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小時候讀《三國演義》時,就對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的故事產生濃厚的興趣。在長沙求學時,毛澤東曾經效仿“桃園三結義”,與同學蕭子升、蔡和森友善,稱為“三個豪傑”。“豪傑”一詞,是毛澤東采用《三國演義》裏的常用語,表示不僅有力量和勇氣,而且智慧過人,品德高尚。

1917年夏天,毛澤東徒步遊學旅行,在前往安化縣城途中,看到路邊亭柱子上有一副讚頌關羽的楹聯:

劉為兄張為弟,兄弟們分君分臣,異姓結成親骨肉;

吳之仇魏之恨,仇恨中有忠有義,單刀匹馬漢江山。

毛澤東把這副對聯抄錄在自己的日記裏。在青年毛澤東的心目中,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的形象無疑是高大的。

隨著深入研讀《三國誌》以及革命經曆的日益豐富,毛澤東對劉、關、張的認識和評價也逐漸全麵、深刻。

毛澤東評劉備:善於用人,但感情用事

毛澤東曾多次談論劉備,其褒貶十分中肯。

毛澤認為劉備能成就大事的原因有兩個:善於用人,善於團結各方人士。

1957年3月20日,毛澤東乘專機自南京飛往上海,在飛臨鎮江上空時,即興書寫了辛棄疾的《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還對這首詞加以解釋。當談到“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時,就聊起“煮酒論英雄”的故事來。曹操說:夫英雄者,胸懷大誌,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誌。劉備問:誰能當之?曹操以手指劉備後又自指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盡管劉備比曹操所見略遜,但劉備這個人會用人,能團結人,終成大事。

同年7月,毛澤東在上海幹部會議上說:劉備得了孔明,說是“如魚得水”,確有其事,不僅小說上那麽寫,曆史上也那麽寫,也像魚跟水的關係一樣。群眾就是孔明,領導者就是劉備;一個領導,一個被領導。毛澤東多次強調劉備善於用人,有很強的組織能力。

1959年3月2日,毛澤東在鄭州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談起了翦伯讚在《光明日報》發表的有關評論赤壁之戰的文章。他說:劉備這個英雄,跟曹操同等水平,是厲害的。但是事情出來了,不能一眼看出就抓到,慢一點。劉備的長處是善於用人,所以能得到像諸葛亮那樣頗有才智、品學兼優的智士輔佐。

毛澤東認為,劉備的缺點表現在兩個方麵:分不清主次矛盾,好感情用事。

1941年年初,毛澤東曾說:三國時期,荊州失守,蜀軍進攻東吳,被東吳將領陸遜火燒連營七百裏,打得大敗,其原因就在於劉備沒有區分與處理好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的關係。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所確定的戰略方針是“東聯孫吳,北拒曹操”,曹、劉是主要矛盾,孫、劉是次要矛盾。孫、劉的矛盾是統一戰線內部的矛盾。所以當孫權數次討荊州時,諸葛亮總是一再推諉軟磨,而不硬抗,直到最後才讓出荊州的部分地方。劉備不了解這一點,派了根本不執行“以聯吳為根本、爭奪荊州要有理有節”方針的關羽去駐守荊州。

在講述了關羽大意失荊州之後,毛澤東接著說:劉備見關羽被殺,荊州丟失,遂起兵攻打東吳,眾臣苦諫都不聽,實在是因小失大。正如趙雲所說:“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諸葛亮也上表諫止說:“臣亮等切以吳賊逞奸詭之計,致荊州有覆亡之禍;隕將星於鬥牛,折天柱於楚地。此情哀痛,誠不可忘。但念遷漢鼎者,罪由曹操;移劉祚者,過非孫權。竊謂魏賊若除,則吳自賓服。願陛下納秦宓金石之言,以養士卒之力,別作良圖,則社稷幸甚!天下幸甚!”可是劉備看完後,把表擲於地上,說:“朕意已決,無得再諫”,決意起大軍東征,最終導致兵敗身亡。

