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末期,秦國大軍攻打趙國的都城邯鄲,雖然趙國竭力抵抗秦軍的進攻,但由於長平之戰遭到慘敗之後,趙國的兵力明顯不足。因此局勢越來越危急。於是,趙孝成王便要平原君趙勝想辦法去向楚國求救。平原君趙勝乃是趙國的相國,又是趙王的叔叔,接到趙王的命令,他便決定親自去楚國,與楚王談判聯合抵抗秦國之事。

此次出行,平原君打算帶著二十名文武全才的人跟隨他一同去楚國。當時,平原君手下有三千個門客,可真正要找到文武全才的人,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這些門客中挑來挑去,最終,平原君隻挑中了十九個人,其他的他都沒看上。

正當平原君十分著急的時候,有個坐在末位的門客站了起來,他走到平原君麵前,向他自我推薦說道:“不知道我能否湊個數呢?”

聽了他的這番話,平原君感到有點兒驚訝,便問:“請問您叫什麽名字?到我門下來有多長時間了?”

那個門客說:“我叫毛遂,到這兒已經有三年時間了。”

聽了他的話,平原君搖了搖頭,說:“有才能的人活在這個世上,就如同一把錐子放在口袋裏,它的尖兒很快就能冒出來了。可是您來到我這兒做門客都有三年時間了,我甚至都沒聽說過您的名字。”

毛遂說:“賢能之才在這個世上,就如同把錐子放在口袋裏,它的尖端立刻就會顯示出來。您之所以沒有聽說過我的才能,是因為直到今天我才讓您看到這把錐子。要是您很早就將它放到口袋裏,它早就將口袋戳破了,難道光露出個尖兒就可以了嗎?”

站在一旁的十九個門客聽了毛遂這番話,都認為他十分自大,將輕蔑的眼光投向他。可是,平原君卻十分欣賞毛遂的膽識和口才。於是,他就決定讓毛遂跟隨自己一同前往楚國。當天,平原君就辭別了趙王,率領這二十位文武全才去往楚國了。

在路上,其他十九人跟毛遂探討問題,都為毛遂所折服。到了楚國,平原君見到楚王之後,跟對方在朝堂上談判合縱抗秦之事,毛遂和其他十九個門客都在台階下等著。平原君跟楚王就這樣從早上一直說到中午,為了說服楚王,平原君把嘴皮都說幹了,可是楚王依然不同意趙國的請求,不願意派出援軍救援趙國。

這時候,在台階下的門客實在是等得不耐煩了,但是,麵對這種情形,他們都不知道該怎麽辦。大家都對毛遂說:“毛先生進去吧,現在就看你的啦!”

隻見毛遂不慌不忙地拿著寶劍走上台階,高聲嚷著說道:“是否同意合縱,三言兩語就能夠決定,為什麽從早上說到現在,都還沒給個說法呢?”

聽到有人高聲叫嚷,楚王十分生氣,便不高興地問平原君趙勝:“高聲說話之人乃是何人?”

平原君說:“這是我的門客毛遂。”

楚王一聽來的人是個門客,就更加生氣了,便對毛遂嗬斥道:“我和你的主人在商量國家大事,哪裏輪得上你這個門客插嘴呢?還不快快給我滾下去!”

豈料,毛遂按著寶劍向前跨出一步,大聲說道:“你不要以為自己是楚王便能夠仗勢欺人。現在你朝我大聲嗬斥,不過是仗著楚國人多,現在十步之內,你不能依仗楚國的人多了。我的君侯在這裏,你破口大罵又算怎麽回事?”

看到毛遂身上帶著劍,又聽到他說話十分厲害,楚王心中開始忐忑不安起來,於是,他就轉變語氣,和顏悅色地對毛遂說:“不知道先生有什麽高見,就請說出來聽聽吧!”

聽了他的話,毛遂說道:“楚國有五千多裏土地,上百萬的甲兵,這是足以稱霸的大業啊!沒有想到秦國一興起,楚國卻屢戰屢敗,甚至連楚國堂堂一國之君也成了秦國的俘虜,並最終死在秦國。這真的是楚國極大的恥辱!秦國的白起,並不是什麽了不起的角色,充其量也隻是一個沒什麽本事的小子,他帶了幾萬人,一戰就打下了郢都和鄢,第二戰就燒掉了夷陵,第三戰辱及了大王的先人,逼得大王隻好遷都。這是百代的深仇大恨呀!楚國的這種恥辱就連我們趙國人都為你們感到羞愧。真沒有想到,大王如今卻還不想雪恥。說實話,今天我們主人跟大王來商量合縱抗秦的事,並不僅僅是為了我們趙國,更主要的是為了楚國的顏麵啊!”

毛遂的這一番話,一句句都重重地戳在楚王的心上。聽到毛遂這麽說,楚王滿臉通紅,十分慚愧,接連說道:“先生說的是,說的是。”

接著,毛遂問:“那麽,合縱抗秦的事就這麽定了嗎?”

楚王說:“就這麽決定了。”

於是,毛遂回過頭,讓楚王的侍從馬上拿來雞、狗、馬的血。毛遂捧著銅盤子,跪在楚王的麵前說:“大王是合縱的縱約長,請您先歃血。”

楚王歃血之後,平原君和毛遂也當場歃了血。楚、趙聯盟之後,楚王就派春申君黃歇擔任大將軍,率領八萬大軍,奔赴趙國。在楚國和趙國軍隊的聯合攻擊下,秦軍最終撤退了。

平原君回到趙國之後,十分感慨地說:“毛先生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堪比百萬雄師啊!我以後可不敢說自己懂得鑒選人才了。”從此待毛遂如上賓。

這個社會到處都是機會,但並不是所有的機會都是觸手可及、可以把握的。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有很多機會是需要我們自己去發現並創造的。毛遂身上就有把握機會的本領,他能夠把握時機,主動出擊,讓機遇之神垂青自己的才能,從而將自己的智勇膽識在合理的時機充分地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