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的成名之戰堪稱全書乃至整個人類文學史上的經典一大鬧天宮。無須掩飾,你的童年是在多少次大鬧天宮的夢裏一路走來。多少次你夢見自己就是那個身披黃金甲,手持金箍棒,打得滿天神仙哭爹喊娘,玉皇大帝直鑽桌底的無敵戰神。大鬧天宮,它太容易觸動我們內心深處的英雄情結。然而,今天我可能需要直接而非間接地告訴您:這場激勵過您童年的英雄讚歌,其實隻是一場鬧劇,而且還不是孫悟空一個人的鬧劇,而是幾乎所有人聯合演出的一出天大的鬧劇。

4.1齊天大聖究竟實力幾何?

大鬧天宮這部恢弘壯麗的英雄史詩,其實從一開始就帶著一個邏輯上的矛盾一各個角色的實力嚴重無法評估。

如果按照大鬧天宮時的實力展示,孫悟空簡直就是天地間第一神力。神到什麽程度?神到個人的力量可以對抗整個天庭!然而作者是明朝中後期一官僚體係高度發達時代的宰相,混了一輩子官場,他難道不明白組織力量和個人力量的懸殊嗎?他怎麽會寫出這種意**小說呢?而西天取經時那些看似無能的滿天神佛,他們的坐騎、童子下界為妖,就能讓孫悟空無可奈何,最後還得低聲下氣地去求他們解救。這是一個嚴重且明顯的邏輯矛盾,對此有人解釋孫悟空被壓了五百年,實力退化,妖怪們卻升級了。但明朝還沒有普及打怪練級的網絡遊戲,這種解釋隻能當段子聽聽。真正說得通的解釋有且僅有一個:大鬧天宮時,天庭諸神都默契地隱藏了實力。

隱藏實力,官場常用技術。您去請一個當官的幫點小忙,或者履行正當職責,他可能就會擰著眉頭說:“哎呀,這個確實應該給您辦,但確實又有什麽什麽實際情況,或者超出我職能範圍,我也沒辦法呀!”

其實即便在小說中,孫悟空也隻是在通明殿外鬧騰了一番,根本沒有摸到靈霄殿的地板。很多人熱衷於討論“五百年前打遍天庭無敵手,五百年後取經路上卻誰也打不過”的邏輯矛盾,其實根本沒有矛盾,因為這個問題的題幹本身就不成立,五百年前他也沒打過誰。孫悟空從八卦爐裏跳出來後直奔靈霄寶殿,天兵天將是“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天王無影無形。更無一神可擋。”但是這裏打敗誰了嗎?其實一個也沒有呀!若說是孫悟空一頓棒,打死一群神將,剩下的拋下玉帝落荒而逃了,這可稱大勝。但問題是根本沒有任何人接上一棍,直接就消失了呀!五百年後取經路上吊打猴哥的那些神魔,其實也沒誰在這一戰被猴哥打敗過。

86版電視劇將大鬧天宮的場景改編成孫悟空揮棒激戰,打敗了諸天神佛,甚至創作了玉帝鑽桌子的場麵,這確實更精彩,更能盡情釋放個人英雄主義情懷,但進一步放大了原著暗藏的誤導。隻不過這其間的個人英雄主義情懷太動人,讓我們都深陷其中,根本舍不得自拔。回到原著,我們冷靜地看大鬧天宮,完全是上至太上老君,下至天兵小卒,全都默契地選擇了隱藏實力,拒不出麵製止正在鬧騰的孫悟空。諸神為什麽要這樣做呢?玉帝為什麽容忍呢?因為他們都需要演這場大鬧劇。

孫悟空第一次號稱嫌弼馬溫官小,反下花果山。天庭派托塔天王李靖率兵討伐,李天王派巨靈神、哪吒三太子兩將依次與孫悟空單挑落敗,班師回朝。天庭二次招安,孫悟空如願獲封齊天大聖頭銜。人們讚頌孫悟空通過一場勝仗為自己爭取到升官的壯舉,也譏笑天庭這個封建統治者的外強中幹。要真這麽外強中幹早就被推翻了,還等得到孫悟空?再仔細一看,李天王為何隻派兩員將領單挑一下就認輸呢?這不還沒真正開打麽?而且哪吒戰了三十回合就被孫悟空一棒打中膀臂敗逃,這不是他的水平。後來取經路上,哪吒也曾下界助取經團降妖,比如麵對獨角兕大王(太上老君的青牛),哪吒和孫悟空都和他打成平手,可見哪吒和孫悟空武藝相當,斷無三十回合就敗走之理。

