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帝為何能成為宇宙的總主宰,讓三清四帝這麽多大神俯首稱臣?就是因為他掌握著一個重要的資源一蟠桃,可以讓仙人修身延壽,這其實就相當於現實中的皇帝私賞。能發錢的人當然就是大佬,不過能提供類似資源的也並非皇帝一人,很多人總能找到除國家(皇帝)以外的利益孔道。這些利益孔道就能形成小勢力,當這種小勢力大到超過皇帝時,就形成所謂篡權,大到超過皇帝實際資源和正統威望總和時,就可以篡位了。比如曹操總攬大權,官員們升官發財都指望他而不是漢獻帝。那麽到明朝,官場呈何種態勢?作者又是如何通過《西遊記》來描繪的呢?

3.1玉帝的核心資源——蟠桃俸祿

蟠桃吃了可以延年益壽,甚至霞舉飛升,同時還具有兩個特性:一是壟斷,隻有玉帝的蟠桃園才能產出;二是產量,蟠桃園裏三千六百株桃樹,其中一千二百株三千年一熟,一千二百株六千年一熟,一千二百株九千年一熟。這個產量不算很多,多了就不值錢了,但也不少,夠神仙們分。所以玉帝靠這個資源當上了老大,那麽別人還有類似資源嗎?應該說有,但都不如他。

首先,太上老君就有比蟠桃更強的神物一金丹。這東西甚至可以打破天地間最基本的法則,讓死了三年的烏雞國王直接活過來!但金丹產量太小,不能像蟠桃那樣當月薪發,不足以供養一個朝廷,所以太上老君隻能作為一個勢力很大的臣,立不了國。同理,鎮元子大仙的人參果,福祿壽三星的棗、梨,乃至唐僧肉也都號稱有類似功效,但都苦於產量太小,所以這些人都隻能作為小勢力存在。

而佛祖有什麽資源呢?他就有成佛這種獨辟蹊徑的成仙之路。《西遊記》將道家“金丹大道”設定為修仙正道,修成可到天庭任職。但道家修成的標準太難,成佛不失為另一種選擇。而且這條路似乎不一定要有什麽硬杠子,隻要能把人事做通,佛祖一句話,您就成佛了。

玉帝暗喻明朝皇帝,他雖然掌控不了金丹大道,但蟠桃就是他發出的私賞,可以作為一種極好的補充。這個賞賜是廣義概念,既包括賞金,也包括晉級帶來的人生、事業成就。蟠桃還分三千年、六千年、九千年的檔次,恰好比官員也分高、中、基層。佛教集團則暗喻了玉帝的私臣,提供了一種旁門,不必讀書考試,可以通過軍功、恩蔭、閹割等多種途徑獲得官職。盡管這種官職不是天庭(朝廷)的清要官職,但好歹也是官,關鍵是清資官那邊考不上啊!私臣本質上是皇帝私人的奴婢,隻要把主子服侍得好,說提拔就提拔,沒有文官考試、會推、票擬那一套,所以很多人沒有讀書的稟賦、毅力,便渴望一個旁路,比如傍上一個主子,就能提攜著自己往上走。在科舉製度成熟後,這個旁路就變得越來越窄,但越窄就越需要加勁兒鑽呐!

李春芳的時代出現了一個新情況一青詞宰相。這是指嘉靖帝當了皇帝後發現科舉考試選拔出來的文官們都不聽他的話,於是他獨辟蹊徑,以青詞為標準選拔官員。所謂“青詞”是一種道教辭文,和文官們的儒家孔孟之道、程朱理學不是一個路數,很多文官都很鄙視,但也有極少數人投其所好,苦練青詞以邀寵。大奸臣張璁、嚴嵩都在“青詞宰相”之列,這相當於是在傳統主流文官中分化出來一部分充當了皇帝的家奴。李春芳很辛苦地考中了進士,為了加快升官,也選擇了投身此列。這正是孫悟空己經修成了大道,仍投身在佛教集團之意。

3.2猴子偷桃還管桃園?

