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業初年,隋煬帝由於橫征暴斂、窮兵黷武而使得民不聊生,全國各地的老百姓怨聲載道,紛紛起義。首先是禮部尚書楊玄感起兵造反,接著全國各地的義軍便蜂擁而起。這時候,李淵奉命鎮守弘化鎮,並兼管關右各郡軍事。

李淵乃是名門之後,世襲唐國公,他和楊廣其實是姨表兄弟。李淵曆經地方和中央高官,向來喜歡結交天下豪傑,很多人也都誠心歸附於他,這就引起了楊廣對他的猜疑。

當時在民間流傳著“楊花落,李花開;桃李子,有天下”的民謠,此時天下沸騰,海內騷然,聽到這樣的民謠,楊廣開始擔心自己的江山要被姓李的取代。因為這個民謠,他還下令砍光李樹以絕不祥之兆。有些小人便伺機誣告右驍衛大將軍李渾企圖謀反,說什麽民謠中的“李花開”指的可能就是李渾,結果楊廣就先發製人,不管事情真假就將李渾宗族的32人全部處死。

李淵也姓李,因此,楊廣也對其產生了懷疑。李淵這個人雖然表麵上看起來不事張揚,但其實私下裏很有人緣,手下有眾多良將賢士。或許也正是由於這一點,引發了楊廣對他的猜忌。有一次,楊廣要召見李淵,李淵說自己生病了不能來,結果楊廣就勃然大怒。李淵當時有一個姓王的外甥在後宮辦事,楊廣就去問他的外甥:“你舅舅為什麽不來?”他的外甥就回答說他生病了不能前來。楊廣又問道:“是不是會死呢?”後來,李淵聽說此事之後十分擔心,感到自己快要大難臨頭了,為了掩飾自己,以便使楊廣放鬆對他的警惕,李淵便整天縱酒作樂,假裝沉湎酒色、委靡不振的樣子。

後來,天下盜賊四起,兵部尚書樊子蓋不分青紅皂白地就燒毀了汾水以北的村莊,是,從他和許世緒越來越親密的關係上,便可以看出這一點。李淵這個人十分寬厚,他對待投誠的人也都十分寬容,讓他們留在自己左右,聽說這件事之後,很多人便來到太原投奔於他,前前後後大概有幾萬人。李淵深知人心向背的重要性,因此他經常開倉濟民,來他這兒當兵的人也越來越多。當時天下形勢混亂,很多人也都和他一樣蠢蠢欲動時他卻隱忍不發,並在暗中繼續積蓄力量。李淵在積極準備、不斷發展自己的勢力上可謂是處心積慮。在大業十一年(615),李淵鎮壓敬盤陀起義軍的時候僅僅誘降的起義軍就達數萬人,這些人全都加入到他的隊伍當中。隋朝大將長孫順德、劉弘基等人因反對征遼而觸犯了隋朝的法律,被迫逃匿到太原,最後也都被李淵收留,這都為他日後贏取大業奠定了一定的人力基礎。

李淵縱酒就是為了顯示自己的胸無大誌,從而進一步麻痹楊廣。他這麽做並非“自晦”,而是一種韜晦之計:李淵暫時收斂鋒芒,表麵上與世無爭,極力掩飾自己的政治誌向和權力欲望。因為他知道,隻有這樣,才能夠暫且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為日後的成功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