之後孫悟空攪亂蟠桃會,二次革命,李天王率十萬天兵天將會剿。這次天兵認真多了,猴子也應付得很辛苦。但大殺了一整天,天兵卻“止捉得些狼蟲虎豹之類,不曾捉得他半個妖猴”。這可是十萬級的大會戰呀!想抓誰就抓誰,別說打仗,軍體操匯演能控製到這程度也得令人讚歎呐!嘿嘿,這恰是我大明天兵看家的本領。明中後期,明軍經常體現出這樣的“素質”。對麵往往是多個遊牧部族組成的聯軍,明軍可以對其實施精確打擊。沒關係的部族,砍你腦袋回去報功;暗中勾結好了的部族,您還可以順手帶點友軍的財物回草原。所以這根本不是精準打擊,是精準扶貧。清朝創始人努爾哈赤本是東北女真諸部中較弱的一個,但成功申請到了遼東都指揮使司的精準扶貧項目。每次圍剿,明軍都打擊女真、蒙古其它部落,偏偏留下他的建州左衛發展壯大,最終被他統一東北。

觀音菩薩派弟子惠岸行者(李天王次子木吒)出戰,又單挑失敗,李天王又向天庭發出敗報。玉帝“笑道:巨耐這個猴精,能有多大手段,就敢敵過十萬天兵!李天王又來求助,卻將那路神兵助之?”盡管作者用了極大篇幅渲染戰鬥過程的精彩激烈,但我們還是能夠發現:李天王根本沒認真打,試想十萬天兵一起擁上去,誰扛得住啊?但他始終象征性地單挑一下就認輸。盡管這第二次圍剿花果山,樣子做得倒是比第一次足,但還是沒動真格。玉帝其實也看出來了,所以才會“笑道”,而不是“悚懼”。

4.2皇親與狗不得入內

見以李天王為代表的眾天兵都不賣力,觀音菩薩舉薦了二郎神。

二郎神的身份相當微妙,他法力不弱,也為天庭立過功,但卻不能在天庭任職,隻能在人間灌江口居住。究其原因隻有一個一他是玉帝的外甥。這個角色恰是代表了宋明以來一個非常尷尬的群體一皇親國戚。若在前代,皇親國戚可不尷尬。若能跟皇帝沾上點親,就算您是廢物點心也能受重用,更別說有點真本事了。但在宋代以後情況就反過來了:皇親國戚一律不得為官,哪怕像二郎神這麽有本事的。

宋朝明文規定:宗室不得為官,更不能為相。但南宋有一位名相趙汝愚,卻是宋朝第二代皇帝宋太宗(趙匡義)長子楚王趙元佐之後。不過宋太宗駕崩後由第三子宋真宗(趙恒)繼位,所以趙元佐這一係從此就偏離了帝係。趙汝愚是在第十三任皇帝寧宗朝才當的宰相,隔了兩百年,早就跟現任皇帝出了五服,其實根本算不上宗室,所以才能為相。不過政敵卻抓住他這個把柄,大力攻擊,把他趕下了台,可見宗室為官的高度敏感性。明朝比宋朝更嚴格,明代其實頗有一些才華橫溢的宗室成員,比如創立“十二平均律”的數學家朱載堉、被曰本譽為現代啟蒙之父的思想家朱舜水等,但他們雖可憑宗室身份得到國家供養,卻絕無可能撈到一官半職。

玉帝和二郎神就麵臨著這樣的苦惱。玉帝看著李天王這幫出工不出力的官吏,心裏焦急,多想用一些“自己人”啊。二郎神有通天徹地的本領,卻攤上個皇帝舅舅,升不了天(當不了官)。但這次圍剿妖猴就是個立功的機會,你們都解決不了這猴子是吧?行,我來解決了,總能讓我當個什麽官吧?這是憑實打實的軍功,而非血親。觀音是個很乖巧的人,適時地推薦了二郎神,所以玉帝調二郎神出戰,聖旨結尾處專門加上一句“成功之後,高升重賞。”二郎神也是“大喜”,立即率梅山六兄弟、一千二百草頭神,“霎時過了東洋大海,徑至花果山。”這幫私人武裝比國軍積極多了。