眾所周知,猴子偷桃,玉帝怎麽偏偏讓一隻猴子去管桃園?有人說這是封建統治者的昏庸。這豈止是昏庸,簡直是弱智!但官場小說不能這樣看,智力正常的玉帝這樣做自有深意。

封了一個齊天大聖虛銜後,玉帝又給了孫悟空一個主管蟠桃園的差遣,這可以說是把核心資源交給他掌管了。這樣做有兩方麵原因:其一,玉帝一開始就把孫悟空當心腹培養。禦馬監某些時候比司禮監更貼皇帝腹心。孫悟空在禦馬監時就幹得不錯,把天馬養得膘肥體壯,算是通過了第一輪考驗,可以把更重的擔子交給他了。其二就有點陰暗了,玉帝老兒其實是想讓猴哥背一個大黑鍋。

某人明知猴子偷桃,卻偏偏讓孫猴子去管桃園,其實就是想讓他偷幾顆。果然,孫猴子沒有辜負期望,進了桃園就開始偷。那麽他到底偷了多少?這個很難精確計數,且看他偷桃的大致效率:“奈何本園土地、力士並齊天府仙吏緊隨不便。忽設一計道:‘汝等且出門外伺候,讓我在這亭上少憩片時。哪眾仙果退。那猴王脫了冠著服,爬上大樹,揀那熟透的大桃,摘了許多,就在樹枝上自在受用。吃了一飽,卻跳下來,簪冠著服,喚眾等儀從回府。遲三二日,又去設法偷桃,盡他享用。”

1)孫悟空隻是支開了下屬獨自偷吃,一隻身高不滿四尺的瘦猴兒,食量不會很大;

2)他也不是每天守著當飯吃,“遲三二日”才去一次;

3)孫悟空明白自己的職責,如果蟠桃明顯少了,他脫不了幹係。所以他不敢撒開了吃,也不敢讓更多人參與,更別提批量處理了。他隻是認為三千六百株桃樹很多,枝繁葉茂處偷幾個,別人發現不了。

結果呢?蟠桃勝會如期召開,玉帝該給神仙們發俸祿時,便“隻有兩籃小桃,三籃中桃。至後麵,大桃半個也無,想都是大聖偷吃了。”我的媽呀,這猴兒的食量比豬八戒還大?三千六百株桃樹被他一個人啃光了?很顯然,孫猴子一人偷不了這麽多桃,但猴子偷桃的事實倒也坐實,問題隻在於猴子到底偷了多少?這就是標準的神仙數字了,都吃到猴肚子裏您還能點數不成?那就把三千六百株桃的消失都算在猴子頭上?不這樣也沒別的辦法呀!

說到這兒,您應該明白玉帝為什麽要找一隻猴子去管桃園了吧?

沒有錯,桃子其實都是被玉帝收起來了,卻栽在猴子頭上。這就是官場上常用的“火龍燒倉、陰兵借糧”技巧,隻不過一般都是栽到“火龍”“陰兵”這種虛誕概念頭上,讓人無處追究。玉帝何其狠毒,栽到一個實體責任人頭上。

當然,這種實體栽贓也比虛栽更需技巧,玉帝可不能直說:“眾位仙卿,今年我不高興,不發桃子給你們了。”那就換個說法:“眾位仙卿,今年我沒有不高興,要發桃子給你們一可惜都被那隻猴子偷吃光啦!”其實大家也不是傻子,但政治就是這樣,明知是那麽回事兒,但隻要你找到一個理由,我一時也不好駁你,除非撕破臉,否則隻能打落牙往肚裏吞。

曆史上,明帝和文官的主要鬥爭方式就是罰俸。因為文官是靠科舉入仕,又靠會推(宋明文官製度中,相關文官組織集會,推舉人員晉升,推舉結果由吏部、內閣呈給皇帝象征性批準的人事製度)來晉升,受皇帝個人的影響其實不大,所以很少有誰依附於皇帝,反而常在工作中頂撞他。皇帝被誰頂撞太過,心裏過不去,隻能逮住點小過錯罰幾個月俸祿,稍出一口氣。當然,這裏玉帝還不僅是找到了理由罰大家的俸,更有可能是試探一下停發俸祿這種動作他們會做何反應,試著提醒一下一你們的俸祿還掌握在我手中哩!別太不把皇上當回事兒。

那麽,道家神仙是怎樣回應玉帝這次政治態度問詢呢?作為道家領袖,太上老君很快給

出了回應:您說桃子沒了,那金丹也沒了。

孫悟空在蟠桃宴上吃得酩酊大醉,本來急著回齊天府睡覺,卻“不知怎的”走到三十三天之上的兜率宮去了。這比過一會兒他要從兜率宮一路打到位於九重天的靈霄殿還要神奇,因為打過去無人阻攔雖然很不合理,但好歹是認準了方向動腳走過去的,這裏他一個醉漢怎麽就“走”到兜率宮去了,有這麽巧?也很巧的是老君正巧不在家,而且不是一個人不在,是把全兜率宮的人都帶走了。更巧的是,有五壺仙家至寶九轉金丹赫然擺在顯眼位置!醉猴一眼就看見了,拿起來“如吃炒豆相似”。

