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末年,晉朝皇室之間爆發了爭權奪利的“八王之亂”,少數民族矛盾也因為西晉統治者的錯誤政策而尖銳起來,天下大亂。羯族人石勒趁勢而起,在征戰中不斷發展壯大,他優待漢族地主和漢族知識分子,開始為建立“後趙”政權積蓄力量。

石勒將攻擊目標瞄準了西晉幽州刺史王浚。王浚在與石勒交戰失敗後,曾求助於鮮卑、烏桓人的支持,但鮮卑、烏桓人沒有響應。這時,石勒軍師張賓分析了王浚兵勢衰弱的境況,指出如果石勒采取“欲擒故縱”之計,表示歸順王浚,那他一定會喜出望外。因此,張賓建議石勒智取王浚,而不要硬拚。張賓要石勒給王浚寫一封措辭謙恭的信,表示與他和好的誠意,並願意隸屬他扶助他當皇帝。等到王浚對石勒疏於防備時,再乘其麻痹一舉消滅他的勢力。石勒同意了他的建議,並且馬上開始依計行事。

石勒派他的門客王子春、董肇等人帶書信和許多珍寶,去見王浚。王浚見石勒歸順於他十分高興,把王子春等人封為列侯,並派使者以地方特產答謝石勒。王浚的司馬遊統陰謀叛變王浚,派使者騎馬向石勒請降,石勒殺了使者,並送給王浚,以此表示自己的誠實無欺。王浚此時更加信任石勒,對他不再存有什麽疑心。

不久,王子春等人與王浚的使者一同回來,石勒下令隱藏起強壯的精兵和武器,顯示出倉庫空虛而軍隊軟弱的樣子,麵向北拜見王浚的使者,接受王浚的書信。王浚送給石勒拂塵,石勒裝作不敢拿,把它掛在牆上,每天早晚都要敬拜這拂塵。石勒還派董肇向王浚上書,約定日期親自到幽州去奉拜皇帝的尊號。王浚的使者回到幽州,就其所見陳述了石勒將寡兵弱和對王浚誠心不二的情況。王浚大喜,認為石勒確是可信任的。

石勒見王浚已相信了自己,便開始準備襲擊王浚。314年,石勒發兵襲擊幽州。石勒率領輕騎兵日夜兼程向幽州進發。石勒軍到達易水時,王浚的督護孫緯立即派人給王浚送消息,請示準備抵抗。王浚對他們說:“石公到這兒來,正是要擁戴我當皇帝的,誰再說抗擊的話,立刻殺頭!”於是,王浚設筵等待石勒的到來。石勒在早晨趕到薊縣,嗬斥守城的人開門。石勒因懷疑城內有埋伏,就先驅趕幾千頭牛羊,聲稱是獻給王浚的禮品,實際上是堵塞街巷,使王浚的軍隊不能出戰。王浚這時才意識到大事不好,開始坐臥不安了。石勒派手下抓住了王浚,將他送回襄國(石勒的都城,在今河北省邢台市西南)殺死。石勒占據了幽州,吞並了王浚的軍隊,為不久以後自立趙王奠定了基礎。

石勒吞並王浚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欲擒故縱、連續用間的過程。由於石勒較成功地連續用間,使得王浚完全陷入了錯誤的認識與判斷之中。石勒則因用間而比較全麵地掌握了敵軍的情況,把握了戰機,為他最後的出奇製勝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