰:修身而不由聖人,則為棄人矣;視物而不見日月,則為棄目矣。)

又雲:“糟”當為“精”,言盲矇之患,神光久曠則枯,目精久曠則沈,於是以杖擿地而求路,冥冥然行矣。(此即麵牆之論。)

孝至篇

勤勞則過於阿衡。

注雲:阿衡之事,不可過也。過則反。(謂王莽。)

漢興二百一十載,而中天其庶矣乎!

注雲:揚子極陰陽之數,此言知漢祚之方半耳。(宋鹹曰:柳子之論非也。蓋子雲觀新莽之強篡而立,複暴桀如是,天下思漢未已,知劉氏之運未去,必有中興而王者。言庶幾乎近也。)

明蔣之翹本《柳河東集·遺文》

附錄

舊唐書本傳(劉昫)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後魏侍中濟陰公之係孫。曾伯祖奭,高祖朝宰相。父鎮,太常博士,終侍禦史。宗元少聰警絕眾,尤精西漢詩騷,下筆構想,與古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貝。當時流輩鹹推之。登進士第,應舉宏辭,授校書郎、藍田尉。貞元十九年,為監察禦史。

順宗即位,王叔文、韋執誼用事,尤奇待宗元,與監察呂溫密引禁中,與之圖事。轉尚書禮部員外郎。叔文欲大用之,會居位不久,叔文敗,與同輩七人俱貶。宗元為邵州刺史,在道,再貶永州司馬。既罹竄逐,涉履蠻瘴,崎嶇堙厄,蘊騷人之鬱悼,寫情敘事,動必以文。為騷文十數篇,覽之者為之淒惻。

元和十年,例移為柳州刺史。時朗州司馬劉禹錫得播州刺史,製書下,宗元謂所親曰:“禹錫有母年高,今為郡蠻方,西南絕域,往複萬裏,如何與母偕行?如母子異方,便為永訣。吾於禹錫為執友,胡忍見其若是?”即草章奏,請以柳州授禹錫,自往播州。會裴度亦奏其事,禹錫終易連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質錢,過期則沒入錢主。宗元革其鄉法,其已沒者,仍出私錢贖之,歸其父母。江、嶺間為進士者,不遠數千裏,皆隨宗元師法;凡經其門,必為名士。著述之盛,名動於時,時號柳州雲。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時年四十七。子周六、周七,才三四歲。觀察使裴行立為營護其喪及妻子還於京師,時人義之。

新唐書本傳(宋祁)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蓋河東人。從曾祖奭為中書令,得罪武後,死高宗時。父鎮,天寶末遇亂,奉母隱王屋山,常閑行求養,後徙於吳。肅宗平賊,鎮上書言事,擢左衛率府兵曹參軍。佐郭子儀朔方府,三遷殿中侍禦史。以事觸竇參,貶夔州司馬。還,終侍禦史。宗元少精敏絕倫,為文章卓偉精致,一時輩行推仰。(行,胡浪切。)第進士、博學宏詞科,授校書郎,調藍田尉。貞元十九年,為監察禦史裏行。善王叔文、韋執誼。二人者奇其才。及得政,引內禁近,與計事,擢禮部員外郎,欲大進用。俄而叔文敗,貶邵州刺史,不半道,貶永州司馬。既竄斥,地又荒癘,因自放山澤間,其堙厄感鬱,一寓諸文,仿《離騷》數十篇,讀者鹹悲惻。雅善蕭俛,詒書言情。又詒京兆尹許孟容。然眾畏其才高,懲刈複進。(“刈”,與“艾”同。)故無用力者。宗元久汩振,其為文,思益深。嚐著書一篇,號《貞符》。宗元不得召,內閔悼,悔念往吝,作賦自儆,曰《懲咎》。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時劉禹錫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所居,而禹錫親在堂,吾不忍其窮,無辭以白其大人,如不往,便為母子永訣。”即具奏,欲以柳州授禹錫而自往播州。會大臣亦為禹錫請,因改連州。柳人以男女質錢,過期不贖,子本均,則沒為奴婢。宗元設方計,悉贖歸之。尤貧者,令書傭,視直足相當,還其質。已沒者,出己錢助贖。南方為進士者,走數千裏從宗元遊,經指授者,為文辭皆有法。世號柳柳州。十四年卒,年四十七。宗元少時嗜進,謂功業可就。既坐廢,遂不振。然其才實高,名蓋一時。韓愈評其文曰:“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崔、蔡不足多也。”(司馬遷、崔髎、蔡邕。)既沒,柳人懷之,托言降於州之堂,人有慢者輒死。廟於羅池,愈因碑以實之雲。

柳子厚墓誌銘(韓愈)

