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南宋武將循王張俊正在自己家的後花園遊玩,忽然發現一個老兵沒有值班,反而躺在自家的草地上睡大覺。

張俊很不高興,上去踢了踢他,質問道:“你不好好值班,為什麽在這裏睡覺?”

老兵一見主人來了,趕忙爬起來回答:“小人沒什麽事情可做,隻好睡大覺了。”

張俊看他睡覺本來就不高興,一聽他這麽說,就更生氣了:“你除了睡覺還會幹什麽?”

老兵想了想,認真地答道:“我會做生意,卻沒有本錢。”

張俊見他認真,便想逗他:“你會做生意,那麽,我給你一萬緡(緡,用於成串的銅錢,每串一千文)去做生意怎麽樣?”

老兵搖搖頭。

張俊忍住笑:“那我給你五萬緡。”

老兵依然搖頭。

張俊有些奇怪,便問他:“那你需要多少?”

老兵慢慢地回答道:“如果不能給我一百萬緡,至少也得五十萬緡才值得去做一趟買賣。”

張俊仔細地看了看這個老兵,收起了戲耍之心,果真給了他五十萬緡,讓他隨心所欲地去支配。老兵得到這一筆錢後,首先買了一艘非常豪華壯麗的大船,廣泛地收購綾羅綢緞、古玩玉器、金銀珠寶;又招募了一百多個能歌善舞的美女和樂師以及十幾個閑雅、風流倜儻的紫衣役吏、說書司客和一百個年輕力壯的侍者。然後,帶著這些人和貨物從海上走了。

幾年後,就在張俊都已經認為這老兵是騙子的時候,老兵帶著他的大船突然開回來了。不僅如此,在他的船後麵還有十多艘大船,而且每一艘船上都放滿珍珠、犀牛角、香藥和駿馬。當時,軍隊中正缺少戰馬,張俊大喜過望。

在問及他是如何以一船之資換回這麽多的東西時,老兵答道:“我以大宋國外貿官員的身份遊曆海外各國,前去謁見諸王,並把帶去的綾羅綢緞、古玩珍寶贈送給他們。每當他們招待我的時候,我就讓歌女們出來跳舞、唱歌為其助興,海外的那些君王非常喜歡,就用好馬來換我們的美女,還為我造船載馬;那些精美漂亮的金銀玉器等物品他們就用犀牛角、香藥等來換,滿意之後又贈送了我許多豐厚的物品。”

張俊聽後為這老兵的聰明和手段讚歎不已,重重地賞賜了他,問他能否再去一趟。得到豐厚報酬的老兵回答道:“這種把戲隻能玩一次,多了就不靈了。您還是讓我回老家安度晚年去吧!”

南宋文人羅大經評論道:“一個衣衫襤褸的老兵,張俊竟然慷慨地給他五十萬緡錢財,而不問他去幹什麽,這樣的恢弘度量,足以使人感激涕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當年越王勾踐將自己的國土分別授給文種、範蠡;劉邦給陳平四萬斤黃金而不問其用途,都是出於同樣的考慮。由此看來,如果不知那人底細如何,而輕率地任用他,或者知道那人能用而不能任用他,都不足以使事業獲得成功。更難能可貴的是:老兵到了海外去闖了一趟以後,便告老還鄉不再去了,這說明他深知進退存亡的道理,這實在是太神奇了!”

循王的這個老兵名不見經傳,卻有幸碰到了循王這個慨然相予而又善於用人的“伯樂”,才使得這個老兵幹出了一番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業績來。這個故事再次說明人才各有長短,用人如用器,貴在用其所長而避其所短。善用者如能用其所長,恰到好處,就可以發揮潛藏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