二郎神進入戰場,他讓李天王的正規軍無論勝敗都不用相幫,隻求他立個照妖鏡不要讓猴子變化逃走。但即便這麽一個小小的要求,其實李天王還是沒有滿足。後來二郎神與孫悟空賭變化,靠的是自身經驗和判斷(很多神話說二郎神有三隻眼,有相當於照妖鏡的功能,但《西遊記》並無此說,同樣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也無此功能),李天王架著個照妖鏡卻始終沒吭聲。李天王的副將巨靈神和兩個兒子跟孫悟空單挑時,都是數十合敗走,唯獨二郎神和猴子大戰三百餘合,“抖擻神威”,愈發賣力。梅山六兄弟更是率兵衝殺,一舉擒獲了兩三千妖猴。

十萬天兵天將,半個妖猴都抓不住;一千二百草頭神,一戰擒拿兩三千。您說這是能力問題還是態度問題?

之後二郎神的親兵將孫悟空團團圍住,眼見就要成擒,玉帝的外甥馬上就要立下大功了!就在此刻,觀音菩薩提出擲淨瓶下去打猴頭,助二郎小聖一臂之力。太上老君卻以淨瓶易碎為由,拿出他的至寶金剛鐲(有些較權威版本如人民文學出版社版《西遊記》根據世德堂刻本作“金剛琢”,但此寶是一個手鐲形狀的圓圈,為便於理解,本書作“金剛鐲”。(此句可考慮用腳注),打翻猴頭,二郎神率眾擒下孫悟空,穿了琵琶骨,使其不能變化,押回天庭受審。

二郎神立下這份大功,可惜玉帝先前承諾的“高升重賞”卻未兌現,隻是給了金花、禦酒等賞賜,沒有讓他入朝為官。二郎神也隻好“謝恩,回灌江口不題。”

因為你是皇親,哪怕立下擒拿孫悟空這麽大功勞,展現出這麽高的本領,甚至戰前聖旨寫明“高升重賞”,結果依然別想入朝為官。我們這圈子就是文官的,皇親與狗不得入內。你丫不但是皇親,還真的帶一條狗(哮天犬,《西遊記》中叫細犬),就你這樣還想入朝?這就是明朝的時代特征,忽略或對這個特征視而不見,就無法看懂《西遊記》的內涵,隻能停留在一猴一棒包打天下的層次。

有人說玉帝和二郎神因為“斧劈華山救母”之事,關係不好,所以二郎神不願上天庭為官,“聽調不聽宣”,體現了一種不屑為官的丹心傲骨,也體現了玉帝外甥有一定特權。被排斥在體製外的特權?二郎神這個角色在民間神話傳說中其實很豐富多彩,但在《西遊記》中就是一個皇親與狗不得入內的尷尬角色。

事實上,明朝對軍功封爵也有很嚴的規製,如果二郎神真的立下軍功,文官們恐怕也阻不了他“高升重賞”。也正因如此,當二郎神的私人武裝擊潰妖猴大軍,團團圍住孫悟空時,形勢己成定局,太上老君偏偏要去幫一下手,就是為了分二郎神的功。他這個圈兒一擲,顯得是他打翻了猴頭,二郎神才趁機拿下對方,功勞就小多了,“金花百朵、禦酒百瓶、還丹百粒、異寶明珠”可以打發,官您就甭想了。

4.3親昵私臣如來救駕

擒住了猴子一更重要的是打發走了二郎神,接下來就該審判執行了。反賊當然是死刑,但行刑人員“刀砍斧剁,雷打火燒,一毫不能傷損。”太上老君解釋說孫悟空吃了蟠桃,飲了禦酒,更重要的是吃了他五壺金丹,“運用三昧火,煆成一塊,所以渾做金鋼之軀,急不能傷。”遂提議由他將猴子放進八卦爐鍛燒七七四十九日,煉出丹來,猴也成灰了。玉帝準奏,於是“那老君到兜率宮,將大聖解去繩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推入八卦爐中。”結果猴子“躲在‘巽宮’位下。巽乃風也,有風則無火。”四十九日鍛煉下來,毫發未損。影視作品總愛表現他的衣服甚至毛發被燒光了,其實不對,火根本沒舔到他身上。

