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從帳篷裏鑽出來時,天剛蒙蒙亮。
昨晚一場暴雨讓他們不得不在海拔4200米的牧區過夜,所幸當地牧民及時搭建了帳篷,還生起了火爐。
“血氧多少?”帳篷外傳來阿依古麗的聲音。
這是他們這些天養成的習慣,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測血氧。
“87%。”李明看了看血氧儀,“不太理想。”
“吃點阿曼大夫的藥吧。”阿依古麗遞給他一個藥包,“昨天睡得還好嗎?”
李明搖搖頭。
高原反應讓他整晚都感覺呼吸困難,但更讓他輾轉難眠的是昨天發現的那個病例:一個六歲的男孩,嚴重的紫紺型先心病,如果不盡快手術,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
“努爾買買提說今天上午天氣轉好後,縣醫院的車就能到達。”阿依古麗一邊收拾醫療器械一邊說,“我已經和馬主任聯係好了,讓他們做好急診手術準備。”
十天來,醫療隊已經篩查了五個鄉的適齡兒童。
共發現28例疑似先心病,其中12例需要及時手術。
這個數字遠超預期,也讓所有人感受到了工作的緊迫性。
“李醫生!”護士小瑪麗亞姆跑過來,“努爾買買提說山下的路已經可以通行了,但是要抓緊時間,下午可能還有雨。”
醫療隊立即開始行動。
設備重新打包,氧氣瓶和急救藥品放在最容易取用的位置。
昨天發現的重症男孩需要持續吸氧,李明決定親自護送。
“我跟你一起去。”阿依古麗說,“讓小瑪麗亞姆帶另一組人繼續去下一個村子篩查。”
下山的路比預想的還要難走。
越野車在泥濘的山路上緩慢行駛,每一個轉彎都需要格外小心。
男孩躺在簡易擔架上,臉色發青,但仍然勇敢地衝著醫生笑。
“再堅持一下,”阿依古麗用維語安慰著男孩和他的母親,“到了縣城就好了。”
車子開到半山腰時,男孩突然出現呼吸急促。
李明立即為他調整氧氣流量,同時讓司機開快一點。
“前麵有個急轉彎!”努爾買買提突然喊道。
車子猛地刹住,李明和阿依古麗險些摔倒。原來前麵的路被山上衝下來的石頭部分阻斷了,隻剩下狹窄的通道。
“必須清理出一條路來。”努爾買買提說,“不然大車過不去。”
李明看了看表,心急如焚。
男孩的情況隨時可能惡化,但這段路必須清理才能通過。
就在這時,從山下傳來發動機的聲音。
幾輛摩托車出現在轉彎處,是附近村子的年輕牧民。
他們聽說有危重病人要轉院,特意趕來幫忙。
在眾人合力下,道路很快被清理出來。
車子終於安全通過險段,向縣城疾馳而去。
到達縣醫院時,已經準備好了救護車,將立即護送男孩轉往喀什。
李明和阿依古麗也跟車返回,一路監護。
“你們的高原病怎麽樣?”馬主任在電話裏問,“要不要先休息一天?”
“來不及休息了。”李明說,“還有好幾個鄉沒去呢。”
掛掉電話,阿依古麗遞給他一瓶水:“但是必須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這十天你瘦了好多。”
李明笑了笑。
確實,高原工作比想象中辛苦得多。
但每當看到那些等待救治的孩子,所有的疲憊似乎都變得不那麽重要了。
回到喀什醫院,男孩被直接送入手術室。
李明和阿依古麗還來不及休息,就投入了手術準備中。
手術進行了五個小時,終於成功完成。
當李明走出手術室時,看見走廊裏站著幾個意想不到的人——是他們在高原遇到的幾個村長和牧民。
“聽說孩子要做手術,我們特意趕來看看。”一個村長說,“順便還想請你們盡快再來我們村,還有不少孩子需要檢查。”
阿依古麗正要回答,護士站傳來呼叫:“李醫生,縣醫院來電話,說第二批篩查出的患兒可以轉院了!”
“我馬上去安排。”李明轉身快步走向辦公室,腳步雖然疲憊,卻依然堅定。
這時護士小瑪麗亞姆從高原發來消息:新一輪篩查又發現了幾例疑似病例,需要進一步檢查。
“看來我們很快還得上山。”阿依古麗說。
李明點點頭。
通過這些天的工作,他們深深體會到,這不僅僅是一個醫療項目,更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生命接力。
窗外的天空漸漸暗下來,遠處帕米爾山的輪廓在暮色中若隱若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