子厚諱宗元。七世祖慶,為拓跋魏侍中,封濟陰公。曾伯祖奭,為唐宰相,與褚遂良、韓瑗俱得罪武後,死高宗朝。皇考諱鎮,以事母,棄太常博士,求為縣令江南。其後,以不能媚權貴,失禦史。權貴人死,乃複拜侍禦史,號為剛直。所與遊皆當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無不通達。逮其父時,雖少年,已自成人,能取進士第,嶄然見頭角,眾謂柳氏有子矣。其後以博學宏詞授集賢殿正字,俊傑廉悍,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踔厲風發,率常屈其座人,名聲大振,一時皆慕與之交。諸公要人爭欲令出我門下,交口薦譽之。貞元十九年,由藍田尉拜監察禦史。順宗即位,拜禮部員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為刺史。未至,又例貶州司馬。居間,益自刻苦,務記覽,為詞章,泛濫停蓄,為深博無涯涘,而自肆於山水間。元和中,嚐例召至京師。又偕出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歎曰:是豈不足為政邪?因其土俗,為設教禁,州人順賴。其俗以男女質錢,約不時贖,子本相侔,則沒為奴婢。子厚與設方計,悉令贖歸。其尤貧力不能者,令書其傭,足相當,則使歸其質。觀察使下其法於他州,比一歲,免而歸者且千人。衡湘以南,為進士者,皆以子厚為師。其經承子厚口講指畫,為文詞者悉有法度可觀。其召至京師而複為刺史也,中山劉夢得禹錫亦在遣中,當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夢得親在堂,吾不忍夢得之窮,無辭以白其大人,且萬無母子俱往理。”請於朝,將拜疏願以柳易播,雖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夢得事白上者,夢得於是改刺連州。

嗚呼!士窮乃見節義。今夫平居裏巷相慕悅,酒食遊戲相征逐,詡詡強笑語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真若可信,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發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井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獸夷狄所不忍為,而其人自視以為得計,聞子厚之風,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時少年,勇於為人,不自貴重顧藉,謂功業可立就,故坐廢退。既退,又無相知有氣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於窮裔,材不為世用,道不行於時也。使子厚在台省時,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馬、刺史時,亦自不斥。斥時,有人力能舉之,且必複用不窮。然子厚斥不久,窮不極,雖有出於人,其文學辭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傳於後如今無疑也。雖使子厚得所願,為將相於一時,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歸葬萬年先人墓側。子厚有子男二人:長曰周六,始四歲;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其得歸葬也,費皆出觀察使河東裴君行立。行立有節概,重然諾,與子厚結交,子厚亦為之盡,竟賴其力。葬子厚於萬年之墓者,舅弟盧遵。遵,涿人,性謹慎,學問不厭。自子厚之斥,遵從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將經紀其家,庶幾有始終者。銘曰:

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祭柳子厚文

維年月日,韓愈謹以清酌庶羞之奠,祭於亡友柳子厚之靈。

嗟嗟子厚,而至然邪!自古莫不然,我又何嗟?人之生世,如夢一覺。其間利害,竟亦何校?當其夢時,有樂有悲。及其既覺,豈足追惟?凡物之生,不願為材。犧罇青黃,乃木之災。子之中棄,天脫馽羈。玉佩瓊琚,大放厥詞。富貴無能,磨滅誰紀?子之自著,表表愈偉。不善為斫,血指汗顏。巧匠旁觀,縮手袖間。子之文章,而不用世。乃令吾徒,掌帝之製。子之視人,自以無前。一斥不複,群飛刺天。

嗟嗟子厚,今也則亡。臨絕之音,一何琅琅?徧告諸友,以寄厥子。不鄙謂餘,亦讬以死。凡今之交,觀勢厚薄。餘豈可保,能承子讬。非我知子,子實命我。猶有鬼神,寧敢遺墮?念子永歸,無複來期。設祭棺前,矢心以辭。嗚乎哀哉!尚饗。

柳州羅池廟碑(韓愈)

羅池廟者,故刺史柳侯廟也。

柳侯為州,不鄙夷其民,動以禮法。三年,民各自矜奮,曰:“茲土雖遠京師,吾等亦天氓,今天幸惠仁侯,若不化服,則我非人。”於是老少相教語,莫違侯令。凡有所為,於其鄉閭,及於其家,皆曰:“吾侯聞之,得無不可於意否?”莫不忖度而後從事。凡令之期,民勸趨之,無或後先,必以其時。於是民業有經,公無負租,流逋四歸,樂生興事,宅有新屋,步有新船,池園潔修,豬牛鴨雞,肥大蕃息。子嚴父詔,婦順夫指,嫁娶葬送,各有條法,出相弟長,入相慈孝。先時,民貧以男女相質,久不得贖,盡沒為隸。我侯之至,按國之故,以傭除本,悉奪歸之。大修孔子廟,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樹以名木,柳民既皆悅喜。

