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清晨,葉城縣人民醫院的透析室裏,機器的轟鳴聲依舊在繼續。阿依古麗正在為一位年輕的維吾爾族女患者做透析,突然發現她的眼角有淚水滑落。

“阿麗米熱姐姐,怎麽了?”阿依古麗輕聲問道,遞上紙巾。

阿麗米熱擦了擦眼淚,勉強擠出一絲笑容:“沒什麽,古麗醫生,就是想起了一些事……”

阿依古麗坐在病床邊,輕輕握住她的手。透析還要繼續兩個小時,她覺得這個時候,患者可能需要一個傾訴的對象。

漸漸地,阿麗米熱道出了自己的故事。原來,她和丈夫艾爾肯都患有尿毒症,需要長期透析。為了治病,他們已經花光了所有積蓄,還欠下了巨額外債。

“前天,艾爾肯說他不想拖累我了,要放棄治療……”說到這裏,阿麗米熱再也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淚如雨下。

阿依古麗的心猛地揪緊了。她立即掏出手機,給正在門診的李明發了條消息。

半小時後,李明趕到透析室,詳細了解了這對夫妻的情況。

原來,阿麗米熱和艾爾肯都是縣城一所小學的民辦教師。三年前,他們先後查出患有尿毒症,需要終身透析。雖然有醫保報銷,但每月的自付費用仍然高達數千元。

為了維持治療,他們變賣了所有家當,還向親戚朋友借遍了錢。但隨著債務越來越多,艾爾肯開始萌生了放棄的念頭。

“古麗,這個案子必須管!”李明堅定地說,“我這就召集基金會管理委員會開會。”

當天下午,“天山健康基金會”管理委員會緊急召開會議。李明和阿依古麗詳細匯報了這對夫妻的情況。

“這是一個特殊的案例。”李明說,“兩人都是基層教師,為教育事業默默奉獻。現在遇到困難,我們更應該伸出援手。”

阿依古麗補充道:“而且他們都還很年輕,如果能得到及時救助,完全可以繼續工作,回報社會。”

委員會一致同意將這對夫妻列為重點救助對象。但是,以他們目前的困境,僅靠基金會的常規救助可能還不夠。

“我有個想法。”李明突然說,“我們可以發起一個特別募捐活動,號召社會各界幫助這對夫妻。同時,也可以通過他們的故事,呼籲大家關注基層教師群體。”

很快,“為愛接力·助教重生”公益募捐活動正式啟動。李明和阿依古麗帶頭捐款,醫院的同事們紛紛響應。

消息傳開後,社會各界的愛心人士陸續伸出援手。當地教育係統的老師們自發組織捐款;一些企業提供專項資助;甚至連醫院裏的病人家屬也紛紛獻出愛心。

讓人感動的是,一些曾經受過基金會救助的患者,也加入了捐款行列。

“我們受過基金會的幫助,現在也要盡一份力。”一位康複的患者說,“這就是愛的傳遞啊!”

與此同時,李明和阿依古麗也在為這對夫妻尋找更多的幫助渠道。他們聯係了省醫保部門,為兩人申請了特殊醫療救助;協調藥品生產企業,獲得了一些藥品優惠;還幫他們聯係了腎移植專家,爭取將來能進行器官移植。

一天,當李明和阿依古麗把一遝捐款證明和救助方案交給艾爾肯時,這個堅強的男人瞬間泣不成聲。

“李醫生,古麗醫生,謝謝你們沒有放棄我們。”艾爾肯哽咽著說,“這麽多素不相識的好心人幫助我們,我們一定要好好活下去,將來有能力了,也要去幫助別人。”

阿麗米熱也流著淚說:“是啊,你們不僅給了我們活下去的希望,更讓我們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

看著這對夫妻重拾信心的模樣,李明和阿依古麗相視一笑。他們知道,這就是“天山健康基金會”存在的意義——不僅是救助生命,更是傳遞希望。

經過三個月的募捐,活動共籌集善款近60萬元。這些錢不僅能保證夫妻倆一年的治療費用,還可以幫他們還清部分債務。

更令人欣慰的是,縣教育局決定為兩人保留教師崗位,等病情穩定後可以繼續工作。這無疑給了他們最大的信心和希望。

一個月後,在基金會的例會上,李明特意邀請阿麗米熱和艾爾肯來分享他們的故事。

“生命的希望,在於永不放棄;生活的溫暖,在於人間有愛。”艾爾肯動情地說,“感謝基金會,感謝所有幫助過我們的人。我們一定會堅強地活下去,用實際行動回報社會。”

會後,李明和阿依古麗又來到醫院天台。冬日的夜空格外清澈,天山的皚皚白雪在月光下閃耀。

“李明,”阿依古麗輕聲說,“你說我們這樣做,值得嗎?”

李明望著遠方,堅定地說:“當然值得。你看,我們不僅挽救了兩個生命,還讓更多人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這就是醫者的價值,也是基金會的意義。”

阿依古麗點點頭:“是啊,就像天山的雪蓮,再嚴酷的環境也擋不住它綻放的渴望。隻要有愛的力量,就會有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