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是戰國時期魏國的建立者,是儒家道德所標榜的榜樣。戰國初年,為了振興國家,魏文侯決定在全國選拔一個賢能的人出任相國,輔佐自己治理魏國。經過一番選拔之後,魏文侯覺得有兩個人都適合做相國,但隻需要一個人,一時之間,魏文侯不知道到底該選誰。

這時,魏文侯便請教他的謀士李克:“寡人的相國要由一位既有本事又賢良的大臣來擔任。魏成子和翟璜總體看來都不錯,但寡人一時拿不定到底選擇他們中的哪一個,依你看,到底該選誰呢?”

李克回答道:“大王,您知道自己為什麽拿不定主意嗎?”

“為什麽呀?”魏文侯問。

李克回答道:“是因為您對他們兩個人的考察不夠充分。”

聽到這話,魏文侯追問道:“依愛卿之見,應該如何考察是好呢?”

李克回答道:“欲知其人,先觀其友。我認為考察一個人應該依照這樣的標準:一、看他平時和哪些人親近,他親近的人的品質就可以反映出他的為人;二、看他富裕了親近什麽樣的人,如果他富裕了就和自己窮困的朋友絕交,而去攀附富貴人,那麽此人就不可取;三、看他當官時給陛下推薦了什麽人,為您推薦天下最賢能之人,這必定是真心效力於陛下的人;四、看他不做官時做什麽事情,如果他不做官了卻還擺官架子,受人饋贈,像在任時那樣威風,那他也不是一個忠臣;最後,看他貧窮了,他不屑於拿哪些錢,如果他去討錢或者拿偷竊來的錢,那他就絕非賢德之人。陛下您按這五個標準去衡量他們,就不難作出決定了。”

魏文侯聽後喜笑顏開,誇獎李克道:“愛卿所言甚是,寡人就按你說的去考察……”

李克拜別魏文侯。出來時,剛好碰上了翟璜,翟璜問道:“大王與您商量選拔相國的事情,現在是否有了結果?”

李克說:“大王雖然沒有明言,但看情形是要封魏成子為相國。”

翟璜聽完,感到萬分氣憤。

他抱怨說:“魏成子可以和我比嗎?西河太守空缺,我推薦西門豹給他;攻打中山國,我推薦了樂羊;大王的公子沒有老師,我給他推薦了屈侯約。到現在,西河呈現大治局麵,中山早已成為囊中之物,公子的品德與日俱增,我舉薦的人才作出了如此斐然的成績,憑什麽不選我做相國?”

李克說:“你能和魏成子相比嗎?魏成子把他百分之九十的俸祿都用來網羅人才,他舉薦的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都是從國外應募而來,大王對這三個人以師禮相待。而你所推薦的那些人,僅僅是給大王做臣仆,你這些又怎麽能和魏成子相比呢?”

翟璜沉默良久,神色黯然,說:“您是對的,我的確比不上魏成子。”

沒過多久,魏成子果然成了魏國的相國,為魏國作了很多貢獻。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李克深知這個道理,因此他建議魏文侯選相所采用的標準之一就是“欲知其人,先觀其友”。領導認真觀察屬下結交的朋友,就能深入地了解他們的性格和人品,從而選拔出真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