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不是認錯人了?”
劉辯看著眼前的諸葛瑾有些茫然地在心中自語。
但是很快他就恢複原狀,神情之中依舊是充滿了敬重。
雖然自己將諸葛瑾認錯為諸葛亮,但是在他的真誠勸說下如今諸葛瑾已經被自己說動,並且已答應為自己效力。
因此,他劉辯不可能會讓這麽一位聞名三國的人感到心寒。
於是,劉辯繼續保持先前那般恭敬的神情,並沒有因為答應為自己效力的不是諸葛亮而感到失望。
反倒是一副我得到不世大才的驚喜激動樣子。
此外,劉辯前世作為率土之濱的策劃,對三國曆史也算得上了解。
他眼前這個諸葛瑾雖然不像諸葛亮那般有震驚世人的才能,但卻也算是一個治國的大才是,不然也不會在東吳任重職。
甚至因其戰功和才能,在孫權稱帝之後一度被拜為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
可見諸葛瑾無論是在政治還是軍事才能上都堪稱當世大才。
而且,據劉辯所知,如今諸葛瑾的叔父諸葛玄似乎就是豫章太守,而自己下一步剛好就是前往揚州,有了諸葛瑾這層關係,他也就能更好地在揚州找尋自己發展一塊地方。
想到這裏,劉辯當即對諸葛瑾道:“子瑜啊,不瞞你說,自從孤被董卓廢黜帝位之後,就一直遭到董卓的追殺,就在幾日前孤才從司隸州逃到南陽,而南陽雖然距離洛陽也有近千裏,但是荊州距離司隸州並不遠,因此孤想向東前往揚州,不知道你有什麽好建議?”
諸葛瑾仔細地聽著劉辯的話,在聽到劉辯的詢問之後,他沉思片刻隨之恭敬地回答道:“回大王,臣之叔父如今在揚州豫章郡任太守之職,臣可現在就修書一封送給叔父,以讓大王得到些方便……”
聞言,劉辯大喜,感激地對諸葛瑾道:“有勞子瑜了!”
諸葛瑾連忙拱手作揖,恭敬行禮:“為大王分憂乃臣分內之事!”
說完,諸葛瑾就立刻執筆寫下書信隨之讓人送到千裏之外的豫章郡。
接著,劉辯有意無意地問諸葛瑾道:“孤方才聽子瑜提起,令弟諸葛亮師從水鏡先生,且有經世之才?不知令弟如今在何處?孤若是能得到子瑜與令弟共同輔佐肯定能早日掃平天下光複漢室!”
聽到劉辯的話,諸葛瑾神情之中有些感動和激動。
他沒想到劉辯作為主公竟會如此關心臣子,剛剛他也隻是隨口一說而已,沒想到劉辯會真的放在心上。
但是想到如今諸葛亮也不過十一二歲的年紀,縱然他天資聰穎,但也隻是一個少年,如今讓他為弘農王殿下效力似乎也太過早了些。
因此,諸葛瑾當即叩首對劉辯感激道:“臣多謝大王掛念臣弟,隻是如今臣弟還年紀尚小恐不能承此大任,還請大王多等待些年月,待吾弟雪城之時,臣必定會勸其來投奔大王!”
聽到諸葛瑾的解釋,劉辯心中也覺得自己似乎有些操之過急了。
讓一個年紀十一二歲的少年來輔佐自己似乎有些不現實。
因此,劉辯笑著點點頭:“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下一秒,劉辯又想到自己當下急需解決的問題。
“子瑜你可知道我從南陽太守劉磐那裏借到了一萬五千兵馬?”
聽到劉辯的詢問,諸葛瑾點點頭:“臣早些年遊學的時候在南陽城結識了一些當地大族的大儒,在來拜訪大王之前,臣的確從他們口中得知了大王與南陽太守劉磐定下的約定……”
對此,諸葛瑾沒有絲毫隱瞞,而是直接將自己所知道完全說出來。
畢竟如今他已經是劉辯手下的謀臣,作為臣子他要做的就是全力輔佐主公。
而劉辯見他已經知曉,當即苦笑一聲:“那子瑜應該也知道孤從各大家族手中籌集了一些錢糧物資吧?”
聞言,諸葛瑾搖搖頭:“此事臣倒是不得而知,隻知道大王不僅從太守劉磐那裏借了一萬五千兵馬,而且還借到了五萬的行軍糧草……”
聽到這裏,劉辯當即心中明了,看來各大家族也賭,他們並不是明麵上全力支持自己的,也害怕自己有一天失敗而牽扯到他們。
同時也這也是劉辯所希望的,他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已經有了募集一支屬於自己軍隊能力,不然也不會想方設法地打算掩過其他的耳目來將那些募集到的物資運送出城了。
於是,為了得到一個可以讓那些物資安然運送出城的辦法,劉辯將自己從各大家族募集到眾多物資的事告訴了諸葛瑾,想讓他為自己為自己出個主意。
“子瑜,還請你為孤想個辦法出來,讓那些物資既能安然運送出城,也能不被南陽太守劉磐差引起戒備。”
聽到六百年的要求,諸葛瑾沉思片刻,隨之緩緩道:“臣倒是有一計能讓大王將那些物資安然運送出城!”
聞言,劉辯大喜:“子瑜請講!”
諸葛瑾點點頭,隨之恭敬道:“大王可知荊州何種行軍方式最為便捷?”
劉辯思索數息,而後道:“荊州地處南方,每到春夏之際多降雨,因此河流眾多,而且各條支流相互縱橫交集,此外南方多山地,相比於陸路的跋山涉水,荊州的水路是最為便捷的。”
說著,劉辯又低語道:“而且似乎荊州軍的水軍也極為強大……”
聽到劉辯的分析,諸葛瑾一臉佩服地向他拱手作揖:“大王真是博學多知,大王不僅有帝王之姿,而且還曉察民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荊州的確是水路最為便捷!”
“而且相比於陸路,水路往往速度更快,阻礙更少!大王若是能以水路將物資運送出城,不僅能極大地提到效率而且還能快速地將物資轉移出去,最重要的是,南陽雖然靠近北方,但是水路船隻依舊繁多,以各大家族的船隻作為掩護,還能極大地減少南陽城守備的注意。”
聽到諸葛瑾提出的建議,劉辯此時突然有了一種恍然大悟以及醍醐灌頂的感覺。
“子瑜大才!此計甚妙!”
劉辯神情激動地對著諸葛瑾讚不絕口。
而諸葛及則是笑著搖搖頭,繼續說道:“嗬嗬……大王,臣還沒說完呢。”
聞言,劉辯當即說道:“是孤激動了!請子瑜繼續講!”
說完,他繼續等待著諸葛瑾接下來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