嚐與其部將魏忠、謝寧、歐陽翼飲酒驛亭,謂曰:“吾棄於時,而寄於此,與若等好也。明年吾將死,死而為神。後三年,為廟祀我。”及期而死。三年孟秋辛卯,侯降於州之後堂,歐陽翼等見而拜之。其夕,夢翼而告曰:“館我於羅池。”其月景辰,廟成。大祭,過客李儀醉酒,慢侮堂上,得疾,扶出廟門即死。明年春,魏忠、歐陽翼使謝寧來京師,請書其事於石。餘謂柳侯生能澤其民,死能驚動福禍之,以食其土,可謂靈也已。作迎享送神詩遺柳民,俾歌以祀焉,而並刻之。

柳侯,河東人,諱宗元,字子厚。賢而有文章,嚐位於朝,光顯矣,已而擯不用。其辭曰:

荔子丹兮蕉黃,雜肴蔬兮進侯堂。侯之船兮兩旗,度中流兮風泊之,待侯不來兮不知我悲。侯乘駒兮入廟,慰我民兮不嚬以笑。鵝之山兮柳之水,桂樹團團兮白石齒齒。侯朝出遊兮暮來歸,春與猨吟兮秋鶴與飛。北方之人兮為侯是非,千秋萬歲兮侯無我違。福我兮壽我,驅厲鬼兮山之左。下無苦濕兮高無乾秔充羨兮蛇蛟結蟠。我民報事兮無怠其始,自今兮欽於世世。

祭柳柳州文(皇甫湜)

嗚呼柳州,秀氣孤稟。弱冠遊學,聲華籍甚。肆意文章,秋濤瑞錦。吹回蟲濫,王風凜凜。連收甲科,驟閱班品。青衿縉紳,屬目斂衽。公卿之祿,若在倉廩。至駿難馭,太白易慘。華鍾始撞,一頓聲寢。梧山恨望,桂水愁飲。鬱鬱群議,悠悠積稔。竟奄荒獐,遂絕羈枕。

嗚呼柳州,命實在天。賢不必貴,壽不必賢。雖聖與神,無如命何。自古以然,相視谘嗟。歸葬秦原,即路江皋。聲容蔑然,相歎增勞。唯有令名,日遠日高。式薦誠詞,以佐羞醪。尚饗。

祭柳員外文(劉禹錫)

維元和十五年歲次庚子正月戊戌朔日,孤子劉禹錫銜哀扶力,謹遣所使黃孟萇具清酌庶羞之奠,敬祭於亡友柳君之靈。

嗚呼子厚!我有一言,君其聞否?惟君平昔,聰明絕人;今雖化去,夫豈無物?意君所死,乃形質耳;魂氣何托?聽餘哀詞。嗚呼痛哉!嗟餘不天,甫遭閔凶。未離所部,三使來吊。憂我衰病,諭以苦言。情深禮至,款密重複。期以中路,更申願言。途次衡陽,雲有柳使。謂複前約,忽承訃書。驚號大叫,如得狂病。良久問故,百哀攻中。涕淚迸落,魂魄震越。伸紙窮竟,得群遺書。絕弦之音,淒愴徹骨。初托遺嗣,知其不孤。末言歸輤,(輤,音茜,載柩車。)從祔先域。凡此數事,職在吾徒。永言素交,索居多遠。鄂渚差近,表臣分深,想其聞訃,必勇於義。已命所使,持書徑行,友道尚終,當必加厚。退之成命,改牧宜陽。亦馳一函,候於便道。勒石垂後,屬於伊人。安平、宣英,(韓泰,字安平。韓曄,字宣英。)會有還使。悉已如禮,形於具書。嗚呼子厚!此是何事?朋友凋落,從古所悲。不圖此言,乃為君發。自君失意,沉伏遠郡。近遇國士,方伸眉頭。亦見遺草,恭辭舊府。誌氣相感,必逾常倫。顧餘負釁,營奉方重。猶冀前路,望君銘旌。古之達人,朋友則服。今有所厭,其禮莫申。朝晡臨後,出就別次。南望桂水,哭我故人。孰雲宿草,此慟何極!(《禮記》雲:朋友之墓有宿草則不哭。)嗚呼子厚,卿真死矣!終我此生,無相見矣!何人不達?使君終否。何人不老?使君夭死。皇天後土,胡寧忍此?知悲無益,奈恨無已。君之不聞,餘心不理。含酸執筆,輒複中止。誓使周六,(子厚之子。)同於己子。魂兮來思,知我深旨。嗚呼哀哉!尚饗。