老君一揭爐蓋,猴子一下子衝出來,老君和眾道士來揪他,卻都被他掀翻在地。尤其是鶴發蒼髯的太上老君“趕上抓一把,被他一捽,捽了個倒栽蔥”。真是引得不少人捧腹大笑。但笑完我們得想想:堂堂兜率宮,當真連一個能擋擋這猴子的人都沒有?沒叫您拿下,隻是擋一擋啊,親!西天路上的金角大王、銀角大王、獨角兕大王這麽多兜率宮下派幹部,都讓取經團吃盡苦頭,此刻他們怎麽不挺身而出呢?還讓大老板親自去抓猴,出那麽大洋相?弄得來孫悟空衝出兜率宮,“耳中掣出如意棒”,直衝靈霄殿——衝著玉帝去了!險些造成一粧弑君的重大事故。

孫悟空在八卦爐中沒有煉死,卻煉成了狂戰士,直奔玉帝而去,打得天兵天將是“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天王無影無形。更無一神可擋。”所幸還有一位佑聖真君佐使王靈官,使金鞭擋住瘋猴,“又差將佐發文到雷府,調三十六員雷將齊來,把大聖圍在垓心。”還發文?沒

錯,這就叫痕跡管理,沒正式文件,玉帝腦袋被敲爆了人家也沒責任呀!作者“發文”二字簡直用得妙到毫巔,道盡了官場不盡滄桑。

這時驚動了玉帝,親自下詔宣西天佛老前來降伏,如來佛祖急忙趕到天庭,騙猴子說他可以安排猴子當玉帝,條件是到他掌上來翻一翻。結果猴子就上當了,被壓在了他手掌變的五行山下。孫悟空還一度想憑神力掀翻五行山,又被如來加了一張帖子,穩穩壓住,並安排專人出任土地,配合五方揭諦看管。至此,大鬧天庭這場大劇總算落幕。玉帝召眾神歡宴,並請如來取名“安天大會”。

很多人理解成這是玉帝的道教天庭無法降服孫大聖,所以去西方佛教世界請來外援,甚至是到上級部門求救,其實作者通過玉帝請如來救駕的禮儀措辭,很明顯地標定了他們的君臣關係。

如來收伏妖猴,連玉帝的麵都還沒見著就準備轉身回凡間的靈山,看來按官方禮儀,如來幹了這活兒玉帝連接見都不用,這不但是明確的君臣關係,而且還是個品級不怎麽高的臣子。《西遊記》設定了如來佛祖在天庭位居“五老”之一,大致是四品官。按明代官製,六部侍郎(正三品)以上可稱公卿,皇帝應親自接見,如來正好差一點點。但玉帝很給麵子,親自出來接見,說要設宴致謝,“如來不敢違悖,即合掌謝道:‘老僧承大天尊宣命來此,有何法力?還是天尊與眾神洪福,敢勞致謝?’“不敢違悖”“救駕”“宣命”等措辭都進一步坐實了君臣關係。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來堅持官方禮儀措辭,玉帝本人卻沒有。最初玉帝“傳旨著遊弈靈官同翊聖真君上西方請佛老降伏”,二聖到佛前也稱“玉帝特請如來救駕”,都是用的“請”而不是“宣”,之後更違背禮製親自接見如來。這充分說明玉帝和如來的私人關係非常親昵,不是官品問題。安天大會上道教眾神和四海散仙紛紛“向佛前拜獻”,這也是君臣之禮,所以很多人認為如來才是天庭真正的君主,其實這恰恰說明如來是玉帝的私人代表。按明代禮製,司禮太監在很多場合作為皇帝私人代表,官民和外國君主都應跪拜如見皇帝陛下本人。

