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喪失了西漢帝國的鐵血豪情之後,經常被西北的羌人“欺負”。公元115年,掌權的鄧太後再也不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決定任命有將帥之才的虞詡為西北重鎮武都的太守,前去遏製越來越囂張的羌人。

一直滿懷報國熱情的虞詡欣然領軍赴任,而彪悍的羌人對虞詡顯然也抱有極大的“熱情”。在虞詡赴任的途中,羌人就按捺不住了,決定搶先下手,迅速派出大軍到陳倉、崤穀一帶進行阻截。麵對為數不少的羌人,還在途中的虞詡並不願意正麵發生戰事。到了陳倉,虞詡按兵不動,讓軍隊駐地休養,並且放出風來要向首都洛陽請求增加大批援兵。一看這架勢,深入漢地的羌人也心慌了,可是來都來了,不能空手而歸。於是,羌人決定看看形勢再說,先分兵掠奪周邊的幾個縣,撈點油水。

趁著羌人搶掠之機,虞詡旋即讓士兵急行軍,日夜兼程地趕往武都,一日要行一百裏。這時候,士兵們出現了怨言,更讓他們不解的是,虞詡還命令士兵每人第一天造兩個灶,以後每天增加一灶。士兵們不解其故,都有些情緒,於是集體到虞詡的帳前詢問其故。虞詡淡淡一笑,耐心地解釋道:“那麽多羌人來堵截我們,而我們就這點兵力。疲乏的行軍途中就進行戰鬥,我們都沒做好準備,因此隻能迷惑敵人。一旦我們行軍速度慢下來,敵人就會追上來,到時候敵軍就會發現探明我們的底細,我們就會吃大虧。而我們急行軍後,敵人短時間內很難分清我們的行進路線,也就不敢貿然追蹤。”士兵們點頭稱是,於是又問增加灶的數量的原因。虞詡大笑起來,朗聲說:“這樣做也是為了迷惑敵人。敵人一貫都喜歡根據灶的數量來推測軍隊的數量。你們想一想,如果我們每天的灶都在增加的話,敵人就會以為我們的援兵越來越多,這樣就不敢貿然跟我們交戰。曆史上,孫臏就曾經通過‘減灶’來迷惑敵人,現在我們通過‘增灶’同樣可以迷惑敵人,讓敵人不了解我們的真正實力。”士兵們深為歎服,都自願依計行事。果真,羌人沒敢再進行堵截。

到達了武都,這時候的虞詡兵力還不足三千人,而羌人的兵力卻有一萬多人。麵對這種局麵,虞詡知道硬拚是不會有好結果的,不戰而退敵是上策,然而讓虎視眈眈的羌人自動離去談何容易。不過,有一點虞詡是很清楚的:對於彪悍的羌人,隻能用更彪悍的姿態和實力才能震懾住他們。那時,羌人才有可能會投鼠忌器,不敢輕舉妄動。

終於,虞詡心生一計,他想在虛實之間再次“放大”自己軍隊的實力。

虞詡迅速集合武都城內所有的士兵,讓他們列出威武的隊形,穿上統一的軍裝,聲勢浩大地巡城。軍隊從武都的東門出城,然後再從武都的北門進城。而在這個過程中,虞詡玩了一個小小的“把戲”:他讓士兵們在中途再統一換上新的軍裝,這樣,來來回回走了幾次。這番舉動,一下子把暗中窺視的羌人弄傻了眼。羌人覺得這一次漢軍數量實在太多了,於是決定放棄武都,撤兵回朝。

從此,虞詡聲名大噪,朝野上下都對其尊崇有加。

曆史上巧布疑兵的戰例不少,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隱藏自己的實力,使敵人不敢貿然進攻。敵人越是摸不清自己的底細,就越不敢輕舉妄動。在對敵人形成了強大的心理壓力之後,己方往往能夠出奇製勝,甚至不戰而屈人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