之後七仙女、王母娘娘、主持宴會的仙吏依次向玉帝奏報齊天大聖攪亂蟠桃會,玉帝都沒有做出太大反應,甚至都用“笑道”回答。直到太上老君來報:“老道宮中,煉了些九轉金丹,伺候陛下做丹元大會,不期被賊偷去,特啟陛下知之。”這一次卻是“玉帝見奏,悚懼。

皇上這次真被嚇著了。也許他設想過很多種神仙們可能會對蟠桃沒有了的反應,並研究了下步對策。萬萬沒想到,他演了這麽多內心戲,然而太上老君早己看穿了一切,就一句:您說桃子沒了,好,那我這兒金丹也沒了。什麽?您質疑一隻猴子不可能把兜率宮的金丹一口氣吃光一就像也有人質疑一隻猴子不可能把三千六百株蟠桃吃光一樣?

道家講究清靜無為,但無為絕非無能,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老君這個回應可謂絕妙,不露聲色,一副可憐巴巴的受害者模樣,卻直擊根本,一招輕巧的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暗合太極運數。這其實是博弈論中的對稱博弈技巧,不管你出什麽招,我隻需出一個對稱的招數,無論你有多麽絕妙,我也和你一樣絕妙,你拆穿我的同時也就拆穿了自己。更妙的是,玉帝想用這招警醒道家神仙:蟠桃掌握在我手中。老君卻是一招太極推手,讓這個警醒尚未傳達到眾位仙卿,卻掉轉方向,重重地警醒玉帝:金丹掌握在我手中。

您會火龍燒倉,我還會乾坤大挪移呢。

當然,蟠桃和金丹這次小小的交鋒,跟我們還將詳解的宏大官場博弈相比,隻是一次墊場表演。不過它很出色地描繪了明朝皇帝的劣勢與窘境,文官的油滑與成熟。

3.3萬曆帝栽贓禦馬監的鬧劇

皇帝金口玉言,說不得半句假話,故意栽贓下屬更是天大的忌諱,一旦暴露有此行徑,簡直丟臉到三十三天之上。玉帝這種故意讓一隻猴子去管桃園,然後栽贓給他的行徑其實是有原型的。

明神宗(朱翊鈞,年號萬曆)是大學士張居正的學生。張居正因為主持改革得罪了李春芳等很多高官,但他在李春芳退休後一年多就當上了內閣首輔,並與李太後以及禦馬監太監馮保結為政治同盟,籠罩了皇室、文官、太監幾個權力源,成為明朝曆史上最大的獨裁者,比太祖(朱元璋,年號洪武)還要大八倍。李春芳本就不是個廷爭麵折的硬漢,退了休哪還敢跟他們當麵對著幹,他就敢寫寫《西遊記》而己,他把萬曆帝的一個大笑話精心編排,揉入了小說中。

張居正死後,他的權力網全麵瓦解。馮保被貶為奉禦(正六品宦官),南京閑住,第二年就鬱鬱而終。其弟馮佑、侄子馮邦寧均官至都督(正一品武官),都免官下獄,最後死在獄中。朝廷抄沒馮保家產,抄出來金銀百餘萬,還有價值連城的珠寶、字畫、古琴等藝術品。

事實上,馮保的財產恐怕遠不止這麽多。馮保被發配南京,他女朋友李太後肯定要過問。萬曆帝對老媽撒了個謊敷衍:“老奴被張居正蠱惑,沒什麽大過失,去去就召回。”但不久潞王(李太後另一子朱翊繆)結婚,需要大量珠寶作彩禮,李太後當然找大兒子解決。萬曆帝舍不得給,於是又撒了個謊:“近年來無恥臣僚大量收購珠寶,送給張居正、馮保兩家,導致市價暴漲,皇室都買不起了呀!”李太後說:“不是己經抄家了嗎,應該把這些珠寶抄出來呀!”萬曆帝隻好用新謊圓舊謊:“這老奴狡猾,先轉移了財產。”李太後說:“轉移了就得追查呀!”萬曆帝也隻好下詔再深查馮保的財產,結果捅了馬蜂窩,查出錦衣都督劉守有及其下屬張昭、龐清、馮昕確實在抄沒過程中私吞了大量財產,均獲罪。但萬曆帝一門心思查劉守有案,至於最初說的追查馮保轉移的財產,也就忘了繼續深究。李太後見她一句話捅破馬蜂窩,也沒好意思再追問,這事兒最終不了了之。

此事一經大白,天下哄笑,倒不是笑貪官凶猛,也不是笑錦衣衛查案時趁機貪墨贓款,這種事兒在當時己經不好笑了。大家笑的是皇帝舍不得給親弟弟辦彩禮,不斷撒謊,而且是以栽贓家奴的形式對親娘撒謊。你個不仁不孝的大騙子,還當皇帝哩!朱翊鈞啊朱翊鈞,你是要存心笑死豬一群呢!