1949年3月24日,毛澤東由西柏坡至北平,路經劉備家鄉河北涿州時,對身邊的警衛員們說:《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就是在涿州同關羽和張飛結拜成異姓兄弟的,這裏就是書中說的“桃園三結義”的地方。劉備的野心大……但他誌大才疏學識淺,好感情用事,在許多問題上用感情代替了政策。因為想報二弟關羽被東吳殺害之仇,置江山社稷於不顧,不聽諸葛亮等謀臣的勸阻,貿然負氣出兵,結果被東吳打得大敗而歸,自己無顏再回成都見諸葛亮和文武百官,死在臨近湖北的四川省東部奉節縣東的白帝城。

鑒於這兩點,毛澤東在1958年3月的成都會議上曾明確指出:三國時劉備不好,還是老頭子掛帥。

毛澤東評關羽:忠義勇武,但自負孤傲

毛澤東對劉備的二弟關羽關雲長的看法也是一分為二的:既讚賞他的過人之處,又對他的致命弱點多次談及。

1927年,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進軍井岡山時,經過三灣改編的工農革命軍裏隻有兩個營長,即第一營營長黃子吉,第三營營長張子清。

1927年10月23日黃昏之際,工農革命軍在快要進入遂川大汾的鎮外,遭到遂川縣靖衛團肖家璧部500餘人的襲擊。肖匪早已派人探實了工農革命軍的行蹤,選擇地形埋伏好對其突然襲擊。戰鬥打響後,張子清指揮第三營攻奪被敵占據的製高點,被肖匪隔斷,無法與團部聯係。部隊沿著山梁向左側撤走,暮夜中不辨方向,離大汾越來越遠,以至於偏向桂東方向。當夜,毛澤東隻率第一營一個連與團部特務連共200多人,這樣的險情是秋收起義以來最為嚴重的。

11月上旬,工農革命軍200多人從茨坪回到茅坪。不久,擾襲茶陵的兩個連也由宛希先帶領回來了,而張子清的第三營一直杳無音訊。這時候,有人在毛澤東麵前說:張子清帶走第三營離開了這麽長時間,有可能投到國民黨那邊去了。理由是張子清是湖南人,過去在湘軍陸軍第十二區司令部任過上尉副官,去找他的老部隊了。毛澤東第一次聽到有的人這樣說,並不在意,隻是說了一句“不會吧”。可是沒過幾天,他又聽到了類似的言論,而且是第一營營長黃子吉等人說的。毛澤東臉色有些凝重地看了看黃營長,緩緩地說道:“我看張子清絕對不會帶部隊投降敵人的。三國時候的關雲長,也在兵敗後與劉備失去聯係。曹操為了收買利用這個智能雙全的大將,又是封官賜爵,又是贈送金銀、美女,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費了多少心機!可是,關雲長一旦得到了劉備的消息,立即騎上呂布的赤兔馬,一路上過五關斬六將,千裏迢迢,終於回到了兵少將寡的劉備身邊,關雲長的毅然之舉成為千古美談。張子清是入黨多年的同誌,就比不上一個關雲長?我看他決然不會投降敵人的!”

毛澤東說到這裏,稍作停頓,又語調激動地補充了一句:“我是這樣看的,信不信由你們。”

不到一個月,毛澤東在茅坪說過的那番話得到了驗證。12月下旬,第二次攻打茶陵的工農革命軍第一營,在與反攻之敵戰鬥最為激烈,漸漸地力不能支的時候,一支400多人的援軍突然而至,投入戰鬥,擊敗了敵人。這支援軍就是張子清率領的第三營,是從桂東那邊趕來的。原來第三營在大汾誤入桂東縣境後,在農村遊擊了一段時間,進入鵝形山以後,與正在崇義上堡進行整訓的南昌起義餘部接上了聯係,見到陳毅。陳毅告訴張子清:報紙上報道湘東茶陵有一支“毛匪”在活動。張子清估計是井岡山的紅軍,就帶著第三營一路趕來了。