重祭柳員外文(劉禹錫)

嗚呼,自君之沒,行已八月。每一念至,忽忽猶疑。今以喪來,使我臨哭。安知世上,真有此事?既不可贖,翻哀獨生。嗚呼!出人之才,竟無施為。炯炯之氣,戢於一木。形與人等,今既如斯。識與人殊,今複何托?生有高名,沒為眾悲。異服同誌,異音同歎。唯我之哭,非吊非傷。來與君言,不言成哭。千哀萬恨,寄以一聲。惟識真者,乃相知耳。庶幾倘聞,君倘聞乎?嗚呼痛哉!君有遺美,其事多梗。桂林舊府,感激主持。俾君內弟,得以義勝。平昔所念,今則無違。旅魂克歸,崔生實主。幼稚在側,故人撫之。敦詩、退之,各展其分。(崔群,字敦詩。韓愈,字退之。)安平來趓,禮成而歸。其它赴告,鹹複於素。一以誠告,君倘聞乎?嗚呼痛哉!君為已矣,餘為苟生。何以言別,長號數聲。冀乎異日,展我哀誠。嗚呼痛哉!尚饗。

為鄂州李大夫祭柳員外文(劉禹錫)

嗚呼!至人以在生為傳舍,(傳,音轉,驛也。)以軒冕為倘來。達於理者,未嚐惑此。昔餘與君,諭之詳熟。孔子四科,罕能相備。惟公特立秀出,幾於全器。才之何豐,運之何否。大川未濟,乃失巨鑒。長途始半,而喪良驥。搢紳之倫,孰不墮淚?昔者與君,交臂相得。一言一笑,未始有極。馳聲日下,騖名天衢。射策差池,高科齊驅。攜手書殿,分曹藍曲。心誌偕同,追歡相續。或秋月銜觴,或春日馳轂。甸服載期,同升憲府。察視之列,斯焉接武。君遷外郎,予侍內闈。出處雖間,音塵不虧。勢變時移,遭罹多故。中複賜環,上京良遇。曾不逾月,君又即路。遠持郡符,柳水之壖。居陋行道,疲人歌焉。予來夏口,忽複三年。離索則久,音貺屢傳。篋盈草隸,架滿文篇。鍾、索繼美,班、揚差肩。(鍾隸、索靖善書,班固、揚雄善文。)賈誼賦鵩,屈原問天。自古有死,奚論後先?痛君未老,美誌莫宣。邅回世路,奄忽下泉。嗚呼哀哉!令妻蚤謝,稚子四歲。天喪斯文,而君永逝。翩翩丹旐,來自遐裔。聞君旅櫬,既及嶽陽。寢門一慟,貫裂衷腸。執紼禮乖,出疆路阻。故人奠觴,莫克親舉。馳神假夢,冀動晤語。平生密懷,願君遣吐。遺孤之才與不才,敢同己子之相許。嗚呼哀哉!尚饗。

祭柳侯文(曹輔)

維紹聖二年歲次乙亥十有一月癸巳朔十二日甲辰,朝奉郎、權提點廣南西路刑獄公事兼本路勸農提舉河渠公事、飛騎尉、借紫曹輔,謹以清酌時羞之奠,敬祭於柳侯子厚靈文之祀。惟三元之默運兮,初渾淪而絪縕。惟萬生之並騖兮,悉坯陶乎一鈞。物有大小之不齊兮,人亦智愚之莫倫。何夫子之毓質兮,獨爽邁秀發而不群。其學也囊括今古而該百氏兮,或參之駁雜而取之粹純。若大田之揪斂兮,莫知其千倉與萬囷。其文也若秋濤之鼓雷風兮,洶湧澎湃而無垠。若八駿之騁通衢兮,王良執策而造父挾輪。老韓駭汗以縮手兮,翱湜喪氣而噤唇。(韓愈、李翱、皇甫湜。)夫何天命之不畀兮?亶遇蹇而罹屯。三湘一斥之十年兮,悵遠符之再分。意冥冥以即夜兮,誌鬱鬱而不伸。彼高爵厚祿以誇耀於一時之人兮,皆泯沒而無聞。惟夫子之名不可以既兮,愈遠而彌新。柳江演漾以清泚兮,鵝山奇秀而嶙峋。惟夫子血食於此千祀兮,民至今而懷仁。餘幼服夫子之遺言兮,不足以追逸軌而襲遊塵。刺嶺嶠之荒服兮,吊蒼梧之愁雲。奠桂酒之旨潔兮,薦蘭肴之苾芬。物雖至薄兮,吾誠甚勤。嗚虖其來享兮靈文。尚饗。

祭柳侯文(黃翰)