李太後娶兒媳婦,要用珠寶辦彩禮,皇帝不想給,就栽贓給禦馬監太監馮保;王母娘娘辦蟠桃勝會,要用蟠桃,玉帝不想給,就栽贓給禦馬監弼馬溫。嘿!好你個玉帝老兒,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不學,學個萬曆小兒!

3.4玉帝的培養課程

當然,玉帝悉心培養孫悟空也不僅僅就為了背這個黑鍋,取經工程也早就在計劃中。根據時間判斷,孫悟空是作為第十次取經的梯隊培養,他出師不久,金蟬子就走上了取經路。在金蟬子前幾世取經嚐試時,孫悟空正好有空掛職鍛煉,玉帝給他安排了這幾個培養課程。

1)在花果山掛職當山大王

取經路上主要麵對的障礙就是占山為王的妖怪,所以先讓孫悟空自己去當一次山大王,熟悉妖怪占山為王的運作模式。比如白骨精變作嬌俏美女來誘唐僧,孫悟空便解釋他當年“在水簾洞做妖魔時,若想人肉吃,便是這等”變化成金銀或女色,將人迷到洞裏,盡情享用,勸唐僧莫著了道兒,這就是下派鍛煉的基層工作經驗。水簾洞的設施一應倶全,顯然是早就安排好了給美猴王掛職鍛煉用的,不是讓他真正從頭打造一個獨立王國。孫悟空作為妖王,雖然抓了不少人來給群妖吃,但取經路上他多次強調是胎裏素,從沒吃過肉。這就更符合下派幹部的特征了一隻看不吃,熟悉基層,積累經驗,但不過多沾染。另外玉帝還派了圍剿隊,讓孫悟空進一步熟悉妖怪應付天庭派人來找麻煩時的解決辦法,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充分鍛煉,熟悉基層。

2)與龍宮和地府打交道

地府指代監獄,龍宮指代資本家。這是現實社會的兩個重要構成麵,但明朝官員多數是從小一心隻讀聖賢書,考取功名後走上仕途,小太監更是在深宮中長大,絕少有人有機會和這兩個陰暗的層麵打交道,更別提深入了解了。但西天路上卻有這個現實需要,所以先讓孫悟空接觸一下,増進了解。如果按現代標準,孫悟空不但有基層工作經驗,還是個有經濟和法律工作經曆的幹部。

不過小說中有一段孫悟空闖入地府,無視地府權威,強銷死籍的精彩描寫。有些解讀稱這是為了體現孫悟空本領高強、富有反抗精神,而地府的封建統治者外強中幹。說真的,這讓我倍感憂慮。這種持棒打進地府去強銷死籍,分明就是私自破壞司法體係啊!閻王們怕他,哪裏又是因為他本領大,無非是害怕他禦馬監的背景呐!這哪裏是什麽反抗封建統治的讚歌,分明就是一出禦馬監的死太監目無王法,為所欲為的醜劇呀!

3)以齊天大聖頭銜廣泛交遊

孫悟空要一個“齊天大聖”頭銜,玉帝毫不遲疑就給了。此銜不帶職能,但地位崇高,有了這個頭銜,孫悟空才好去和高級神仙稱兄道弟,廣泛結交。這一方麵是為孫悟空積累人脈。不少人說孫悟空有諸般神通,但其中最厲害的一般還是搬救兵,靠的就是這段時間積累的人脈。另一方麵,這也是讓孫悟空全麵了解天庭的權力運行機製,遇到問題時知道該去找誰幫忙。別小看了這個,比如車遲國鬥法,他就得先清楚降雨的程序,才知道該找雷公電母龍神來解決。

3.5玉帝憋屈隻因人事權太軟

禦馬監和蟠桃園,一是核心禁衛,一是核心資源,可以說是玉帝私人手中一文一武兩個最核心的位置,重視和栽培不言而喻。但玉帝掌控了禁衛、薪資兩大核心權力,他還缺什麽以至於掌控不了天庭顯得那麽無能?因為法力太低?盡管《西遊記》沒有正麵描述過,但我認為玉帝本人的法力並不重要,如果一個組織的老大是靠個人武藝維係統治,那這是黑幫,不是天庭,明朝也沒有哪個皇帝是靠個人的學術水平統領三千進士。所以這還得從玉帝掌控的資源來尋找答案,那他到底缺了什麽以至禁衛和薪資兩大核心資源都無法彌補?

