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字孔明,在“空城計”中,他端坐城樓之上,撫琴曲,嚇退了魏國十幾萬大軍。而孔明在二十六歲時,依舊孑然一身。

二十六歲在當時可謂大齡了。為此,兄嫂想為父母雙亡的弟弟找個好媳婦。可七次相親,孔明都說不滿意。為此嫂子對他大發怨氣。孔明設法安慰她說:“我可是怕別人和我同床異夢。”嫂子反問:“婚配之事由老天安排,你可別像買驢買馬那樣挑挑揀揀。”孔明知道,兄嫂這樣說是想讓他成家立業,傳宗接代。沒辦法,他隻好搪塞嫂子道:“請嫂嫂再為我找一找吧!……但嫂嫂不該隻把容貌看做是最重要的。”嫂子說:“有句古話叫‘郎才女貌’。你是個聰明絕頂的人,娶個漂亮的媳婦是理所當然,莫非你想討個醜媳婦不成?”

諸葛亮說道:“你說到醜,我倒想起一個人。”

嫂嫂想知道他究竟在想誰。諸葛亮回答說:“我的恩師黃承彥有個女兒,名叫黃正英,我聽說她學識淵博,而且性情高雅……”嫂子打斷他道:“黃正英?她外號叫阿醜啊!小時候她就長得很醜,皮膚黑如炭渣。”諸葛亮略帶微笑地聽完嫂子的話,然後自語道:“女大十八變,或許……”諸葛亮接著又說:“我讀過她寫的詩。說真的,她也許正合我意呢。嫂嫂,希望你去看一看她。”

事實上,黃正英的確長得一點也不美,但她人很聰明,也很勤奮。每天除了女紅之外,就是博覽群書。雖年已二十四,卻還沒有人來提親。為此也著實讓她父親憂心忡忡。而這一切做女兒的並沒有察覺。

這一天,諸葛亮的嫂子突然來到黃家。她裝得極為誠懇,說要看花園裏開得特別漂亮的花。於是黃老伯帶她來到後園。恰好這時阿醜和一個容貌俏麗的貼身婢女也在花園裏。嫂子遠遠地看到了她們,以為那個漂亮的婢女就是阿醜,於是她就把自己來這的真正目的坦白地告訴了黃老伯。阿醜在樹叢中偷聽了他們的談話,便大聲說道:“你的小叔子若真的想娶我為妻,他可以親自來。”

嫂嫂回去就催諸葛亮與她一起從隆中起身。路上,遇上孔明的一個朋友孟公威,他得知情況後,馬上說道:“這個女孩醜得沒法再醜了。”並勸諸葛亮應該去找一個漂亮的姑娘。“那麽黃正英的學問怎樣呢?”諸葛亮問道。對姑娘的刺繡、繪畫以及高雅的性情,這位朋友卻是讚口不絕。

剛到黃家,便聽大宅深處傳來主人之女(人稱阿醜)撫琴之聲。“彈得太美了!”諸葛亮脫口叫了出來。諸葛亮提出想見阿醜,於是有人去喚她,但她卻很長時間不出來,隻讓婢女把一首詩轉給諸葛亮。

諸葛亮接到這首詩,讀道:“隔簾見郎君,知麵不知心。相約月誌家,四寶是媒人。”諸葛亮馬上就明白這是讓他到書房去。在那裏,婢女和阿醜正等著他,醜女問道:“你是一個才能出眾的人,為什麽到了這個年齡還沒有成家立業?”諸葛亮很有禮貌地答道:“在這個不太平的年代裏,建立家業是很困難的。我總是為國家的命運擔憂,也就很難顧得上考慮成家立業了。”

醜女說:“從你的話中,我感覺得出你有遠大的抱負。”這句話令諸葛亮大為驚訝。他暗想:能獨自作出這樣聰明的推測,那黃家的女兒十有八九是她。他開誠布公地告訴她們說:“劉備想請我出山為他效力,為的是幫他扶助危亡的漢室。”

醜女答道:“你的才能非同一般,你的名聲也不小,複興漢室乃為人心所向。劉備懂得識用賢能之士,他已二顧茅廬了,我想,他還會來第三次。”

這一分析正與諸葛亮不謀而合。醜女接著說:“你已具備了拯救國家和黎民百姓的雄才大略,你應該學西周的薑太公,閃光的珍珠絕不應長期埋沒在灰暗的塵土之中。”

諸葛亮聽了這一席話,對醜女油然生起敬慕之情。於是他下決心出山返塵,並想立即娶醜女為妻。

回到隆中後,當嫂子知道那個醜女子才是黃正英時,便逼著諸葛亮改主意,並對他發出最後通牒:“你如果不解除這門親事,我們就再也不算叔嫂了,從此我不再過問你的事!”

諸葛亮不想改變自己的婚約,可又不忍心讓嫂子生氣。這時,他忽然心生一計,立即提筆寫下一份文書,交給正在他家做客的孟公威,請他送與黃正英。孟接過來,隻見上麵寫了這樣一首詩:

笑你容貌不配我,

他日另酬鸞鳳誌;

多諒小生處世難,

口應婚約可改移。

嫂子看了,如釋重負地笑了。

過了很長時間,一天,諸葛亮告訴嫂子,他三天後就結婚。

婚禮這天,一乘花轎載著新娘來了。當新娘頭上的紅紗被慢慢掀起時,他們才發現原來新娘就是黃正英!嫂子疑惑地問道:“不是已把退婚書送去了嗎?”

諸葛亮答道:“還記得我退婚書上寫的那首詩嗎?”在場的孟公威這時才醒悟道:“這是一首藏尾詩,藏著這樣一句話:‘我誌難移’。”諸葛亮和妻子真誠的感情終於打動了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