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中國古代一種非常規的用兵之法,是一種軍事謀略,在曆史上曾有許多非常成功的戰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韓信兵出褒雍。

秦朝滅亡後,西楚霸王項羽占據了中原,獨霸天下。他依仗自己的強勢,表麵上恢複了周代的分封製度,為參加反秦戰爭的各路將領分封了土地,心中卻計劃著如何消滅這些諸侯勢力,最終一統天下。

這些分封的將領中,勢力最大、最令項羽不放心的就是劉邦。當初各路諸侯進攻秦都鹹陽時約定,誰先攻下秦都鹹陽,即為關中之王。結果,首先進入鹹陽的就是劉邦。關中,是周、秦兩代發祥地,不但物產豐富,而且軍事工程也有強固的基礎。項羽自然不願意讓劉邦稱王關中,便故意把地處偏僻、蠻夷雜居的巴、蜀(今都在四川)和漢中(在今陝西西南山區)三個郡分給劉邦。並將通往漢中的三雍之地封秦降將章邯、司馬欣和董翳,將劉邦牢牢地困在偏僻的關中。而項羽則自封為西楚霸王,占領長江中下遊和淮河流域一帶廣大肥沃之地。

當時,劉邦的勢力遠不及項羽,隻能忍氣吞聲,不得不暫時領兵西上,開往南鄭,並且接受張良的計策,把一路走過的幾百裏棧道全部燒毀。西南地區地勢險峻,鮮有人跡,隻能在懸崖上用木材架設通道,這就是棧道。劉邦燒毀了棧道,便是向項羽表示,他此生再不出漢中。劉邦此舉在迷惑項羽的同時,也是為了加強漢中的防禦。

劉邦以南鄭為都,在這裏,他找到了改變天下大勢的軍事天才——韓信。劉邦拜韓信為大將,籌備東出漢中,奪取天下。

奪取天下的第一步,當然就是打開東進的大門,奪取關中地區。為此,韓信建議劉邦派了幾百人重修棧道。消息傳出後,守著關中西部的章邯不禁失笑:“隻派幾百個士兵,什麽時候才能修完?”於是,他徹底解除了對劉邦的戒心。

劉邦麻痹了章邯,表麵上派兵修複棧道,裝作要從棧道出擊的姿態,實際上卻統率主力部隊,出其不意,暗度陳倉(在今陝西寶雞市東),一舉攻入了關中。章邯大驚失色,慌忙領兵抵抗,卻為時已晚。章邯被迫自殺,駐守關中東部的司馬欣和北部的董翳也相繼投降,轉瞬之間,關中的三秦地區便成為了劉邦與項羽一爭天下的大本營。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劉邦通過張良、韓信兩人的謀劃,順利入主關中,站穩腳跟,從此拉開了他開創漢王朝事業的帷幕。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在軍事上的含義是:從正麵迷惑敵人,用來掩蓋自己的攻擊路線,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這是聲東擊西、出奇製勝的謀略。這個戰略也常常被用於現代社會的商戰之中,用明顯的行動迷惑對方,以出人意料的手法攻克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