答案是——人事權。

人事永遠是最最核心的政治權力,尚書六部的秩序中吏部高居第一,吏部尚書號稱“天官大塚宰”,可見地位殊崇。掌握了官職任免,可以在關鍵位置上安插“自己人”,也就掌握了權力根源。官員們走仕途,圖的就是晉身,誰掌握了人事權,誰就是真老大。那玉帝在天庭到底有多大人事權?應該說有,但是很軟。

道家的法則是“凡有九竅者皆可修仙”,蛇蟲鼠蟻都可以憑自身努力,通過一個公正、明確的路徑“金丹大道”修煉成仙,這主要是靠自身努力,而不是靠玉帝或哪位大神的私人恩賜,也就是所謂“我命由我不由天”所以道家神仙並不是玉帝的貼心豆瓣,甚至還在很大程度上提防玉帝提拔私人,擠占他們的官位。二郎神其實頗有本領,但就因為是玉帝外甥,無法在天庭撈到一官半職,隻能“聽調不聽宣”,這正是道家神仙對玉帝私人高度提防的一個極端事例。這些道家神仙幾乎完全占據天庭要職,嚴防任何私人關係插入,所以玉帝在天庭可謂舉目無親,真的成了孤家寡人。甚至孫悟空都己經揮舞著金箍棒打到靈霄殿前了,道家神仙還能集體忍住無一人出手救駕。當然,玉帝也不是完全沒有自己人。您看,如來佛祖不就在關鍵時候積極救駕了嗎?這正因佛教集團便是玉帝的私人班底。

佛教集團的升官法則和道家完全不同,修煉隻是一個參考因素,更重要的是領導提拔。取經團最後敘功封賞,完全是佛祖一口說了算,沒有什麽客觀標準。所以在佛教這個集團,巴結逢迎領導才是晉身之途,這樣一個團體才能成為某人的私人班底。隻不過,道家神仙己經完全把持了天庭要職,佛教神仙隻能在地上西牛賀洲的靈山地界自己玩玩兒。玉帝想提拔取經團這幾位關係戶,也隻能往靈山送,天庭沒他們的位置。

這正是人類曆史發展到明代的一個重要現實:皇帝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文官隊伍的人事權,所以文官不那麽聽話。

這種嚴格的科舉考試選官製度是在漫長的曆史中逐漸形成的,漢唐以前的官職由皇帝隨意分發,所以想當官就得巴結好皇帝,一個二個非常聽話。但能巴結上皇帝本人的畢竟是少數,也有很多人選擇巴結其他權臣,這樣一些權臣就形成了所謂的門閥世族。門閥提拔的官員聽這個權臣而不聽皇帝的話,曆代的篡權篡位便是這樣來的。所以到隋唐,中國皇帝就搞了所謂的科舉,以客觀公正的考試來選拔官員。唐太宗(李世民)曾在科舉放榜後,看著新科進士從端門魚貫而入,高興地說:“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因為他知道這些人從民間出身,不是哪位權臣的附庸,反而會抑製權臣安插“自己人”,在這個製度下,門閥世族的社會基礎開始消融。

但時至明代,皇帝和文官共同的敵人一門閥貴族早己消失在曆史長河中,那主要矛盾就由皇帝害怕門閥貴族威脅皇權的矛盾轉化為皇帝對科舉文官不那麽聽話心生不滿的新矛盾。文官徹底占據了所有重要官位,一個不剩。皇帝的私人很難考上進士,無法染指哪怕一個清要官職,這樣一來皇帝畢竟有些不爽,甚至懷疑自己當了個假的皇帝,於是有些皇帝開始想方設法地繞開科舉,安插私人。文官們當然也要想方設法防止這種人插入,這種博弈可不是戰場上堂堂正正地兩軍對壘,而是君臣之間、同僚之間、公權力與私人關係之間的複雜博弈,《西遊記》整本書講的就是這麽個事兒。