世傳不朽,文學辭章。惟公之文,駕韓蹴張。(韓愈、張籍。)雄深雅健,實比子長。(司馬遷,字子長。)民思無斁,政事循良。惟公之政,祖龔述黃。(龔遂、黃霸。)深仁遺愛,實比甘棠。孔門四科,達者升堂。公兼得之,光於有唐。天才俊偉,議論慨慷。交口薦譽,名聲益彰。要路立登,台省翱翔。擢列禦史,拜尚書郎。時將大用,器博難量。譬如八駿,奔逸康莊。追風掣電,萬裏騰驤。亦如利器,鏌鎢幹將。直視無前,其鋒孰當。不慎交友,玷於韋王。(韋執誼、王叔文。)群飛刺天,讒口如簧。一斥不複,困於三湘。譬如鸞鳳,不巢高岡。棲之枳棘,六翮摧傷。亦如巧匠,睥睨觀旁。縮手袖間,善刀以藏。一麾出守,惠此南方。龍城雖遠,(龍城,柳州也。)毋敢怠荒。動以禮法,率由典常。公無負租,私有積倉。居處有屋,濟川有航。黃柑綠柳,至今滿鄉。修夫子廟,次治城隍。農歌於野,士歌於庠。孝弟怡怡,弦誦洋洋。生能澤民,死且不亡。春秋享祀,旱潦祈禳。四百餘年,血食不忘。翰幼學公文,久服餘芳。遺風善政,凜若冰霜。日想英靈,如在其傍。桂酒清旨,肴蔬雜香。拜獻蕪詞,公其來饗。

祭柳侯文(許尹)

惟先生德厚而位不稱,仁深而年不長。斂此大惠,施於一方。終焉廟食,如古桐鄉。(前漢循吏朱邑病且死,屬其子曰:“我故桐鄉吏,其民愛我,必葬桐鄉。”桐鄉民立祠祀祭,至今不絕。)雖去此幾於千祀,而至今猶有耿光。尹以不才,嗣守封疆。顧取法於何有,賴先生之循良。蒞事之始,奠酒一觴。神兮歸來,鑒茲不忘。

永州柳先生祠堂記(汪藻)

先生以永貞元年冬,自尚書郎出為邵州刺史,道貶永州司馬。至元和九年十二月,詔追赴都,複出為柳州刺史。蓋先生居零陵者十年,至今言先生者必曰零陵,言零陵者亦必曰先生。零陵去長安四千餘裏,極南窮陋之區也,而先生辱居之。零陵徒以先生居之之故,遂名聞天下。先生為之不幸可也,而零陵獨非幸歟?先生始居龍興寺西序之下,間坐法華西亭,見西山愛之,命仆夫過瀟水,翦藄榛蕪,(藄,他計切,芟草也。)搜奇選勝,自放於山水之間。入冉溪二三裏,得其尤絕者家焉。因結茅樹蔬,為沼沚,為台榭,目曰“愚溪”,而刻《八愚詩》於溪石之上。其謂之鈷鉧潭、西小丘、小石潭者,循愚溪而出也。其謂之南澗、朝陽岩、袁家渴(音褐。)蕪江、百家瀨者,溯瀟水而上也,皆在愚溪數裏間,為先生杖屨徜徉之地。唯黃溪為最遠,去郡城七十餘裏,遊者未嚐到,豈先生好奇如謝康樂,伐木開徑,窮山水之趣,而亦遊之不數耶?(數,所角切。)紹興十四年,予來零陵,距先生三百餘年,求先生遺跡,如愚溪、鈷鉧潭、南澗、朝陽岩之類皆在,獨龍興寺並先生故居曰“愚堂”、“愚亭”者,已湮蕪不可複識。《八愚詩》石亦訪之無有,黃溪則為峒獠侵耕,嶝危徑塞,無自而入。郡人指高山寺曰:“此法華寺故處。”而龍興者,今太平寺西瞰大江者是也。其果然歟?周衰,言文章之盛者,莫如漢唐。賈誼馳騁於孝文之初,時漢興才三十餘年耳。其談治道,述騷辭,已追還三代之風如此,自是踵相躡有之。末而至於劉向、揚雄,益精深不可及,去古未遠故也。唐承貞觀、開元習治之餘,以文章顯者,如陳子昂、蕭穎士、李邕、燕、許之徒,(燕公張說,許公蘇飂。)固不為無人。而東漢以來猥並之氣未除也。至元和,始粹然一返於正。其所以臻此者,非先生及昌黎韓公之力歟?故以唐三百年所以推尊者,曰韓柳而已,豈非盛哉!先生雖坐貞元黨與劉夢得同,夢得會昌時猶尊顯於朝,先生未及為時君所省,而遽歿於元和之世,事業遂不大見於時,可深惜哉。然零陵一泉石、一草木,經先生品題者,莫不為後世所慕,想見其風流。而先生之文載集中,凡瑰奇絕特者,皆居零陵時所作,則予所謂幸不幸者豈不然哉!零陵人祠先生於學、於愚溪之上,更郡守不知其幾,而莫之敢廢,顧未有求其遺跡而紀之者。餘於是采先生之集,與劉夢得之詩可見者,書而置之祠中,附零陵圖誌之末,庶幾來者有考焉。

