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初期,劉備手下大將關羽鎮守著荊州南部,他對北方的曹操采取了一係列的軍事行動,幾乎迫使曹操遷都。然而正當關羽春風得意之時,東吳大將呂蒙偷襲了荊州後方,俘獲關羽。

荊州是劉備基業的起點,關羽是劉備最得力的幹將之一。公元221年四月,劉備在成都稱帝之後,以為關羽報仇為借口,決定大舉攻吳,企圖奪回荊州。劉備親自率領幾十萬大軍,出兵伐吳,掀起一場空前大戰。當時,吳、蜀國界已向西移到巫山附近,長江三峽是吳蜀間的主要通道。劉備派大將吳班、馮習率領四萬餘人為前鋒,奪取峽口,攻入吳境,直搗秭歸。

東吳節節潰敗,在危急存亡關頭,吳王孫權力排眾議,任命年輕的江陵陸遜為大都督,統率五萬人馬,對抗蜀軍。次年正月,蜀國將領吳班、陳式的水軍占領彝陵(今湖北宜昌東南),屯兵長江兩岸。二月,劉備率主力進至琥亭,建立了大本營。

陸遜對蜀軍的主力、士氣、地形等方麵的情況進行分析之後,認為劉備居高守險、銳氣正盛,應當避其鋒芒,等待時機破敵,因此拒絕了手下將領請戰。

在戰略上,陸遜大膽地采取了撤退方略,一路順江而下,最終占據了有利於己、不利於敵的夷道(今湖北宜都西,在長江南岸)。如此一來,吳軍完全退出了高山地帶,把兵力難以展開的五六百千米長的崇山峻嶺讓給了蜀軍。陸遜堅守有利地形,轉入防禦,阻止蜀軍前進。

蜀軍依仗兵力優勢,深入吳境五六百千米,從建平(今四川巫山)到夷陵設置了幾十個軍營。蜀軍遠離國境,孤軍深入,隻能迅速與吳軍作戰,否則消耗太大。劉備天天派人到陣前辱罵挑戰,陸遜均置之不理。從正月到六月,任憑劉備如何挑釁,陸遜都堅守不出。

陸遜的堅守取得了顯著成效,劉備的部隊補給困難,士氣低落。時值盛夏,南方暑氣逼人,蜀軍忍受著烈日暴曬,將士個個叫苦連天,鬥誌迅速渙散。劉備無可奈何,隻得在陸上樹林茂密的地方安營紮寨。

蟄伏了幾個月的陸遜終於等到了反攻的時機。現在蜀軍舍舟登岸,處處設營,兵力分散,部隊疲勞,士氣低落,正是出兵的絕佳時機。陸遜先派出小部兵力進行試探性進攻,最後製定了火攻的方略。公元222年七月的一天夜裏,陸遜趁著夜色順風放火,蜀軍大亂。陸遜乘勢發起反攻,迅速攻破蜀軍四十餘座營寨。蜀軍土崩瓦解,死傷無數。劉備乘夜逃到白帝城,羞怒交加,一病不起。

在對方的力量十分強大的勢態下,陸遜以守為攻,通過大膽的退卻,占據有利於己、不利於敵的先機,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有時候,對很多事情,主動退讓,縱其所為,然後伺機而動,便可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