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告別了婆羅門,向東行五百多裏就進入了至那仆底國境內。“至那仆底”的意思是中國的封地,所以又叫“漢封”。之前玄奘路過迦畢試國時聽到的有關漢人天子的傳說中,就提到了至那仆底國。據說那位漢王子夏天住在迦畢試國的沙落迦寺,冬天就移居到至那仆底來。玄奘住在這裏的突舍薩那寺一年多,跟隨寺內的高僧毗膩多缽臘婆學習《對法論》《顯宗論》和《理門論》等經典。

出了至那仆底國,玄奘往東北行一百五十裏進入闍爛達那國,在那裏待了四個月,其間向那裏的高僧旃達羅伐摩請教學問。再往東北,經過一段斷崖絕壁,就到了屈露多國,然後往南及西南行,先後到達設多圖盧國和波裏夜呾羅國,往東途徑秣菟羅國(今印度首都新德裏東南的穆特拉),就進入了中印度,這裏是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佛跡極多,各宗各派都有。

玄奘以激動的心情,一步步地接近心中的聖地。在通過了薩他泥濕伐羅國和窣祿勤那國之後,玄奘第一次站在了“聖河”恒河的岸邊,玄奘向遠處望去,八百裏以東就是它的發源地喜馬拉雅山,這條大河向東南流入孟加拉灣。《西域記》中關於它的描寫很多,說它“靈怪雖多,不為物害,其味甘美,細沙隨流”,還記載了當地人的一些相關風俗,人們認為恒河水是“福水”,“罪咎雖積,沐浴便除”,可以用恒河水洗掉自己的罪孽。不過這些在佛教的經典中都找不到根據,這隻是婆羅門教的說法。玄奘在此停留了五個多月,其間一直跟高僧闍耶毱多學習。

貞觀四年(公元630年),玄奘前往秣底補羅國,打算向德光論師的弟子蜜多斯那學習《辯真論》等。

四個多月以後,玄奘來到了一個特別的國家,那就是北邊的婆羅吸摩補羅國。巍峨的喜馬拉雅山就在其北方,這裏是傳聞中的“東女國”,國王通常由女人擔任,男人隻負責戰爭和農耕等事務。

玄奘馬不停蹄地趕路,又南渡恒河到毗羅刪拏國,原本這裏有一座阿育王建的佛塔,由於婆羅門教再度興起,佛教式微,最終導致佛塔無人供養,已有一半傾毀。東行二百多裏,玄奘一行進入了劫比他國,佛教在這裏的情況較其他地方好些,佛教僧人在一千人以上。王城的東方有一座大寺廟,內有著名的三寶階。之所以建這樣一個三寶階,是源於佛教中的一個典故。

在佛教的生死輪回中有六道,分別是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前三者是善道,後三者是惡道。天道有二十八重,四王天分別在須彌山腰的四麵,忉利天在須彌山頂,此四王、忉利二重是為地居天;再往上的二十六重則為空居天。“忉利”是三十三的意思,因其宮殿在須彌山頂,四方各有八天,中央為帝釋天,掌管三十二天,共計三十三天。

傳說釋迦的母親生下釋迦後就去世了,依其生前之造業,死後升忉利天,釋迦後來升到忉利天為母親說法,中央的統禦者帝釋天用神力造三列台階,以方便釋迦返回下界。這三列台階,中央一列用黃金打造,左側是用水晶打造的,右側則是白銀的,釋迦從中央的黃金台階走下去,兩側都有人陪同,走在右側銀階上的是手持白拂的第九重天的大梵天王,而帝釋天則手持寶蓋走左側水晶台階。相傳那些台階一直到數百年前還存在,隻不過均已被破壞。玄奘所見到的三寶階,是後世國王在原來的地方以磚石砌成的,然後再飾以寶石和黃金。台階長達七十多尺,兩側還供有佛像及左右陪侍的帝釋天及大梵天王的立像。旁邊七丈高的石柱是阿育王所建。

