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興名臣曾國藩本是文人,並不擅長行軍打仗。在率領湘軍與太平軍作戰過程中,他親自指揮的靖港之戰、湖口之戰、祁門之戰等幾次戰役,每次都是大敗而歸,自己還差點兒在戰爭中喪命。殘酷的事實告訴曾國藩,他缺乏領軍打仗的才能,“用將則勝,自將則敗”,認識到自身的弱點後,曾國藩揚長避短,致力於放手,發揮手下將領的才幹,自己絕不插手具體作戰的指揮和部署。
作為湘軍統帥,曾國藩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麵發揮自己的作用:
第一是對官兵進行忠君敬上的思想教育,增強軍隊的凝聚力,使官兵上下一心、同仇敵愾。
第二是製定圍剿太平軍的作戰方略。先是奪取武昌,以兩湖為根據地,再順江東下,強攻金陵。由於曾國藩潛心思考,又借助於幕僚的智慧,這一策略十分成功。
第三是製定用以指導作戰的基本戰術,如結硬寨、打呆戰、挖長壕困敵、圍城打援、以靜製動、反客為主等。實踐證明,這些戰術是行之有效的,至於在實戰中究竟如何應用,則交由具體負責作戰指揮的將領隨機應變。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曾國藩的統軍之道是自己負責選拔重要將領,而把具體軍務一概交給將領們全權處理。
曾國藩認為:“取人之式,以有操守而無言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要。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並重。”曾國藩先後任用左宗棠、李鴻章、李續賓、李元度、曾國荃、胡林翼等足智多謀、能征善戰的將領,放手讓這些將領自行招募、訓練士兵,並由他們全權負責率軍作戰,自己絕不越級指揮。充分發揮手下將領的軍事指揮才能,曾國藩統帥的湘軍自然越戰越強。放手讓部下勞心勞力,是曾國藩以五萬之眾的湘軍,擊敗太平軍數十萬人的秘訣所在。
曾國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善於用人,信任並充分發揮下屬的才能,讓下屬可以盡心盡力,從而取得事業的成功。作為領導者,選拔有才能的人並放手讓其來做事,比凡事自己親力親為的效果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