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宣公十五年》中記載了“結草”的典故。公元前594年的七月,秦桓公出兵攻打晉國,晉軍和秦兵在晉地輔氏(今陝西大荔縣)展開激烈的戰鬥,晉將魏顆與秦將杜回相遇,兩個人廝殺在一起,正在難分難解的時候,魏顆突然見一個老人用草編的繩子套住杜回,使這位堂堂的秦國大力士因沒有站穩而摔倒在地上,當場為魏顆所俘,使得魏顆在這次戰役中大敗秦師。

晉軍獲勝收兵之後,當天晚上,魏顆就在夢裏夢到了那位白天為他結繩絆倒杜回的老人,那位老人告訴他說:“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沒有讓她為你父親陪葬的那名女子的父親,我今天這麽做是為了報答你當日的大恩大德。”

原來,晉國大夫魏武子有一個沒有兒子的愛妾。魏武子剛剛生病的時候就囑咐兒子魏顆說:“等到我死的時候,你一定要將她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的病情變得愈加嚴重,他又叫來魏顆,對他說道:“等我死了,你一定要讓她為我殉葬。”但是,等到魏武子去世的時候,魏顆並沒有把父親的那名愛妾殺死給父親陪葬,而是把她嫁給了別人。魏顆說:“人在病重的時候,神誌是混亂不清的,我將此女嫁出去,乃是依據我父親神誌清醒的時候所做的吩咐。”

“銜環”的典故則見於《後漢書·楊震傳》中的注引《續齊諧記》。楊震的父親楊寶9歲的時候,在華陰山的北麵看到一隻黃雀為老鷹所傷,掉落在樹下,為螻蟻所困。楊寶看到它十分可憐,就將它帶回家,放在巾箱中,每天隻給它喂飼黃花,百日之後的一天,這隻黃雀羽翼豐滿,就飛走了。當天夜裏,便有一名黃衣童子向楊寶拜謝說道:“我乃是西王母的使者,多虧您的仁愛之心,才使我得以獲救,心中實在感激。”同時,還將四枚白環贈給楊寶,說:“它可保佑君的子孫位列三公,為政清廉,處世行事像這玉環一樣潔白無瑕。”

後來,果真如黃衣童子所言,楊寶的兒子楊震、孫子楊秉、曾孫楊賜、玄孫楊彪四代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剛正不阿、為政清廉,他們的美德為後人所傳頌。其中楊震更以半夜時拒絕賄賂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被傳為美談。

知恩圖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向來都被認為是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傳統美德。“結草”、“銜環”的故事被後人合在一起,流傳至今,人們用這個故事來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同時,這個故事還向我們揭示了“善有善報”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