1939年12月,在延安各界紀念“一二·九”運動大會上,毛澤東發表講話,在談到知識青年投奔延安,沿途關防遍設、通途困難時,說:現在很多青年知識分子沒有自由,沒有走路之權。例如從西安到延安的這一條路上,遍設關防,進步的知識青年要通過是困難的。因為他們既沒有青龍偃月刀、嘶風赤兔馬,又沒有過五關斬六將的本領,那隻有被趕到集中營“訓練團”裏去。這些事情似乎有些難辦。但是,如果知識分子跟八路軍、新四軍、遊擊隊結合起來,就是說,筆杆子跟槍杆子結合起來,那麽,事情就好辦了。

1954年,毛澤東漫步在杭州九溪十八澗,給陪同的浙江省公安廳廳長王芳講起了關羽不姓關的故事。他說:關公其實並不姓關,關公是指關為姓。關公自小很講義氣,可謂俠肝義膽。一次為朋友打抱不平,在家鄉殺了人。他知道殺人是要吃官司的,便立即逃了出來,打算出潼關,以甩掉官府的追捕。他日夜兼程,來到潼關時,還不到五更天,關門緊閉。好不容易熬到開關的時候了,卻又犯了愁。那時,官府有一項規定,凡過關的人都要進行登記。這可怎麽辦?千萬不能報出自己的真實姓名,要露出馬腳,那可不得了啊。眼看就輪到他了。他心急如焚地望著這高大森嚴的關門,忽然來了靈感,在關門前,我何不就說自己姓關呢。這就是指關為姓的由來。

這個故事,毛澤東也分別給周穀城、談家楨、趙超構、楊尚昆等人講過。這個“關羽不姓關”的故事,甚至連一些專家學者也未注意到。可見,毛澤東對關羽的研究十分深入細致。

毛澤東在肯定關羽的忠義神勇的同時,評論關羽更多的是他的致命缺點和不足。

1932年年初,毛澤東在與山西籍的程子華談話時說:關羽出身下層社會,是劉備的心腹之臣,隨其周旋,不避艱險,死後被尊為“武聖人”。到處都修建有關帝廟。他的弱點是自負淩人,以致發展到上當受騙,大意失荊州。

1941年1月,皖南事變發生後,毛澤東在談話中,以關羽為例,說:關羽這個人雖然斬華雄,誅顏良、文醜,過五關斬六將,擒龐德,威震華夏,但孤傲自大。劉備封關、張、趙、馬、黃五虎大將時,關羽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龍久隨吾兄,即吾弟也;位與吾相並,可也。黃忠何等人,敢與吾同列?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當孫權派諸葛瑾為兒子向關羽女兒求婚,以結秦晉之好,共伐曹操時,關羽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諸葛亮)之麵,立斬汝首!再休多言。諸葛瑾抱頭鼠竄而去。孫權便攻占了荊州,孫劉聯盟瓦解。

1947年,轉戰陝北途中,毛澤東在與警衛員談到河北人會打勝仗時,放聲大笑說:哈哈,河北人就一定打勝仗?三國時候,河北名將顏良、文醜,不是叫山西人關雲長給殺了嘛!警衛員說:山西人也不一定行,關雲長就不如彭老總。關雲長走麥城,彭老總可是三戰三捷。毛澤東聽了連連稱讚。不久,他在與周恩來、任弼時交談時說:關雲長就不如我們的彭老總!