柳先生年譜(文安禮)

柳氏之先,自黃帝曆周魯孝公子夷伯展孫無駭生禽,為魯士師,諡曰惠。食采於柳下,遂姓柳氏。楚滅魯,仕楚。秦並天下,柳氏遷於河東。秦末,柳下惠裔孫安,始居解縣。安孫隗,漢齊相。六世孫豐,後漢光祿勳。六世孫軌,晉吏部尚書。生景猷,晉侍中。二子耆、純。(耆號西眷,純號東眷。)耆,汝南太守。二子恭、璩。恭,後魏河東郡守,南徙汝、潁,遂仕江表。曾孫緝,宋州別駕,宋安郡守。生僧習,與豫州刺史裴叔業據州歸於後魏,為揚州大中正、尚書右丞、方與公。五子:鷟、慶、虯、檜、鶺。慶,後魏侍中、左仆射、平齊公。(於子厚為七代祖。)三子:機、旦、肅。旦,隋黃門侍郎、新城男。(於子厚為六代祖。)五子:燮、則、綽、楷、亨。則,隋左衛騎曹參軍。生奭,唐中書令。(《新唐史·宰相世係表》雲:奭字子燕。而《列傳》則雲字子邵。按子厚有《先侍禦史府君神道表》,雲曾伯祖諱奭,字子燕。則當以《世係表》為正。然奭於侍禦史為曾伯祖,則於子厚為高伯祖矣。而《新史·子厚傳》及韓退之《子厚墓誌》皆雲曾伯祖奭,恐誤。)楷,隋濟、房、蘭、廓四州刺史。(於子厚為五代祖。)三子:融、子敬、子夏。子夏,徐州長史。(於子厚為高祖。)

大曆八年癸醜

子厚生。代宗之十一年也。

大曆十一年丙辰

《集》有《先太夫人盧氏歸祔誌》,雲:“宗元始四歲,居京城西田廬中,先君在吳,家無書,太夫人教古賦十四首,皆諷傳之。”即此年也。

貞元元年乙醜

按《唐·本紀》:德宗興元元年二月甲子,李懷光反。貞元元年八月甲戌,伏誅。是年有《為崔中丞賀平李懷光表》。劉夢得作《集序》雲:“子厚始以童子有奇名於貞元初。”貞元五年己巳《與楊誨之書》雲:“吾年十七,求進士。”即此年也。有《為文武百官請複尊號表三首》。貞元六年庚午是年有《與權補闕書》,注雲:“時年十八。”《為文武百官請複尊號表三首》,又《大會議表二首》。(並見《外集》。)

貞元八年壬申

是年,貢於京師。有《送苑論詩序》,雲:“八年冬,餘與馬邑苑言揚聯貢於京師。……是歲小司徒顧公守春官之缺,而權擇士之柄。明年春,同趨權衡之下。並就重輕之試。……二月丙子。有司題甲乙之科,揭於南宮,餘與兄又聯登焉。”

貞元九年癸酉

是年登進士第。《集》有《先侍禦史府君神道表》,雲:“貞元九年,宗元得進士第。上問有司曰:‘得無以朝士子冒進者乎?’有司以聞。上曰:‘是故抗奸臣竇參者邪?吾知其不為子求舉矣!’”是年,有《送苑論詩序》。

貞元十二年丙子

按《唐史》言:“宗元少精敏絕倫,為文章卓偉精致,一時輩行推仰。第進士博學宏辭科,授校書郎,調藍田尉。”其《與楊誨之書》雲:“吾年二十四,求博學宏辭科。”即貞元十二年也。是歲,有《終南山祠堂碑》、《太白山祠堂碑》、《邠寧進奏院記》、《與大理崔少卿啟》、《叔父殿中侍禦史墓版文》、《殿中侍禦史柳公墓表》、《叔妣陸氏夫人遷祔誌》、《萬年縣丞柳君墓誌》、《監察禦史周君墓表》。

