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四十來歲的時候曾任過臨沂太守,後來他雖辭官歸裏,但他巧判的一個案子卻在當地廣為流傳。

有一個後生叫唐興,家住城東唐家湖,從小喪母,全靠父親把他拉扯大。五年前,老爹爹進山采石,不小心摔死在山澗裏,唐興想選擇一塊好地安葬父親,以報養育之恩。無奈自家窮得無立錐之地,小唐興為此哭得死去活來。有好心的鄉親對他說:“財主牛魯家的祖墳前有一塊空地,現在還荒著,你不妨找牛大財主去說說,他今天正逢老母八十大壽,若看你可憐,念你一片孝心,也許會施舍於你。”

唐興沒有別的辦法,隻好去求牛魯。牛魯裝模作樣地說:“俺家向來以行善為本,今兒個老母八十大壽,鄉鄰有了難處,俺豈能坐視不問。好吧,看在眾鄉親的麵子上,俺就舍一塊空地給你葬父,不過,你要送一壺好酒來給俺娘祝壽。”

鄉親們聽了,都誇牛大財主心好,忙叫唐興叩謝過牛魯,然後先幫唐興安葬了父親,又湊錢買了一壺好酒,讓唐興送到牛魯的府上。

這件事本來就算了,誰想到五年之後,卻又起了風波。這五年間,小唐興是豁出命去的苦幹,攢了一筆錢,置了幾畝山地,蓋了三間草房,又娶了媳婦,小日子過得挺紅火。牛魯一見有油水可榨,便開始動了心思。怎麽樣才能把他的田產奪過來呢?

牛魯忽然想起五年前施舍墳地的事,對,就在五年前那檔子事上做文章。

這一天,牛魯領著一幫狗腿子進了唐興的家,牛魯拱拱手說:“恭喜唐兄弟發福發財,這幾年你的日子好過了,俺家裏可是賠光了本錢。沒法子,你原先借的一筆小賬,咱今天就清了吧!”

唐興聽了不解地問:“牛老爺,俺啥時欠過你的債啊?”牛魯冷笑著說:“真是貴人多忘事,俺來問你,五年前,你爹葬在何處?”

唐興仍然不解地說:“俺爹是葬在你家的荒地裏,可當時講好你舍給俺那塊地,俺送一壺好酒給你老母祝壽就算結了。那壺酒俺當天就送到你府上了”。牛魯陡然沉下臉色說:“說得輕巧!我說的是一‘湖’美酒,你卻隻送了一壺酒,且不說聞名天下的太湖、洞庭湖,就是咱們村前的唐家湖,你算算能盛多少壺酒?”

唐興聽了差一點氣炸肚皮,跺著腳說:“你這是仗勢欺人,這樣的冤枉債就是不還。”

“給我搶,不給他點厲害,他就不知道馬王爺是幾隻眼。”牛魯咆哮著喊。

狗腿子們一擁而上,拳打腳踢,橫搶豎奪。最後,把房裏的東西搶得精光,然後揚長而去。

小夥子告到縣裏,縣裏沒等他訴完冤情就轟出了大堂;告到州裏,州官說他誣賴好人,打了他四十大板;小夥子聽說新任太守為官清正,便告到王羲之這兒來了。

王羲之看完訴狀後,氣得劍眉倒豎。想到牛魯乃地方一霸,為人刁滑,且又強詞奪理。須巧判才能收到懲霸之效。王羲之聽說牛魯家養了一大群鵝,頓時計上心來。

第二天,王羲之來到牛魯家,牛魯見太守來府,受寵若驚。王羲之說:“下官生**鵝,聽說員外喂養了好多鵝,於是想用下官親筆手書的《樂毅書》來換員外的一活鵝,不知員外意下如何?”

牛魯知道王羲之一字能值千金,萬沒想到他用一幅字來換他的一隻鵝,真是飛來的福氣。樂得他心花怒放,一夜沒睡好覺。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挑了一隻上好的大白鵝,用籠子裝上,拎到了太守府。

王羲之見鵝,拍手笑著說:“真是千裏挑一的好鵝,不知其他鵝也像這一隻這麽好看嗎?”

牛魯媚笑著說:“小人家的鵝都是這樣,大人吩咐要一隻活鵝所以小人今天隻帶來這一隻,大人如果喜歡,小人改日再送幾隻。”

王羲之聞言,把臉一翻,拍著驚堂木說:“胡說,本官要的是‘一河鵝’,誰要‘一活鵝’來?難道本官親筆書寫的一部《樂毅書》,隻值一隻鵝錢麽?大膽牛魯,詐騙本官,該當何罪?”

牛魯聽了,連忙跪倒在地,不服地強辯說:“請問大人,天下買鵝賣鵝隻論個、十、百、千,哪有論溝論河的道理呢?小民實在冤枉。”

王羲之聽了,撫掌大笑,將唐興喚上大堂,厲聲喝問道:“鵝不論河應論隻,那麽酒又豈能論湖呢?”

牛魯這才知道自己不知不覺間上了王太守的圈套了。無奈自知理屈,隻得苦苦哀求,請太守老爺寬恕。

王羲之提筆判道:“牛魯搶占唐興家產應如數償還,另外罰銀五百兩,以抵償唐興驚嚇奔波之苦。本官‘清正’為本,焉要劣紳的白鵝,著令牛魯將本官《樂毅書》奉還,堂上白鵝退回,若有半點差錯,罪上加罪。”

此判一宣,當地的百姓傳為佳話,無不讚許王羲之理案之巧妙。其實,王羲之在這裏也暗地做了一個局,隻因牛魯的強橫無理,所以太老爺的局便也順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