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是繼春秋戰國之後中國曆史上最動**的年代,大動**大分化重新組合,因而使近代中國曆史畫卷多姿多彩,壯麗燦爛,人才輩出,恍若兩千年前百家爭鳴情景再現。一大批學術大師前所未有集中呈現,這是一個不得了的時代。在這些大師中,最耀眼的大師無疑屬於章太炎。
如果從當今中國學術回溯,現在文史哲各重要領域中最活躍、成績最大的人,很可能就是章太炎的第三代、第四代或第五代傳人。這就是章太炎的魅力,是章太炎的偉大。章太炎之所以能在中國學術史上留有這樣重要的地位,當然與其學術成就有關。章太炎的學問涉及眾多學科,他不僅對傳統中國舊學經史子集從少年時代開始就下過苦功,而且處在特殊的轉型期,章太炎也對傳入中國的西方學問下過功夫,西方人的文史哲學問即便不是章太炎的長項,也是他並不陌生的領域。因此,章太炎的學問融合了中西學問之長,是傳統學術向現代學術轉換的一個關鍵點。
從現代中國學術發生學看,現代中國文學史的研究比如對《文心雕龍》等曆代文論作品的研究,差不多都能追溯到章太炎或他的及門弟子;現代中國史學研究,不論是人類起源、中國人種來曆,還是從先秦到近代,許多重大問題的探究,都可以追溯到章太炎所提出的問題,或其及門弟子如吳承仕、朱希祖等人所做的工作;至於現代哲學,沒有人會否認章太炎是近代中國最重要的哲學家,他對中西古典哲學的批判與繼承,已經成為現代中國哲學史上一筆豐厚的遺產。還有巨大的學術貢獻是現代中國學者所不具備的,即現代中國語言文字學的研究,其實就是章太炎和他的弟子黃侃、錢玄同等人一起開創的。顯而易見,章太炎不僅是傳統中國舊學問的殿軍和終結者,而且是現代中國新學問的開創者。這是同時代其他偉大思想家、學者所不具備的。
為什麽章太炎能夠做到這些?首先在於章太炎自幼年時代就因機緣巧合放棄了科舉道路,使他得以自由閱讀。而他又是一個願意閱讀的人,恰恰又不斷遇到合適的指導者。傳統說法總是強調“十年寒窗”,其實從章太炎的經曆看,他毫無功利心的靜心閱讀長達二十幾年,甚至接近三十年。這和同時代的康有為、嚴複、梁啟超相比當然就不一樣了。康有為也曾有個認真讀書的時代,但他還是很早就為了科舉考試而無法靜心讀書;嚴複更不要說了,特殊的家庭境遇使他少年時代就沒有讀過多少書;至於梁啟超,少年成名,聰穎早慧,這是他的優勢,但實在說來也是一種缺憾。章太炎的成功告訴我們:讀完所要讀的書,然後就可以隨意說出你想說的話。讀書是人生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隻有從這個意義上理解才有意義。
章太炎早期獨特的人生經曆使他有可能窮盡對古代文獻的閱讀,他所遇到的那些名師也使他有機會有可能接觸西方學問,這是同時代人物很難同時具備的。但是要想成為橫空出世的一代大師,要想給悠久的中國學術帶來一場“範式革命”,如果僅僅局限於書齋,比如像同時代的章太炎的老師輩比如俞樾,比如孫詒讓等人那樣,章太炎恐怕也難成為我們今天所知道的章太炎。章太炎的成功還有一個因素不可低估,就是他的弟子魯迅所歸納的,因為章太炎是一個“有學問的革命家”。這是章太炎之所以成為章太炎的關鍵點。
“有學問的革命家”使章太炎在世俗世界積聚了一般學者無法企及的名聲,而且所謂“有學問的革命家”就必須要求章太炎對現實世界有個“普世關懷”。我們今天可以對章太炎所從事的排滿革命進行各種各樣的討論,但是如果將章太炎的“革命”放到當時曆史情境中進行考察,我們就必須承認章太炎是在用書齋中的學問引導社會,引導大眾。這就不僅為章太炎積聚了人氣,而且使其學問從書齋高端向世俗層麵轉化提供了契機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