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後的清晨,李明正在查看南疆兒科急救協作網絡的運行數據。

自從係統正式上線以來,已經完成了153例遠程會診,其中危急重症38例,成功救治率達到了95%以上。

“這個月的數據很漂亮。”阿依古麗推門進來,手裏拿著一份報告,“基層發現報告率提高了60%,而且誤診率明顯下降。”

李明點點頭:“培訓效果確實不錯。不過……”

話沒說完,急診科打來電話:和田邊境地區發來遠程會診申請,一個維吾爾族牧民家的雙胞胎新生兒,都疑似先天性心髒病。

“馬上安排。”李明迅速打開遠程會診係統。

很快,和田的王野出現在屏幕上:“這對雙胞胎出生才三天,但都出現了發紺、心音雜音。當地衛生院醫生用了我們培訓的‘早期篩查表’,立即聯係了我們。”

高清攝像頭對準了嬰兒床,兩個小生命正在保溫箱裏安睡。監護儀的數據實時傳輸到會診中心的大屏幕上。

“需要聯係上海的專家,”阿依古麗說,“雙胞胎先心病可能有特殊情況。”

一刻鍾後,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的專家也加入了會診。圖像和數據傳輸異常流暢,專家們可以清晰地觀察到每個細節。

“哥哥的是法洛四聯症,”上海專家指出,“妹妹則是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兩種類型都需要盡快手術。”

“問題是,”王野說,“這個家庭條件很困難,而且住在邊境線附近,交通不便。”

“轉運和費用的事我來協調。”一個熟悉的聲音插進來,是張國華。原來他一直在線關注這個病例。

“南疆兒科急救協作網絡已經建立了轉運綠色通道,”張教授說,“從發現、轉診到治療,都有專項基金支持。關鍵是要穩定病情,確保轉運安全。”

兩個小時後,一架醫療轉運直升機降落在和田邊境地區的小鎮上。

轉運團隊帶著特製的新生兒轉運箱,開始了這次生命接力。

“這就是我們建立這個網絡的意義,”看著直升機升空,阿依古麗輕聲說,“不管在哪裏,每個生命都值得被全力以赴。”

正說著,克州醫院發來視頻:上周會診的那個重症肺炎患兒已經康複出院。視頻裏,小姑娘開心地向鏡頭揮手,還用維語說了聲“謝謝”。

“對了,”李明打開電腦,“看看這個數據分析。自從網絡運行以來,基層首診率提高了,但直接轉上級醫院的比例反而下降了。”

“因為有了遠程會診,”阿依古麗說,“很多病例在基層就能得到專家指導,不用盲目轉院了。”

下午,各地醫院召開了例行視頻會議。

“這個月最大的進步是基層醫生的參與度,”王野匯報說,“他們不再把遠程會診當作麻煩事,而是主動尋求幫助。”

“確實,”克州醫院的代表補充,“現在基層醫生遇到疑難病例,第一反應就是打開平板電腦,而不是簡單地讓病人往上轉。”

張國華看起來很滿意:“這說明我們的培訓方向是對的。不過,還要注意一個問題:隨著會診量增加,專家資源可能會出現緊張。”

“我們已經在考慮這個問題了,”李明說,“準備建立分級會診製度。一般病例由地市級專家負責,疑難病例再請省級專家指導。”

“同時,”阿依古麗補充,“我們還在培養本地專家。現在已經有十幾位年輕醫生在跟著省級專家學習,爭取早日獨當一麵。”

會議進行到一半,係統突然發出預警:雙胞胎轉運途中,哥哥出現心律失常。

會議立即轉為緊急會診。上海專家實時指導,和田的隨機醫生迅速處理,很快就讓病情重新穩定。

“看到了嗎?”張教授說,“這就是多點聯動的優勢。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能立即得到支援。”

當天晚上,雙胞胎安全抵達上海。經過緊急處理,兩個孩子的生命體征都趨於平穩。

“手術安排在下周,”上海那邊傳來消息,“我們會全程視頻連線,讓南疆的醫生也參與學習。”

李明和阿依古麗又加班到很晚。他們要趁著這個病例,完善轉運和會診的標準流程。

“你發現了嗎?”阿依古麗突然說,“現在的工作比以前輕鬆多了。”

“是啊,”李明笑道,“因為不再是一個人在戰鬥。”

窗外的夜色漸深,但醫院的燈光依然明亮。在南疆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無數醫務工作者正通過這個網絡守護著生命。

第二天一早,李明收到了一條特別的消息:亞普拉克村的遠程會診室正式啟用了。視頻裏,村醫小組的成員們興奮地展示著他們的新設備。

“李醫生,”一個年輕的維吾爾族小夥子用不太流利的漢語說,“我們也要為這個網絡作貢獻。”

這讓李明想起了半年前的那個雨夜,想起了走過的那條崎嶇山路。而現在,科技的力量正在縮短這些距離,讓每一個角落都能感受到醫療的溫暖。

中午,阿依古麗帶著幾份報告找到李明:“自治區準備把我們的經驗推廣到全疆。他們希望你去做個專題報告。”

“我們一起去吧,”李明說,“這些成績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阿依古麗笑著點頭。透過辦公室的窗戶,能看到遠處連綿的帕米爾山脈。在這片土地上,一個跨越山川的生命網絡已經編織成型,將溫暖和希望送到每一個需要的地方。

“對了,”李明說,“明天開始新一輪的基層培訓,這次我們加入了更多的實際案例。”

“我已經準備好了,”阿依古麗打開電腦,“而且這次很多基層醫生主動報名,說要學習更專業的知識。”

夜幕降臨時,李明站在醫院的天台上,望著遠處的星空。一年前來到這片土地時,他怎麽也想不到,自己會參與建設這樣一個跨地區的醫療網絡。

但現在,這個網絡已經成為現實,並且每天都在拯救生命。

“在想什麽?”阿依古麗走到他身邊。

“在想接下來的路,”李明說,“這個網絡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那就繼續努力啊,”阿依古麗微笑著說,“就像我們一直做的那樣。”

遠處的夜空中,一顆流星劃過。

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新的一天即將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