所以在《西遊記》設定中,玉帝是明朝皇帝,如來是其最寵幸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無疑。不過這也暗示了明中後期有些人漸漸亂了禮法,皇帝不以法定禮製稱呼太監,而稱“大伴兒”甚至“翁父”。這不得不令人想起漢靈帝(劉宏)寵幸太監,以至於公然宣稱“張讓是我父,趙忠是我母”,從而引發“十常侍”亂政的曆史教訓。明代某些寵監如劉瑾、馮保、魏忠賢等,也正是不斷突破禮法,要求官員不分場合隻要見到自己都要跪拜,從而打造“閹黨”。不要小看了這個問題,某些自詡“民主自由”的大國,大統領常讓他沒有任何公職的超模女兒作為他本人的代表行使職權,很多國家在外交禮儀上待之如大統領本人,充分說明這些國家的公權體係己被私人關係蓋過。雖然我並不反對他這種行為,那也隻是因為他女兒太漂亮了而己。我不說穿他名諱,也隻是因為我是四川人,說出來是川普。

其實玉帝和如來這種君臣關係作者表達得很清楚,而且當時的政治氛圍是“大禮議”剛過,人人心有餘悸,這樣寫相當敏感,時人一看便知,隻是後世很多人不了解明代禮製所以產生了誤解。但還有人認為佛祖法力高強,您看孫悟空從八卦爐中衝出來,道家神仙無人能擋,隻有佛祖能收伏他。如果這樣想,那就真上了作者的當了。

4.4道家故意放孫悟空去衝擊禦駕

沒錯,他們是故意的,尤其是太上老君。

什麽?您堅持認為是孫悟空本領高強,把天庭諸神打縮頭了?尤其是86版電視連續劇,玉帝被打得鑽桌子,這是多麽令人開懷的一出英雄讚美詩啊!

好吧,且不說拿下,神仙們擋一擋猴子的功力總該有吧?很多神仙都在取經路上與孫悟空交過手,比如二十八宿中的奎木狼,也就是寶象國碗子山波月洞的黃袍怪。他一個人就能和孫悟空打成平手,但大鬧天宮時二十八宿加起來卻擋不住孫悟空一個(其實根本沒去擋)。而且黃袍怪在取經路上見了孫悟空,隻是覺得有點麵熟,半天想不起是誰。這說明什麽?說明大鬧天宮對於他根本不是多大回事兒,他隻是象征性地咋呼了兩聲,過了就忘了。如果真是打得他當了縮頭烏龜,連皇上都不顧,豈非刻骨銘心?

最恐怖的是,孫悟空跳出八卦爐後,從“耳中掣出如意棒”。他怎麽就能從耳中掣出呢?二郎神抓住妖猴,第一件事就應該是繳械,豈能容他將此等神兵留在身上?有人說二郎神不知道金箍棒可以變成針藏在耳朵裏,但金箍棒是“made in兜率宮”,親手打造的太上老君不可能不知一問題恰恰出在他身上。

二郎神即將抓住猴子時,老君擲下了金剛鐲打翻猴頭。這個金剛鐲是全書最頂級的法寶,第五十二回獨角兕大王用它大顯神通,任你什麽兵器法寶,包括如來的十八粒金丹砂,一律可以收進來。太上老君號稱是他當年西出函穀關,帶著早晚防身的至寶,但這裏卻隻當磚頭扔一下,是不是殺雞用了牛刀?其實這個細節大有玄機一老君正是利用金剛鐲套物的神技搶先套走金箍棒,以免被二郎神繳械。如果真讓二郎神把這繳獲的兵器呈給他舅舅,好哇!李老君,這反賊用的可是您打造的兵器呀!那李老君可就說不清楚了。而且二郎神抓住孫悟空時是鉤了琵琶骨的,斬妖台上始終沒有放開,但老君主動請纓用八卦爐將其煉化,入爐前偏偏要把他放開,而且故意留了個巽位有風無火。噯!我們蒸大間蟹尚且知道綁好了蒸,而且不留死角,老君這個用八卦爐的祖師爺,居然會犯這樣的錯?

孫悟空出爐那一刻,老君“趕上抓一把,被他一捽,捽了個倒栽蔥”。我說別光顧著笑,就是這一把,將金箍棒塞回了猴子身上,然後指示道家諸神放開一條路,放那猴子從兜率宮一路打到靈霄殿。

無量天尊!兜率宮在三十三天之上,靈霄殿在第九重天,這麽遠的距離,就沒一個神仙稍微擋擋?相當於從京城外就開打,一直打進紫禁城,衝到乾清門皇帝麵前,無一兵一卒護駕!換您是皇帝,您覺得這是敵人太強大,還是我軍讓您太心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