貞元十四年戊寅

《與楊誨之書》雲:“二十四,求博學宏辭,二年乃得仕。”蓋此年也。

貞元十五年己卯

是年,有《柳常侍行狀》、《亡妻弘農楊氏誌》、《國子司業陽城遺愛碣》、《與太學諸生書》。《書》之首雲:“二十六日,集賢殿正字柳宗元。”則子厚是時蓋在書府也。有《辯侵伐論》,注雲:“在集賢院,為征天下兵討淮西作。”

貞元十六年庚辰

是年,有《賀嘉瓜白兔等表》、《溫縣主簿韓君墓誌》、《伯祖妣李夫人墓誌》、《亡姊裴氏夫人墓誌》。

貞元十七年辛巳

是年,有《南嶽雲峰寺和尚碑》、《叔父祭六伯母文》、《亡姑陳氏夫人墓誌》。

貞元十八年壬午

是年,有《武功縣丞廳壁記》、《眛厔縣新食堂記》、《京兆府請複尊號表三首》、《為耆老等請複尊號表》、《為京畿父老上宰相狀》、《為京畿父老上尹狀》、《亡友校書郎獨孤君墓誌》。

貞元十九年癸未

是年,為監察禦史裏行。劉夢得《集序》雲:“十有九年,為材禦史”是也。有《讓監察禦史狀》、《昔說》、《朝日說》、《為李京兆祭楊郎中文》、《兵部楊君墓碣》、《弘農令柳府君墳前石表》、《送文暢上人序》。

貞元二十年甲申

是年,有《監祭使壁記》、《南嶽般舟和尚第二碑》、《祭李中丞文》、《尚書戶部郎中魏府君墓誌》。

永貞元年乙酉

順宗以貞元二十一年正月丙申即位。三月癸巳,立廣陵郡王為皇太子。有《賀立皇太子表》。八月庚子,立皇太子為皇帝,自稱太上皇。有《百寮賀表》。辛醜,改元永貞。有《賀改元赦表》。乙巳,憲宗即位。有《即位禮畢賀表》、《賀冊太上皇後及禮畢表》、《請聽政表三首》。是年,入尚書為禮部員外郎。《與蕭俛書》雲:“仆當時年三十三,甚少,自禦史裏行得禮部員外郎,超取顯美,欲免世之求進者怪怒媢嫉,其可得乎?”蓋是年子厚年三十三也。以王叔文黨貶邵州刺史,又貶永州司馬。有《陳給事行狀》、《戶部侍郎王公太夫人劉氏墓誌》、《潞州兵曹柳君墓誌》。

元和元年丙戌

正月丁卯,大赦,改元。有《賀改元赦表》、《劍門銘》、《嚴東川啟》、《先侍禦史府君神道表》、《東明張先生墓誌》、《陸文通先生墓表》、《連州司馬淩君權厝誌》、《哭連州淩司馬詩》。

元和二年丁亥

有《懲咎賦》、《送趙大秀才往江陵序》、《先太夫人盧氏歸祔誌》。

元和三年戊子

有《貞符》、《非國語》、《與呂道州書》、《與王參元書》、《答吳武陵書》、《同吳秀才贈李睦州詩序》。《貞符》序言:“臣所貶州,有流人吳武陵為臣言董仲舒對三代受命之符。”而元和四年,有《與楊京兆書》雲:“去年吳武陵來,美其齒少,才氣壯健,可以興西漢之文章。”則吳武陵之來永州,蓋在是年也。有《龍安海禪師碑》、《淩君墓後誌》、《送婁圖南遊淮南序》、《酬婁秀才早秋月夜病中見寄》、《酬婁秀才將之淮南見贈之作》、《遊南亭夜還敘誌七十韻》、《特進南公睢陽廟碑》。

元和四年己醜

是年,子厚年三十七,在永州。有與裴塤、蕭俛、李建、楊京兆、許京兆等書,與蕭書雲:“人生少得六七十者,今已三十七矣。”與李書雲:“前過三十七年,與瞬息無異。”又雲:“裴應叔、蕭思謙,各有書,足下求取觀之。”應叔,塤也。思謙,俛也。與楊京兆書雲:“永州多火災,五年之間,四為大火所迫。”答許京兆書雲:“伏念得罪來五年,未嚐有故舊肯以書見及者。”則子厚自永貞元年貶,至是五年也。又有《為南承嗣請從軍狀》、《送南涪州量移澧州序》、《送內弟盧遵遊桂州序》、《寄桂州李中丞薦盧遵啟》、《新作法華寺西亭記》、《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丘西小石潭記》、《小侄女子墓磚記》。

元和五年庚寅

是年,有《與揚州李相公第二啟》、《與楊誨之書》、《說車贈楊誨之》、《送從弟謀序》、《讀韓愈所作毛穎傳後題》、《太府李卿外婦馬淑誌》、《趙秀才群墓誌》、《下殤女子墓磚記》、《聞籍田有感詩》。