玄奘往西北行二百裏就進入了羯若鞠闍國境內。黑公羊割其勢而為羯,在這裏“羯”的意思就是女性;“鞠”,彎曲的意思;“閣”指城門台。這個名字合起來的意思就是“曲腰女之城”,也就是曲女城,坐落於恒河岸邊。這裏的統治者是印度的中興名君戒日王,他同時也是一名偉大的護教者,在他的統治下,曲女城充滿了蓬勃的朝氣。

關於“曲女城”這個名字的由來,玄奘聽過一個傳說。很久以前,這裏叫做花宮城,國王在周邊的國家裏很有威望,那裏的人可以活到幾百歲甚至幾千歲。國王有一千個王子和一百個公主。王城附近的恒河河畔有一個上萬歲的大樹仙,他的身體像一棵大枯木,鳥兒無意間把嘴中所銜的種苗掉在大樹仙的肩上,樹苗就在他肩上長成大樹,鳥兒就在上麵結巢。有一天,曲女城的公主們來河邊樹林嬉戲,引起了大樹仙的興趣,大樹仙就跑到了國王的麵前,要求國王將公主中的一個嫁給他。國王覺得很為難,並沒有當場答應,隻是用好話把他先打發回去了。國王叫來女兒們商量,公主們沒有人願意嫁給他,隻有一個年紀還小不太懂事的小王女,不忍父王為此擔憂,就挺身而出表示願意。國王無奈隻好帶著這個小女兒去見大樹仙。大樹仙一看是個毛丫頭,非常地不滿意,就問國王為何帶這麽小的來,國王實話實說,因為其他的女兒都不願意。大樹仙聞言大怒,說:“好個不願意,那我就詛咒其他九十九個王女全部變成既醜陋又曲腰的醜女人,讓她們這輩子都嫁不出去!”國王大驚,趕忙回宮一看,自己的女兒果然全部變成了那副醜樣子,從此花宮城就改名為曲女城。

在玄奘出生之前,光增王在北方興起,經過了多年的南征北戰,終於在傳到兒子戒日王時發展成了統一北印度的帝國,然而相傳戒日王的繼位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中間還出現了一些波折。光增王死後,先是由戒日王的哥哥王增王繼位,他賢明能幹,甚得民心,導致鄰近的東印度金耳國國王沙桑加十分妒忌他,沙桑加認為鄰國有賢主,必為本國的禍端,於是假裝邀請王增王共進晚宴,趁王增王赴宴時將他殺害。於是群臣才擁立戒日王登上王位,戒日王即位後整軍經武,席卷北印,攻破金耳國為兄複仇。

戒日王頗懂得和平必須有武力做後盾的道理,他注重加強自己的軍事實力,他擁有一支由六萬象軍和十萬馬軍組成的部隊。這支軍隊幫助他維持國內外的穩定秩序,而後他才能在穩定中致力於和平及弘揚佛教事業。天下太平後,戒日王下令沒收民間武器,廣設“福舍”,興建了許多佛塔伽藍,禁止殺生肉食,每年供養各國僧侶二十一天,五年舉辦一次“無遮大會”。“無遮”在梵語中的意思就是寬容無阻,即不分賢聖、道俗、貴賤、上下,眾人皆可參與,平等地進行財施及法施的大法會。

財施、法施是佛教中所謂布施的三種方式中的兩種,第三種叫無畏施。財施指舍財濟貧;法施就是說法度人的意思;無畏施就是以無畏施與人,救人出厄難的意思,我國的少林寺和尚的武道精神,大致就是源於無畏施的觀念。

戒日王把國庫財產都拿到五年一次的無遮大會上用來布施,這樣的大手筆是很少見的。他以佛教的教義來治理國家,使得佛教能夠在婆羅門教複興的壓力下出現一段回光返照式的興旺。玄奘在此停留了三個月,跟隨毗離耶犀那三藏學習《毗婆沙》。不過並沒有史料記載到這段時間玄奘與戒日王之間的來往,他們之間的相逢,進而迸發出的燦爛耀眼的光芒,還是以後的事情。

印度曲女城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