1949年,在解決綏遠問題期間,毛澤東曾對華北局負責人薄一波等人講過:清朝所以能統治中國二百六十餘年,就因為滿族統治者一開始就製定了一條統一戰線政策,用漢人和其他少數民族的人,以少數團結了多數。《三國演義》中的關雲長,大體上是不懂統一戰線的,這個人並不高明,對待盟軍搞關門主義。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經常以關雲長“走麥城”為例,提醒黨員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謙虛,不要驕傲。

1950年2月,在中國軍事顧問團赴越南前夕,毛澤東對韋國清等人說:我們的勝利,人家是知道的,不用自己去表示。對待人家的缺點錯誤,少講“過五關斬六將”。

“九·一三”事變前夕,1971年9月10日,毛澤東在杭州同南萍、熊應堂等人談話,講了九屆二中全會的問題、黨的曆史上幾次路線鬥爭問題等。他在談話中還說:不要帶了幾個兵就翹尾巴,就不得了啦。打掉一艘軍艦就翹尾巴,我不讚成,有什麽了不起。三國關雲長這個將軍,既看不起孫權,也看不起諸葛亮,到後來走麥城失敗。當然,那時沒有反驕破滿啦。

到了晚年,毛澤東對關羽有一個判斷,認為關羽“武聖人”的形象是統治階級吹出來的。1974年12月,毛澤東在長沙對周恩來說:世界上的事,說起來難,做出來並不難。現在四書五經也批了,孔夫子是文聖打倒了,關雲長是武聖也打倒了。

毛澤東評張飛:粗中有細,有高度的原則性

與關羽相比較,毛澤東似乎更喜歡張飛。

1934年,毛澤東對來中央蘇區開會的紅軍將領王震談起《三國誌》的作者陳壽評論關羽、張飛處理人際關係的優劣處: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惜小人。他以此勉勵王震:取兩人之長,去兩人之短。

1949年12月,毛澤東又談到了《古城會》,他說:當時在古城的三弟張飛,看見從敵人營壘回來的二哥關羽,對他提出種種疑問,是張飛有警惕性的表現,是完全正確的。但關羽一旦斬了蔡陽,用行動表示了與敵人劃清界限,張飛於是開門迎接關羽,又兄弟團結共同對敵。

毛澤東喜歡把自己手下勇猛善戰的將領比作張飛,以表示對他們的激勵和讚許。1947年,毛澤東指示在陝北戰場指揮作戰的彭德懷務必殲滅國民黨軍劉戡部。他對彭德懷說:《三國演義》裏說,張飛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所以,後來彭德懷說:“我這個張飛是主席叫出來的。”1947年6月,毛澤東在陝北調陳賡部隊回師,擺在黃河兩岸,東扼閻錫山,西拒胡宗南,他對陳賡說:你做個當陽橋上的猛張飛吧!

毛澤東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說:要看到自己的缺點。十個指頭九個好,一個指頭有問題。華者花也,不要隻開花不結果矣;不要粗而不細,要學張飛“粗中有細”。

有趣的是,晚年毛澤東對張飛也“頗有微詞”,這要從他對機要秘書張玉鳳的一次批評說起。

從1970年到1976年,張玉鳳在毛澤東身邊工作了6年。毛澤東曾說張玉鳳是“張飛的後代”。原來,有一次,毛澤東有客人來,而張玉鳳那天臉上的神情不大高興。事後,毛澤東批評了她,但張玉鳳仍要辯解,毛澤東一怒之下瞪著眼睛對她說:“你不高興,就給我滾。”張玉鳳二話沒說,收拾包裹就回了家。在家待了20多天,心情難過極了,她無法接受被敬愛的毛主席辭退的現實。當時的中央辦公廳副主任張耀祠讓張玉鳳寫檢查,但倔強的她沒有寫;她的婆婆叫她去向毛主席認錯,她也沒有去。後來,她想起還有一件衣服留在中南海,於是打電話給護士長吳旭君。吳旭君接到電話後很快對她說:“你在家等著吧,馬上有車去接你。”就這樣,張玉鳳又回到了中南海。於是,毛澤東給這位不肯認錯的工作人員一句評語:“辦事認真,工作盡職,張飛的後代,一觸即跳。”

可見,在毛澤東的眼裏,張飛的缺點就是脾氣急躁,一觸即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