元和六年辛卯

有《上西川武相公啟》、《再與楊誨之書》、《為柳公綽謝上表》、《祭呂化光文》、《衡州刺史東平呂君誄》、《試大理評事柳君墓誌》、《同劉二十八哭呂衡州詩》。

元和七年壬辰

有《賀皇太子箋》、《上嶺南鄭相公啟》、《弘農公左官三歲複為大僚獻詩五十韻》、《送崔策序》、《武岡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永州刺史崔君權厝誌》、《祭崔使君文》。

元和八年癸巳

有《逐畢方文》、《黃溪記》、《鐵爐步誌》、《答韋中立書》、《呂侍禦墓誌》、《祭呂敬叔文》。

元和九年甲午

有《囚山賦》、《起廢答》、《段太尉逸事狀》、《與韓愈書》、《上河陽烏尚書啟》、《斥鼻亭神記》、《文宣王道州廟碑》、《南嶽大明寺律和尚碑》、《湘源二妃廟碑》、《處士段弘古墓誌》、《詔追赴都回寄零陵親故詩》、《過衡山見新花開卻寄弟詩》、《汨羅遇風詩》、《北還登漢陽北原題臨川驛詩》、《界圍岩水簾詩》、《戲贈詔追南來諸賓詩》。

元和十年乙未

有《詔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詩》,雲:“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裏外北歸人。”又《酬竇員外見促行騎詩》雲:“投荒垂一紀,新詔下荊扉。”蓋子厚之貶,至是十一年也。退之《墓誌》雲:“元和中,嚐例召至京師。又皆出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有《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詩》、《重別夢得詩》、《三贈詩》、《再上湘江詩》。其《贈別詩》雲:“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而夢得《酬贈詩》雲:“去國十年同赴召,渡湘千裏又分歧。重臨事異黃丞相,三黜名慚柳士師。”蓋夢得初貶連州,後赴召,例授播州。子厚以播地遠,夢得親老,欲拜疏以柳易播,會大臣亦有為夢得言者,遂改授連州,故《詩》有“重臨”之語。子厚以是年三月徙柳州,六月到任。有《柳州謝上表》、《柳州舉自代狀》、《柳州上中書門下狀》、《雷塘禱雨文》、《萬石亭記》、《記柳州山水近治可遊者》、《誌從父弟宗直殯》、《祭弟宗直文》、《先聖文宣王柳州廟碑》、《大鑒禪師碑》。大鑒者,佛氏之第六祖也。東坡居士雲:“柳子厚南遷,始究佛法。作《曹溪》、《南嶽》諸碑,妙絕古今。……長老重辨師,儒釋兼通,道學純備。以謂自唐至今,頌述祖師者多矣,未有通亮簡正如子厚者。《唐史》:元和中,馬總自虔州刺史遷安南都護,徙桂管經略觀察使。……以碑考之,蓋自安南遷南海,非桂管也,可以正《唐史》之誤。”

元和十一年丙申

有《井銘》、《祭井文》、《寄韋珩詩》、《別舍弟宗一詩》、《韓漳州書報徹上人亡因寄詩》、《聞徹上人亡寄楊侍郎丈詩》,按劉夢得《靈徹集序》雲:“元和十一年,終於宣州開元寺。”即此年也。《別宗一詩》雲:“一身去國六千裏,萬死投荒十二年。”自永貞元年至是,十二年矣。

元和十二年丁酉

有《代李朔襄州謝上表》、《複大雲寺記》、《東亭記》、《祭楊詹事文》、《朗州司戶薛君妻崔氏墓誌》、《箏郭師墓誌》。其誌雲:“丁酉之年秋既季。”即是年九月也。

元和十三年戊戌

有《平淮夷雅》、《上裴門下啟》、《上襄陽李仆射啟》、《與邕管李中丞啟》、《為裴中丞乞討黃賊上裴相狀》、《為裴中丞伐黃賊轉牒》、《上李夷簡書》、《答杜溫夫書》、《萬年令裴府君墓碣》、《襄陽丞趙君墓誌》。《上夷簡書》雲:“宗元曩者齒少心銳,徑行高步,不知道之艱以陷乎大厄。窮躓隕墜,廢為孤囚,日號而望,十四年矣。”《獻淮夷雅表》曰:“臣負罪竄伏,違尚書箋奏十有四年。”蓋自始貶至今,十四年也。韓退之《羅池碑》雲:“侯為州三年,……柳民既皆喜悅。嚐與其部將魏忠、謝寧、歐陽翼飲酒驛亭。謂曰:‘吾棄於時而寄於此,與若等好也。明年吾將死,死而為神。後二年,為廟祀我。’及期而死。”其與部將飲酒驛亭,蓋此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